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寶卷中的四大民間故事研究
作者:張秀娟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民間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進益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寶卷民間故事孟姜女梁祝白蛇傳牛郎織女BaoJyuanFolkloreMeng Jiang NyuButterfly LoversLegend of the White SnakeThe Cowherd and the Girl Weav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1
寶卷是明清時期的說唱文本,早期具有濃厚的宗教特質,發展至清代,民間故事寶卷的流行,標誌著寶卷內容和形式的轉變,宣講寶卷不僅是為宗教服務,更多了勸人為善與娛樂大眾的社會功能。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和牛郎織女是人民熟知的四大民間故事,進入寶卷的形式後,無論在人物的塑造、故事的佈局或結局的安排上,都呈現出與傳統民間故事的不同趣味,且因其具備通俗的文學特質,使故事反映了真實的社會風貌,更接近群眾的心理。本文將以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四大民間故事寶卷文本為研究對象,針對其內容和形式進行討論。本論文共分為六章,首先說明研究的動機、範圍與方法,並釐清寶卷一詞的定義。從第二章開始至第五章是討論寶卷中的四大民間故事文本,根據寶卷最早有時間記載的文本予以探究,依序是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牛郎織女,希望透過主題研究的方式分析故事寶卷中的人物、情節及其反映之思想和內涵,並與古代的四大民間故事加以比較,找出異於傳統民間故事的特點。最後,從歷史文學與社會文化的視角,剖析四大民間故事寶卷的價值,期待對四大民間故事寶卷的研究有所貢獻。
BaoJyuan, the texts and performances in narrative music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has its religious connota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popularity of BaoJyuan which led to its conversion on contents and forms made the performance of BaoJyuan a kind of religious service and play the social function to relief the spirit of people to do good things and to entertain people. After rewritten in the format of BaoJyuan, the characters, the plots and the endings of the four folklores, Meng Jiang Nyu, Butterfly Lovers, Legend of the White Snake, The Cowherd and the Girl Weaver, fused different interes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folklores and reflected the reality of society which was closer to the feeling of large audiences. The study compared the plots and the formats of the four folklores in BaoJyuan in three periods, the Ming Dynasty,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present. Chapter one presents the motivation of study,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definition of “BaoJyuan”. The following four chapters discuss the four folklores, Meng Jiang Nyu, Butterfly Lovers, Legend of the White Snake, The Cowherd and the Girl Weaver, through theme study to find out the diversity between BaoJyuan and the traditional folklores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personalities, the plots, and the connotations.
The last chapter provides the value of the four folklores in BaoJyuan based on the viewpoint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socio-culture. Finally, it is expected th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resources on the study of folklores in BaoJyuan.
參考書目

一、寶卷文獻

《八仙大上壽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二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10月)。
《山柏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八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
月)。
《天仙配寶卷》 方步和編著:《河西寶卷真本校注研究》(蘭州市:蘭州大學出
版社,1999年8月)。
《牛郎與織女》 丘慧瑩編:《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俗文學卷》(桂林:廣西師範
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牛郎織女》 梁一波等人編:《中國.河陽寶卷集》上冊(上海:上海文化出版
社,2007年10月)。
《方四姐寶卷》 段平纂集:《河西寶卷選》下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92
年3月)。
《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三冊(合肥:黃山書社,
2005年10月)。
《正信除疑無修證自在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一冊(合肥:黃山書
社,2005年10月)。
《弘陽嘆世經》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五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
月)。
《玉英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七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
月)。
《白蛇寶卷》 段平纂集:《河西寶卷選》上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92
年3月)。
