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懸崖上的花園 : 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 (1942~1945)
作者:楊佳嫻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43
ISBN:9789860376319
主題關鍵詞:中國文學史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1
期刊論文
1.張世瑛(20011200)。從幾個戰後審奸的案例來看漢奸的身分認定問題(1945-1949)。國史館學術集刊,1,161-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eng, Hsiao-yen(20060300)。Nicole Huang, 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1,211-220。new window  new window
3.王向遠(2000)。「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與日本對中國淪陷區文壇的干預滲透。新文學史料,2000(3),96-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滿子(2006)。抗戰勝利六十週年的「張愛玲熱」。文學自由談,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楠(2007)。動態境遇的報刊文化品格、文學面貌及研究方法--以晚清、民國時期的小報為例。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1(5),4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羽(2006)。尋訪「小姐作家」。文學自由談,206(4),144-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孟實(1937)。橋。文學雜誌,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茅盾(193205)。我們所必須創造的文藝作品。北斗,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瑞芬(20040500)。張愛玲的散文系譜。逢甲人文社會學報,8,7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紀弦(1956)。論新詩之移植。復興文藝,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涂曉華(2005)。上海淪陷時期《女聲》雜誌的歷史考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范銘如(20030500)。京派.吳爾芙.臺灣首航。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學刊,6,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伯群(2006)。超越雅俗,融匯中西--論20世紀40年代新市民小說代表作家的創作經驗。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6(6),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泉(2001)。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淪陷區的言說環境。抗日戰爭研究,2001(1),65-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國球(20070600)。素讀與禊祓--讀胡蘭成《中國文學史話》。文訊,260,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伯思(1947)。關於廢名。文藝春秋副刊,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宗翰(19971200)。九葉詩派與臺灣現代詩。臺灣詩學季刊,21,156-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宗翰(19980300)。九葉詩派與臺灣現代詩。臺灣詩學季刊,22,141-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竇康(2004)。戴杜衡先生年譜簡編。新文學史料,2004(1),183-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謝曉鵬(2007)。汪偽的「新國民運動」探析。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6(2),5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謝茂松、葉彤、錢理群(2006)。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重新發現--四十年代淪陷區散文概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趙衛東(2010)。一九四零年代延安「文藝政策」演化考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2),2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宗翰(2000)。意象派諸信條新譯。笠詩刊,220,135-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洛夫(19810600)。西方文學與中國現代詩。中外文學,10(1),104-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江弱水(19970200)。胡蘭成的人格與文體--讀「今生今世」。讀書人,24,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邵洵美(1943)。現代美國詩壇概觀。現代,5(6),874-8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曉真(20060300)。知識消費、教化娛樂與微物崇拜--論《小說月報》與王蘊章的雜誌編輯事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1,55-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建華(20060800)。質疑理性、反諷自我 : 張愛玲《傳奇》與奇幻小說現代性。中外文學,35(3)=411,109-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董崇選(19960100)。讀劉紀蕙「超現實的視覺翻譯:重探臺灣現代詩"橫的移植"」。中外文學,24(8)=284,126-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施蟄存(1933)。又關於本刊中的詩。現代,4(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翁文嫻(20010900)。在古典之旁辨解現代詩的「變形」問題。創世紀詩雜誌,128,114-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裴海燕(20081200)。「平實而熱鬧」之外--蘇青的寫實主義。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6,135-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紀弦(19560201)。現代派信條釋義。現代詩,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顏健富(20021200)。發現孩童與失去孩童--論魯迅對孩童屬性的建構。漢學研究,20(2)=41,301-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金麟(198806)。醜怪的裝扮:新生活運動的政略分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0,163-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彭小妍(19970300)。「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覺派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317-3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梅家玲(20011100)。性別vs.家國:五○年代的臺灣小說--以《文藝創作》與文獎會得獎小說為例。臺大文史哲學報,55,3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許慧琦(20020700)。一九三○年代「婦女回家」論戰的時代背景及其內容--兼論娜拉形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東華人文學報,4,99-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羅久蓉(19950600)。歷史情境與抗戰時期「漢奸」的形成--以一九四一年鄭州維持會為主要案例的探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4(下),815-8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竇康(2003)。從「第三種人」到「第三種人」集團─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三種人」之演變。二十一世紀.網路版,2003(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誦聖(2001)。現代文學在臺灣文學生產場域中的位置。現代主義與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中文系 (會議日期: 2001年6月2-3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2002)。再讀張愛玲。張愛玲與現代中文文學國際研討會。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澤(1999)。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台北:城邦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雅娟(2004)。淪陷時期的文章與思想--《古今》、《藝文雜誌》與周作人(碩士論文)。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田威寧(2008)。臺灣「張愛玲現象」中文化場域的互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游靜敏(2008)。徘徊於文學與政治之間:胡蘭成研究(碩士論文)。元智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薛仁明(2009)。天地之始--胡蘭成的道與藝(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羽(2007)。「東吳系」女作家研究(1938-1949)(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玫姿(2005)。閨秀風格小說歷時衍生與文學體制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三郎(1986)。五四時期的女權運動( 一九一五--一九二三)(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柳書琴(1994)。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宜文(2001)。張愛玲的文學投影--臺、港、滬三地張派小說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振鐸(2007)。失書記。臺北:網路與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青、于青(1994)。蘇青文集。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靜思(1994)。張愛玲與蘇青。合肥:安徽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若涵(2002)。「論語派」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愛玲(1991)。餘韻。台北:皇冠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心村、胡靜(2010)。亂世書寫:張愛玲與淪陷時期上海文學及通俗文化。上海:三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姜振昌(1995)。中國現代雜文史論。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芳上(2003)。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ourdieu, Pierre、Wacquant, Loic J. D.、李猛、李康(2009)。