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瑜珈與氣功之動作型態比較分析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曾雙郎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6:3=62
頁次:頁130-137
主題關鍵詞:瑜珈氣功動作型態意念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0
  • 點閱點閱:36
本論文以文獻分析為研究方法,從意念、呼吸法和動作樣態等三方面剖析瑜珈與氣功之間的異同之處,並探究其在現代的運動文化上所能提供的特色與價值。研究結果發現:瑜珈與氣功皆注重意念集中和放鬆的重要,強調各種呼吸方式的訓練,在動作的樣態上,瑜珈注重肌肉的伸展和緊縮,並會短暫停頓於某種姿勢;而氣功著重拍、打、按、摩、搖擺、晃動,並帶有韻律性;且兩者又皆注重呼吸、意念和動作的整體配合性。瑜珈和氣功的運動醫療保健效果極佳,可提供現代運動文化另一種思維角度。
期刊論文
1.陳金鼓、甘光熙(19971100)。瑜珈對大學生基本體能之影響。體育與運動,104,49-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美珠(19900600)。瑜珈--身心合一的科學。中華體育季刊,4(1)=13,44-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明育(1997)。氣功身體觀對現代運動意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厚省、駱佩鈺(1990)。氣功啓示錄。臺北: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棉本昇、竹君(1985)。伸展瑜珈術。臺南:大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勝喜發難陀、超悟法師(1998)。印度瑜珈術。臺北:五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冠丹(2001)。瑜珈氣功治萬病。臺北:智慧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孝宗(1999)。氣功原理與方法。臺北市:傳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一民(1991)。運動哲學研究--遊戲、運動與人生。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