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個重新發見的國魂」:徐志摩歸國首講“Art and Life"再探
書刊名:清華學報
作者:歐陽開斌
作者(外文):Ouyang, Kaibin
出版日期:2022
卷期:52:3
頁次:頁591-628
主題關鍵詞:徐志摩藝術與人生人生觀思潮五四情感啟蒙浪漫主體國魂Xu ZhimoArt and LifeLife-outlook trendsMay Fourth sentimentality enlightenmentRomantic subjectivityNational soulL'art et la vieCourant de vision de la vieIllumination sentimental du 4 MaiSubjectivité romantiqueÂme nationale芸術と人生人生観に関する思考五四時期の情緒と啓蒙ロマン的主体国魂Kunst und LebenTendenzen in lebensauffassungSentimantale aufklärung und bewegung des Vierten MaiRomantische subjektivitätNationalgei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4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孟憲承(1920)。留美學生與國內文化運動。留美學生季報,7(2),13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小兵(20190400)。「五四精神是一股真實的歷史動力」:「五四」百年之際專訪余英時先生。思想,37,153-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文嫻(20131200)。浪漫與現代主義詩內「陰暗面」的份量--兼論雨果、徐志摩、波特萊爾。成大中文學報,43,319-321+323-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1)。中華學術研究會留歐分會通告(第六號)。民鐸雜誌,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21212)。文學社演講。清華週刊,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1)。學術研究會留歐分會會員錄。民鐸雜誌,3(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一燕(2013)。歷史記憶的空缺之一:公共知識分子徐志摩。文化遺產研究,2,143-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田天、田建民(2021)。論飄逸詩人徐志摩「金剛怒目」的一面--從《努力週報》上的一組詩文談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1(9),171-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任公(1902)。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新民叢報,1,12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雪(20170600)。西學閱讀與清學復古--清末民初「文藝復興」比附下的學術互動。東亞觀念史集刊,12,417+419-4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尚曉進(2021)。從宇宙更新到政治革命:郭沫若基於泛神論的思想轉向--一種思想史的考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1(6),2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郁達夫(1932)。志摩在回憶裡。新月,4(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志摩(1920)。社會主義之沿革及其影響。政治學報,1(2),87-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志摩(1921)。安斯坦相對主義(物理界大革命)。改造,3(8),4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君勱(1923)。人生觀。清華週刊,272,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詩洋(2020)。探索與糾偏:新月社排演《齊德拉》的戲劇史意義。戲劇藝術,2020(4),62-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傅光明(1993)。徐志摩的英文碩士論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3(3),287-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彭小妍(20211200)。漢學研究的跨文化轉向:論自我與他者的弔詭共生。文與哲,39,177-2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奎(2021)。泛神論、主情主義與 「五四」時期郭沫若的情感總體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1(4),106-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炎生(1993)。評徐志摩的戲劇活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3(1),272-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志摩(1923)。Art and Life。創造,2(1),1-15。  new window
22.王汎森(20130900)。「煩悶」的本質是什麼--「主義」與中國近代私人領域的政治化。思想史,1,8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歐陽開斌(2019)。伊卡洛斯--藝術家:木心的浪漫主體(博士論文)。香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su, Chang-hsu Hamilton(1921)。The Status of Women in China(碩士論文)。Columbia University。  new window
圖書
1.李歐梵、王宏志(2010)。中國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志摩、韓石山(2005)。徐志摩全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魯迅(1980)。墳。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澤厚(1996)。中國現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歐梵(2002)。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瞿秋白(1998)。瞿秋白文集,文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奭學(2010)。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德威、涂航、余淑慧、陳婧祾(2017)。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二十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分子與藝術家。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chröder, Maurice Z.(1961)。Icarus: The image of the artist in French romanticis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王德威(20110000)。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小妍(20190000)。唯情與理性的辯證:五四的反啟蒙。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正忠(2010)。現代漢詩的魔怪書寫。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今(2012)。意義的生成--現代中國文學作品細讀集。花木蘭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宗白華(2000)。三葉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莎士比亞、朱生豪(2014)。莎士比亞喜劇集。萬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子善(2014)。紙上交響。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陸小曼(2001)。志摩怎樣了--悼唯情詩人徐志摩。阿湯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瑞寬(2008)。中國美術的現代化:美術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 (1911-1937)。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Wang, Yiyan(2020)。Modern Art for a Modern China: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Debate, 1900-1930。Routledge。  new window
其他
1.韓石山(20210804)。徐志摩1922年歸國原因新考,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1-08/04/nw.D110000zhdsb_20210804_2-03.htm。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汪暉(2019)。文化與政治的變奏。五四百年評說。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日葵(1923)。在中國近代思想史演進中的北大--她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北京大學廿五周年紀念刊。國立北京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菊農(1931)。「去罷!」志摩。北晨學園哀悼志摩專號。北平晨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