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葉維廉的比較詩學研究
書刊名:新亞論叢
作者:張萬民
出版日期:2003
卷期:5
頁次:頁217-233
主題關鍵詞:葉維廉比較詩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3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弋人(1989)。海外華人學者現象學研究一瞥--讀書劄記。文藝理論與批評,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光明、荒林(1995)。解困:我們能否作出承諾--關於葉維廉比較詩學的對話。上海文學,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溫儒敏、李細堯(1987)。尋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學規律--葉維廉比較文學論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予(1995)。二十世紀美國詩歌--從龐德到羅伯特.布萊。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溫儒敏(1988)。中西比較文學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istowel, William Francis Hare、蔣孔陽(1980)。近代美學史評述。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衛姆賽特、布魯克斯、顏元叔(1987)。西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毅衡(1985)。遠道的詩神--中國古典詩歌對美國新詩運動的影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海明(1997)。回顧與反思--古代文論研究七十年。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小楓(1988)。拯救舆逍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ove, Poul A.(1980)。Destruction Poeties: Heidegger and Modern American Poetr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Riddel, Joseph N.(1974)。The Inverted Bell: Modernism and the Counterpoetics of William Carlos Wiliams。Baton Rouge:Louis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王治河(1998)。撲朔迷離的道戲--後現代哲學思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海明(1995)。經與緯的交結--中國古代文藝學範疇論要。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友工、梅祖麟(1989)。唐詩的魅力。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庭珍(1983)。筱園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葛兆光(1999)。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維廉(19940000)。從現象到表現:葉維廉早期文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宗白華(1981)。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一川(1994)。語言烏托邦--20世紀西方語言論美學探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錢鍾書(1984)。談藝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維廉(1992)。中國詩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澤厚(1994)。華夏美學。美學三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鈴木大拙(1998)。襌學講演。禪宗與精神分析。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ueffer, Ford Madox(1972)。From China to Peru。Ezra Pound:The Critical Heritage。London:New York:Routtedge。  new window
4.T.E.休姆(1987)。論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二十世紀文學評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毅衡(1984)。意象派簡介。西方現代派文學問題論爭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嘉瑩(1997)。從中西詩論的結合談中國古典詩歌的評賞。古典詩詞講演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敏(1999)。威廉斯與詩歌後現代主義。詩歌與哲學是近鄰--結構--解構詩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嘉瑩(1982)。中國古典詩歌中形象與情意之關係例說。古代文學理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eidegger, M.、蔡美麗(1984)。賀德齡與詩之本質。現象學與文學批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龐德(1989)。論文書信選。象徵主義?意象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