:::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台灣人用教科書與日本國定教科書之比較研究―以1937—1945年國語教科書的編輯與教材為例―
作者:陳虹彣
作者(外文):CHEN HUNG WEN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比較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蔡清華、鍾宜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日治時期國語教科書國定教科書殖民教育colonial Taiwannational textbookcolonial educationlanguage textboo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5)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4
本研究以了解1937-1945年期間國定國語教科書與台灣國語教科書之間的關聯為主要目的。從探討當時日本與台灣之「國語科」設立的先後與兩地在1937年之前的國語教科書編輯的沿革與特徵開始,進而對兩地的第四期與第五期國語教科書的主要編輯者與教材內容進行比較,並對照了其在編輯構想與教材選擇上的異同之處。綜合本研究中各項分析與兩地第四、五期國語教科書的比較結果,可以發現1937-1945年的台灣國語教科書不論在編輯資源、人材水準或教材編寫基準上,都存在著「依賴」內地國定本與「自主」編輯的兩個部分。
  首先在教科書的比較部分,本研究得出1937-1945年台灣國語教科書中的「台灣自編(選)教材」與「國定本教材」呈現「7:3」的分配比例。佔有七成比例的「台灣自編(選)教材」集中在低中學年階段,以日語和生活技能習得為目的之教材,以及符合台灣情勢的軍事與南方教材為主。而取材自國定本的三成「國定本教材」則集中在中高學年,以較高難度之日本神話、歷史傳記、古典文學及軍事、實學教材為主。
  台灣依賴國定本的部分,除了上述三成的教材借用之外,最主要的是在編輯技法與樣式上的直接模仿,此作法不僅是「更接近國定本」的重要手段,也節省了編輯的人力與資源,間接彌補了兩地在編輯實力上之差異。
  關於台灣自主編選的部分,單從數據上看來,佔七成比例的台灣自編教材遠多於國定本的三成教材,但從其內容結構看來,台灣的自編教材隱含了兩項重要的特徵,第一是以「日本帝國」目標為優先考量的取材基準,第二是為戰爭體制下殖民地台灣所量身訂作的教材,尤其是在第五期國語教科書中新編了許多台灣專用的軍事與南洋、支那相關教材。從國定本也增加了大量軍事與外地教材的情況看來,台灣看似只是跟隨著國定本的步伐而已,但與國定本的相似度愈高,也代表強制性愈高。就動機與目的而言,越是強調配合台灣量身訂做的教材,其實才是真正具有精神制約與強制性意義的教材。
  透過本研究中對於教材編排與構成之比較與討論,釐清了在總督府的統治意圖與目的外,台灣的編修課在編輯過程與教材選擇上所做的調整及其後所隱含的思維。而透過與國定本比較的過程,則更凸顯出台灣的國語教科書編輯中同時「依賴國定本」,又維持相當程度之「編輯自主」的事實。在日本與台灣國語教科書之間是否存在相互影響關係的疑問上,也間接証實了國定本第五期國語教科書在低學年階段積極參考了包括台灣與朝鮮在內之「殖民地國語教育」經驗的紀錄與例證。
  是故,本研究不僅釐清了1937-1945年期間台灣國語教科書與國定本之間的關聯,也稍稍彌補了台灣殖民地教科書史中獨缺與國定本之比較研究的部分空白,亦為本研究最重要的價值與貢獻所在。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textbooks used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Japan and in colonial Taiwan 1937-1945. It begins by discussing the approval process of “National Language” (i.e. Japanese) courses in Taiwan, and 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textbooks in Japan and colonial Taiwan before 1937. Next, the editors and the contents of language textbooks for Japan and colonial Taiwan during this period will b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se materials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both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aspects to the selection of both the writers and editors, and the material itself..
First, we found that 70% percentage of the material found in Taiwanese textbooks was “made in Taiwan” while 30% was copied from textbooks used in Japan. The made-in-Taiwan materials are concentrated in grades 1-3 and they are mostly related to science and practical skills, texts for ordinary language teaching, or military-related materials (especially South Seas related and China related). The material taken from Japanese “National Language” textbooks is concentrated in grades 4-6, consisting mostly of high-level language materials, nationalistic or moral education (including history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classic literary.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printing techniques) of textbooks in colonial Taiwan are almost completely copied from Japanese national textbooks, and so they have a superficial resemblance, the material style and edition technique (including printing technique) are almost copied from the National textbooks, so that the language textbook in Taiwan seems very similar to National textbook in out-looking. However, even though the quantity of made in Taiwan material outweighs the imported material by a significant margin, it is still based on Japanese colonial policy. By examining the nature of this material, we examine how the made in Taiwan material was intended to fulfill Japanese government policy, particularly military, and show how ideological control of language textbooks was enforced.
This study 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ublic school textbooks for Japan and colonial Taiwan in an attempt to identif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contents of textbooks compiled and written for use in Japan’s colony in Taiwan. These findings are intended to serve as a useful starting point for researchers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al policies in Taiwan and Korea.
參 考 文 獻 一 覽

