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現代詩的現象學批評:理論與實踐
作者:陳政彥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北:萬卷樓
集叢:文學研究叢書. 現代詩學叢刊;1
ISBN:9789577397430
主題關鍵詞:臺灣詩新詩詩評現象學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翁文嫻(20011000)。論臺灣新一代詩人的變形模式。中山人文學報,13,85-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翁文嫻(20010900)。在古典之旁辨解現代詩的「變形」問題。創世紀詩雜誌,128,114-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國超(20030800)。原住民觀光與社區自主權--泰雅族鎮西堡部落發展生態旅遊之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31,26-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春祥(19990300)。論時間--人文及社會研究過程之探討。思與言,37(1),29-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文鉅(20061100)。魔鬼化或逆崇高--唐捐身體詩再探。臺灣詩學學刊,8,191-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章亞昕(20010100)。人文的詩心與貫通的詩學--論簡政珍的詩與詩論。明道文藝,298,104-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翁文嫻(20050400)。顧城詩「呈現」界域的存在深度--「賦」體美學探討系列之一。當代詩學,1,181-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冠閔(20040400)。巴修拉論火的詩意象。揭諦,6,163-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翁文嫻(20101200)。西方美學與臺灣詩壇之連結--簡政珍詩學評析。臺灣詩學學刊,16,217-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游喚(19911200)。新世代詩學批判。當代青年,1(5)=5,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冠閔(20060300)。音詩水想--倫理意象之一環。藝術評論,16,10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翁文嫻(20070900)。《詩經》「興」義與現代詩「對應」美學的線索追探--以夏宇詩語言為例探研。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1,121-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翠瑛(20090100)。洛夫詩中「雪的意象」之意義及其情感表現。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5,167-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季季(2011)。用微笑洗刷傷口, 用喧嘩保持冷靜--素描楚戈,送別「袁寶」。印刻生活文學誌,7(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彭瑞金(2002)。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林縉(2010)。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以零雨、夏宇、劉亮延詩作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國安(2004)。李魁賢現代詩及詩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州(2011)。意識的表述--楊牧詩作中的生命時間意涵(博士論文)。逢甲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大為(1997)。羅門都市詩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梅芳(1997)。鄭愁予詩的想像世界(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妍慧(2010)。探索顧城後期詩人主體的「創造性轉化」(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婉雲(2006)。台灣童詩時空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正良(2007)。戰後台灣現代詩論研究(博士論文)。中興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秋宏(2006)。道家美學的後現代傳釋--葉維廉美學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維廉(1975)。秩序的生長。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捐(1999)。大規模的沈默。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柏格森、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1981)。柏格森。臺北:書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維民(1991)。拜波之塔。台北市:現代詩季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枝盛(1990)。阿爾杜塞。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usserl, Edmund Gustav Albrecht、倪梁康(1997)。胡塞爾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維廉(1977)。中國古典文學比較研究。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維廉(1980)。飲之太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Relph, Edward、謝慶達(1998)。現代都市地景。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魁賢(2002)。李魁賢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龔鵬程(1998)。美學在臺灣的發展。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洪漢鼎(1993)。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Embree, Lester、水軏、靳希平(2007)。反思性分析--現象學研究入門。臺北:漫遊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威廉白瑞德、彭鏡禧(2001)。非理性的人。臺北:立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大春(2005)。楊大春講梅洛.龐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榮華(2003)。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佛格森、陶嘉代(2009)。現象學的社會學意味。臺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唐捐(1999)。暗中。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Jameson, Fredric R.、唐小兵(1997)。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Bocock, Robert、田心喻(1991)。文化霸權。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熊偉(1994)。現象學與海德格。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潛誠(1999)。島嶼巡航:黑倪和臺灣作家的介入詩學。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癸雲(20000000)。與詩對話 : 臺灣現代詩評論集。臺南縣新營市:臺南縣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侯吉諒(1988)。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關重要評論。台北:漢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Eliot, T. S.、杜國清(1969)。艾略特文學評論集。臺北:田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Althusser, Louis、杜智章(1990)。列寧與哲學。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金森修、武青豔、包國光(2002)。巴什拉:科學與詩。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華特‧班雅明、許綺玲(1999)。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灣攝影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盧嵐蘭、舒茲(1997)。社會世界的現象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羅伯.索科羅斯基、李維倫(2004)。現象學十四講。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德穆.莫倫、蔡錚雲(2005)。現象學導論。臺北市: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魁賢(2001)。李魁賢詩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莫那能(1989)。美麗的稻穗。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馬丁.海德格、王慶節、陳嘉映(1990)。存在與時間。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Ricoeur, Paul、翁紹軍(1992)。惡的象徵。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唐捐(1993)。意氣草。臺北:詩之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翁文嫻(1998)。創作的契機。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Magliola, Robert R.