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蔣中正建立「現代國家」之思想及實踐初探
書刊名:史原
作者:蘇聖雄
作者(外文):Su, Sheng-hsiu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復刊4=25
頁次:頁115-161
主題關鍵詞:蔣中正現代國家科學化組織化紀律化Chiang Kai-shekModern StateScientificationOrganizationDisciplin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9
  • 點閱點閱:26
本文爬梳蔣中正(1887-1975)掌權以來留存的演講、書告、檔案、自記,並參酌相關回憶,以長時間來看蔣所認知的「現代國家」為何?建立的方法為何?此與其統治方式有何關係?對民國史之發展又有何影響?本文指出,蔣中正所認知的「現代國家」與現今吾人「一般」熟知的現代國家──工業化、民主化、政黨政治國家不甚相同。蔣所認識的現代國家為能屹立於現代世界的國家;其認定現代化就是「科學化」、「組織化」和「紀律化」,概括地說,即「軍事化」。現代國家唯一之特質,為「全國總動員」,其生命力為教育、經濟、武力(軍事),建立現代國家須由此著手。教育是連結經濟與武力的總樞紐,為建立現代國家之根本;軍事方面,須致力軍事集權,並由軍事機構領導,由此建立組織,再推而廣之;經濟則以重視資本、組織土地以及健全財政機構為要。蔣中正思想中的現代國家須由其領導,並以其為核心建立組織、紀律。從蔣欲建立現代國家之脈絡,我們或可嘗試跳脫權力慾望、政治鬥爭的角度,由另一軸線檢視其作為,其許多擘劃、行徑,或可由此理解。
What is a ”modern stat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ncept differs from past to present and from West to East. As we know today, ”modern state” is politically democratic, has a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an open society. Yet this differs from the conception of Chiang Kai-shek. Though a variety of materials, this article tries to understand how Chiang Kai-shek regarded such topics, and tries to articulate the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the thought and actual deeds of Chiang.This article tells us that Chiang Kai-shek thought a ”modern state” is a scientific, organizational, and ruled state. We can say this state is a militarized state. Because the conception of Chiang Kai-shek's ”modern state”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ocess that of modernization theory, we see a different mode of state building when Chiang rul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期刊論文
1.Axtmann, Roland(2004)。The State of the State: The Model of the Modem State and its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25(3),257-279。  new window
2.張淑雅(20110300)。蔣介石一瞥:1950年代後期日記中的觀察。臺灣史研究,18(1),185-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觀濤(20110800)。指點江山,誰主浮沉:蔣介石與毛澤東。傳記文學,99(2)=591,6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長河(1996)。國民黨軍委會天水行營組織概述。軍事歷史研究,3,8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道炫(2010)。第五次「圍剿」中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3(5),156-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翟本瑞(19890900)。現代國家形成的社會學反省意義。思與言,27(3),5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藻生(1995)。我所知道的南昌行營。世紀行,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聖雄(20110600)。論蔣中正對膠東之戰的處置(1932)。國史館館刊,28,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Kolakowski, Leszek(1986)。Modernity on Endless Trial。Encounter,66,8-12。  new window
10.Riggs, Fred W.(1994)。Ethnonationalism, Industrialism, and the Modern State。Third World Quarterly,15(4),583-611。  new window
11.Schwartz, Benjamin I.(1993)。Culture, Modernity, and Nationalism-Further Reflections。Daedalus,122(3),207-226。  new window
12.Eisenstadt, Shmuel Noah(2000)。Multiple Modernities。Daedalus,129(1),1-29。  new window
13.李君山(20040500)。論一九三三年之「察馮事件」--以「軍閥政治」觀點之考察。臺大文史哲學報,60,157-159+161-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金麟(198806)。醜怪的裝扮:新生活運動的政略分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0,163-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蘇聖雄(2012)。蔣中正與遷臺初期之立法院--以電力加價案為核心的討論。「101年蔣中正研究學術論壇:1950年代的臺灣(II)」會議,中正紀念堂(主辦) (會議日期: 2012/10/27)。臺北:中正紀念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芳上(200606)。最後關頭已到:1937年蔣中正日記的考察。紀念抗戰勝利60 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國防部。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聖雄(2013)。奸黨煽惑--蔣中正對二二八事件的態度及處置。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淑鳳(2004)。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14--民國21年4月至5月。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醉(1984)。軍統內幕。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邁克爾•曼、陳海宏(2007)。社會權力的來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秦孝儀(1978)。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明芳(2005)。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明芳(2007)。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29(民國24年1月至2月)。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自進、潘光哲(2011)。蔣中正總統困勉記。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總統中興講詞總集編輯委員會(1971)。蔣總統民主憲政講詞集。臺北:蔣總統中興講詞總集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4)。剿匪要從精神、組織與紀律來奮鬥!(1933年4月24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4)。革命成敗的機勢和建設工作的方法(1933年11月14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4)。新生活運動之要義(1934年2月19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江宜樺、李強、台灣研究基金會(2003)。華人世界的現代國家結構。臺北:商業周刊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博文(2007)。張學良、宋子文檔案大揭秘。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常士誾(2008)。現代國家及其政治制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秦孝儀(200412)。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秦孝儀(2008)。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峙(1982)。我的回憶。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Latham, Michael E.(2000)。Modernization as Ideology: American Social Science and "Nation Building" in the Kennedy Era。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new window
