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甲國中手球教練訓練行為分析
書刊名:弘光學報
作者:吳海助
作者(外文):Wu, Hai-chu
出版日期:2002
卷期:39
頁次:頁139-147
主題關鍵詞:系統觀察法手球教練行為Systematic observation methodASUOIHand-ballCoaching behavi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7
  • 點閱點閱:70
期刊論文
1.陳景星(1996)。運動教練的智慧與哲學。國民體育季刊,111,2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森(1997)。ASUOI運動教練訓練行為--系統觀察法之應用。台灣省學校體育,7(2),2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林文(1997)。別讓大甲三寶缺一。大甲手球,103/10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向惠(1997)。國內手球運動王國大甲手球旋風。大甲手球,97/98,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海助(20010400)。大甲國中手球隊經營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1(2),223-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海助(20000400)。大甲國中手球隊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研究。弘光學報,35,285-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海助(1997)。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行為分析--以國小手球教練為例。國立體育學院論叢,7(2),177-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artin, D. E.(1997)。Interscholastic sport participation: reasons for maintaining or terminating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20(1),94-104。  new window
9.李文田(19971000)。運動教練行為分析--以大學籃球教練為例。國立體育學院論叢,8(1),145-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橋健夫、許義雄(19901200)。體育教學系統觀察法。中等教育,41(6),1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金柱(19900600)。國家級運動教練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3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義雄(19891200)。運動教練的角色--就人本主義觀點談起。中華體育季刊,3(3)=11,60-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憲清(19840300)。校內外運動競賽之實施與改進。國民體育季刊,13(1)=60,3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敏男(19940900)。體育教學研究--系統觀察法。國民體育季刊,23(3)=102,7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海助(19960900)。教練行為記錄模式--CBRF系統觀察法之介紹。臺灣省學校體育,6(5)=35,4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漢吾、闕月清(2000)。優秀學校手球教練之訓練行為研究。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347-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海助(2000)。大甲國中手球隊學生父母教養態度研究。2000年國際渾動教練科學研討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海助(1999)。國中排球教練行為分析。1999年國際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Phillips, T. M.(1991)。An analysis of teaching behaviors through systematic observation of basketball coaches(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Hattiesburg, Mississippi。  new window
2.胡耿毓(2000)。我國各級學校排球代表隊學生流失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仙湧(1995)。國小體育科輔導員之教學行為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月嬋(1992)。有效體育教學的教師行為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漢吾(2000)。大專院校羽球教練訓練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pencer, A. F.(1992)。Teaching and coaching behaviors of dual rol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or/coaches: a case study(博士論文)。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new window
圖書
1.Chelladurai, R.、Carron, A. V.(1978)。Leadership。Ottawa:Candian Association of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new window
2.國立體育學院(1990)。學校運動教練實務問題的處理。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志成(1998)。運動訓練管理。台北:師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立體育學院叢書編輯委員會(1989)。運動教練學--理論與實務。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LeUnes, A. D.、Nation, J. R.(1989)。Sport psychology。Chicago, IL:Nelson-Hall。  new window
6.翁志成(1999)。學校體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宗吉(1992)。體育運動社會學。銀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Lacy, A. C.、Darst, P. W.(1989)。The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Observation Instrument。Analyz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struction。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