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禪門居士龐蘊及其文學研究
作者:李皇誼
作者(外文):Huang-Yi Lee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李立信
鄭阿財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龐蘊龐居士龐公龐婆禪宗文學佛教文學遊戲龐公寶卷龐居士誤放來生債大慧宗杲龐靈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4)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1
                 論 文 摘 要
唐代禪門居士龐蘊,被譽稱為達摩東來開立禪宗之後,白衣居士的第一人,素有「東土維摩」之稱。有關他的公案時見於禪家開示拈提中,以作為行者悟道的重要參考;其傳世的偈頌(迄今流傳近兩百首)以模擬佛經偈語的風格,殷殷囑咐學佛者修行的依歸,在唐朝白話詩派中以其重於說理為一特點。至於龐蘊和女兒靈照遊戲自在的情節,配合龐蘊詩偈中全家習禪的描述,不僅成為後代佛門居士嚮往的模範,也轉而成為戲曲寶卷文學著墨的題材,這是觀察中國禪宗人物和通俗文學關係的重要面向。
本文的研究重點包含三個面向:一為龐蘊其人及其相關親屬師友,其次是龐蘊的文學(詩偈)作品,最後是後代有關龐蘊故事的戲曲寶卷文學。內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為導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方法與材料。第二章探究龐蘊生平、家屬、交遊與師承;為回應通俗文學中有關龐蘊闔家修行的圓滿圖像,以及沉財寶於江海的奇特行徑,在本章中有關妻子和沉財部份的著墨較多,交遊則透過龐蘊和禪家的機緣語句試作說明,可略窺龐蘊機鋒和遊戲形象。第三章著重在龐蘊的禪門形象研究,龐蘊素有「東土維摩」的美名,故先比較印度佛典中的維摩詰居士和龐蘊之異同,次論及魏晉任誕風格,以比對禪門的遊戲性格,最後再論及龐蘊的遊戲形象。就行止而言,禪家棒喝機鋒在後代戲曲、笑話文學中,已成為幽默逗趣的材料,而比較魏晉任誕和禪宗遊戲的面貌,則可發現道濟(濟公)形象是集大成之所在。第四章論及《龐居士語錄》一書,及其與禪門臨濟宗楊歧派的關聯,並就龐蘊詩偈的表現和內涵加以說明。第五章則側重龐蘊故事和戲曲寶卷文學的關係,並從通俗文學呈現禪宗人物的角度,觀察龐蘊形象的落差,以及禪宗世俗化的面貌;此外,尚敘及龐蘊故事在中國圖畫中的形象。第六章結論則整合各章重點,從龐蘊的事蹟形象,既可一窺唐代禪門的遊戲特質,亦能從後代通俗文學的龐蘊故事中,看到禪宗脫胎換骨的俗化面貌,甚至還影響了禪門典籍的記述,這在佛教(禪宗)和中國文學千絲萬縷的關聯性中,無疑是一片值得駐足凝觀的風景。
               主 要 參 考 書 目

【 說明 】

本論文所引用之主要參考書目,為方便檢索,大抵將其分為六大類,包括:(一)古籍【民國前】;(二)近人著作【民國後】;(三)工具書;(四)外籍學者著作;(五)期刊論文;(六)學位論文。其中,除古籍類是依朝代先後順序排列外,其餘類別則按編撰者之姓氏筆劃排列。

此外,古籍類依其資料類型,又可細分成六小類:(一)佛教史料;(二)史傳、思想;(三)戲曲、小說;(四)方志金石錄;(五)書目類【見於《書目類編》者】;(六)其他。至於近人著作的部分,則可分為三小類:(一)佛教研究;(二)文學研究;(三)史地、文化及其他。各相關詳細資料,請檢索、查詢如下:


