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代刊刻集部典籍之研究
作者:黃怡婷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文學系
指導教授:潘美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宋代雕版印刷宋刻本官刻家刻坊刻集部典籍傳播文學發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雕版印刷術之發明,影響人類文明之進程甚鉅,其在學術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之意義。「刊刻圖書典籍」興盛於宋代,為新興且發展快速之明星產業,刻書活動遍及全國各地。東部有沿海之兩浙地區,以及東南之福建地區;中部有江南東、西路、淮南路、荊湖路及廣州地區;西部則有四川地區。成就了以浙江、福建及四川為主的三大刻書中心。刻書途徑多樣化,形成了官刻本、家刻本與坊刻本三大刻書系統。有宋一代,刊刻技術之精湛、刻書機構之多、刊刻地域之廣、刻書種類範圍之繁,以及刊印數量之大、品質之精,呈現雕版印刷史上第一個高峰。
趙宋得利於得天獨厚的歷史背景條件,在雕版印刷之洪流中,激起第一個璀璨亮點,經、史、子、集各部各類之屬,化一為萬,開啟文明之門,流傳千古。尤其集部典籍大量梓行,代表著雕版印刷術高度成熟與普遍,亦代表著學術之極度興盛。集部典籍之傳承,是千古宏大事業,也是文學、文化與文明流傳的主要載體,亦是文學中,各文體發展的主要呈顯。
「文學發展」之基礎來自書籍,而書籍之產生則是倚賴雕版印刷。「刊刻」對「文學」方面之影響,如文學傳播、文體發展與演變、文學流派之形成等等,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推動宋代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透過文獻資料之研讀、歸納與分析,梳理出刊刻集部典籍對宋代文學發展的影響,期能突出「宋代刊刻集部典籍」在文學史上之重要地位,開拓宋代刻書研究新視野,以及肯定其在學術上之價值。
一、專書
(一)、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序)
(宋)李 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宋)王應麟,《玉海》(台北:鼎文出版社,1979年)。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元)脫 脫等,《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91年)。
(清)高宗敕撰,《續文獻通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清)畢 沅,《續資治通鑑》(台北:文光出版社,1975年)。
(清)彭元瑞,《天祿琳琅書目續編》(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
(清)徐 松,《宋會要輯稿》(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年)。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二)、近人著述(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藏宋本圖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王 嵐,《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王 澄,《揚州刻書考》(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8月)。
王桂平,《家刻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王保珍,《中國文學家傳》(台北:里仁書局,1993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善本書目》(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8年)
四川大學古籍所編,《現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
北京圖書館編,《中國版刻圖錄》(北京:文物出版社,1961年)
北京大學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朱迎平,《宋代刻書產業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朱漢民,《中國學術史宋元卷》(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吳松弟,《中國人口史-遼宋金元時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吳松弟,《南宋人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李春青,《宋學與宋代文學觀念》(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李致忠,《古書版本學概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0年)。
