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儒學視域中的牟宗三工夫論
書刊名:鵝湖
作者:李強
作者(外文):Li, Qia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41:2=482
頁次:頁16-27
主題關鍵詞:牟宗三工夫論當代儒學人文講習錄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79
修養工夫問題歷來是儒學中的核心問題,儒學即首先是一種講求成德、成聖的學問,如果儒學而不講求德性培養,無疑會成為其自身之否定。但隨著近代以來西方學術的衝擊,傳統儒學要回應此一衝擊,於是走上了自我轉型的道路。在此過程中,當代新儒學無疑是最有創造性的一個流派。當代新儒學從熊十力、梁漱溟、馮友蘭到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再到杜維明、劉述先、成中英,已經走過了三代。當代新儒學為了回應西方學術的挑戰,逐漸地使儒學走上了哲學化、知識化、專門化的道路,建立了一套體大思精的形而上學體系,但傳統儒學中的成人之學、成德之教,則或者被排除出他們的哲學體系,或者變成西方哲學中所謂的倫理學、道德學,失去了指導人們進行身心修養的功能。但這樣以來,儒學的特色在哪裏呢?當代新儒學是不是僅僅是上述面貌呢?筆者以為不然。本文以牟宗三《人文講習錄》為例,來說明當代新儒家的工夫論,進而回應論者對當代新儒家不講心性修養的批評,並指出,儒學要有貢獻於世界哲學,除了進一步哲學化、發揮其社會批判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工夫論資源,使儒學更深植於當下的社會。
期刊論文
1.李明輝(2010)。儒學知識化與現代學術。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志華(2007)。牟宗三的風骨。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勞思光(20100600)。對中國哲學研究之省思--困境與出路。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2)=78,193-2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宗羲、沈芝盈(2008)。明儒學案.發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2002)。人文講習錄。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頤(2004)。程氏遺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2002)。程氏遺書後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艾愷(2011)。最後的儒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澤厚(2006)。歷史本體論.己卯五說。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仁厚(2002)。牟宗三先生學思年譜。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2000)。道德的理想主義。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家棟(2001)。斷裂中的傳統:信念與理性之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子健、趙冬梅(2002)。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陸象山(2000)。象山語錄。陽明傳習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載(1983)。經學理窟.義理。張載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顥(2004)。程氏遺書.識仁篇。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陽明(1992)。書王嘉秀請益卷。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2005)。略論道統、學統、政統。生命的學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1999)。[心體與性體(上)]序。心體與性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仁厚(2001)。進德修業的形態與時宜--從牟宗三先生的性情說起。哲學史與儒學論評: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