○ 研究論文
(中文部分)
王家通(1984)。日本教育制度─特徵與趨勢。高雄:復文。
台灣教育史研究會策畫(2003)。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と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説・総目録、索引。台北:南天書局。
吳文星(1987)。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上)。台灣風物,37(1),頁59。new window
吳文星(1987)。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廣日語運動初探(下)。台灣風物,37(4),頁53-86。new window
吳文星(1977),日據時代台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16(3),頁264-283。new window
吳文星(1983)。日據時期台灣師範教育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周婉窈(2003)。台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問題。載於周婉窈主編,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頁77-126)。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周婉窈(2003)。日本在臺軍事動員與臺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載於周婉窈編,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頁127—184)。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周婉窈(2003)。日治末期「國歌少年」的統治神話及其時代背景。載於周婉窈編,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頁1-12)。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周婉窈(2003)。「莎勇之鐘」的故事及其周邊波瀾。載於周婉窈編,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頁13-32)。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周婉窈(1997)。實學教育、郷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之分析。台灣史研究,4(2),頁7-56。new window
周婉窈與許佩賢(2003)。台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總解説。載於台灣教育史研究會策畫,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與國民校國語讀本解説、總目録、索引(頁27)。台北:南天書局。
陳玉璽(1992)。台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個案研究。台北:人間出版社。new window
許佩賢(1994)。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台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華與顏素霞譯(1985)。K. Watson著。教育—依賴或獨立?兩個殖民後東南亞國家。比較教育通訊,10,頁12-15。
蔡清華(譯)(1992)。H. J. Noah & M. A. Eckstein著。依賴理論在比較教育的應用及其課題。載於楊國賜、楊深坑(主編),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頁167-196)。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蔡錦堂(1993)。日本據台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載於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8-289),台北:私立淡江大學歴史學系。

(日語部分)
小熊英二(1998)。〈日本人〉の境界-沖縄、アイヌ、台湾、朝鮮 植民地支配から復帰運動まで。日本:新曜社。
川村湊(2004)。海を渡った日本語—植民地の「国語」の時間。青土社。
小笠原拓(2004)。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国語科」の成立過程―国語科という枠組みの発見とその意義。東京:學文社。
大浜郁子(2003)。台湾統治初期における植民地教育政策の形成――伊澤修二の「公学」構想を中心として。日本植民地研究,15,頁31-32。
上田崇仁(2001)。植民地朝鮮における言語政策と「国語」普及に関する研究。關西學院大學出版會。
中田敏夫(2004)。台湾総督府編纂公学校用国語教科書を通してみた国民意識の形成。載於名古屋中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編輯,台湾の近代と日本(頁209-233)。名古屋:中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
中田敏夫(2007)。植民地「國語」(日本語)教科書は何を語るか―台湾総督府編纂国語教科書からみた「内地化」の限界。植民地教育史研究年報,9,pp.6-22。
弘谷多喜夫(1985)。台湾の植民地支配と天皇制。歴史学研究,547,頁169。日本:青木書店。
北川知子(2006)。国語教育と植民地:芦田恵之助と「朝鮮読本」。載於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會,植民地国家の國語と地理第八號(頁50-54)。日本:皓星社。
北川知子(2007)。朝鮮総督府編纂『普通学校国語読本』が語ること。植民地教育史研究年報,9,pp.23-34。
安田敏朗(1997)。帝国日本の言語編制。世織書房。
李園會(1981)。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湾初等教育の研究(上卷)。高雄:復文。
李淑子(1985)。教科書に描かれた朝鮮と日本-朝鮮における初等教科書の推移1895-1979。日本:ほるぷ出版。
李英淑(1996)。「国語」という思想。日本:岩波書店。
宮脇弘幸(2007)。南洋群島『國語讀本』は何を語るか。植民地教育史研究年報,9,pp.35-49。
梶山雅史(2003)。變則的小学校教員養成ルート―教育會の教員養成事業―。日本教育史往来,144,頁5-6。
梶山雅史編著(2007)。近代日本の中央、地方教育史研究。日本:學術出版會。
陳培豐(2001)。「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本統治下台湾の国語教育史再考。日本:三元社。
陳虹彣(2006)。台湾総督府編修官加藤春城と国語教科書。載於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會,植民地国家の國語と地理(頁62-8)。日本:皓星社。
陳虹彣(2007)。日本植民地統治下の台湾教育會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載於梶山雅史編著,近代日本の中央、地方教育史研究(頁377-405)。日本:學術出版會。
陳虹彣(2008)。1937年以降における台湾人初學年生徒用の国語教科書について」。載於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會,植民地教育史研究会のこれから(頁38-57)。日本:皓星社。
駒込武(1996)。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文化統合。日本:岩波書店。
磯田一雄(1999)。皇国の姿を追ってー教科書に見る植民地文化史。東京:皓星社。
藤富康子(2004)。サクラ読本の父 井上赳。東京:勉誠出版。