【 古籍 】

一、佛教史料

‧西晉.竺法護《佛說大方等頂王經》,《大正藏》卷14。
‧姚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卷8。
‧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藏》卷9。
‧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大正藏》卷14。
‧姚秦.鳩摩羅什譯《龍樹菩薩傳》,《大正藏》卷50。
‧姚秦.鳩摩羅什譯、龍樹撰《大智度論》,《大正藏》卷25。
‧梁.月婆首那《大乘頂王經》,《大正藏》卷14。
‧梁.僧祐編《弘明集》,《大正藏》卷52。
‧梁.慧皎著《梁高僧傳》,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6月。
‧梁.菩提達磨說《達磨大師血脈論》,《禪宗集成》第一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12月初版。
‧元魏.吉迦夜與曇曜共譯《付法藏因緣傳》,《大正藏》卷50。
‧隋.闍那崛多《善思童子經》,《大正藏》卷14。
‧隋.闍那崛多《佛說月上女經》,《大正藏》卷14。
‧ 唐.惠能說《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佛教大藏經》第72冊,台北:佛教出版社,1978年3月。
‧唐.惠能說《敦煌壇經新書》,潘重規老師校定,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4年8月初版。
‧唐.道宣編,《廣弘明集》,《大正藏》卷52。
‧唐.道宣撰,《續高僧傳》,《高僧傳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
‧唐.道宣撰《淨心誡觀法》,台南:和裕出版社,1995年4月。
‧唐.僧詳撰,《法華傳記》,《大正藏》卷51。
‧ 唐.法藏集,《華嚴經傳記》,《大正藏》卷51。
‧唐.唐臨撰《冥報記》,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1月。
‧唐.道世編,《法苑珠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
‧唐.希運說《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佛教大藏經》第72冊,台北:佛教出版社,1978年3月。
‧唐.釋文益撰《宗門十規論》,《禪宗集成》第二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12月初版。
‧五代.永明延壽《宗鏡錄》(961),《大正藏》第95冊。
‧五代.永明延壽述《萬善同歸集》,《佛教大藏經》第72冊,台北:佛教出版社,1978年3月。
‧南唐.靜、筠二禪德合編《祖堂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年6月。
‧南唐.靜、筠二禪德合編《祖堂集》,佛光禪藏第十五、十六冊,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
‧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台北:彙文堂出版社,1987年6月。
‧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佛光禪藏第一至四冊,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
‧北宋.贊寧撰《宋高僧傳》,《高僧傳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
‧北宋.贊寧撰《宋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8月。
‧宋.圜悟克勤開示《圓悟佛果禪師語錄》,見《大正藏》第47冊。
‧宋.圜悟克勤編撰,《碧巖集》,《禪宗集成》第十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12月初版。
‧宋.圓悟克勤編;雪竇重顯頌古;歐陽宜璋點校《碧巖集點校》,新店:圓明出版社,1994年5月。
‧宋.宗鏡述,明覺連重集《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註解》,台北:佛教出版社,未載出版年月。
‧宋.賾藏主編集;蕭萐父、呂有祥、蔡兆華點校《古尊宿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第三次印刷。
