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生命探索學習之曼陀羅創作導入大學通識課程之教學設計與研究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吳鳳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Feng-chu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4:2=103
頁次:頁1-32
主題關鍵詞:自我探索生命教育曼陀羅教學法榮格心理學創作歷程Life explorationLife educationMandala teachingSymbolismCreative proc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蘇郁雯(20151200)。生命教育議題融入高二美術課程之行動實踐。藝術教育研究,30,6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志豪(20140500)。綻放生命、調和情緒、表達自我--運用藝術治療理念於國中美術課程。美育,199,60-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智傑、謝政廷、施玉麗(2009)。曼陀羅創作在冥想中的運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1),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紀潔芳、鄭璿宜(2014)。大陸生命教育之推動檢討與發展--兼探兩岸生命教育之特色。揭諫,26,252-2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nyder, B. A.(1999)。Mandala: Art as healer。Guidance & Counseling,15(1),30-34。  new window
6.陳立言(20040900)。生命教育在臺灣之發展概況。哲學與文化,31(9)=364,2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廖敦如(2002)。新世紀藝術教育思潮的展望--兼介「館校合作」案例。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5-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關秉寅(2006)。問題導向與行動導向的通識教育。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壬來(2010)。生命教育融人藝術課程研究 (計畫編號:NSC97-2410-H-160-011-MY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懿純(2007)。繪本曼陀羅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文娟(2010)。生命教育融入視覺藝術課程對國小一年級學童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燕玲(2014)。曼陀羅繪畫在薩提爾家族治療中之運用--以國小認輔志工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可俐。曼陀羅繪畫介入日常生活研究-以某學障少年個案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曾惠青(2006)。新式多元智能藝術教學法。臺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清田(2001)。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明富(2010)。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Newman, Barbara M.、Newman, Philip R.、郭靜晃、吳幸玲(1994)。發展心理學:心理社會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ruce-Mitford, Miranda、Wilkinson, Philip、李時芬、林淑媚(2009)。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秘密。臺北市: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Malchiodi, Cathy A.、陳麗芳(2003)。靈魂調色盤:讓內在的藝術家活躍起來。臺北市:生命潛能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Tibaldi, Marta、倪安宇(2017)。積極想像:與無意識對話,活得更自在。台北市: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伊達千代(2008)。色彩的準則。臺北:悅知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畢恆達(1900)。物情物語。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戴孟宗(2014)。現代色彩學--色彩理論感知與應用。臺北:全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alchiodi, Cathy A.、朱惠瓊(2012)。藝術治療:自我工作手冊。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Fontana, David、何盼盼(2012)。象徵的名詞。臺北:米娜貝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Corey, Gerald、李茂興(1998)。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artlett, Sarah、王敏雯、范明瑛(2016)。100個藏在符號裡的宇宙秘密。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Fincher, Susanne F.、游婉娟(2008)。曼陀羅小宇宙--彩繪曼陀羅豐富你的生命。臺北:生命潛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Read, Herbert、呂廷和(2007)。透過藝術的教育。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Jung, Carl Gustav、劉國彬、楊德友(1997)。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張老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木金,黎珈伶(2010)。專題文章:曼陀羅思考法對精進學習策略的啟示,http://www3.nccu.edu.tw/~mujinc/joumal92/5-48.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1)。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080031045600-0990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何長珠、賴慧峰、張美雲(2011)。曼陀羅繪畫治療之理論與實務。表達性藝術治療13講:悲傷諮商之良藥。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儒(2011)。如何在通識課程中運用行動及問題導向的教學理念。把理念帶進教室--通識教師實務錦囊。臺北:麗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