、周寧(1988)。現象學與文學。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加斯東.巴舍拉、顧嘉珅(2005)。水與夢。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米蓋爾‧杜夫海納、孫非(1985)。美學與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馬丁.海德格、孫周興(1994)。林中路。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米蓋爾.杜夫海納、韓樹站(1996)。審美經驗現象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夏鑄九、王志弘(19930000)。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馬丁.海德格、孫周興(1993)。走向語言之途。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瓦歷斯.諾幹(1999)。伊能再踏查。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羅曼.英加登、陳燕谷、曉未(1991)。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莫里思・梅洛-龐蒂、姜志輝(2001)。知覺現象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帕瑪、嚴平(1992)。詮釋學。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向陽(1986)。四季。臺北市:漢藝色研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瓦歷斯.尤幹(1994)。想念族人。台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簡政珍(20031100)。放逐詩學:臺灣放逐文學初探。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海德格爾、郜元寶(1995)。人,詩意地安居--海德格爾語要。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葉維廉(2006)。中國詩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Baudrillard, Jean、洪凌(1998)。擬仿物與擬像。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Iser, Wolfgang、張廷琛(1989)。接受理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孟樊(1998)。當代臺灣新詩理論。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潘德榮(1999)。詮釋學導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項退結(1989)。海德格。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簡政珍(19890000)。語言與文學空間。臺北:漢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Norberg-Schulz, Christian、施植明(2010)。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埃德蒙德.胡塞爾、張慶熊(1992)。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台北: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安東尼奧.葛蘭西(1988)。獄中札記。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瓦歷斯.尤幹(1993)。山是一座學校。臺中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向陽(2002)。向陽台語詩選。臺南市:真平企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孫大川(1999)。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臺北市: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王國安(2009)。和平.臺灣.愛--李魁賢的詩及詩論。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唐捐(2010)。現代漢詩的魔怪書寫。臺北市:學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張灝(1989)。幽暗意識和民主傳統。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楊國榮(2006)。形上學引論--面向真實的存在。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蕭蕭(1982)。現代詩入門。臺北市:蓬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應鳳凰(2009)。但求無愧我心--閱讀李魁賢。臺北市: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簡政珍(1999)。詩心與詩學。臺北市:書林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拉瓦爾、馬樂伯、李正治(1987)。意識批評家:日內瓦學派文學批評導論。臺北市: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胡塞爾(1992)。笛卡兒的沈思。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胡塞爾、李幼蒸(2004)。純粹現象學通論: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概念。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胡塞爾、張憲(2008)。笛卡爾沈思與巴黎演講。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Kristeva, Julia、彭仁郁(2003)。恐怖的力量。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馬丁.海德格爾、孫周興(2010)。依於本源而居--海德格爾藝術現象學文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梅洛龐蒂、楊大春(2002)。知覺的首要性及其哲學結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Poulet, Georges、郭宏安(2002)。批評意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Gardet, Louis、鄭樂平、胡建平(1992)。文化與時間。臺北市: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Bachelard, Gaston、杜小真、顧嘉琛(2005)。火的精神分析。湖南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傅偉勳(19900000)。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洛夫(2009)。洛夫詩歌全集。台北:普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葉維廉(1983)。比較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關永中(1997)。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龔卓軍(20060000)。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臺北:心靈工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洪漢鼎(2008)。重新回到現象學的原點:現象學十四講。世新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周志煌、廖棟樑(1997)。人文風景的鐫刻者--葉維廉作品評論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潘麗珠(2004)。現代詩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松浪信三郎、梁祥美(1982)。存在主義。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3)。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蔡錚雲(20010000)。從現象學到後現代。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蔡美麗(1990)。胡塞爾。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唐捐(2002)。無血的大戮。寶瓶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孫維民(1997)。異形。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費勇(1994)。洛夫與中國現代詩。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葉維廉(1988)。歷史、傳釋與美學。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蕭蕭(1991)。詩魔的蛻變:洛夫詩作評論集。詩之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鄭樹森、蔡美麗(1984)。現象學與文學批評。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赫伯特.施皮格伯格、王炳文、張金言(2011)。現象學運動。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柯志明(19970000)。談惡:呂格爾〈惡的象徵〉簡釋。臺北:臺灣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蕭阿勤(20080000)。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張默(2008)。大河的雄辯:洛夫詩作評論集。臺北市:創世紀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涂成林(2007)。現象學運動的歷史使命。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孫維民(2001)。麒麟。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孫維民(2010)。日子。台北:孫維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