‧南宋.宗杲集並著語《正法眼藏》,《禪宗集成》第11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12月初版。
‧南宋.祖詠編《大慧普覺禪師年譜》,《中國歷代禪師資料匯編》。
‧南宋.祖琇撰《隆興編年通論》,《卍續藏經》第130冊。
‧南宋.祖慶重編《拈八方珠玉集》,《禪宗集成》第13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12月初版。
‧南宋.本覺編《釋氏通鑑》,《卍續藏經》第131冊。
‧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南宋.法應《禪宗頌古聯珠通集》(1175),《佛教大藏經》第72冊,台北:佛教出版社,1978年3月。
‧南宋.悟明編《聯燈會要》,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
‧ 南宋.雪峰蘊聞編《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大正藏》第47冊。
‧南宋.雪峰蘊聞編《大慧普覺禪師語錄》,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
‧ 南宋.寶曇編《大光明藏》,日本藏經書院編《大日本卍續藏經》乙第10套第5冊,藏經書院株式會社,1912年出版。
‧南宋.曉瑩《羅湖野錄》,佛光禪藏第18冊,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
‧南宋.曉瑩《感山雲臥紀談》,佛光禪藏第18冊,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
‧南宋.道融《叢林盛事》,佛光禪藏第18冊,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
‧宋.《龐居士語錄》日本.西明寺藏宋抄本,日本《俗語言研究》創刊號,禪文化研究所發行,1994年2月。
‧元明.曇噩撰《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佛光禪藏第20冊,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
‧明.明成祖御製《神僧傳》,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11月。
‧明.世燈重梓《龐居士語錄》,明崇禎十年(1637)重刊,《禪宗集成》第14冊(《卍續藏經》菁華選),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12月初版。
‧明.世燈重梓《龐居士語錄》,明崇禎十年(1637)重刊,《禪宗全書》第39冊,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8月初版。
‧明.如惺撰《大明高僧傳》,《大正藏》卷50。
‧明.心泰編《佛法金湯編》,《卍續藏經》第146冊。
‧明.如巹集《禪宗正脈》,《佛教大藏經》第72冊,台北:佛教出版社,1978年3月。
‧明.朱時恩著《佛祖綱目》,《卍續藏經》第146冊。
‧ 明.朱時恩輯《居士分燈錄》,日本藏經書院編《大日本卍續藏經》乙第20套第5冊,藏經書院株式會社,1912年出版。
‧明.夏樹芳輯《名公法喜志》,《卍續藏經》第146冊。
‧明.圓信較定,郭凝之彙編《先覺宗乘》,《禪宗全書》第15冊,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
‧明.蓮池大師著《竹窗隨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2年12月三版。
‧明.覺岸編《釋氏稽古略》,《卍續藏經》第146冊。
‧明.矍汝稷《指月錄》,真善美出社,出版日期未載。
‧清.咸豐版《龐居士語錄》,高雄:慈慧印經處,1987年1月。
‧清.雍正編《御選語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出版,1993年12月。
‧ 清.彭際清編《居士傳》,日本藏經書院編《大日本卍續藏經》乙第22套第5冊,藏經書院株式會社,1912年出版。
‧清.彭際清述《善女人傳》,台中:瑞成書局,未載出版年月。
‧ 清.湘雨紀蔭編《宗統編年》,日本藏經書院編《大日本卍續藏經》乙第20套第1冊,藏經書院株式會社,1912年出版。
‧清.守一手訂,虛雲重輯《佛祖道影線刻圖》,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1月一版一刷。


