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現代史學派」與中國現代史學的「社會科學化」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蓸天忠楊思機
作者(外文):Cao, TianzhongYang, Siji
出版日期:2006
卷期:44:2
頁次:頁25-88
主題關鍵詞:現代史學派史學社會科學化朱謙之傅斯年考證考古派唯物史觀派The modern history schoolSocial scienceZhu QianzhiFu SinianThe textual research and archaeology schoolThe textual criticism scho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
  • 點閱點閱:80
近代以降,中國史學一直追求與社會科學結盟。朱謙之為首的「現代史學派」即為重要一脈。文章在論述了該派史學社會科學化在課程改革、理論研究、實踐操作及其與主流的考證考古派、唯物史觀派關係上的各種表現的同時,注意揭示其產生的具體語境、特點和得失,以為今天史學的跨學科提供經驗教訓。
From the modem onwards, the Chinese history always made great efforts to ally with social science, the modern history school that Zhu Qianzhi took the head inside was a significant group of attempters. The article dissertates a series of their representations how history intercross social science, including curriculum innovation, theory study, oper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modern school, the textual research and archaeology school and the textual criticism school that had become mainstream.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open out the idiographic backdrop how the school came into being, its characteristic, success and failure, and so on. The facts and influences displayed could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cross-disciplinary in history study today.
期刊論文
1.桑兵(2004)。二十世紀前半期的中國史學會。歷史研究,2004(5),116-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文玖(2005)。朱謙之的史學理論及其史學史研究─以在中山大學的教研活動為中心。齊魯學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33)。朱主任謙之關於史學系的報告原文。國立中山大學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32)。文學院曆哲社三學員生同樂記。國立中山大學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謙之(1933)。什麼歷史方法?。現代史學,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振倫。先師朱?先生行誼。文史雜誌,5(11/1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偰(1944)。朱君?先生對於史學之貢獻。東方雜誌,40(1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33)。文史研究所昨舉行師生聯歡會。國立中山大學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興瑞(1945)。朱(希祖)先生與國立中山大學。文史雜誌,5(11/1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33)。文史研究所招考研究生紀略。國立中山大學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33)。編後。現代史學,1(3/4),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康(1933)。現代史學之意義。現代史學,1(1),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謙之(1933)。什麼是歷史方法?。現代史學,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謙之(1933)。現代史學.本刊宣言。現代史學,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謙之(1936)。社會科學與歷史方法。現代史學,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34)。編後告讀者諸君。現代史學,2(1/2),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33)。編後餘墨。現代史學,1(1),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鳴籟(1937)。史與史學及史學史。史學專刊,2(1),3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謙之(1935)。建立史為獨立的(非綜合的之意)法則的(非敘述的之意)科學新議。現代史學,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嘯江(1935)。建立史學為獨立的法則的科學小議。現代史學,2(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興瑞(1933)。春秋時代觀念意態的轉變─讀左傳筆記之二。現代史學,1(2),10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35)。編後雜記。群言,12(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33)。《現代史學》月刊出版之影響訊。國立中山大學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36)。《現代史學》出版消息。國立中山大學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謙之(1942)。考今。現代史學,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魏建功(1926)。通信。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月刊,1(2),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31)。史學研究會本學年研究計劃。國立中山大學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朱謙之(1933)。經濟史研究序說。現代史學,1(3/4),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嘯江(1937)。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總成績及其待解決問題─獻給開始研究本問題的朋友們。社會科學論叢季刊,3(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傅衣淩(1933)。論中國的生產方式與農民。現代史學,1(3/4),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興瑞(1934)。中國社會史細分派的批評。現代史學,2(1/2),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36)。食貨半月刊。食貨半月刊,3(8),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嘯江(1933)。西漢社會經濟史研究發端─中國「佃耕制」社會略論。現代史學,1(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傅振倫。先師朱逖先生行誼。文史雜誌,5(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根蟠(2002)。唯物史觀與中國經濟史學的形成。河北學刊,22(3),121-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阮興(2005)。《食貨》與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經濟社會史研究,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希祖(1979)。朱希祖先生文集。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鄒魯(1976)。回顧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謙之(1990)。文化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陶希聖(1979)。潮流與點滴。潮流與點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谷城(1947)。中國史學之進化。上海:生活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義祥(1999)。中山大學史稿(1924-1949)。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桑兵(2001)。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晴佳(2001)。中國史學的科學化─專科化與跨學科。20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下)。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本文(1946)。中國戰時學術。中國戰時學術。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夏年(2002)。回憶。朱謙之文集(1)。福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夏年(2002)。朱謙之文集(2)。朱謙之文集(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33)。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會議錄(1)。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會議錄(1)。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33)。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概覽.史學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概覽.史學系。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立中山大學出版部(1933)。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課程總目.第三史學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課程總目.第三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謙之(2002)。朱謙之文集(6)。朱謙之文集(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彭澤益(1992)。太平天國革命思潮。太平天國革命思潮。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慶華(2002)。春風草─記朱謙之師的休假。朱謙之文集(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增章(1998)。建國前中山大學文科刊物述要。老中大的故事。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30)。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概覽。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概覽。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嘯江(1936)。西漢社會經濟研究。西漢社會經濟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陶希聖(1990)。中國社會形式發達過程的新估定。中國社會史的論戰(3)。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嘯江(1936)。三國經濟史。三國經濟史。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亞南(1996)。社會科學新論。社會科學新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傅斯年致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1942年5月19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周予同(1983)。五十年來中國之新史學。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