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客家生活故事研究
作者:范姜灴欽
作者(外文):Hung-Ching Fan,Chiang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彭衍綸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民間故事客家生活民俗臺灣Folk StoriesHakkaLifeFolkloreTaiw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9
本論文研究材料為近年來由學者專家所採集的臺灣客家民間故事文本。研究策略是將臺灣客家生活故事依據生活的內容,歸納為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及民俗生活四類,做為研究架構與主體。實際上結合了故事學、民俗學與客家學的理論與研究方法;並以平實的筆法,精簡的結構,兼顧敘述與論證,將研究結果作完整而清楚的呈現。
臺灣客家生活故事的主要特色是:個人生活故事明顯的勾勒出才女與傻人的鮮明形象以及身障者的生活遭遇;家庭生活故事不僅展現孝順和睦的傳統美德,同時也顯示家庭內部的各種衝突情節;社會生活故事反映早期農業社會的生活樣貌;民俗生活故事的探討,則在突顯民俗在生活中的統攝性、重要性與特殊性。
透過本論文對於臺灣客家生活故事文本與類型的梳理,故事的外在形態因而明晰顯現;經由故事所傳承客家生活記憶地發掘,以及民俗取材所反映客家生活的探索,得以再現客家生活的真實樣貌。從而認識臺灣客家族群在個人生活上追求創意、家庭生活強調和諧相處、社會生活做到尊重包容,以及民俗生活期待安定平和的內在生活觀。本論文的研究成果,證明臺灣客家生活故事擁有豐富的內容與深刻內涵;對於了解臺灣客家文化具有實質上的重要意義。
This thesis aims to research on Hakka folk stories in Taiwan originated from scholars' field work of recent years. Besides focusing on Hakka life stories in Taiwan whic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our types: personal life, family life, social life and folklore, the methodology consists of three sorts of research theories and methods: Study of the Story, Folklore, and Hakkaology. Overall, with a precise combination of concise structure and rigorous argumentati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presented thoroughly and distinctly.
The main features of Hakka life stories in Taiwan can be seen from four aspects. First of all, personal life stories depict a vivid image of wise women and fool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escribe how disabled people live their lives. Secondly, family life stories not only show filial piety and harmony as traditional virtues but reflect all sorts of conflicts within domestic life as well. Moreover, lifestyles of early agricultural society are displayed through social life stories. Lastly, folklore life stories put an emphasis upon how folklore plays a significant and unique role in life.
This thesis completely presents the form of Hakka life stories in Taiwan by analyzing the Text and Types; on the other hand, a representation of real Hakka life is shown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Hakka life memories derived from life stories. Therefore, the aforementioned research results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Taiwanese Hakka people in various ways. For example, individuals intend to pursue creativity while family life stresses particularly on harmony. Furthermore, respect and tolerance matter so much to social life as folklore expects a peaceful viewpoint towards life. To sum up,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is thesis prove that Hakka life stories in Taiwan containing abundant contents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s are virtually meaningfu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aiwanese Hakka culture.
一、生活故事主要引用文本
周青樺:《台灣客家俗文學》(台北:東方文化書局,1971年)
楊時逢:《台灣桃園客家方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
年12月)
金榮華:《台灣桃竹苗地區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0年
11月)
胡萬川:《龍潭鄉客語故事集(一)》 (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胡萬川:《龍潭鄉廖德添客語專輯(一)》(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6
年11月)
胡萬川:《龍潭鄉廖德添客語專輯(二)》(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6
年11月)
胡萬川:《楊梅鎮客語故事(一)》(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3年12月)
胡萬川:《新屋鄉客語故事(一)》(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3年12月)
羅肇錦、胡萬川:《苗栗縣客語故事集(一)》(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6
月)
羅肇錦:《苗栗縣客語故事集(二)》(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6
月)
羅肇錦:《苗栗縣客語故事集(三)》(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2年12月)
胡萬川:《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一)》(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3
月)
胡萬川:《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二)》(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10
月)
胡萬川:《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三)》(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2
月)
胡萬川:《東勢鎮客語故事集(四)》(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7
月)
胡萬川:《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五)》(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8
月)
胡萬川:《東勢鎮客語故事集(六)》(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1年4
月)
胡萬川:《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七)》(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3年6
月)
江俊龍:《新編臺中東勢客語故事(一)》(臺中:文學街出版社,2011年8月)
江俊龍:《新編臺中東勢客語故事(二)》(臺中:文學街出版社,2012年9月)
劉惠萍、范姜灴欽:《花蓮客家民間文學集》(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9
年5月)
姜信淇、吳聲淼:《客家傳說故事(一)》(竹北:新竹縣政府,2004年1月)
姜信淇、吳聲淼:《客家傳說故事(二)》(新竹:新竹社會教育館,2004年9
月)
陳麗娜:《屏東後堆客家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6年6
月)
鍾壬壽:《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常青出版社,1973年9月)
曾彩金:《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藝文篇上)》(屏東:六堆文
化教育基金會,2001年11月)
徐運德:《客話講古三百首》(桃園:達璟文化公司,1999年12月)
謝樹新:《中原文化叢書(一~六)》(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65年2月~1976
年9月)
姜通男:《吾愛吾鄉―其他篇》(桃園:新屋國際青年商會,1994年6月)
羅慶武:《客家典故與笑談》(自印在新竹關西發行,1996年2月)
廖金明:《客家地方鄉土文學研究》(屏東:六堆風雲雜誌社,2001年6月)