李致忠,《宋版書敘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
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
李瑞良,《中國古代圖書流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瑞良,《中國出版編年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李明杰、吳永貴,《中國出版史》(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宋原放,《中國出版史料》(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余梁戴光.喬曉勤主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圖書館藏集部宋刻本書目》(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佘德余,《浙江文化簡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何忠禮,《科舉與宋代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屈萬里、昌彼得著,潘美月增訂,《圖書版本學要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周膺.趙達雄,《華貴天城-宋版杭州》(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年)。
周寶榮,《宋代出版史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周寶珠、王曾瑜、楊倩描,《北宋史.南宋史》(香港:中華書局,1998年)。
林應麟,《福建書業史》(廈門:鷺江出版社,2004年)。
祝尚書,《宋人別集敘錄》(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祝尚書,《宋人總集敘錄》(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祝尚書,《宋代巴蜀文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
祝尚書,《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祝尚書,《宋代文學探討集》(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年)。
胡昭曦,《四川書院史》(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
胡小鵬,《中國手工業經濟通史-宋元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奚椿年,《中國書源流》(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徐曉望,《福建通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徐學林,《徽州刻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翁連溪編校,《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北京:線裝書局。2005年)
孫望、常國武,《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宿 白,《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曹 之,《中國古籍版本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先行,《古籍善本》(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
清水茂著、蔡毅譯,《清水茂漢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家圖書館善本志初稿》-集部(台北:國家圖書館,1999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典藏《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9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現存宋人著述目略》(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1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沈氏研易樓善本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年)
張高評,《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兼論圖書傳播與詩分唐宋》(台北:里仁書局,2008new window
年)。
張秀民,《中國印刷史-插圖珍藏增訂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