(英文部分)
Altbach, P. G. & Kelly, G. P. (1978). Education and Colonialism. Longman.
Chang, H. & Myers, R. H. (1986). Japanese Colonial Development Policy in Taiwan, 1895-1906: A Case of Bureaucrat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2, pp. 23-34.
Kelly, G. P. (1979).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lonial and Metropolitan Schools: A Structural Analysis. Comparative Education 15(3), pp. 209-215.
Kelly, G. P. (1982). Teachers and Transmission of State Knowledge: A Case Study of Colonial Vietnam. Comparative Education 45(3), pp.176-94.
Kelly, G. P. (1984). “When I become a Fonctionnaire”: School Knowledge in French Colonial Africa. Occasional Paper Series,11, Comparative Education Center.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Komagome, T. & Mangan, J. A. (1997).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22: Precepts and Practices of Control. History of Education 26(3), pp.307-322.
Mak, G. C. J. (1997). Reconstructing Schooling Processes: A Review of Gail Kelly’s Works on Colonial Education in Indochina and French West Africa, 1918-1938.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41(2), pp.210-213.
Takekoshi, Y. (1907). Japanese Rule in Formosa. London: Longman.
Tan, J. (1997). Education and Colonial Transition in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comparisons and contrasts. Comparative Education, 33(2), pp.303-312.
Tsurumi, E. P. (1977).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史料與相關參考書
(中文部分)
台灣省文獻會編(1994)。重修台灣省通志 卷六。台灣省文獻會。