二、民間文學 (以下按出版先後排列)
洪長泰著、董曉萍譯:《到民間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7月)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new window
段寶林:《中國民間文學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鄭志民:《文學民俗與民俗文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9年6月)
鍾敬文:《中國民間文學講演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
高國藩:《中國民間文學》(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9月)
陳益源:《台灣民間文學採錄》(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9月)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6月)new window
劉守華、白庚勝:《2001~2006中國民間文藝學年鑒》(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出版社,2003 年10月~2009年4月)
李惠芳:《中國民間文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黃濤:《中國民間文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王甲輝、過偉:《台灣民間文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5月)
陳泳超:《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現代軌轍》(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8月)
萬建中:《民間文學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劉錫誠:《20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12月)
段寶林:《立體文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祁連休、程薔、呂微:《中國民間文學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年2月)
董曉萍:《現代民間文藝學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4
月)
劉守華:《民間文學教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畢樳:《民間文學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夏敏:《閩台民間文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鹿憶鹿:《台灣民間文學》(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9月)
毛巧暉:《20世紀下半葉中國民間文藝學思想史論》(上海:上海文化出版
社,2010年3月)
鍾敬文:《民間文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萬建中:《新編民間文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5月)
陳建憲:《口頭文學與集體記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
陳映婕:《民間文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年10月)

臺灣民間文學
李獻璋:《台灣民間文學集》(台北:臺灣文藝協會,1936年6月)
林衡道:《鯤島探源(一)》(臺北市:青年戰士報版,1983年9月)
王秋桂、陳慶浩:《台灣民間故事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6月)
徐運德:《客家諺語》(苗栗:中原週刊社,1993年10月)
李經漢:《客家叢談》(自印,1994年10月)
鄧榮坤:《客家話順口溜》(台北:武陵出版公司,1996年10月)
黃榮洛:《台灣客家傳統山歌詞》(竹北:新竹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6月)
徐兆泉:《客家笑科》(台北:南天書局 2000年7月)
吳明忠:《橫山鄉客家在地故事》(新竹橫山: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2004
年)
黃榮洛:《台灣客家詞彙傳說俗諺由來文集》(竹北:新竹縣文化局,2005
年4月)
姜義鎮:《客家民間故事與習俗》(新竹市:新竹社會教育館2005年12月)
胡萬川:《台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11
月)
彭衍綸:《高雄遊憩名山傳說研究─以大崗山、半屏山、打狗山為對象》(台
北:里仁書局,2011年1月)