張秀民,《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張紹勛,《中國印刷史話》(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張麗娟,程有慶:《宋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張 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戚福康,《中國古代書坊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黃鎮偉,《坊刻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曾棗莊,《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
萬 曼,《唐集敘錄》(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
楊繩信,《中國版刻綜錄》(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楊渭生,《宋代文化新觀察》(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
楊渭生,《兩宋文化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
楊東蓴,《中國學術史講話》(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黎活仁,《宋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
趙榮蔚,《唐五代別集敘錄》(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年)。
趙連穩、朱耀廷,《中國古代的學校、書院及其刻書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
潘美月,《圖書》(台北:幼獅出版社,1986年)。
潘美月.沈津,《中國大陸典籍存藏概況》(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
鄧邦述,《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台北:廣文書局,1967年)。
劉尚恆,《徽州刻書與藏書》(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劉 琳、沈治宏編著,《現存宋人著述總錄》(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
錢 穆,《中國學術史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年)。
錢存訓,《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靜嘉堂文庫,《靜嘉堂文庫宋元版圖錄》(東京:靜嘉堂文庫,1992年)。
謝水順.李珽,《福建古代刻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戴南海,《版本學概論》(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
魏隱如,《中國古籍印刷史》(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84年)。
羅錦堂,《歷代圖書板本志要》(台北:國立編譯館,1958年)。
饒宗頤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善本書錄》(香港:龍門書店,1970年)。
嚴紹璗,《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鉤沉》(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
嚴紹璗,《日藏漢籍善本書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丁宏宣,〈我國古代刻書出版事業概述〉,《圖書情報論壇》,第2期(1995年),頁73-77。
丁宏宣,〈我國古代書坊刻書史略〉,《貴圖學刊》,第1期(2002年),頁34-35。
子 立,〈宋代浙江的刻書業〉(上),《古今談》,第2期(2004年),頁55-60。
子 立,〈宋代浙江的刻書業〉(中),《古今談》,第3期(2004年),頁51-57。
子 立:〈宋代浙江的刻書業〉(下),《古今談》,第4期(2004年),頁41-45。
于兆軍,〈北宋汴梁刻書興盛的原因〉,《圖書情報研究》,第2卷,第4期(2009年),頁50-53,頁20。
王兆鵬,〈宋代詩文別集的編輯與出版-宋代文學的書冊傳播研究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4年)頁75-84。
王星麟,〈宋代的刻書業〉,《史學月刊》,第1期(1986年),頁29-32。
王 毅,〈宋代出版與宋代文學家庭〉,《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6年)頁91-95。
王 河,〈宋代江西刻書地考略〉,《江西社會科學》,第10期(1994年)頁95-99。
王桂平,〈紙潤墨香話家刻〉,《圖書館雜誌》,第8期(2003年),頁76-78。
王咨臣,〈江西最大的刻書作坊─滸灣書鋪街〉,《江西圖書館學刊》,第2期(1992年),頁74,頁81。
