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在臺成立的背景探討
書刊名:史匯
作者:洪國智
出版日期:2002
卷期:6
頁次:頁127-150
主題關鍵詞: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婦聯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5
  • 點閱點閱:51
期刊論文
1.杜維明(1999)。當代台灣的文化認同與爭取承認的政治。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2),215-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淑雅(19930600)。安理會停火案:美國應付第一次臺海危機策略之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下),61-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淑雅(19940600)。臺海危機前美國對外島的政策(1953-195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下),293+295-3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淑雅(19900600)。美國對臺政策轉變的考察 (1950年12月~1951年 5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469-4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鳳兮(19840300)。戰鬥過來的日子[五十年代自由中國文壇的梗概]。文訊,9,135-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全政(19910500)。國民主義:臺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型。政治科學論叢,2,7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奎松(2000)。中共出兵朝鮮始末。國史館館刊,29,129-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牛大勇(2000)。冷戰國際環境與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二十一世紀,59,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超武(2001)。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和中蘇關係。二十一世紀,64,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禹韻涓(1956)。六年來辦理本會總務的回憶。中華婦女界,6(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50)。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三月來工作概況。中華婦女界,創刊號,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冰樵(1951)。婦女反共抗俄的洪流。中華婦女界,1(7),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誠(1994)。陳誠主臺政一年的回憶。傳記文學,64(2),2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昭然(1991)。大陸逆轉前後國軍在浙江沿海島嶼的經營(一九四九五月─一九五五年二月)。臺北。566-5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齊茂吉(1998)。韓戰及臺海二次危機對臺灣安全之影響。桃園中壢。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健民(1999)。「臺灣社會」析辯。臺北。659-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大和(1989)。國民黨意識型態的社會心理基礎─一個初步的探討(碩士論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柯青華(2000)。漲潮日。漲潮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紀瀅(1978)。文藝運動二十五年。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用和(1976)。半世紀的追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焰(1992)。臺海大戰上編:中共觀點。臺海大戰上編:中共觀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田震亞(1993)。中國近代軍事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宗仁、唐德剛(1993)。李宗仁回憶錄。臺北: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元平(199206)。俞大維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皮以書(1973)。中國婦女運動。臺北:婦聯畫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宜良(1997)。蔣經國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盛發(2000)。史達林與冷戰(1945-1653)。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亦園(1999)。文化的圖像(上):文化發展的人類學探討。臺北:允晨文化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明敏、黃昭堂(2000)。臺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永熾、薛化元(1990)。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II、III。臺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台灣史料編纂小組、薛化元(1990)。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1945-1965)。臺北:業強:聯經: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廷以(1994)。近代中國史綱。台北:曉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火木(1996)。金門古今戰史。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蔣百里(1938)。新兵制與新兵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尹雪曼(1983)。中國新文學史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薛月順、曾品滄、許瑞浩(2000)。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泰升(2001)。台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Heywood, Andrew、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1999)。政治學新論。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福明(1986)。中國國民黨的改造(1950-1952) : 兼論其對中華民國政治發展的影響。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馬起華、王壽南、陳水逢(1979)。戰時政治。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葉飛(1988)。葉飛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胡為真(2001)。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從尼克森到柯林頓。台北:臺灣商務。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高朗(1993)。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1972-1992)。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政治經濟分析 (1951-1969)。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石之瑜(19990000)。政治心理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Clough, Ralph N.(1978)。Island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0.黃嘉樹(1996)。第三隻眼看臺灣:透視國民黨的臺灣經驗1945-1988。臺北:大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讚合(19960000)。兩岸關係變遷史。臺北:周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蔣宋美齡(1977)。在紐約向全美廣播演說。蔣夫人言論集(卷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蔣介石(1966)。臺灣省光復四週年紀念告全省同胞書。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二十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中國戰史大辭典:戰役之部。中國戰史大辭典:戰役之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麥克法夸爾、Fairbank, John King(1998)。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Mason, John W.(2001)。冷戰。冷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正義(1985)。一九五八年臺灣危機期間美國對華政策。一九五八年臺灣危機期間美國對華政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部(2000)。海軍艦隊發展史(二)。海軍艦隊發展史(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傅啟學(1986)。三十年來中美中俄關係的演變。三十年來中美中俄關係的演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若林正丈(1997)。臺灣:分裂的國家與民主化。臺灣:分裂的國家與民主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雲漢(1994)。中國國民黨宣言彙編。中國國民黨宣言彙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蔣介石(1966)。中華民國四十年元旦告全國軍民同胞書。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二十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蔣介石(1966)。組織的原理和功效─並說明對黑格爾辯證法的研究要領。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二十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蔣介石(1966)。四十年度行政工作的講評及四十一年度施政中心措施。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二十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蔣介石(1966)。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元旦告全國軍民同胞書。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二十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蔣介石(1966)。對推行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的提示。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二十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78)。對於總裁交議反共抗俄基本論之決議案─民國四十一年十月十六日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通過。革命文獻(第七十七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蔣介石(1966)。反共抗俄基本論。反共抗俄基本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Bouthoul, Gaston(1994)。戰爭。戰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蔣總統家書─致夫人(三)。蔣中正總統檔案(第三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蔣介石(1966)。中華民國三十九年元旦告全國軍民同胞書。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二十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1958)。八年工作的回顧與展望─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八週年工作報告。婦聯八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宋美齡(1977)。招待立法院監察院女委員及國民大會婦女代表茶會致詞─中華民國三十九年五月六日講。蔣夫人言論集(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宋美齡(1977)。今日中華婦女的重要使命─中華民國三十九年四月三日。蔣夫人言論集(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50)。婦女反共抗俄會昨已圓滿閉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0)。蔣夫人昨蒞各病院慰問榮譽將士,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40)。蔣夫人感召下熱烈捐購義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50)。蔣夫人昨偕菲僑領袖飛臨金門前線勞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50)。蔣夫人慰勞榮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梓(1999)。戰後臺灣地方與中央關係之演進與轉折─從「光復邊區」到「反共中樞」(1945-1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49)。東南長官公署今正式成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50)。美派軍事顧問協助加強臺防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50)。政府貫徹反共保民國策頒總體戰動員綱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茹茵(1950)。戰爭的氣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50)。蔣夫人繞道菲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50)。為國奔波由美歸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50)。歡迎蔣夫人返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50)。實際行動的三大工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50)。準備繼續推行殘而不廢運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50)。省垣空前盛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50)。省垣十萬民眾開會大遊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50)。萬千群眾熱烈擁戴 總統夫婦接受歡呼,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50)。各地昨日集會 舉行盛大慶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50)。昨天盛會慶三八節 蔣夫人勉婦女團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50)。蔣夫人希望山地婦女參加反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50)。山地同胞獻旗致敬總統夫婦慰勞有加,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50)。婦女同負保臺重任 反攻大陸救同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50)。蔣夫人號召女同胞大家努力為國服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50)。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今成立 總統蒞臨致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梅曦(1950)。欣然接受責任─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成立宣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50)。婦女的時代任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