(日本語部分)
三屋静(1937)。台灣に於ける教科書の編修について。台灣時報,4,頁2-3。
文部省(1939)。國語対策協議会議事録 復刻版。東京:文部省圖書局。
矛盾生(1927)。第三百號。台灣教育,300,頁119-120。
台灣教育會(1932)。全島各師範學校附属公學校 讀み方打合会記録(10)。台灣教育,370,頁103-109。
台灣教育會編(1939)。台灣教育沿革志 復刻版(1982)。東京:青史社。
田村實(1940)。公學校用新國語讀本の体系的研究(一)。台灣教育,459,頁17-24。
中美春治(1943)。徴兵制と國語の問題。台灣時報,11,頁90。
台灣教育會(1923-1926)。台灣通信。台灣教育,248-291。
台灣教育會編(1949)。伊澤修二先生與台灣教育。台灣教育會。
台灣新民報社編(1937)。台灣人士鑑 改訂。台灣新民報社。
伊澤修二(1958)。台灣教育談(広島新聞、M28.6.5)。載於信濃教育會編,伊沢修二選集(1958)(頁570-571)。日本:信濃教育會。
伊澤修二(1958)。台灣の教育,。載於信濃教育會編(1958),伊沢修二選集(頁584-586)。日本:信濃教育會。
伊澤修二(不明)。台北県知事の稟請に関する民政局の意見書。載於台灣教育會編(1949),伊沢修二先生と台灣教育(頁30)。台灣教育會。
伊澤修二(1958)。本邦語學に就ての意見。載於信濃教育會編(1958),伊沢修二選集(頁662-704)。日本:信濃教育會。
伊澤修二(1958)。附錄年表。載於信濃教育會編(1958),伊沢修二選集(頁1078)。日本:信濃教育會。
伊澤修二(1958)。台灣公學校設置に関する意見。載於信濃教育會編(1958),伊沢修二選集(頁608-617)。日本:信濃教育會。
仲新(1949)。近代教科書の成立。東京: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
西原慶一(1965)。近代國語教育史。東京:穂波出版。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社史編纂委員会(1997)。共同印刷百年史。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町田則文(1900)。本会第一回例会に於ての演説。國語研究会会報,1,頁7。
佐藤源治(1942)。大東亜共栄圏の構想。台灣教育,480,頁13-15。
松澤源治郎(1943)。二號表に依る國民學校に於ける國民科國語への道(一)。台灣教育,496,頁9-15。
松澤源治郎(1943)。二號表に依る國民學校に於ける國民科國語への道(二)。台灣教育,496,頁31。
松澤源治郎(1943)。二號表に依る國民學校に於ける國民科國語への道(三)。台灣教育,496,頁57。
松井善一編(1941)。広島県教育会五十年史。廣島縣教育會。
松本和良(1943)。低學年の國語教育(上)。神保商店。
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料編纂會編(1958)。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料 第九卷。東京: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
浜田徳太郎(1958)。大橋光吉翁傳。共同印刷株式會社。 
高森邦明(1982)。近代國語教育史。東京:文化書房博文社。
陸軍教育總監部(1941)。國民學校教科書ニ対スル陸軍要望事項。載於石川準吉編著(1962),総合國策と教育改革案-内閣審議会、内閣調査局記録-。日本:清水書院。
國府種武(1931)。台灣に於ける國語教育の展開(1985.8復刻版發行)。日本:冬至書房。
國府種武(1939)。日本語教授の実際。東都書籍株式会社。

○ 新聞、雜誌、公文書
(日本語部分)
文部省(1885.4-1934.5)。教育時論。日本:開發社。
國語研究會(1898.9-1901.6)。國語研究会。台北:國語研究會。
東洋協會(1909.1-1945.3)。台灣時報。台北:東洋協會台灣支部。
台灣教育會(1912.1-1943.12)。台灣教育。台灣:台灣教育會。
台灣教育會(1901.7-1911.12)。台灣教育会。台灣:台灣教育會。
台灣教育會(1898.9-1901.6)。國語研究會會報。台灣:台灣教育會。
臺灣日日新報社(1917-1921)。台灣總督府職員録。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台灣總督府(1902-1937)。台灣總督府學事年報,1-36。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
中京大學社会科學研究所台灣總督府文書目録編纂委員会(1993)。台灣總督府文書目録1-20。東京:ゆまに書房。
外務省(2003)。戦中期植民地行政史料:外務省茗荷谷研修所旧蔵記録(微捲),教育、文化、宗教編12-16捲。東京:ゆまに書房。