民間故事
婁子匡:《巧女和獃娘的故事》,(台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70年春季)
[美]斯蒂.湯普森著,鄭海等譯:《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
版社,1991年2月)
程薔:《中國民間傳說》(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
金榮華:《民間故事論集》(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6月)
艾伯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2月)
祁連休:《智謀與妙趣—中國機智人物故事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
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0
月)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年3new window
月)
劉守華:《比較故事學論考》(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江帆:《民間口承敘事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張鴻祥、古國順:《福建客家歌謠賞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
12月)
周福岩:《民間故事的倫理思想研究—耿村故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2006年3月)
劉守華:《故事學綱要》(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康麗:《巧女故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9月)
[美]布魯范德著,李揚、王珏純譯:《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2月)
祁連休:《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年5月)
林繼富:《民間敘事傳統與故事傳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8
月)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4
月)
萬建中:《中國民間故事散文敘事文學的主題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9年9月)
劉守華:《民間故事的藝術世界—劉守華自選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9年12月)
祁連休:《中國民間故事史(先秦至隋唐五代篇) (台北:秀威資訊公司,2011
年8月)
祁連休:《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台北:秀威資訊公司,2011年9月)
萬建中:《20世紀中國民間故事研究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10月)
祁連休:《中國民間故事史(明代篇)》(台北:秀威資訊公司,2011年11月)
黃學焦、趙彤:《賣故事—讓你的產品和身價高賣10倍的秘密》(海口:南
方出版社,2012年1月)
祁連休:《中國民間故事史(清代篇)》(台北:秀威資訊公司,2012年2月)
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4月)
顧希佳:《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長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周志建:《故事的療愈力量》(三河:華夏出版社,2012年7月)
林繼富:《民間敘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年10月)
林繼富:《中國民間故事講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6
月)

三、民俗學
[美]阿蘭.鄧迪斯:《世界民俗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7月)
[英]弗雷澤(J. G. Frazer)著 汪培基譯:《金枝》(The Golden Bough)(台北:桂冠圖
書公司,1991年 2月)
陳益源:《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10月)
劉魁立:《劉魁立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10月)
烏丙安:《民俗學原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萬建中:《禁忌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劉錫誠:《象徵—對一種民間文化模式的考察》(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1
月)
鍾敬文:《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共八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3月)
王文寶:《中國民俗研究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陳泳超:《中國民間文化的學術史觀照》(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年9月)
陶思炎:(中國都市民俗學)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美]阿蘭.鄧廸斯:《民俗解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白庚勝:《民間文化大風歌─鍾敬文百年華誕紀念文集》(銀川:寧夏人民出
  版社,2005年3月)
胡新生:《中國古代巫術》(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鍾宗憲:《民間文學與民間文化采風》(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2月)
潛明茲:《民間文化的魅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孟慧英:《西方民俗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9月)
程薔:《充滿智慧的民間精靈—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出版社,2006 年11月)
周星:《民俗學的歷史理論與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
林繼富、王丹:《解釋民俗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陳勤建:《中國民俗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高丙中:《中國民俗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日)柳田國男:《民間傳承論與鄉土生活研究法》(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年
2月)
高丙中:《中國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學的路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4月)
萬建中:《中國民間文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
施愛東:《中國現代民俗學檢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5月)
鍾敬文:《民俗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施愛東:《倡立一門新學科—中國現代民俗學的鼓吹經營與中落》(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2月)
周星:《鄉土生活的邏輯—人類學視野中的民俗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011年4月)
王娟:《民俗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文化與政治—見證公民性的成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2012年5月)
王杰文:《北歐民間文化研究(1972—2010)》(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年7月)

臺灣民俗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臺灣風俗誌》(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年1月)
林美容:《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陳運棟:《台灣的客家禮俗》(台北: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1993年9月)
張祖基:《客家舊禮俗》(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94年5月)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94new window
年5月)
吳瀛濤:《台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公司2000年1月)
黃榮洛:《台灣客家民俗文集》(竹北:新竹縣文化局2000年4月)
林衡道:《臺灣歷史民俗》(台北:黎明文化公司,2000年4月)
劉還月:《臺灣客家族群史(民俗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5
月)
房學嘉:《客家民俗》(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羅應杰:《薪傳禮俗》(新竹:新豐鄉禮俗協進會,2008年8月)
林曉平:《客家民間信仰與民俗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年12月)

四、客家學
黃釗:《石窟一徵》(台北:學生書局,1970年11月)
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書局,1992年7月)new window
胡希張:《客家風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
王東:《客家學導論》(台北:南天書局,1998年8月)
譚元亨:《客家聖典》(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6月)
吳永章:《客家傳統文化概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邱彥貴、吳中杰合著:《臺灣客家地圖》,(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5月)
譚元亨、黃鶴:《客家文化審美導論》(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1年11月)
馮秀珍:《客家文化大觀》(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年7月)
黃永達:《台灣客家讀本》(台北:全威創意媒體公司,2004年10月)
鍾俊昆:《客家文化與文學》(海口:南方出版社,2004年11月)
謝重光:《客家文化與婦女生活—12~20世紀客家婦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5年10月)
羅勇:《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年3月)
房學嘉:《粵東客家生態與民俗研究》(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年
11月)
謝重光:《客家文化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嚴奇岩:《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歷史重構》(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7
月)
譚元亨:《客家文化史》(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
劉道超:《信仰與秩序—廣西客家民間信仰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年10月)
謝重光:《客家福佬源流與族群關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