二、史傳、思想

‧三國.陳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未載出版年月。
‧東晉.葛洪著,《抱朴子》,中國子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未載出版年月。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唐章懷太子李賢注,清王先謙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未載出版年月。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11月3版。
‧南朝宋.劉義慶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書局,1989年3月。
‧南朝宋.劉義慶編,楊勇校箋,《世說新語校箋》,香港:大眾書局,1969年10月初版。
‧南朝宋.劉義慶編,徐震堮校箋,《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南朝宋.劉義慶編,柳士鎮及錢南秀譯,《世說新語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
‧南朝宋.劉義慶編,Richard B.Mather譯,《世說新語》,文龍出版社,1979年8月初版。
‧唐.房玄齡等,《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8月3版。
‧唐.杜佑編《通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9月初版。
‧唐.《冊府元龜》,台北:中華書局,1967年5月。
‧ 唐.《大唐開元禮》,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5月。
‧ 後晉.劉煦等撰《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北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榮文出版社,,1978年8月再版。
‧ 宋.《東都事略》,中央圖書館善本叢刊,1991年2月。
‧元.脫脫等著《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年5月。


三、戲曲、小說

‧唐.范慮《雲谿友議》,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9月。
‧ 唐.李肇《唐國史補》,台北:世界書局,1978年10月。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9月初版。
‧宋.沈孟柈敘述《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禪宗集成》第十五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12月初版。
‧元.鄭庭玉雜劇《布袋和尚忍字記》,《全元雜劇》初編六,台北:世界書局,1985年3月。
‧元.孔學詩撰《地藏王證東窗事犯》,鄭騫校訂《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4月初版。
‧元.《醉菩提──濟顛禪師傳》,台北:法爾出版社,2000年5月1日三版。
‧元明.劉君錫《龐居士誤放來生債》,《全明雜劇》第二冊,北市鼎文書局,1977年6月。
‧明.朱星祚撰,林辰點校《二十四尊羅漢前傳》,《佛祖菩薩羅漢傳》,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12月第一版。
‧明.楊訥《西遊記》,陳萬鼐主編《全明雜劇》第二冊,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6月。
‧明.李開先撰《打啞禪院本》,《全明雜劇》第五冊,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6月初版。
‧明.屠隆著《曇花記》,毛晉編《六十種曲》,台北:開明書店,未載出版年月。
‧清.王夢吉等著,楊宗瑩校訂,繆天華校閱,《濟公傳》,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8月。
‧清.坑余生作《續濟公傳》,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
‧清.張大復撰《醉菩提》,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7月。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二),台北:里仁書局,1991年9月3日版。
‧林立仁整編,《龐公寶卷》,正一善書出版社,未載出版年月。
‧林立仁整編,《達摩寶傳》,正一善書出版社,1998年2月。
‧湖南省長沙戲曲研究所主編,《湖南戲曲傳統劇本》總第60集,辰河戲第13集,1986年。
‧玩花主人集,錢德蒼增輯《綴白裘初集》,台北:文光書局,1957年1月。
‧鄭振鐸纂集,《清人雜劇》(初二集合訂本),香港:龍門書店,1931年影印刊行,1969年3月彙輯影印。
‧陳崎等編《古本插圖 元明清戲曲故事集(二)》,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1月一版一刷。
‧《四十二品因果錄》,正一善書出版社,1999年6月再版。
‧《五祖黃梅寶卷》,張希舜等主編,《寶卷初集》(30),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一版一刷。
‧《鳥窩禪師度白侍郎行腳》寶卷,張希舜等主編,《寶卷初集》(28),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一版一刷。
‧《普陀寶卷》,張希舜等主編,《寶卷初集》(26),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一版一刷。
‧《普陀寶卷》,台中市:瑞成書局,1964年8月。
‧《善才龍女寶卷》,張希舜等主編,《寶卷初集》(27),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一版一刷。
‧《達摩寶傳》,張希舜等主編,《寶卷初集》(27),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一版一刷。


四、方志金石錄

‧南宋.王象之編《輿地紀勝》,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4月。
‧南宋.樂史編《太平寰宇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4月。
‧明.于奕正《天下金石志》,《石刻史料新編(第二輯)》2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6月初版。
‧明.王應遴《墨華通考》,《石刻史料新編(第二輯)》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6月初版。
‧明.王士性著《廣志繹》、《五嶽遊草》,周振鶴編校《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一版一刷。
‧明.李賢等編,《大明一統志》,文海出版社,1965年8月。
‧明.《嘉靖衡州府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古籍書店,據嘉靖刻本影印,1963年10月。
‧明.《衡州府志》,明萬曆12年刊本,東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未載出版年月。
‧明.《襄陽府志》,明萬曆12年刊本,東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未載出版年月。
‧清.吳式芬《金石彙目分編》,《石刻史料新編》28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12月初版。
‧清.恩聯修,王萬芳纂《襄陽府志》,清光緒11年刊本,成文出版社影印。
‧清.郭嵩燾《湖南通志》,《湖南金石志》,《石刻史料新編(第二輯)》11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6月初版。
‧清.張仲炘、楊承禧等撰《湖北通志》,民國十年重刊本,台北:京華書局,1967年12月初版。
‧清.彭玉麟、殷家俊等纂修《衡陽縣志》,清同治11年刊本,成文出版社影印。
‧清.曾國荃等撰《湖南通志》清光緒11年(1885)重刊本,台北:京華書局,1967年12月初版。
‧清.楊宗時修《襄陽縣志》,清同治13年刊本,1930年重印影印本,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9年4月影印初版。
‧清.羅家彥等編,《大清一統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33年4月初版,1966年12月台一版。
‧清.釋際祥纂輯《敕建淨慈寺志》(二),杜潔祥主編,《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一輯第十八冊,台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