仇家京,〈兩宋雕版印刷黃金時代中的杭州刻書業研究〉,《杭州研究》,第1期(2010年),頁182-185。
尹 波、郭 齊,〈朱熹文集版本源流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5卷,第3期(2004年3月),頁447-453。
方彥壽,〈建陽劉氏刻書考(上)〉,《文獻》,第2期(1988年),頁196-228。
方彥壽,〈建陽劉氏刻書考(下)〉,《文獻》,第3期(1988年),頁217-229。
方彥壽,〈閩北劉氏等十四位刻書家生平考略〉,《中國刻書史》,第1期(1991年),頁222-230。
方彥壽,〈閩北十八位刻書家生平考略〉,《中國刻書史》,第1期(1994年),頁203-214。
方彥壽,〈宋詩建本之最〉,《南平師專學報》,第18卷,第3期(1999年),頁69-70,97。
方彥壽,〈宋代建本編輯考述〉,《編輯學刊》,第3期(2000年),頁73-76。
方彥壽、林振禮,〈朱子學派與南宋出版〉,《江西社會科學》,第11期(2002年),頁115-119。
方彥壽,〈南宋泉州官私刻書考〉,《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2007年5月),頁17-21。
方彥壽,〈兩宋莆田官私刻書考述〉,《文獻季刊》,第3期(2008年7月),頁18-28。
白 貴,〈詩話勃興於宋代的條件與成因〉,《河北學刊》,第23卷,第3期(2003年5月),頁122-126
朱迎平,〈宋文發展整體觀及南宋散文評價〉,《復旦學報》,第4期(1998年),頁114-117。
朱迎平,〈宋代刻書產業對文學的影響〉,《上海財經大學學報》,第8卷,第3期(2006年6月),頁8-15。
朱迎平,〈纂集《文集考》歸議〉,《中國索引》,第2期(2007年),頁12-17。
朱迎平,〈宋文文體演變論略〉,《中山大學學報》,第47卷,第5期(2007年),頁7-12。
朱迎平,〈宋人文集刻印的經濟考察〉,《上海商學院學報》,第11卷,第5期(2010年9月),頁92-96。
吳哲夫,〈北宋出版文化特色考述〉,《書目季刊》,第41卷,第1期(2007年06月),頁11-29。
吳 懌,〈宋代九江刻書簡論〉,《江西圖書館學刊》,第35卷,第1期,頁65,頁77。
吳壁雍,〈從宋本《常建詩集》談臨安御河畔的書商陳起〉,《故宮文物月刊》,第277期(2006年04月),頁50-56。new window
吳壁雍、許媛婷,〈故宮善本古籍的典藏特色及其數位化發展概況〉,《大學圖書》,第10卷,第2期(2006年09月),頁34-39。new window
吳艷萍,〈建陽刻書趣聞〉,《管理與財富》,第5期(2005年),頁29-31。
吳梁紅,〈宋代眉山雕版印刷概說〉,《文史雜誌》,第1期(2004年),頁16-18。
吳 晞,〈簡論兩宋刻書業發達的社會原因〉,《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第1期(1983年),頁37-38。
吳敏霞、王志平,〈淺談私刻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文博》,第4期(1989年),頁63-64,頁48。
何忠林,〈吳門刻書縱橫談〉,《出版發行研究》,第5期(1989年),頁62-65。
李致忠,〈宋代刻書述略(中)〉,《寧夏圖書館通訊》,第1期(1983年),頁21-25。
李致忠,〈宋代刻書述略(下)〉,《寧夏圖書館通訊》,第z1期(1983年),頁35-39,頁30。
李致忠,〈論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文獻季刊》,第2期(2000年4月),頁178-199。
李致忠,〈宋刻唐人文集(一)〉,《文獻季刊》,第2期(2005年4月),頁4-14。
李致忠,〈宋刻唐人文集(二)〉,《文獻季刊》,第3期(2005年7月),頁4-13。
李致忠,〈宋刻唐人文集(三)〉,《文獻季刊》,第4期(2005年10月),頁4-12。
李致忠,〈宋刊唐宋人總集〉,《文獻季刊》,第2期(2006年4月),頁3-9。
李致忠,〈北宋版印實錄與文獻記錄〉,《文獻季刊》,第2期(2007年4月),頁3-22。
李裕民,〈山西刻書年表(宋至明)〉,《晉圖學刊》,第2期(1986年),頁92-95。
李明杰,〈宋代國子監的圖書出版發行〉,《出版科學》,第6期,第15卷 (2007年),頁68-71。
李晉林,〈唐宋時期山西刻版印刷史考述〉,《山西師大學報》,第26卷,第1期(1999年1月),頁54-59。
李艷華,〈淺談坊刻本的文化影響〉,《陰山學刊》,第17卷,第5期(2004年9月),頁67-70。
李曉花,〈福建古代刻書業繁榮的科技因素〉,《新世紀圖書館》,第2期(2009年),頁100-102。
沈 娜,〈古代廣東雕版印刷刻書風格述略〉,《廣東印刷》,第3期(2006年3月),
頁67-68。
尾崎康,〈宋代雕版印刷的發展〉,《故宮學術季刊》,第20卷,第4期(2003年),new window
頁167-229。
昌彼得,〈琅嬛秘笈歷劫不磨─中央圖書館善本書集藏經緯談〉《國立中央圖書館館訊》,第15卷,第2(1993年),頁21-24。new window
周彥文,〈宋代坊肆刻書與詩文傳播的關係〉,《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28卷,new window
第1期(1995年06月),頁67-77。
林劍華,〈宋代官府對坊肆刻書的管制〉,《閩江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2006
年08月),頁38-42。