《老鼠寶卷》 參見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二十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10月)。
《百花台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八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10月)。
《何仙姑寶卷》 段平纂集:《河西寶卷選》下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92
年3月)。
《何仙姑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二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10月)。
《呂仙祖度何仙姑因果卷》 王汎森、陳國棟、李孝悌主編:《俗文學叢刊》第三
五三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發行,2004年5月)。
《呂祖師降諭遵信玉歷鈔傳閻王經》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二冊(合肥:
黃山書社,2005年10月)。
《呂祖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二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
月)。
《孟姜女哭長城寶卷》 段平纂集:《河西寶卷選》上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1992年3月)。
《孟姜女寶卷》 梁一波等人編:《中國.河陽寶卷集》上冊(上海:上海文化出
版社,2007年10月)。
《金山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九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月)。
《金馱子公案》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七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
10月)。
《南瓜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月)。
《英台寶卷》 「《寶卷集錦》——高校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劃中民間宗教經卷
文獻集(上)」
http://hi.baidu.com/religions/blog/item/26ac5fc36c4b8f33e4dd3b49.html(2009年12
月10日)。
《英台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八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
月)。
《純陽祖師說三世因果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二冊(合肥:黃山
書社,2005年10月)。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雷峰塔寶卷》 傅惜華編:《白蛇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7年6月)
《梁山伯寶卷》 王汎森、陳國棟、李孝悌主編:《俗文學叢刊》第三五一冊(台
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04
年5月)。
《梁山伯寶卷》網站「《寶卷集錦》——高校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劃中民間宗
教經卷文獻匯集(下)」,
http://hi.baidu.com/religions/blog/item/56040a4dd125d3ffd62afc4a.html(2009年12月
10日)。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一冊(合肥:黃山書
社,2005年10月)。
《梁皇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二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月)。
《梁祝寶卷》 梁一波等人編:《中國.河陽寶卷集》上冊(上海:上海文化出版
社,2007年10月)。
《混元弘陽飄高祖臨凡經》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五冊(合肥:黃山書社,
2005年10月)。
《眾喜粗言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六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10月)。
《訪友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八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
月)。
《許孟姜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10月)。
《開宗寶卷》 段平纂集:《河西寶卷選》下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92
年3月)。
《湘子度林英寶卷》 段平纂集:《河西寶卷續選》上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
社,1994年12月)。
《董永孝子寶卷》 梁一波等人編:《中國.河陽寶卷集》上冊(上海:上海文化
出版社,2007年10月)。
《董永沉香寶卷》 明文書局編:《董永沉香合集》(台北:明文書局,1981年12
月)。
《雷峰塔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九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10月)。
《雷峰塔寶卷全集》見網站「《寶卷集錦》——高校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劃中
文獻集(上)」
http://hi.baidu.com/religions/blog/item/26ac5fc36c4b8f33e4dd3b49.html(2009年6月 10日)。
《雷峰寶卷》 傅惜華編:《白蛇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搶生死牌寶卷》 王汎森、陳國棟、李孝悌主編:《俗文學叢刊》第三五一冊(台
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2004年5月)
《嘆世無為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一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
月)。
《劉香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四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
月)。
《銷釋白衣觀音送嬰兒下生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四冊(合肥:黃
山書社,2005年10月)。
《銷釋孟姜忠烈貞節賢良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五冊(合肥:黃山
書社,2005年10月)。
《韓祖成仙寶傳》 王汎森、陳國棟、李孝悌主編:《俗文學叢刊》第三五四冊(台
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04
年5月)。