五、書目類

‧明.楊士奇;清.傅維麟編《明史藝文志補編、明書經籍志》。
‧《四川省圖書館館藏古籍目錄》。
‧明.晁瑮編《晁氏寶文堂書目》。
‧明.葉盛編《菉竹堂書目》。
‧清.葉德輝輯《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
‧清.薛福成編《天一閣現存書目》。
‧清.錢曾編《述古堂宋板書目》。
‧清.錢曾、瞿鳳起編《虞山錢遵王藏書目錄彙編》
(上列書籍均見於嚴靈峰編輯《書目類編》,成文出版社,1978年出版)


六、其他

‧唐.王維撰,宋.劉辰翁評,明.顧起經註《類箋王右丞全集(二)》(明嘉靖三十五年刊本影印本),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0年6月初版。
‧唐.韓愈《韓昌黎集》,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3月。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上海貝葉山房,1948年4月。
‧元.王惲《秋澗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元.陶宗儀作《南村輟耕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5月初版。
‧元.陶宗儀等編《說郛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一版,1989年1月二刷。
‧明.董其昌《容台別集》,《容台集(四)》,國立中央圖書館印,1968年6月初版。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4月5日初版。
‧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及拾遺》,台北:大化書局,1987年3月初版。
‧ 清.金農《冬心畫佛題記》,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 26冊,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11月初版。
‧王夢鷗譯註《禮記今註今譯》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9月。
‧周紹良《唐代墓誌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
‧王利器主編《中國笑話書》,台北:世界書局,1996年3月。


【 近人著作 】(按編撰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佛教研究

‧于谷著《禪宗語言和文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水月齋主人《禪宗師承記》,新店:圓明出版社,2000年12月一版一刷。
‧牟宗三著《佛性與般若(全二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2月修訂五版。
‧任繼愈著《漢唐佛教思想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
‧呂澂著《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公司,1991年5月。
‧呂澂著《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公司,1992年1月。
‧杜繼文、魏道儒著《中國禪宗通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
‧李克和等譯,《佛家的傳說》,長沙岳麓書社,2004年12月一版一刷。
‧何勁松主編,《布袋和尚與彌勒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4月。
‧吳立民主編《禪宗宗派源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8月。
‧吳怡著《公案禪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8月。
‧ 吳汝鈞著《游戲三昧: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2月。new window
‧ 吳海勇著《中古漢譯佛經敘事文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5月一刷。
‧周裕楷《中國禪宗與詩歌》,高雄:麗文出版,1994年7月。
‧周裕楷《禪宗語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徐文明著《禪學思想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高柏園著《禪學與中國佛學》,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3月初版。
‧孫昌武著《文壇佛影》,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9月。
‧張國一著《唐代禪宗心性思想》,台北:法鼓文化公司,2004年4月。
‧黃啟江《北宋佛教史論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4月。new window
‧陳仲奇、馮寶志、余喆等編《佛教與中國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月。
‧郭朋校釋《壇經校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4月。
‧虛雲自述,岑學呂編輯《虛雲和尚法彙年譜集》,財團法人中台山佛教基金會恭印,1999年5月。
‧虛雲自述,岑學呂等編輯《虛雲和尚年譜》,《佛光禪藏》第37冊,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年12月。
‧菩提學社編《禪宗高僧言行錄》,台南:大孚書局,1989年7月初版。
‧傅偉勳主編《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10月初版。
‧趙杏根著,《佛教與文學的交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11月初版。
‧楊曾文著《唐五代禪宗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5月一版一刷。
‧楊曾文、惟正主編《禪宗與中國佛教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
‧楊文圓編著,《維摩詰所說經譯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8月。
‧蔡日新著《石頭路滑別有徑》,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10月。
‧蔡日新著《千崛百崎洪州禪》,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11月。
‧譚偉著《龐居士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釋永明著《佛教的女性觀》,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11月。
‧釋永祥著《佛教文學對中國小說的影響》,高雄:佛光出版社,1990年3月初版。
‧ 釋印順著《中國禪宗史》,台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7月八版。
‧ 釋印順著《淨土與禪》,台北:正聞出版社,1995年5月修訂版。
‧ 釋印順著《勝鬘經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
‧釋聖嚴講《拈花微笑》,台北:東初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
‧釋聖嚴編集《禪門驪珠集》,台北:東初出版社,1994年11月。
‧嚴雅美《潑墨仙人圖研究──兼論宋元禪宗繪畫》,台北:法鼓文化出版,2000年12月。new window