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蘭成(1990)。今日何日兮。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偉民(2005)。中國左翼文學思潮。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原放、吳道弘(2001)。中國出版史料:現代部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文載道(1944)。文抄。北京:新民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作人、陳子善、張鐵榮(1995)。周作人集外文。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作人(2002)。談虎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作人(2002)。苦雨齋序跋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作人(2002)。立春以前。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周作人(2002)。苦口甘口。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阿英(1990)。散文小品十六家。天津:天津市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施蟄存(1999)。施蟄存散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蘭成(2004)。中國文學史話。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蘭成(2007)。亂世文談。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紀果庵(2009)。篁軒雜記--紀果庵散文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學勇、王羽(2008)。太太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上海女作家小說。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學勇、王羽(2010)。閨秀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上海女作家小說之二。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路易士(1944)。出發。上海:太平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路易士(1945)。三十前集。上海:詩領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麗紅(1981)。冷金箋。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廢名(2007)。廢名詩集。臺北:新視野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關露、李林榮(1999)。仲夏夜之夢‧關露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戴望舒、王文彬(1988)。戴望舒全集‧散文卷。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丁言昭(2001)。關露啊關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83)。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六卷「傀儡組織」。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2004)。回顧兩岸五十年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向遠(2005)。「筆部隊」和侵華戰爭。北京:崑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軍(2008)。上海淪陷時期《萬象》雜誌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孔慶東(2008)。超越雅俗。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江蘇省出版史志編纂委員會編輯部(1993)。江蘇民國時期出版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莊漢新(2005)。中國二十世紀散文思潮史。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吳小如(1998)。今昔文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吳曉東(2003)。鏡花水月的世界:廢名《橋》的詩學解讀。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宣傳部(1942)。汪主席和平建國言論集續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宣傳部(1941)。和平反共建國文獻。南京: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宣傳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周蕾(2008)。婦女與中國現代性。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唐文標(1976)。張愛玲雜碎。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秦賢次(1987)。抗戰時期文學史料。臺北:文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奚密(2009)。臺灣現代詩論。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胡風(1999)。胡風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孫郁(2004)。回望周作人:是非之間。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唐弢、嚴家炎(1996)。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孫玉石(2005)。中國現代主義詩潮試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徐迺翔、黃萬華(1995)。中國抗戰地區淪陷區文學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盛佩玉(2004)。盛氏家族‧邵洵美與我。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子善(1996)。閑話周作人。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子善(2008)。重讀張愛玲。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子善(2010)。海上文學百家文庫‧周木齋/周黎庵/金性堯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陳子善(2010)。海上文學百家文庫‧傅雷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太勝(2005)。象徵主義中國現代詩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建華(2006)。帝制末與世紀末。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國球(2007)。情迷家國。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張資平(1998)。張資平自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張子靜、季季(2005)。我的姊姊張愛玲。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張桂華(2007)。胡蘭成傳。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萬華(2005)。史述與史論:戰時中國文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現代史研究室(1987)。汪精衛漢奸政權的興亡。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程光煒(2008)。文學史研究的興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楊之華(1944)。文壇史料。上海:中華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戴望舒(1982)。戴望舒詩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2005)。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錢理群(1999)。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評論卷。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錢理群(1999)。話說周氏兄弟--北大演講錄。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蘇雪林(198707)。抗戰時期文學回憶錄。臺北:文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盧瑋鑾(1983)。香港的憂鬱: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香港:華風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鄭樹森(1998)。張愛玲的世界。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肖進(2009)。舊聞新知張愛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Brook, Timothy(2005)。Collaboration: Japanese agents and local elites in wartime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7.Fu, Poshek(1993)。Passivity, Resistance, and Collaboration: Intellectual Choices in Occupied Shanghai, 1937-1945。Stanford。  new window
78.周敍琪(1996)。一九一〇∼一九二〇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李相銀(2009)。上海淪陷時期文學期刊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王羽、陳子善(2007)。小姐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周作人(1982)。雨天的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櫻本富雄(1995)。日本文學報國會:大東亞戰時下の文學者たち。東京:青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周作人(200201)。苦茶隨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胡蘭成(2003)。今生今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周作人、楊牧(199606)。周作人文選。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蘇青(1989)。結婚十年,正續。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上海市檔案館(1986)。日偽上海市政府。北京: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上海檔案館(1997)。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58)。上海解放前後物價資料匯編(1921年-1957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古蒼梧(2002)。今生今世,此時此地:張愛玲、蘇青、胡蘭成的上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王文彬(2003)。中西詩學交匯中的戴望舒。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岡野幸江(2004)。女たちの戦争責任。東京:東京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胡祖德(1989)。滬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渡邊澄子(2005)。今とぃう時代の田村俊子--俊子新論。