《雙仙寶卷》 周靜書編主編:《梁祝文化大觀》曲藝小說卷(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12月)。
《雙蝴蝶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十八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10月)。
《繡紅羅寶卷》 段平纂集:《河西寶卷選》下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92
年3月)。
《繪圖本白蛇寶卷》 王汎森、陳國棟、李孝悌主編:《俗文學叢刊》第三五五冊
(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2004年5月)。
《鵲橋寶卷》 丘慧瑩編:《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俗文學卷》(桂林:廣西師範
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巍巍不動泰山深根結果寶卷》 濮文起主編:《民間寶卷》第一冊(合肥:黃山
書社,2005年10月)。



二、古籍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注疏》,《景印文淵
閣四庫全書》本,經部一四四冊春秋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7月)。
(周)墨翟撰:《墨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子部一五四冊雜家類(台
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漢)王充、程榮校:《論衡》(台北:臺灣中華,1981年9月)。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72年)。
(漢)曹植:《靈芝篇》,收於(南朝梁)沈約:《宋書》(台北:藝文印書館,
1957年)。
(漢)劉向:《說苑》(台北市:臺灣中華,1966年3月)。
(漢)劉向:《列女傳》(台北市:廣文,1987年3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經
部一0九冊禮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周禮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經部
八四冊禮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經部
六三冊詩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晉)干寶:《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9月)。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經部一四四冊春秋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經部七冊易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晉)張華撰:《博物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子部三五三冊小說家類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晉)郭璞注:《山海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子部三八四冊小說家類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晉)葛洪:《西京雜記》(西安: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子部三六五冊道家類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二十五史》(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8月)
(南朝梁)任昉、嚴一萍選輯:《述異記》,《百部叢書集成》影印《龍威秘書》
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南朝梁)吳均撰《續齊諧記》,收於(明)顧元慶:《顧氏文房小說》(台北:
新興書局,1959年)。
(南朝梁)宗懔著、姜彥稚輯校:《荊楚歲時記》(長沙市:岳麓書社,1986年)。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集部
八冊總集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經部
一七六冊孝經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唐)令狐德棻撰,孫雍長主編:《周書》,《二十五史》(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7年8月)
(唐)姚思廉奉敕撰、(清)孫人龍等考證:《梁書》,《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北
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唐)徐堅:《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唐)鬼谷子:《博異志》,收於王汝濤編:《全唐小說》(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3年)。
(唐)韓鄂撰:《歲華紀麗》,《新鎸重訂古今類腴》故宮珍本叢刊(海口市:
海南出版社,2001年1月)。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十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敘》,收於王汝濤編:《全唐小說》(山東:山東文
藝出版社,1993年)。
(宋)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市 :大安出版社,1994年11月)。
(宋)李昉:《太平御覽》(台北市:新興書局,1959年)。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宋)張君房纂輯、蔣力生等校注:《雲笈七籤》(北京市:華夏出版社,1996
年8月)
(宋)張津:《乾道四明圖經》(台北:大化書局,1980年)。
(宋)陳元靚編:《歲時廣記》(台北市:新文豐,1984年6月)。
(宋)薛委宣:《浪語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集部八九冊別集類(台
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元)熊夢祥:《析津志輯佚》(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明)朱權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收於《續道藏》卷八,《重編影印正統道
藏》本,(京都市:中文發行,台北市,大化經銷,1986年10月)。
(明)李時珍編著,甘偉松增訂:《新校增訂本草綱目》(台北市:宏業書局,1975
年8月)。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
(明)吳承恩著、李卓吾評本:《西遊記》(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12月)。
(明)徐樹丕:《識小錄》(台北:新興書局,1985年)。
(明)張岱:《陶庵夢憶》,《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台北:文化圖書,1979年2月)。
