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之語言特色--從文學性、劇場性論之
書刊名: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林立仁
作者(外文):Lin, Li Je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4
頁次:頁121-151
主題關鍵詞:鄭之珍目連救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勸善戲文語言特色Jeng-Jr JengMulian Rescues His MotherMoral persuasion dramaLinguistic featur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王秋桂(1992)。目連戲專輯。民俗曲藝,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璨文(2014)。勸善文本的符號欲望:從《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羅卜描容〉談起。玄奘佛學研究,22,195-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薛若鄰(19920500)。涵蓋多元思想、包容多種藝術--論目連戲兼及海內外的研討情況。民俗曲藝,77,5-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楙(19920500)。臺灣中南部道教拔度儀中目蓮戲曲初探。民俗曲藝,77,8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藤葉(2011)。明清目連戲初探(博士論文)。中興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麗容(1979)。鄭之珍勸善記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郝譽翔(1996)。民間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探討:以宗教、道德與小戲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育真(2013)。閩南入冥救親戲曲研究--以泉腔、莆仙戲《目連救母》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東源(2003)。目連戲中儒釋道三教會通的思想底蘊(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紅利(2007)。《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戲劇文化特徵(碩士論文)。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鮑玲玲(2011)。《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研究(碩士論文)。漳州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之珍、朱萬曙(2005)。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宗懍、譚麟(1999)。荊楚歲時記。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2)。錄鬼簿續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孟元老、周峰(1998)。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台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7)。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英(1983)。目連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文學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馗(2010)。鬼節超度與勸善目連。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禎(2005)。民間戲劇與戲曲史學論。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智莉(2013)。明代宗教戲曲研究。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凌翼雲(2011)。目連戲與佛教。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秋桂(1992)。目連戲專輯。民俗曲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宗泰。高石鄭先生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邱濬。五倫全備忠孝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驥德(1982)。曲律.論戲劇第三十。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祁彪佳(1982)。遠山堂曲品.雜調。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毅(1989)。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渭(1982)。南詞敘錄。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重民、王慶菽、向達、周一良、啟功、曾毅公(1957)。敦煌變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葉宗泰。明庠生高石鄭公暨配汪孺人合葬墓志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陶宗儀(1985)。院本名目。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德符(1998)。詞曲。萬曆野獲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景深(1994)。目連故事的演變。中國民間傳說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明生(2009)。目連戲與儺文化形態關係初探。宗教與戲劇研究叢稿。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明生(2009)。論莆仙戲《目連》與宋元《目連傳》。宗教與戲劇研究叢稿。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明生(2009)。簡論目連戲中的目連文化。宗教與戲劇研究叢稿。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明生(2009)。道教目連戲之戲劇型態及其戲史價值--福建漳平道壇演出本《地獄冊》考述。宗教與戲劇研究叢稿。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永義(1991)。評論欣賞中國古典戲劇的態度與方法。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漁(1980)。詞曲部.詞采第二。閒情偶寄。台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國維(1982)。宋元戲曲考.十二、元劇之文章。王國維戲曲論著宋元戲曲考等八種。台北:純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臧晉叔(1999)。[元曲選]序二。元曲選。台北:正文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錢南揚(1988)。第二章戲文的發展.第三節本身的壯大。戲文概論.源委第二。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濂(1984)。記風俗。雲間據目抄。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顧起元(1997)。建業風俗記。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曾永義(1988)。中國古典戲劇的形成。詩歌與戲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立仁(2015)。弋陽腔的演唱特色及使用樂器.五、發展滾調。靈活用滾第三節。明代嘉隆間戲曲三論。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