臺灣客家
王正雄:《台中縣客家風物》(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2年6月)
陳運棟:《台灣的客家人》(台北: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1992年12月)new window
羅肇錦:《台灣的客家話》(台北:臺原出版社,1996年12月)new window
劉還月:《台灣客家關係書目與摘要》(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10月)
劉還月:《臺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5
月)
尹章義:《臺灣客家史研究》(台北:台北市客委會,2003年12月)
徐正光:《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南天書局,2007年6月)
江明修、丘昌泰:《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台北:智勝文化公司,2009年5
月)
莊萬章、簡美玲:《客家的形成與變遷》(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new window
年12月)

五、其他
清.陳文達:《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年)
程大學:《臺灣開發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94年5月)new window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 :《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鍾慧玲:《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4月)
陳孔立:《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7月)
陳瀅巧:《圖解文化研究》(台北:易博士文化,2006年11月)
[美]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
索(Cultural Anthropology》(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8年1月)
閻崇年、陳捷年:《清代台灣》(北京:九洲出版社,2009年11月)
鄧孔昭:《閩粵移民與台灣社會歷史發展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年3月)


六、學位論文
吳餘鎬:《臺灣客家李文古故事研究》(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
曾喜城:《「李文古」客家民間文學文化資產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
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嘉慧:《臺灣閩南語故事集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所碩士
論文,2002年6月)
江淑美:《清代客家子弟教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003月)
林敏宜:《臺灣民間故事中正義的面貌》(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3年)
戴佳靜:《美濃地區民間故事研究》(臺北市立師院應用語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3年)
范姜灴欽:《臺灣客家民間傳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2003年)
李俐思:《中國民間故事的巧女形象》(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4年)
羅彩珠:《中國「難題求婚」型故事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4
年)
林欣育:《土地與認同:美濃地區客家墾拓傳說之研究》(清華大學臺灣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香君:《《台灣民間故事集》中的禁忌主題研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6年)
吳易珍:《臺灣詔安客家民間傳說研究》(雲林科大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7年)
韓宜芳:《傻女婿故事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蔡瑩君:《中國民間故事中的惡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劉肇中:《臺中東勢客家民間故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8年)
賴奇廷:《新屋鄉埤圳空間、水利社群與祭祀圈變遷之研究》(東海大學建
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小琪:《先鋒堆的民間傳說故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
士論2009年)
陳美玲:《清人筆記之生活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new window
 文,2009年)
黃薰慧:《巧媳婦故事研究—以中國、台灣為主》(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9年)
鍾秀金:《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研究》(中央大學客家
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白易弘:《臺灣民間故事類型歸屬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2012年)

七、期刊及研討會論文
曾曉林:〈客家民間故事研究的法學路徑初探〉,《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4
期(贛州:贛南師範學院,2001年),頁16~18。
烏丙安:〈俗信―支配中國民俗生活的基本觀念〉《2002海浹兩岸民間文學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2002年),
頁1。
劉煥雲、黃尚煃、張民光:〈臺灣客家文學與客家學發展之研究〉《文學新鑰》new window
第5期(嘉義:南華大學,2007年6月),頁73。
侯姝慧:〈民間敘事藝術與山陝親子文化的建構—以1980年代山陝民間家庭生
活故事為例〉,《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2期(臨汾:山西師
大,2008年3月),頁79。
劉勝權:〈從「巧媳婦故事在臺分布看故事與語言之關係〉《臺灣客家語文研
究輯刊》第一 輯 (台北:臺灣客家語言學會,2011年),頁89。
漆凌云、楊秋麗:〈中國民間故事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1978~2010年)〉,《民俗
研究》,總第102期,(濟南:山東大學,2012年),頁48。
安德明、楊利慧:〈1970年代末以來的中國民俗學:成就、困境與挑戰〉,《民
俗研究》,總第105期,(濟南:山東大學,2012年),頁2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