(明)馮夢龍編著,欒保群點校:《古今譚槪》(北京市:中華書局,2007年8月)。
(明)馮應京輯:《月令廣義》,《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史部一六四冊時令
類(台南縣:莊嚴文化,1996年8月)。
(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子部二八四冊類書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明)無名氏:《熊龍峰小說四種》(台北:河落圖書出版社,1980年11月)。
(明)謝肇淛撰:《五雜俎》(台北市:新興書局,1971年5月)。
(明)羅頎:《物原》,《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四年李憲
刻本影印,(台南縣:莊嚴文化,1995年)。
(明)蘭陵笑笑生著,陶慕寧校注,甯宗一審定:《金瓶梅詞話》(北京市:人民
文學出版社,2000年8月)。
(清)丁耀亢:《續金瓶梅》(台南:世一文化,1995年3月)。
(清)方成培:《雷峰塔》,收入傅惜華編:《白蛇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7年6月)。
(清)吳騫:《桃溪客語》,《百部叢書集成》本(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8年)。
(清)段玉裁著:《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4年12月)。
(清)高宗敕撰:《大清世宗憲(雍正)皇帝實錄》(台北市:台灣 華文書局,1964
年9月)。
(清)張廷玉等著:《明史》,《二十五史》(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
月)。
(清)惠棟撰:《太上感應篇注》,《叢書集成新編》二十六冊宗教類(台北市:
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清)黃圖珌:《雷峰塔》,收入傅惜華編:《白蛇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7年6月)。
(清)黃奭、嚴一萍選輯:《河圖》(台北:藝文出版社,1972年)。
(清)聞性道纂、汪源澤修:《康熙鄞縣志》,收於《中國方志集成》(上海市:
上海書店,1993年)。
(清)翟灝:《通俗篇》(台北:國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1月)。
(清)蘭陵笑笑生:《金瓶梅》(台南縣:博元出版社,1989年)。


三、今人論著

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1988年)。
丁乃通編著,鄭建成等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
社,1986年7月)。
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曲藝音樂集成》甘肅卷(北京:中
國ISBN中心,1998年)。
方步和編著:《河西寶卷真本校注研究》(蘭州市: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方立天主編:《中國佛教簡史》(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
王卡主編:《道教三百題》(台北市:建安出版社,1996年3月)。
王見川、林萬傳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台北市:新文豐,1999年)。
王見川、林萬傳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續編》(台北市:新文豐,2006
年)。
王見川:《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1996年)。
王明編:《太平經合校》(北京市:中華書局,1960年3月)。
王繼英:《民間信仰文化探踪》(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11月)。
王重民等編:《敦煌變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
王秋桂編:《中國民間傳說論集》(台北:聯經,1980年8月)。
丘慧瑩編:《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俗文學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7月)。
任繼愈:《宗教大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8月)。
朱越利:《道教問答》(台北市:貫雅文化,1990年10月)。
朱寧虹:《中華民俗風情博覽》(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年12月),頁119。
牟鐘鑒、張踐:《中國宗教通史》上下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
月)。
羽離子:《明清史講稿》(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4月)。
西北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酒泉寶卷》(蘭州巿: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
年12月)。
何其敏:《中國明代宗教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余鼎君編撰:《余氏佛祖寶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
吳同瑞、王文寶、段寶林:《中國俗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年)。
呂宗力、欒保群:《中國民間諸神》(上) (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1月)。
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李鵬飛:《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宋倫美:《唐人小說玄怪祿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車錫倫:《中國寶卷總目》(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5月)。
車錫倫:《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學》(台北:博揚文化,2009年7月)。
車錫倫:《信仰.娛樂.教化—中國寶卷研究及其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
年12月)。
車錫倫等著:《寶卷.彈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
車錫倫:〈《金山寶卷》和白蛇傳故事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收於《俗文學叢考》
(台北市:學海出版社,1995年)。
祁連休:《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台北:口傳文學會,2007年2月)。
明文書局編:《孟姜女萬里尋夫集》(台北:明文書局,1981年12月)。
周靜書主編:《梁祝文化大觀》(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周青樺:《梁祝故事研究》(台北市:東方文化供應社,1971年)。
南炳文:《佛道祕密宗教與明代社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
宣彬:〈梁祝故事的三本”寶卷”〉,收於周靜書編主編:《梁祝文化大觀》學術