林 拓,〈福建刻書業與區域文化格局關系的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
33卷、第4期(2001年07月),頁51-56。
林申清,〈宋元兩代建陽余氏刻書述略〉,《圖書與情報》,第1期(1993年),頁74-76。
林振興,〈宋元兩代書院及其刻書研究〉,《問學集》,第3期(1993年05月),頁new window
93-101。
茆意宏,〈淺談坊刻本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圖書館學研究》,第2期(1988年),頁96-100。
胡學彥,〈浙江古代刻書的優良傳統〉,《古今談》,第2期(2005年),頁51-54,頁62。
胡惠芬,〈略論南宋眉山刻本〉,《江蘇圖書館學報》,第3期(1990年),頁50-53。
馬劉鳳、張加紅,〈朱熹與刻書〉,《山東圖書館季刊》,第4期(2005年),頁8-10,
頁17。
姚廣宜,〈試述以國子監為中心的宋代國家刻書業〉,《河北大學學報》,第2期(1990
年),頁93-97。
施懿超,〈宋刻宋人四六集考略〉,《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3期(2005年
9月),頁117-120。
徐鴻鈞、唐燮軍,〈略論南宋浙東刻書業的地域特徵及其類型〉,《寧波大學學報》,
第17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59-63。
徐壽芝,〈兩宋朝的圖書編刻與收藏〉,《鹽城師專學院》,第2期(1999年),頁
122-126。
徐麗卿,〈宋代閩北文化繁榮原因探析〉,《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
期,第3卷(2007年3月),頁29-31,頁28。
高文超,〈宋代編輯繁榮的原因〉,《河南大學學報》,第32卷,第4期(1992年
7月),頁111-114。
孫安邦,〈宋遼金元時期山西的雕版印刷(下)〉,《新聞出版交流》,第3期(2001年),頁46-47。
張秀民,〈宋代刻工刊書考〉,《印刷科技》,第10卷,第4期(1994年06月),頁
76-111。
張 磊,〈官書局刻書考略〉,《圖書館》,第2期(2001年),頁76-77。
張壽青,〈略論我國書院藏書與刻書〉,《鄂州大學學報》,第11卷、第2期(2004
年04月),頁90-92。
張麗娟,〈關於北宋「建邑王氏世翰堂」〉,《中國典籍與文化》,第1期(2005年),
頁10-13。
張炎憲,〈南北宋文人學者的地理分佈及幾點意見〉,《史繹》,第6期(1969年7
月),頁58-63。
崔慕岳、王國強,〈論坊刻的歷史地位和文獻價值〉,《鄭州大學學報》,第6期(1995年),頁104-107。
陳相因、劉漢忠,〈廣西刻書考略〉(上),《廣西地方志》,第4期(2000年),頁52-57。
陳相因、劉漢忠,〈廣西刻書考略〉(下),《廣西地方志》,第5期(2000年),頁47-50。
陳方權,〈湖北刻書考略〉(上),《圖書情報論壇》,第1期(2008年),頁60-62。
陳方權,〈湖北宋元明清刻書考略〉(下),《圖書情報論壇》,第2期(2008年),頁
60-63。
陳春秀,〈略述宋元時期安徽刻書〉,《准北煤師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0
年05月),頁143-145。
陳友良,〈略論唐宋元時期閩北山區的開發與發展〉,《南平師專學報》第3期,
(1996年),頁34-38,50。
陳 豪,〈宋明時期莆田刻書業初探〉,《福建圖書館學刊》,第65期(1996年),
頁50-52。
陳 奕、王海剛,〈宋代圖書出版體系探析〉,《編輯之友》,第2期(2008年),
頁78-80。
陳 寧,〈宋代版權保護成因初探〉,《圖書與情報》,第2期(2007年),頁120-122。
陳 靜,〈淺論宋代出版對宋詩的影響〉,《出版科學》,第2期,第16卷(2008年),
頁85-89。
陳香白,〈古代潮州刻書〉,《廣東圖書館學刊》,第3期(1984年),頁35-39,13。
陳香白,〈唐宋元明潮州刻書〉,《嶺南文史》,第2期(1985年),頁123-125。
陳香白,〈潮州刻書述評〉,《汕頭大學學報》,第6卷,第2期(1990年),頁15-20。
陳良武,〈朱熹漳州刻書的文獻學追求〉,《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6卷,
第6期(2008年),頁93-95。
許道和,〈「麻沙本」的雕版印刷〉,《福建論壇》,第3期(1983年),頁98-99。
郭佐唐,〈東陽私刻本幸存書瑣談〉,《浙江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1982年),頁63-68。
連鎮標,〈福建官刻考略〉,《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90年),頁133-139。
梁 芳,〈歸議麻沙本〉,《圖書館學刊》,第1期(2008年),頁130-132。
梁子涵,〈建安余氏刻書考〉,《福建文獻》,第1期(1968年3月),頁57-73。
莫軍昌,〈談商業對古代圖書出版業的影響〉,《新世紀圖書館》,第1期(2009年),
頁96-98。
莊琳芳,〈披沙揀金可得寶─評「麻沙本」〉,《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2期(2008
年),頁53-55。
陸漢榮、曹曉帆,〈古代書院藏書的重要來源之一─書院刻書〉,《圖書館建設》,
第1期(1995年),頁69-70。
曹 之,〈家刻初探〉,《山東圖書館季刊》,第1期(1984年),頁33-38。