東京都:至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唐文標(1976)。天國不是我們的。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陳旭光(2002)。中國詩學的會通--二十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張靜廬(2003)。中國近現代出版史料補編。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高郁雅(2007)。作家蘇青的鬻文人生。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黃美真、張雲(1984)。汪精衛國民政府成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復旦大學歷史系(1983)。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史料選編(1931-194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趙景深(1948)。文壇憶舊。上海:北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劉心皇(1985)。抗戰時期淪陷區地下文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盧今、李華龍(1997)。鄭振鐸日記。太原:山西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藍棣之(2002)。現代詩的情感與形式。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Gunn, Edward M.、張泉(2006)。被冷落的謬斯--中國淪陷區文學史(1937-1945)。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木村英夫(2001)。敗戰前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木山英雄、趙京華(2008)。北京苦住庵記:日中戰爭時代的周作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秋山洋子、加納實紀代(2007)。戰爭與性別:日本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Larson, Wendy(1998)。Women and Writing in Modern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0.尾崎秀樹、陸平舟、間扶桑子(200411)。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臺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Bourdieu, P.(1993)。The Field of Cultural。Cambridg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112.賀玉波(1936)。中國現代女作家。上海:復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劉人鵬(2000)。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黃心村(2005)。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Brill。  new window
115.Bourdieu, Pierre(1986)。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Westport, CT。  new window
116.Swartz, David、陶東風(2006)。文化與權力:布爾迪厄的社會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應鳳凰(200612)。五〇年代文學出版顯影。板橋: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張愛玲(2009)。小團圓。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Gay, Peter、梁永安(2009)。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臺北:立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Hockx, Michel(2003)。Questions of style: literary societies and literary journals in modern China, 1911-1937。Leiden:Boston:Köln:Brill。  new window
121.紀弦(2001)。紀弦回憶錄‧第二部:在頂點與高潮。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Harootunian, Harry(2000)。History's Disquiet: Modernity, Cultural Practice, and the Question of Everyday Lif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3.楊照(1998)。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紀弦(1935)。行過之生命。上海:未名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紀弦(2001)。紀弦回憶錄.第一部:二分明月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王政、陳雁(2005)。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鄭永福、呂美頤(1993)。近代中國婦女生活。河南: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葉文心、羅蘇文、徐鼎心、熊月之、鄭祖安、魏斐德、張濟順(2001)。上海百年風華。臺北:躍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彭小妍(1999)。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黃錦樹、王德威(200605)。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國性。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李歐梵(2006)。蒼涼與世故:張愛玲的啟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林芳玫、顧燕翎(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Bourdieu, P.、包亞明、Wacquant, D.(199701)。布爾迪厄訪談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家永三郎、何欣泰(200611)。太平洋戰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李瑞騰(1987)。抗戰文學概說。文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奚密(1998)。現當代詩文錄。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Ko, Dorothy(1995)。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8.張愛玲(1991)。張看。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林慶元、楊齊福(2006)。「大東亞共榮圈」源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1981)。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錢理群、封世輝、黃萬華(2000)。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史料卷。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若林正丈、吳密察(2004)。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Alexander, Jeffrey C.、Seidman, Steven、吳潛誠、古佳豔(1997)。文化與社會:當代論辯。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陳平原、夏曉虹(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范伯群(2007)。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張愛玲(1991)。流言。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黃人影(1933)。當代中國女作家論。上海:光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鄭振鐸、鄭爾康(1998)。鄭振鐸全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朱天文(1996)。花憶前身。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呂正惠(1988)。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孟悅、戴錦華(1993)。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張小虹(19980000)。性/別研究讀本。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張誦聖(20010000)。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顧燕翎、鄭至慧(19990000)。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臺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張瑞芬(20070000)。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臺灣當代文學論集。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梅家玲(20040000)。性別,還是家國?:五〇與八、九〇年代臺灣小說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許慧琦(20030000)。「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Yalom, Marilyn、何穎怡(2003)。太太的歷史。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唐文標(1984)。張愛玲資料大全集。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陳子善(2001)。說不盡的張愛玲。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陳青生(1995)。抗戰時期的上海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劉心皇(1980)。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魏紹昌(1992)。我看鴛鴦蝴蝶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張桂華(2007)。胡蘭成傳。臺北:自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蔡鳳儀(1996)。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李歐梵、毛尖(2001)。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蕭麗紅(1977)。桂花巷。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Bonnewitz, Patrice、孫智綺(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邱貴芬,劉亮雅,范銘如(20020609)。如何建構臺灣女性文學史?:《從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談起,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jun/9/life/article-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魯迅(1989)。且介亭雜文二集。魯迅全集。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美霞(2002)。「中日文化協會」述評。民國檔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賀麥曉。二十年代中國「文學場」。學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