論文卷(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段平:《河西寶卷的調查研究》(蘭州市: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段平纂集:《河西寶卷選》上中下冊(台北巿:新文豐,1992年)。
洪淑苓:《牛郎織女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10月)。
姜昆、倪鍾之主編:《中國曲藝通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圖書,1983年)。
胡士瑩編:《彈詞寶卷書目》(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傳說故事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
范金蘭:《白蛇傳故事型變研究》(台北:萬卷樓,2003年8月)。new window
夏乃儒主編:《孔子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6月)。
秦永洲:《中國風俗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08月)。
涂元濟、涂石:《神話、民俗與文學》(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年11月)。
高國藩:〈論寶卷的產生及宋代起源說〉,收於《中韓文化研究》(大邱市:中文
出版社,200012月)。
張希舜、濮文起等編:《寶卷初集》(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
張榮明:《中國思想與信仰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2月)。
許端容:《梁祝故事研究》(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11月)。new window
陸永峰、車錫倫著:《靖江寶卷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9
月)。
梁一波等人編:《中國.河陽寶卷集》上下冊(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
傅惜華:《寶卷總錄》(北京市: 巴黎大學北京漢學研究所,1951年)。
傅惜華編:《白蛇傳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喻松青:《民間祕密宗教經卷研究》(台北市:聯經,1994年9月)。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06月)。new window
賀學君:《中國四大傳說》(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
葉濤等編:《中國牛郎織女傳說》(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楊琳:《中國傳統節日與文化》(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楊振良:《孟姜女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
萬晴川:《巫文化視野中的中國古代小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10月)。
路工編:《孟姜女萬里尋夫集》(上海市: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
聞一多:《神話與詩》(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
趙景深:〈白蛇傳考證〉,收入王秋桂編:《中國民間傳說論集》(台北:聯經,1980
年8月)。
劉光民:《古代說唱辨析篇》(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劉守華:《比較故事學論考》(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劉海年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8月)。
劉志雄、楊靜榮著:《龍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潛明茲:《中國神源》(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12月)。
潘江東:《白蛇傳故事研究》上中下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
蔡春華:《中日文學中的蛇形象》(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5月)。
蔡鎮楚:《宋詞文化學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鄭志明:《民間的三教心法》(台北:正一善書出版社,1990年)。
鄭志明:《無生老母信仰溯源》(台北市:文史哲,1985年)。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4月)。
鄭振鐸:《鄭振鐸全集》(石家莊市: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
蕭放等著:《中國民俗史》明清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錢南揚:〈祝英台故事敘論〉收於王秋桂編:《中國民間傳說論集》(台北市:聯
經出版社,1980年8月)。
錢南揚:〈《南曲譜》及民眾藝術中之孟姜女 〉,收於顧頡剛編著:《孟姜女故事
研究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
龍樹菩薩造,後秦龜茲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大智度論》,《趙城金藏》本
(北京:北京圖書館,2008年1月)。
戴不凡:《小說見聞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4月)。
濮文起主編:《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第五編《民間寶卷》(合肥:黃山書社,
2005年)。
濮文起主編:《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
薛寶琨、鮑震培:《中國說唱藝術史論》(石家莊市:花山文藝出版社,1990年12月)
叢亞婷:〈彈詞、寶卷中的梁祝故事〉,收於周靜書編主編:《梁祝文化大觀》學
術論文卷(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羅永麟:《論中國四大民間故事》(北京: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8月)。
譚達先:《中國四大傳說新論》(台北市:貫雅文化,1993年6月)。
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
顧寶田、張忠利注譯:《新譯老子想爾注》(台北市:三民書局,1997年1月)。
龔書鋒主編:《中國社會通史》清前期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龔書鋒主編:《中國社會通史》晚清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龔賢:《佛典與南朝文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日】小南一郎著,孫昌武譯:《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11月)。
【日】澤田瑞穗著:《增補寶卷の研究》(東京:国書刊行会,昭和50(1975年)
6月)。
【日】澤田瑞穗著:《校注破邪詳辯》(東京:道教刊行会,昭和47年(1972年)
