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貢舉制度對經學之影響
書刊名:東方人文學誌
作者:劉雯鵑
作者(外文):Liu, Wen-chuan
出版日期:2004
卷期:3:1
頁次:頁55-72
主題關鍵詞:唐代貢舉經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5
  • 點閱點閱:19
魏晉南北朝為政治上分裂的時代,在學術文化上亦是如此,如經學的研究即有鄭學與王學之爭議、南學與北學之差別。隋代天下統一,結束了南北分裂的情勢,也帶來經學的統一與融合。至唐代時,為了建立貢舉選士制度的依據標準,唐代政府敕令顏師古統一五經水字,訂制《五經定本》,又命孔穎水等諸儒編撰《五經正義》統一經說,以作為明經考試之依據,於是唐代遂成為經學史上「經學統一的時代」,此雖塑三選出經學定於一尊的地位,可是卻造成學術缺乏刺激、思想日漸錮弊的現象。再者,唐初貢舉取仕本偏重於經學方面,但是自武后干政,為了建立為己所用的新興勢力,以如舊士族相抗衡,乃於政治上扶植一批新人,而這些人又得不同於舊有的經術吏用之士,所以武后大崇文章之選,破例用人,於是進士科遂成為唐代士人晉陞權貴的必經之途,遂為世人所重,但以進士取仕為中心的貢舉制度卻導致了士人機文學而輕經的現象。以上二者對經學教育與發展影響甚巨,本文試以此二者為中心,來探討貢舉制度對唐代經學之影響。
期刊論文
1.高明士(19700300)。唐代官學的發展與衰落。幼獅學誌,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明士(197705)。唐代學制淵源及其演變。臺大歷史學報,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明士(19681231)。唐代的官學行政。大陸雜誌,37(11/12),3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明士(19730600)。唐代貢舉對儒學研究的影響。國立編譯館館刊,2(1),6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瑞忠(1987)。唐代選士制度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漢光(1968)。唐代統治階層的社會變動:從官吏家庭背景看社會流動(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定保、蔣光煦(1967)。唐摭言。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溥(1968)。唐會要。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讜(1975)。唐語林。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海峰(1991)。唐代教育與選舉制度綜論。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宗霍(196604)。中國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林甫(1962)。唐六典。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寅恪(1966)。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樵(197301)。通志。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彥衛。雲麓漫鈔。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祈、歐陽修(1985)。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皮錫瑞(1983)。經學歷史。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班固(1985)。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昫(1985)。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端臨(197301)。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杜佑(197301)。通典。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1996)。經學通論。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欽若、楊億(1984)。冊府元龜。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高明士(1991)。隋代貢舉與教育。唐代研究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靜農(1991)。論唐代士風與文學。唐代研究論叢。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