曹 之,〈書院刻書漫話〉,《四川圖書館學報》,第2期(1985年),頁69-74。
曹 之,〈宋代書局考略〉,《河南圖書館學刊》,第3期(1995年),頁20-23。
曹 之,〈宋代四川刻書知見錄〉,《四川圖書館學報》,第101期(1998年),頁71-80。
彭 燕,〈宋代紹興雕版印刷考略〉,《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第5期(2007年),頁
70-71。
彭清深,〈宋明刻書文化精神之審視〉,《故宮博物院院刊》,第4期(2001年),頁
77-83。
曾建華,〈宋代刻書與藏書述略〉,《出版發行研究》,第5期(1999年),頁61-64。
曾建華,〈古代書院的藏書與刻書〉,《出版發行研究》,第5期(2005年),頁67-70。
黃建國.羅秉利,〈宋代刻書禁例與流傳〉,《圖書館研究與工作》,第1期(2008年)頁58-61。
黃豔鳳,〈蘇州藏書家的刻書功績〉,《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8卷,第3期(2006年)頁25-28。
葉樹聲,〈徽州歷代私人刻書概述〉,《徽州師專學報》,第10卷,第4期(1996年
10月),頁27-30。
賈秀麗,〈宋元書院刻書與藏書〉,《圖書館論壇》,第2期(1991年),頁81-86。
楊晏平,〈宋代的江西刻書〉,《中國刻書藏書史》,第3期(1996年),頁174-188。
楊 挺,〈語言與文籍的凸顯─宋代立言不朽觀念的革新與文集編刻的繁盛〉,《中
國文學研究》,第1期(2008年),頁67-69,頁79。
楊 文,〈宋遼金元時期山西的雕版印刷(上)〉,《新聞出版交流》,第2期(2001
年),頁34-35。
楊榮新,〈唐宋時期四川雕版印刷考述〉,《文博》,第2期(2003年),頁65-70,
頁78。
裴成發,〈試論平陽刻書盛極一時的原因〉,《晉圖學刊》,第1期(1986年),頁12-16。
裴成發,〈杭州刻書在出版史上的地位〉,《晉圖學刊》,第1期(1987年),頁61-64。
裴成發,〈宋代私刻評價問題淺析〉,《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2期(1989年),頁
39-41。
漆身起、王書紅,〈江西宋元刻書事業初探〉,《江西圖書館學刊》,第1期(1993
年),頁68-71,頁67。
趙鴻飛,〈傳播學視角下的宋代文學〉,《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第23卷,第5期
(2007年10月),頁7-10。
齊 峰、李晉林,〈山西平水刻書業與中國古代出版〉,《山西大學學報》,第27
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38-45。
潘美月,〈中國古代的雕版印刷〉,《孔孟月刊》,第19卷,第3 期(1980年11月),new window
頁50-56。
潘美月,〈宋代私家藏書之特色〉,《書府》,第3期(1981年04月),頁33-38。
潘美月,〈印刷術的發明〉,《故宮文物月刊》,第1卷,第6期(1983年09月),頁85-90。new window
潘美月,〈宋刻韓柳文集〉,《故宮文物月刊》,第2卷,第3期(1984年06月),頁121-124。new window
潘美月,〈南宋最著名的出版家-談陳起刻書〉,《故宮文物月刊》,第2卷,第5期(1984年08月),頁113-117。new window
潘美月,〈宋代四川刊印唐人文集〉,《故宮文物月刊》,第2卷,第7期(1984new window
年10月),頁108-114。
潘美月,〈談宋刻施顧東坡詩註〉,《故宮文物月刊》,第2卷,第10期(1985年01new window
月),頁134-137。
蔣 方,〈陸游《渭南文集》的編纂與流傳〉,《古典文學知識》,第2期(2005年),頁60-67。
鄭永曉,〈黃庭堅詩歌在宋代的傳播與刊刻〉,《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26卷,
第3期(2006年5月),頁59-63。
鄭衡泌,〈麻沙、書坊─中國古代刻書中心〉,《福建地理》,第11卷,第2期(1996
年12月),頁74-77。
魯堯賢,〈宋代文化的繁榮及其原因〉,《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4年),
頁9-15。
劉志盛,〈宋代湖南刻書散記〉,《圖書館》,第3期(1986年),頁110-16。
劉莎榮,〈兩宋刻書及其影響〉,《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第23卷,第6期(2004
年11月),頁214-217。
劉國珺,〈「宋本」與「建本」〉,《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期(1997年),頁119-121。
劉少泉,〈唐宋蜀刻版本述略〉,《四川大學學報》,第4期(1989年),頁104-109。
劉緯毅,〈山西古代刻書考略〉,《山西大學學報》,第2期(1979年),頁78-90。
錢萬里、陸漢榮,〈古代蘇州藏書家以抄書、刻書保存流傳典籍的功績〉,《蘇州
職業大學學報》,第15卷,第2期(2004年5 月),頁22-25。
憨 齋,〈漫說『麻沙本』與『建本』〉,《閱讀與寫作》,第12期(1999年),頁23-24。
衡大新、歐明俊,〈陸游家世藏書、刻書與著書〉,《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第3期(2006年),頁31-34。
盧維春,〈建陽坊肆刻書〉,《福建論壇》,第3期(1981年),頁69,84。