年3月)。
【英】弗雷澤(James Frazer)著,汪培基譯,陳敏慧校閱:《金枝:巫術與宗教
之研究》(台北市:久大文化,1991年2月)。
【俄】李福清著,馬昌儀編:《中國神話故事論集》(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1
年3月)。
【德】艾伯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2月)。


四、期刊論文

孔慶茂:〈中國民間宗教藝術初探〉,《江西社會科學》第2期(2008年),頁227。
王軼冰:白蛇傳故事的文化意蘊〉,《廊坊師專學報》第4期(1999),頁12。
王澄霞:〈《白蛇傳》的文化內涵和白娘子形象的現代闡釋〉,《揚州大學學報》第
12卷第1期(2008),頁103、104。
丘慧瑩:〈由仙入凡的情節轉折—試論明清小說戲曲中的牛郎織女故事〉,《民間文學年刊》第2期增刊2008民俗暨民間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號(2009),頁117-134。
田有餘:〈從小說、戲曲看牛女傳說在明代的演變〉,《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08年),頁131-136。
田茂軍、林鐵:〈中國四大傳說中的男性形象〉,《民間文化》第7期(2000),頁8。
田富軍:〈牛郎織女故事與”仙女下嫁窮漢”原型探討〉,《零陵師專學報》第2
期(1998), 頁63。
任昌柱:〈祥瑞之最—龍〉,《商業文化》第3期(1995),頁46。
朱光迪:〈古代中國人的夢想與抗爭—論古代文學中的再生與還魂〉,《長沙電力
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0),頁77。
朱利娜:〈中國民間宗教初探〉,《社會科學家》增刊第2期(2007),頁71。
何星亮:〈中國龍文化發展階段〉,《雲南社會科學》第6期(1999),頁58。
李豫:〈元代的寶卷〉,《殷都學刊》第4期(2002),頁65。
杜漢華:〈“牛郎織女”流變考〉,《中州學刊》第4期(2005),頁203。
車錫倫:〈中國寶卷文獻的幾個問題〉,《文獻》第1期(1998),頁230。
車錫倫:〈金山寶卷和白蛇傳故事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民間文藝季刊》第6集(1986)。
邱萍:〈論龍袍服飾中蘊涵的象徵性意義〉,《貴州大學學報》第1期第19卷(2005),頁28。
邱福慶:〈中國愛情文學中的牛郎織女模式〉,《龍岩師專學報》第17卷第4期(1999
),頁56。
洪淑苓:〈敘事學觀點下的白蛇故事—1771-1927年間六個文本的敘事分析與比new window
較〉,《東華漢學》第8期(2008),頁63-65。
段春旭:〈《平妖傳》與民間宗教〉,《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008),頁84。
范長華:〈淺探明代中、晚年至清末寶卷與寶卷中孟姜傳說的遞變:以《佛說貞烈賢孝孟姜女長城寶卷》、《長城寶卷》、《孟姜仙女寶卷》為例〉,《台中師院學報》第9期(1995),頁113-136。new window
張元:〈論我國古代四大傳說〉,《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1997),頁41。
張玉璞、曹瑞娟:〈”七夕”題材詩歌源流考〉,《聊城大學學報》第1期(2005),
頁29。
張靜靜:〈白蛇形象的嬗變及其文化內涵〉,《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第17卷第2期
(2008),頁85-86。
陳伯君:〈論寶卷雷峰塔的悲劇思想〉,《民間文藝季刊》第6期(1984)。
陳宏:〈《二郎寶卷》與小說《西遊記》系考》〉,《甘肅社會科學》第2期(2004)。
陳金文:〈明代曲阜孔廟緣何會有”梁祝讀書處”〉,《孔子研究》第2期(2004),
頁105。
陳勤建、尹笑非:〈梁祝傳說的現代解讀〉,《江西社會科學》第3期(2006),頁
30。
陳勤建:〈白蛇形象中心結構的民俗淵源及美學意義〉,《民間文藝季刊》第6期(1984),頁81-89。
陳建憲:〈女人與蛇—東西方蛇女故事研究〉,《民間文文學論壇》第3期(1987),頁41-48。
陳益源、李淑如:〈河陽稀見寶卷《牛郎織女》的發現即其價值〉,《民間文學年刊》第2期增刊2008民俗暨民間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號(2009),頁103-116。
馮和一、胡傑:〈牛郎織女神話與孝子董永的整合文化意義〉,《重慶科技學院
學報》第2期(2007),頁76。
楊子華:〈《金瓶梅》所描寫的佛教文藝—宣卷〉,《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2期(2006),頁37-38。
楊振良:〈「孟姜仙女寶卷」所反應的民間故事背景〉,《漢學研究》第8卷第1期(1990),頁135-147。new window
萬晴川、曹麗娜:〈宣卷與進香:明清婦女生活剪影—以小說為考查對象〉,《讀
書叢雜》第62期(2007),頁97。
虞卓婭:〈《雷峰塔》傳奇與《雷峰寶卷》〉,《浙江海洋學院學報》第16卷第4期(1999年12月), 頁23。
趙達夫:〈牛女傳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傳播與分化〉,《長江學術》第1期(2008
),頁50。
劉水雲、車錫倫:〈清代說唱文學文獻〉,《文獻季刊》第3期(2003),頁207。
劉紅:〈論民間四大傳說對中國古典悲劇意識的充實〉,《民族藝術研究》第6期
(2004),頁67。
劉紅:〈關於民間四大傳說研究的思考〉,《雲南社會科學》第2期(2006),頁135。
劉紅:〈梁祝傳說傳入白族地區的年代〉,《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8卷第1期
(2006),頁51。
濮文起:〈寶卷學發凡〉,《天津社會科學》第2期(1999),頁81、83。
羅永麟:〈白蛇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衝突及悲劇價值〉,《民間文藝季刊》第4期
(1989),頁175-183。


五、學位論文

方鄒怡:《明清寶卷中的觀音故事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王正婷:《變文與寶卷關係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7年)。
李湘杰:《明清寶卷中無生老母神話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李皇誼:《禪門居士龐蘊及其文學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new window
陳桂香:《婦女修行故事寶卷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6年)。
曾子良:《寶卷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
年)。
曾友志:《寶卷故事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曾雨萍:《清朝民間秘密宗教女宗教師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
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劉耀仁:《清代民間祕密宗教末劫思想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
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鄭志明:《明代羅祖五部六冊宗教寶卷思想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鄭如卿:《清代寶卷中的婦女修行故事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駱吉萍:《《金瓶梅詞話》中的韻文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