二、文學研究

‧王安祈,《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10月。new window
‧毛炳身、毛小雨,<禪宗與元雜劇>,《中州學刊》,1988年第二期。
‧北嬰,《曲海總目提要補編》,《筆記小說大觀》第四十一編,台北:新興書局。
‧車錫倫撰《中國寶卷研究論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97年5月。
‧茆耕茹編《目連資料編目概略》,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1993年12月。
‧郁達夫等著《中國文學研究》,台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10月。
‧徐靜波著《中國菩薩羅漢小說》,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莊一拂編著《古典戲曲存目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
‧郭英德編著《明清傳奇綜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3月。
‧陳寅恪,《陳寅恪先生論文集》(下),三人行出版社,1974年5月30日。
‧陳洪著《佛教與中國古典文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
‧陳東有著《濟公系列小說》,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喻松青著《民間祕密宗教經卷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9月。
‧ 鄭振鐸著《中國俗文學史》,台北:台灣商務,1992年11月台一版,九刷。
‧簡政珍著《語言與文學空間》,台北:漢光文化公司,1991年6月。new window
‧《傳奇彙考》,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3月。


三、史地、文化及其他

‧王文楚<唐代長安至襄州荊州驛路考>,《古代交通地理叢考》之8,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7月。
‧王秋桂編《中國民間傳說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9月第二次印行。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第三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8月初版。
‧段塔麗撰,《唐代婦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一版,2001年5月二刷。
‧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1 月。
‧馬西沙、韓秉方著《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章開沅、張正明、羅福會主編,李文瀾著《湖北通史──隋唐五代卷》,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楊際平等著《五~十世紀敦煌的家族與家族關係》,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10月。
‧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劉伯驥《唐代政教史》,台北:中華書局,1974年10月。
‧嚴耕望著《唐代交通圖考》(四)山劍滇黔區,台北:《中研院史語所集刊》,1986年1月。
‧《畜道輪迴記》,台中:聖德雜誌社,1982年1月初版,1996年10月再版。