○ 加藤春城執筆論文與編輯相關資料
加藤春城(1914)。台灣公學校に於ける國語教授小史」(初出於『台灣教育」
139-142號)。載於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記念祝賀會(1926)(頁356-375)。
加藤春城(1916)。目覚しい発展を期待したに。台灣教育,169,頁58。
加藤春城(1918)。「公學校に於ける國語問題(上)(下)」(初出於「台灣教育」
139-142號)。載於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記念祝賀會(1926)(頁376-389)。
加藤春城(1919)。本島の教育と我が國民道徳 上。台灣教育,202,頁35-39。
加藤春城(1919)本島の教育と我が國民道徳 下。台灣教育,203,頁39-41。
加藤春城(1936)。満鮮の見たまま感じたまま。台灣教育,407,頁57-67。
加藤春城(1937)。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一,二編纂要旨(上)。台灣教育,419,頁3-13。
加藤春城(1937)。公学校用國語読本巻一、巻二編纂要旨(中)。台灣教育,420,頁39-55。
加藤春城(1937)。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一、卷二編纂要旨(下)」。台灣教育,421,頁3-25。
加藤春城(1938)。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三、卷四編纂要旨。台灣教育,432,頁33-34。
加藤春城(1939)。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五、卷六編纂要旨(一)。台灣教育,443,頁35。
加藤春城(1939)。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五、卷六編纂要旨(二)。台灣教育,444,頁14-15。
加藤春城(1939)。青年と読書。台灣時報。
加藤春城(1939)。台湾の教科書編纂に就て。載於躍進台湾大観、続編
-非常時下の台湾全貌-(頁75-76)。
加藤春城(1939。教科書を通して観たる台灣國語教育的変遷―不動的方針と堅実な歩み。載於躍進台灣大観、続々編-奉祝紀元二千六百年台灣特輯記念号―(頁41-43)。
加藤春城(1941)。國民學校の教科書に就いて。台灣教育,467,頁19-24。
加藤春城(1942)。台灣の國民學校教科書に就いて。載於東亜共榮圏と台灣第一冊産業、人物編(頁35-37)。台灣大観編纂局。
加藤春城(1942)。日本語教科書に就いて。台灣教育,484,頁61-64。
加藤春城(1942)。台湾における國語教授の実際問題。日本語,2(2),頁65。財團法人日語文化協會。
加藤春城(1943)。本島初等教育の回顧―義務教育制度実施に際して。台灣教育,489,頁43。

○ 教科書・教授書・復刻版教科書
(台灣部分)
台灣教育史研究會策畫(2003)。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と國民校國語讀本復刻版。台北:南天書局。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1943)。コクゴ教授書一。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1944)。コクゴ教授書二。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不明)。初等科國語教授書三。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1944)。初等科國語教授書四。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1944)。初等科國語教授書五。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1944)。初等科國語教授書六。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不明)。初等科國語教授書七。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1944)。初等科國語教授書八。台灣總督府。

(國定本部分)
文部省編著(1933-1938)。小學国語読本(尋常科用)復刻版(1981)。ノーベル書房。
文部省編著(1941-1942)。初等科國語一至八復刻版(1982)。東京:ほるぷ出版。
文部省編著(1941-1942)。ヨミカタ 一・二 ;よみかた 三、四復刻版(1984)。東京:大空社。
仲新、稻垣忠彥、佐藤秀夫編著(1983)。近代日本教科書教授法資料集成第十二卷編纂趣意書2。東京書籍。
仲新、稻垣忠彥、佐藤秀夫編著(1983)。近代日本教科書教授法資料集成第六卷教師用書2國語篇。東京書籍。
國語教育學會編(1937-1939)。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 編纂要旨、教材研究、編修関連記事
(台灣部分)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0)。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七教材研究(一)。台灣教育,455,頁56-68。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0)。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七教材研究(二)。台灣教育,457,頁31-43。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0)。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七教材研究(三)。台灣教育,458,頁11-21。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1)。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八の教材研究(一)。台灣教育,462,頁21-34。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1)。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十の教材研究(一)。台灣教育,473,頁10-19。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2)。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十の教材研究(二)。台灣教育,474,頁9-20。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2)。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十の教材研究(三)。台灣教育,475,頁38-47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2)。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十の教材研究(四)。台灣教育,476,頁34-40。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2)。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十の教材研究(五)。台灣教育,477,頁36-45。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2)。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十一の教材研究(一)。台灣教育,481,頁29-35。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國民科國語研究部(1942)。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卷十一の教材研究(二)。台灣教育,482,頁25-35。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1913)。附録公學校用國民讀本自卷一至卷八編纂趣意書。台灣教育,136,頁1-26。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1943)。編修課便り。台灣教育,497,頁65。
台灣總督府編修課(1943)。編修課便り。台灣教育,496,頁119。


