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記憶中的城市--《洛陽伽藍記》中的時空建構
書刊名:中國學術年刊
作者:朱雅琪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 Ya-chi
出版日期:1998
卷期:19
頁次:頁277-326+683-684
主題關鍵詞:北魏洛陽城市伽藍記憶空間時間時空書寫楊衒之The northern wei dynastyLo yangCityChieh lanRemebranceSpaceTimeSpace-timeWritingYang shuan chi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3) 專書(4)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113
     作為一個直接以北魏洛陽城為處理對象的文本,《洛陽伽藍記》總是以其所具有的客觀描述特色而廣受注目。大多數的評論者或研究者皆認為,該書作者楊衒之已然「精確地紀錄」了北魏洛陽真正的實質空間。然而,這顯然是一個值得商榷的觀點,因為,不管書寫者是如何盡力地想要透過精確、而細部式的描繪技巧以模仿外在的世界,內存於書寫本身無從超越的限制,注定將使此努力徒勞無功。事實上,存在於衒之文本中的「洛陽」,從來就不等於真實存在過的北魏洛陽,而是一個「想像中」的城市,其有別於物質性的存在,而構成了另一種現實。透過回憶,楊衒之不僅操弄了書寫時空、藉之建構了一個永恆的北魏洛陽時空,同時亦開顯了其亟欲回到曾經存在、卻已永遠失去的理想世界的深層意欲。這篇文章寫作之目的首先即在揭露衒之文本寫作所具有建構性、以及其中所潛藏的判準與企圖。在此基礎上,筆者將進一步細緻地分析衒之操弄書寫時空之具體過程,以明瞭如此手法對建構記憶中的烏托邦城市、以及書寫者主體補償性期望之助益!
期刊論文
1.易毅成(19930800)。洛陽伽藍記的著述理念及方式。大陸雜誌,87(2),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金星、杜玉生(1981)。漢魏洛陽故城。文物,1981(9),85-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勞榦(19480600)。北魏洛陽城圖的復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上),299-307+309-3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公渚(1956)。洛陽伽藍記的現實意義。文史哲月刊,1956(11),10-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鴻勛(1992)。關於北魏洛陽永寧寺塔復原草圖的說明。文物,1992(9),82-8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寄澎(19830300)。試論楊衒之的歷史精神。思與言,20(6),95-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文月(19851100)。洛陽伽藍記的冷筆與熱筆。臺大中文學報,1,10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國良(19881100)。洛陽伽藍記零箋。臺大中文學報,2,283-3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晉士(1995)。《洛陽伽藍記》之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聖立(1982)。洛陽伽藍記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文進(1982)。淨土上的烽煙--洛陽伽藍記。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先寧(1993)。北朝文學研究。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勇(1982)。洛陽伽藍記校箋。台北: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九洲(1994)。新譯洛陽伽藍記。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結根(1992)。洛陽伽藍記選譯。台北:錦繡初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