薛正昌,〈宋夏時期的印刷術〉,《固原師專學報》,第5期(1998年),頁93-98。
謝 銳、謝彥卯,〈陝西古代刻書事業概述〉,《當代圖書館》,第4期(2009年12
月)頁27-29。
魏縣花,〈百泉書院的藏書與刻書〉,《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3卷,第3期(2004
年),頁95-96。
羅偉國,〈宋蜀刻唐人集見聞〉,《浙江學刊》,第3 期(1992年),頁115。
蕭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上)〉,《文獻》,第3期(1984年),頁230-248。
蕭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中)〉,《文獻》,第4期(1984年),頁195-219。
蕭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下)〉,《文獻》,第1期(1985年),頁236-250。
蕭東發,〈民間坊刻與我國早期出版印刷業〉,《編輯之友》,第4期(1990年),頁60-64。
蕭東發,〈坊刻的特點及貢獻〉,《編輯之友》,第5期(1990年),頁60-64。
蕭東發,〈規模空前的宋代地方政府刻書事業〉,《編輯之友》,第2期(1991年),
頁71-76。
蕭東發,〈官私兼辦的書院刻書〉,《編輯之友》,第5期(1991年),頁70-74。
蕭東發,〈私家刻書的源流及特點〉,《編輯之友》,第6期(1991年),頁63-68。
蕭東發,〈私家刻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貢獻〉,《編輯之友》,第1期(1992年),頁63-66。
蕭東發,〈中國古代的官府藏書與私家藏書〉,《圖書與資訊學刊》,第32期(2000年02月),頁45-54。new window
蕭東發,〈中國古代書商與藏書家〉,《圖書與資訊學刊》,第37期(2001年05月),new window
頁27-36。
譚小濤,〈宋代圖書出版事業述略〉,《文史雜誌》,第1期(1987年),頁28-29。
顧美華,〈宋蜀刻本唐人集述評〉,《東南文化》,第3期(1994年),頁113-123。

三、論文集、研討會論文
潘美月,〈宋蜀刻唐人文集考〉,《屈萬里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事業公司,1978年),頁455-473。
潘美月,〈宋代四川印刷的特色〉,第五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議(1988年08月),U.C.,San,Diego,U.S.A.。new window
潘美月,〈兩宋四川刻本的校勘價值〉,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研討會(2001年08月),臺灣大學。
潘美月,〈臺灣收藏蜀刻本述略〉,宋元善本圖書學術研討會(2001年12月),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潘美月,〈宋刻唐人文集的流傳及其價值〉,《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會論文集》(台北:國家圖書館,2006年12月),頁177-204。
張秀民,〈南宋(1127-1279)刻書地域考〉,《張秀民印刷史論文集》(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88年11月),頁85-112。
方彥壽,〈建陽刻書及其對武夷文化的傳播〉,《武夷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夷文化研究(2002年8月),頁270-288。
方彥壽,〈朱子學與閩北書院考述〉,《武夷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夷文化研究(2002年8月),頁190-208。

四、學位論文:(依學位時代先後排序)
黃明哲,《宋代福建書坊及私家刻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潘美月先生指導,1993年)。
黃韻靜,《南宋出版家陳起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潘美月先生指導,1993年)。new window
蔡惠如,《宋代杭州地區圖書出版事業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潘美月先生指導,1998年)。
楊 玲,《宋刻研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戴南海先生指導,2003年)。
季品鋒,《印刷術與詞體演進關系初探》(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楊海明先生指導,2003年)。
李艷華,《歷史文化視野中的福建坊刻本》(福建: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吳在慶先生指導,2005年)。
于兆軍,《北宋汴梁刻書及其歷史貢獻》(河南:河南大學碩士論文,李景文先生指導,2008年)。
陳怡薇,《臺灣公藏宋版書調查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吳哲夫先生指導,2008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