(國定本部分)
大岡保三(1937)。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五 第一冊(頁7-12)。日本:岩波書店。
井上赳(1937)。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一 第一冊(頁7-24)。
井上赳(1936)。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二 第一冊(頁7-18)。
井上赳(1937)。一「天之岩屋」。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五 第一冊(頁13)。日本:岩波書店。
井上赳(1937)。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七 第一冊(頁7-16)。日本:岩波書店。
井上赳(1936)。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八 第一冊(頁11-12)。日本:岩波書店。
井上赳(1939)。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九 第一冊(頁7-14)。日本:岩波書店。
井上赳(1938)。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十 第一冊(頁7-13)。日本:岩波書店。
井上赳(1939)。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十一 第一冊(頁7-18)。日本:岩波書店。
井上赳(1939)。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十二 第一冊(頁7-18)。日本:岩波書店。
井上赳(1941)。國民學校に就いて。島根教育,4,頁2-46。
井上赳(1977)。序。載於秋田喜三郎編著,初等教育國語教科書發達史(頁i-iii)。日本:文化評論出版。
井上赳著、古田東朔編(1984)。国定教科書編纂二十五年。日本:武蔵野書院。
文部省(不明)。ヨミカタㄧ教師用書總說。載於仲新、稻垣忠彥、佐藤秀夫編著,近代日本教科書教授法資料集成第六卷教師用書2國語篇(頁30-33)。
文部省(不明),初等科國語三教師用書總說。載於仲新、稻垣忠彥、佐藤秀夫編著,近代日本教科書教授法資料集成第六卷教師用書2國語篇(頁368-371)。
石森延男(1942)。三、四年の国語教科書の編纂趣旨。載於仲新、稻垣忠彥、佐藤秀夫編著,近代日本教科書教授法資料集成第十二卷編纂趣意書2(1983)(頁602-608)。
石森延男(1942)。「初等科国語七、八」の編纂趣旨。載於仲新、稻垣忠彥、佐藤秀夫編著,近代日本教科書教授法資料集成第十二卷編纂趣意書2』(1983)(頁621-633)。
佐野保太郎(1937)。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三 第一冊(頁7-11)。日本:岩波書店
佐野保太郎(1936)。編輯概說。載於國語教育學會編著,小學國語讀本綜合研究卷四 第一冊(頁7-10)。日本:岩波書店
松田武夫(1941)。國民科國語「ヨミカタ」編纂趣旨(ㄧ)。載於仲新、稻垣忠彥、佐藤秀夫編著(1983),近代日本教科書教授法資料集成第十二卷編纂趣意書2(頁590-595)。
松田武夫(1942)。「初等科国語五、六」の編纂趣旨。載於仲新、稻垣忠彥、佐藤秀夫編著(1983),近代日本教科書教授法資料集成第十二卷編纂趣意書(頁609-621)。
日本教育編輯部(1944)。國民學校の教科書談義。日本教育,4(4),頁12-21。
日本教育編輯部(1944)。國民學校の教科書談義。日本教育,4(5),頁39。

○ 「隈本繁吉文書」
上沼八郎(1994)。台灣における書房「教科書」と日本認識について(殖民地教育史研究ノート、そ的6)。高千穂論叢,29(2),頁4(資料、二)。
上沼八郎(1992)。台灣總督府學務部長隈本繁吉「部務ニ関スル日誌」について。總合研究,5,頁A-66。
上沼八郎(1994)。台灣總督府學務部長隈本繁吉「部務ニ関スル日誌」について(承前・そ的3」。總合研究,7,頁B-116。
上沼八郎(1992)。台灣總督府學務部長隈本繁吉「部務ニ関スル日誌」について。總合研究,5,頁A-66。
上沼八郎(1993)。台灣總督府學務部長隈本繁吉「部務ニ関スル日誌」について(承前、そ的2)。總合研究,6,頁A-77。
上沼八郎(1997)。台灣總督府學務部「部務ニ関スル日誌)(承前)(殖民地教育史研究ノート、そ的10)。高千穂論叢,32(1)。

○ 第一手史料、訪談調査等
1.加藤春城(1929)。「自傳畧敘」,p.7。此自傳為加藤春城口述,妻子記錄後再由其三女代為謄寫的原稿。1至15的頁數是由加藤的家人所標上的。
2.2006年7月9日,下午於加藤春城次男住家進行之第一次訪談調查。
3.加藤春城次男親筆信(2006月10月20日交寄)。
4.2006年12月5日,下午於加藤春城次男住家進行之第二次訪談。
5.2007年10月14日,下午於加藤春城三女住家附近進行之第一次訪談。
6.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私人財産清冊」台北市第一八一〇七號,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三月二三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