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唯物史觀與1949年後顧頡剛的古史研究
書刊名:中國史研究
作者:李政君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3)
頁次:19-30
主題關鍵詞:顧頡剛非馬克思主義史家古史考辨唯物史觀認同方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
  • 點閱點閱:5
1949年后,顧頡剛面臨的主要學術困境,不是要不要接受唯物史觀,而是如何論證考據工作具有正確的階級性和革命性,以獲得主流認同。這一時期,顧頡剛在古史研究中運用了唯物史觀,但他對"中國古史層累造成"的基本認識,并未因此改變。他對唯物史觀的運用,主要是將之作為一種解釋工具,服務于其古史考辨的宏觀主旨。從顧頡剛的例子可見,以"接受"和"排斥"為標準衡量民國時期的非馬克思主義史家在1949年后對唯物史觀的基本態度固然重要,但對于"接受"者而言,他們因受不同因素影響而對唯物史觀所表現出的不同認同方式,同樣值得探討。
期刊論文
1.馮天瑜(2008)。唯物史觀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及其遭遇。中國社會科學,2008(1),50-61+205-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越。選擇與堅守: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顧頡剛(1949-1954)。清華大學學報,20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范文瀾(1949)。中國通史簡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冠三(2003)。新史學九十年。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頡剛(1955)。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群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起釪(1986)。顧頡剛先生學述。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頡剛(2011)。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顧頡剛(2011)。顧頡剛讀書筆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顧潮(2010)。我的父親顧頡剛。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Dirlik, Arif、翁賀凱(2008)。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1919-1937。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零(2011)。待兔軒文存.讀史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頡剛(2007)。顧頡剛日記。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顧頡剛、王樹民(1981)。「夏」和「中國」:祖國古代的稱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予同(1996)。五十年來中國之新史學。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英時(2004)。中國史學的現階段:反省與展望。文史傳統與文化重建。北京: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童書業(2001)。''古史辨派''的階級本質。古史辨學說評價討論集。北京:京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適(2013)。〈國學季刊〉發刊宣言。胡適文存二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適(2003)。評論近人考據老子年代的方法。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