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子寓言中的生命哲學
作者:周景勳
作者(外文):ZHOU,JING-XUN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羅光
嚴靈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莊子寓言生命哲學本體思想經極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1
莊子透過「寓言」的描述,將自己精妙而任自然的思想和生命體驗,清晰地呈現出來
;無怪科司馬遷在史記中說 : 莊子「著書十餘萬言 , 大抵率寓言也。」所以,吾
人從分析莊子的寓言可知:莊子在道失的亂世中,如何投向與道通的一生命終極的境
界,即從「忘」物我守真而登假於道,以能達到「遊心乎德之和」及「虛己而遊世」

我們可從「楚之神龜」 (秋水篇) 的寓言中,看出莊子如何破除生命的大夢,以「忘
」名利;從「妻死鼓盆」 (至樂篇) 的寓言中,看出莊子如何體悟生命的大覺而無執
生死;又從「天地為棺」 (列御寇篇) 的寓言,看出莊子如何把握生命的大覺而與「
道」通一。與「道」通一便能做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
以與世俗處。」 (天下篇) 這便是莊子生命哲學所追求的目標:「游心」與「遊世」
的統一,即生命的本質與目標的融合乃在「道通為一」中,給人的生命開顯一個歸「
真」——「道」的生命歷程。
於是,在寓言的分析後,吾人將之綜合為四個基點和八個問題,以構成莊子生命哲學
的體系和範疇,好能揭示莊子生命哲學的內涵:即
一、本體思想
道的問題乃生命哲學的本根,即生命的忘我終向。
氣的問題乃生命哲學的基礎,即生命的致虛流衍。
二、生命哲學的根基
心的問題乃生命哲學的活現,即生命的遊心葆光。
身的問題乃生命哲學的展露,即生命的順生安命。
三、生命哲學的發展
真知的問題乃生命哲學的把握,即生命的以明體道。
自然的問題乃生命哲學的發揚,即生命的無為任化。
通一的問題乃生命哲學的融通,即生命的玄同道體。
四、生命哲學的終極
生命終極的歷程問題乃生命哲學的昇華,即生命的圓融得道。
因此,莊子強調人必須回歸「道」,與「道」通一,這樣才能使生命的「遊心」與「
遊世」統一,故提出由「學道」到「體道」的修養歷程,由「聞道」到「得道」的傳
承工夫,而以「吾喪我」、「心齊」和「坐忘」為其方法。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