【 工具書 】

‧《中國歷代職官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
‧《戲曲辭典》,台北:中華書局,1969年9月初版。
‧大藏經學術用語研究會編集《大藏經索引》第1~31冊,台北:新文豐影印,未載出版日期。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台北:天華出版社,1996年3月。
‧李修生主編《古本戲曲劇目提要》,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12月。
‧車錫倫編著《中國寶卷總目》,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8年6月。
‧周祖譔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9月。
‧明復《中國佛學人名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月。
‧徐自強主編《中國歷代禪師傳記資料匯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出版,1994年12月。
‧陳垣撰《釋氏疑年錄》,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3月初版,1988年9月北京三刷。
‧袁賓主編《禪宗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
‧楊殿珣編《石刻題跋索引》,《石刻史料新編》第3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12月初版。
‧慈怡《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年12月二版。
‧福開森編《歷代著錄畫目》上冊,台灣:中華書局印行,出版日期不詳,莊嚴序於57年10月10日,自序於22年12月。(57年影印22年本)
‧震華《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11月。
‧蔣禮鴻主編《敦煌文獻語言詞典》,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
‧濮文起主編《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10月。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隋唐五代十國時期),香港:三聯書店,1992年一版一刷。
‧謝壽昌等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10月。
‧藍吉富主編《佛教叢書(七種)總索引》,《世界佛教名著譯叢》(第35~37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8年4月初版。


【 外籍學者著作 】

‧入矢義高編註《龐居士語錄》,筑摩書房,1973年3月。
‧入矢義高編註《馬祖語錄》,禪文化研究所,1976年10月。
‧厄爾維恩‧高夫曼著,古家艷譯<框框外的活動>,《文化與社會》,立緒文化,1997年9月。
‧古賀英彥著<維摩和龐居士>,《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7卷1期,1978年12月。
‧古賀英彥著<不變儒行──有關中國禪宗史龐居士的形象>,《禪文化研究所紀要》第12號,1980年3月。
‧石川力山<關於宋版《龐居士語錄》──西明寺《龐居士語錄》之介紹及其資料價值>,《禪文化研究所紀要》第15號,1988年12月。
‧杜德橋(Glen Dudbridge)著,李文彬等譯《妙善傳說──觀音菩薩緣起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年3月。
‧阿部肇一著,關世謙譯《增訂中國禪宗史的研究》(改譯名為:《中國禪宗史──南宗禪成立以後的政治社會史的考證》),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4月再版。
‧ 忽滑谷快天著,朱謙之譯《中國禪學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
‧張京媛主編,《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 年 5月一版二刷。
‧鈴木哲雄著《唐五代的禪宗──湖南江西篇》,東京:大東出版社,1976年7月16日初版發行。
‧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9年1月。


【 期刊論文 】

‧古苔光,〈魏晉任誕人物的分類與行為的探討〉,《淡江學報》12期,1974年3月。
‧古苔光,〈魏晉任誕人物的研究〉,《淡江學報》16、17期,1978年11月及1980年6月。
‧余嘉錫,〈寒食散考〉,《輔仁學誌》7卷1期、7卷2期,1938年。
‧周純一<濟公形象之完成及其社會意義>,《漢學研究》第八卷第一期,1990年6月,頁535-562。new window
‧陳清香<達摩事蹟與達摩圖像>,《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9年,頁443-478。new window
‧張政烺<問答錄與說參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七本,1948年出版,1972年1月再版,頁1-5。new window
‧張瑞芬<從《冥報記》到<劉薩訶和尚因緣記>看唐代釋氏輔教書的幾個特色>,《第二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3月。
‧郭齊勇<馬祖禪的哲學意蘊>,《禪學研究》第四輯,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頁32-38。
‧楊曾文<唐代龐蘊居士及其禪詩>,《曹溪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9月。
‧鄭志明<唐代龐居士的詩偈及其宗教境界>,《中國佛教》第29卷11期。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魯迅全集》第三卷《而已集》,1927年9月。
‧賴永海<禪淨異同論>,《1999年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慈光禪學研究所,1999年10月。
‧錢穆,<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的關係>,《新亞學報》五卷二期,1960年。new window


【 學位論文 】

‧汪娟撰<唐代彌勒信仰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李皇誼撰<維摩詰經的文學特質與中國文學>,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高禎霙撰<魚籃觀音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許媛婷撰<濟公傳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蔡榮婷撰<景德傳燈錄之研究──以禪師啟悟弟子之方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6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