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擬武俠電影之類型分析指標
書刊名:廣播與電視. 政大
作者:賴玉釵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i, Yu-chai
出版日期:2003
卷期:20
頁次:頁97-133
主題關鍵詞:武俠電影視覺公式敘事模式影像語言類型分析Genre analysisImage languagesSwordplaySwordsman's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6
  • 點閱點閱:32
期刊論文
1.張志成(1991)。黃飛鴻武打場面超凡入聖。電影雙周刊,323,6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道明(1976)。武林蒐影再談。影響電影雜誌,14,1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志成(1992)。八方風雨,一點危機的《新龍門客棧》。影響電影雜誌,31,131-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賈磊磊(1992)。中國武俠電影源流論。影視文化,1992(5),204-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儒修(2001)。台灣電影中的中國想像與圖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儒修(2000)。台灣電影中的中國想像與圖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碧樺(2001)。唐代俠詩歌/小說之行俠主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塗翔文(1999)。中國武俠電影美學變遷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瑛(1982)。唐代傳奇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康。兒女英雄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增慶(1995)。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erger, A. A.(1992)。Popular Culture Genre: Theories and Texts。Newbury Park, CA:Sage。  new window
5.詹幼鵬、藍潮(1997)。邵逸夫傳。香港:名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墨(1996)。刀光俠影蒙太奇:中國武俠電影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仁(1999)。胡金銓的世界。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成漢(1992)。電影賦比興集。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志和、鄭春元(1994)。中國文史中的俠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卡、吳昊、卓伯棠(1997)。香港電影類型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Fonoroff, Paul(1997)。圖說香港電影史。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瑋(1995)。意義與空白--當代香港電影觀察。台北:萬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杜雲之(1996)。中國電影七十年。台北:電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斯賽里、羅學濂(1989)。電影的語言。台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香港市政局(1980)。香港功夫電影研究。香港:市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香港市政局(1980)。第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市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平原(1998)。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儒修(1996)。電影帝國。台北: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洪生(1994)。武俠小說談藝錄:葉洪生論劍。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電影100周年紀念版編纂工作委員會(1996)。中國影片大典。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聞天祥(1996)。攝影機與絞肉機。台北: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蔡琰(1997)。電視時裝劇類型與情節公式。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藍祖蔚(2001)。聲與影。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Dick, B. F.、邱啓明(1995)。電影概論。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天鐸(19970000)。臺灣電影、社會與歷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汪涌豪(1994)。中國游俠史。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3)。俠與中國文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徹(1989)。回顧香港電影三十年。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焦雄屏(1993)。歌舞電影縱橫談。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謝鵬雄(1990)。文學中的女人。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Schatz, Thomas、李亞梅(1999)。好萊塢類型電影:公式.電影製作與片廠制度。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朝聞(1981)。美學概論。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Fairclough, Norman(1995)。Media Discourse。Edward Arnold。  new window
34.龔鵬程、林保淳(1995)。二十四史俠客資料匯編。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程季華、李少白、邢祖文(1981)。中國電影發展史。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班固。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韓非。韓非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戴俊(1994)。千古世人俠客夢--武俠小說縱橫談。臺北:臺灣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杜雲之(1988)。中華民國電影史。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蔡琰(20000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Berkenkotter, Carol、Huckin, Thomas N.(1995)。Genre Knowledge in 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Cognition/Culture/Power。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ew window
42.盧非易(19980000)。臺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僑委會(2001)。武俠電影電視發展史,http://www.edu.ocac.gov.tw/taiwan/hungfu/c/4-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僑委會(2001)。武俠電影重要劇目,http://www.edu.ocac.gov.tw/taiwan/hungfu/c/4-1.htm。  new window
3.張靜茹(2001)。從快意恩仇到俠骨柔情--中國俠文化,http://www.sinorama.com.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建業(2001)。武俠影片經典回顧,http://www2.cca.gov.tw/movie/cinema/studv200109-01.as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Jameson, F.(1988)。Postmodernism and Consumer Society。Postmodernism and Its Discontents。London:Verso。  new window
2.Buscombe, E.(1986)。The idea of genre。Film Genre reader。Austin:Th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new window
3.Hansen, A.、Cottle, S.、Negrine, R.、Newbold, C.(1998)。Analyzing the moving image: genre。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Washington Square, N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Sobchack, T.(1986)。Genre Film: A Classic Experience。Film Genre Reader。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new window
5.Neale S.(2000)。Definitions of Genre。Genre and Hollywood。NY:ROUTLEDGE。  new window
6.吳瓊(1996)。試論武俠電影敘事與俠義精神。北京電影學院碩士論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金鳳(1995)。蕭芳芳啓示:香港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香港電影傳奇--蕭芳芳和四十年電影風雲。台北: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卡(1995)。五、六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過渡。香港電影傳奇--蕭芳芳和四十年電影風雲。台北: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明昱(2001)。黃飛鴻師父出招:電影武術英雄的表演與觀看。拾掇散落的光影。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聰洲(1986)。淺論戰後台灣電影與台灣社會之互動關係。電影、電影人、電影刊物。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錫壬(1993)。儒俠與道俠--兼論漢、唐社會變動。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焦雄屏(1995)。回顧蕭芳芳:豈止流行文化。香港電影傳奇--蕭芳芳和四十年電影風雲。台北: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建業(1995)。粤語武俠片論:由《聖火雄風》和其侷限看粤語武俠片時代。香港電影傳奇--蕭芳芳和四十年電影風雲。台北: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符詩專(1999)。胡金銓武俠片中的視聽元素。胡金銓的世界。台北:亞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金銓(1999)。從古裝片搜集資料讀起。胡金銓的世界。台北:亞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保淳(1993)。從遊俠、少俠、劍俠到義俠--中國古代俠義觀念。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天鐸(2001)。鏡像的武林/虛擬的江湖:武俠電影淵源與歷史社會脈絡的流變。拾掇散落的光影。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昊(1998)。功夫喜劇--傳統、結構、人物。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文進(1993)。六朝遊俠樂府在文學史上的意義。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司馬遷。游俠列傳。史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