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產業特質與企業經營策略關係之研究
作者:吳思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Si-Hua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必立
司徒達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4
主題關鍵詞:產業產業特質企業經營策略企業經營策略企業管理管理BUSINESSSTRATEGYBUSINESS-ADMINISTRATIONMANAGE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4) 博士論文(4)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9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大型企業為對象,進行實證研究,探討產業特質、企業策略和經營
績效三者間的權變關係。具體而言,研究目的有下列六項:
(一)建立足以解釋「產業特特質與企業經營策略」間關係之功能性理論(Functional
Theory) 以彌補現有理論之不足;
(二)探討衡量產業特質的構面及衡量方式;
(三)了解國內各個產業和企業策略的特色;
(四)驗證產業特質、企業策略和經營績效三者間之權變關係;
(五)擴大理論之應用範圍,探討產業集中度、外銷依存度等產業形態對企業策略和經
營績效的影響;
(六)整合研究結果,指出對管理理論、管理實務與後續研究之涵義,提供學術界與企
業界人士參考。
二、研究構想與理論內涵
「產業特質與企業策略」間關係之探討,近年來頗受國外學者重視。本論文首先檢討
最近幾年具代表性之研究,發現幾項特色,這些特色包括:1.考慮的變數多且廣;2.
利用大樣本實地調查取代個案研究;3.利用多變量統計分析技術分析資料,但該等研
究在以下三方面亦伂得加強改進:1.變數之考慮不夠周延;2.欠缺理論架構;3.過度
依賴統計分析技術。其中尤以欠缺失部分是因此而起。
研究者會鑑於此,嘗試提出「策略特質理論」以補該項之不足。所謂策略特質理論,
說明企業在決定策略選擇時,通常有五項係循標準:1.追求規模經濟;2.發揮綜效;
3.分散風險;4.創造獨佔力量;5.運用獨佔力量。相對於此等考慮,企業所關心之產
業特質有四項:1.規模經濟利益潛能;2.產品線相關性;3.對市場獨佔力量;4.對原
料來源獨佔力量。該項理論可充分釐清「產業特質與企業策略」之關係,足以指導研
究之進行。
三、研究方法
本論文根據策略特質理論首先發展出十三項核心假設及二十六項引申假設。根據該等
假設之需要,發展各項變數之衡量方式。為使衡量結果更形客觀,本研究對於多數變
數之衡量採「多構面」方式為之。
其次,分析各個產業之基本形態,自其中挑選具有代表之產業十個,並將該等產業中
之廠商依據財務績效分為績優、績差兩群,訪問廠商時嚴格控制回卷狀況,使每一個
產業之績優與績差廠商數相等 (各以三家為原則) 。實際所需之資料來源,除根據上
述抽樣結果訪問廠商搜集初級資料外,並參考政府機關、銀行與其他機構出版之產業
報告二十六種,同時請教產業專家十餘位,以期能完全了解各個產業之特色。
第三,針對回收資料之特性及研究目的選擇適當之分析方法,這些分析方法包括描述
統計、皮爾森相關係數、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集群分析
等。
本研究並驗證各個策略特質變數之建構效度,結果符合理想。
四、研究結果
本研究得到之結果相當豐富,主要可歸納為四部分:
(一)產業特質 本研究發現各產業所具有之產業特質並不相同。在規模經濟利益方面
:罐頭食品、棉紡織、人纖、水泥、鋼鐵冶鍊及汽車製造等五個產業對市場之獨佔力
量較低。在對市場獨佔力量方面:棉紡織、人纖、工作母機、鋼鐵冶鍊及汽車製造等
五個產業對市場之獨佔力量較高;而罐頭食品、成衣、塑膠鞋、工作母機與電子產品
等六個產業獨佔力量則較低。在對原料來源獨佔力量方面:罐頭食品、棉紡織、水泥
、鋼鐵冶鍊、電子產品及汽車製造等六個產業對原料來源獨佔力量較高;而成衣、人
纖、塑膠鞋、工作母機等四個產業之獨佔力量較低。
(二)企業經濟策略 本研究發現各產業之策略作為除多角化程度一項未達顯著水準外
,其餘各項均達顯著差異水準。顯見「行有行規」一語具有相當之正確性,至於「多
角化程度」一項,產業間未達顯著差異水準,主要和本研究以大企業為研究樣本有關
,因為對任何大企業而言,多角化已成為企業追求進一步成長之基本作法。
本研究同時依據策略作為對績效之影響程度分為絕對優越性和相對優越性兩類。前者
在任何情況下均會影響績效,後者則需和情境因素適當配合方能顯出策略作為之價值
。屬於絕對優越性之策略作為包括:運用規模經濟利益、發揮綜效、創造對市場獨佔
力量、分散市場風險、創造對原料來源獨佔力量、分散原料來源風險、分散產品線及
分散銷售對象;屬於相對優越性之策略作為則包括:擴大規模、運用市腸獨佔力量、
分散銷售地區及控制原料來源。
(三)產業特質與策略特質、策略形態的關係 本部分之研究結果條列如下:
1.在規模經濟利益潛能高的產業中,企業應擴大規模,充分運用規模經濟利益;
2.在產品線相關性高的產業,企業應追求完整的產品線,充分發揮綜效;
3.在對市場獨佔力量大的產業中,能擁有該項獨佔力量之企業績效較佳;
4.在對市場獨佔力量大的產業中,能擁有該項獨佔力量之企業績效較佳;
5.在對原料來源獨佔力量小的產業中,企業應致力於分散原料來源風險,提高對原
料來源之控制程度。
(四)產業形態與策略特質、策略形態之關係 本部分假設共有十八個,是由本研究十
三個核心假設推理衍生而成。建構該等假設之目的有二:一方面為擴大策略特質理論
之適用性;另一方面為產業特質觀察不易若能建立易觀察的產業形態和策略作為之關
係,則更有助於企業之經營。該系列假設經驗證結果顯示,生產方式、產品類型、外
銷依存度與產業集中度等四項產業形態具有區陯策略作為之辨識力,值得吾人重視與
關心。同時,產業形態和策略作為間之關係大致符合「策略特質理論」所預測的方向
,顯見該理論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各項檢定結果亦同時顯示,「產業×績效」之交互影響項多不顯著,無法預測各項策
略作為的適用時機,使本系列假設之價值較核心假設為低。本研究依據產業特質分類
形成之假設,在檢定時多能使「產業×績效」項達到顯著水準,顯示該項分類方式較
產業形態為佳,亦可證明本研究所提之理論確具價值。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