20.Thomson, James Claude Jr.(1969)。While China Faced West: American Reformers in Nationalist China 1928-1937。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1.吳國楨、吳修垣、馬軍(2009)。夜來臨:吳國楨見證的國共爭鬥。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國斌、李伯重、連玲玲(1998)。轉變中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上海: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Wong, Roy Bin(1997)。China Transformed: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4.陳公博、李鍔、汪瑞炯、趙令揚(1979)。苦笑錄--陳公博回憶(1925-1936)。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蔡鴻源(1999)。民國法規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發奎、夏蓮瑛、鄭義(2008)。蔣介石與我:張發奎上將回憶錄。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Mann, Michael(1993)。The Sources of Social Power Vol II: The Rise of Classes and NationStates, 1760-1914。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蔣中正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一般資料--呈表匯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英時(2010)。中國思想史研究綜述。人文與民主。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illy, Charles(1975)。Western state-making and theories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states in Western Europe。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Schwartz, Benjamin(1996)。The Limits of Tradition versus Modernity:The Case of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China and Other Matter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1960)。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1934年7月)。蔣總統集。臺北:國防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68)。求新、求行、求本、求生的意義與行政革新科學管理。總裁訓詞。臺北:編者自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1)。科學的道理續編(1969年2月24日)。蔣總統最近言論選集。臺北:國防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4)。復興民族之根本要務--教養衛(1934年2月12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4)。新生活運動發凡(1934年2月17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4)。新生活運動的意義和目的(1934年3月19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4)。新生活運動綱要(1934年5月15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4)。研究總理遺教之結論(1935年9月19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4)。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元旦告全國軍民同胞書國民自救救國之要道(1936年1月1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84)。新生活運動第二期目的和工作要旨(1936年2月19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4)。生活與戰爭(1936年2月29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84)。生活與戰爭(1936年3月14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蔣介石(1984)。今後教育的基本方針(1939年3月4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84)。今日教育與體育應注重之要點(1940年10月13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84)。為實施國家總動員法告全國同胞書(1942年5月4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84)。對全國青年遠征軍退伍士兵廣播詞(1946年6月3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84)。本年度工作檢討與明年努力的方向--並闡明組織的精神與內容(1950年12月24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4)。研究美國建軍的精神指明中國革命軍人必要的信念--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1953年3月9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84)。反攻復國心理建設的要旨與建設臺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的要領(1956年1月9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84)。軍事教育的最高目的和革命軍人的最大責任(1958年2月3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84)。議會的重要性和本黨議員同志的責任(1958年4月7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84)。對國民大會代表全國聯誼會致詞(1959年12月25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84)。對軍事教育的提示(1961年3月10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84)。國家建設的方向和準據(1965年6月14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84)。對國民教育九年制開始實施及國民中學開學典禮訓詞(1968年9月9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84)。全面革新的關鍵(1969年6月13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蘇聖雄(2011)。蔣中正與臺灣土地改革初探(1949-1956)。蔣中正總統與中華民國發展--1950年代的臺灣期末報告書。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