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司法與監察制度之間的關係--以唐律上官吏犯罪懲治為中心
作者:何美慧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吉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唐代司法制度監察制度唐律官吏犯罪互補互動關係政治及人為因素經濟與軍事因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6
唐代為我國歷史上罕有之盛世,典章制度,健全賅備,燦然可觀,尤其司法與監察制度之完備,造成唐代前期「貞觀之治」與「開元之治」享譽中外,這與唐代完美司法與監察制度實有密切關係。故本論文擬定從唐律上對官吏犯罪之懲治以研究唐代司法與監察制度之間的關係。除緒論及總結外,本論文共分為七章。緒論,闡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內容、方法與限制等。第一章唐代司法與監察制度之關係,包括唐代司法與監察制度之權責劃分,唐代司法與監察之運作關係。第二章唐代司法與監察制度之實際運作(一),包括唐律對官吏犯贓罪之懲治,案例分析以及從懲治贓官看司法與監察之實際運作等。第三章唐代司法與監察制度之實際運作(二),包括唐律對軍官犯罪之懲治,案例分析以及從懲治軍官看司法與監察之實際運作等。第四章唐代司法與監察之實際運作(三),包括唐律對官吏犯十惡之懲治,案例分析以及從懲治官吏犯十惡看司法與監察之實際運作等。第五章唐代司法與監察制度之實際運作(四),包括唐律對官吏犯罪適用八議減刑之懲治,案例分析以及從官吏犯罪減刑看司法與監察之實際運作等。第六章影響唐代司法與監察運作之因素,包括政治及人為因素以及經濟及軍事因素。第七章唐代司法與監察運作之利弊,包括利之分析以及弊之分析等。
總結,肯定唐代前期因有完善司法與監察制度影響後代甚巨,並為後代各朝立下一個良好的典範。唐代在司法制度上分有尚書刑部、御史臺、大理寺等「三司」,透過「三司」這個良好的司法制度與監察制度相互配合下,管理與執行官吏犯罪,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然而這一切司法與監察制度之間主要的關係,乃維繫在《唐律》上,以《唐律》為主軸,訂定法
規,向外擴張延伸。所以唐代這套司法與監察制度,經過宋、元、明、清,直到民國仍然依舊保有他的精神。雖法令、制度系統不一,但精神仍在。
參 考 書 目
一、基本史料
《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一版一刷。
王欽若楊億(宋)等編,《冊府元龜》,臺北:大化書局,民國七十三
年十月初版。
王 溥(宋)撰,《五代會要》,臺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八年二月
四版。
王 溥(宋)撰,《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
月第一版第一刷。
王 讜(宋)撰,周勛初校證校《唐語林校證》,收入《唐宋史料筆記
叢刊》,北京:中華書局,新校標點本,一九八七年七月一版二
刷。
不著撰人(宋),《名公書判清明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
遼金元史研究室點校,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七一版一刷。
司馬遷(漢)撰,《史記》,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八
版。
司馬光(宋)撰,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臺北:世界書局,一九九
三年九月出版。
白居易(唐)撰《白氏六帖事類集》,臺北:新興書局,民國五十八年

孤德棻(唐)撰《周書》,臺北: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民國八十五
年十一月八版。
池田溫撰,〈敦煌本判集三種〉,收入《末松保和博士古稀紀念古代東
亞史論文集下卷》,頁四一九∼四六二,東京:吉川弘文館,昭
和五十三(一九七八)年三月發行。
宋敏求(宋)編,《唐大詔令集》,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一
版一刷。
宋 濂(明)撰,《元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四年八月六版

呂祖謙(宋)註,《(和刻本)東萊先生音註唐鑑》,日本京都:中文
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一版一刷。
李百藥(唐)撰,《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八版。
李林甫(唐)等奉敕撰,《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一
月一版一刷。
李延壽(唐)撰,《北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三年九月八版

李 昉(宋)等輯,《文苑英華》臺北:大化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五月
初版。
李 昉(宋)等編,《太平御覽》,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七
年七月臺一版。
李 昉(宋)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五年八月
一版六刷。
杜 佑(唐)撰,《通典》,北京:中華書局,王文錦等點校,一九九
六年八月一版三刷。
吳 兢(唐)撰,《貞觀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九月第二次印刷。
長孫無忌(唐)撰,《唐律疏議》,劉俊文據滂熹齋本、至正本、文化new window
本等系統校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十一月第一版,一
九九三年九月第一版修訂本第二刷。
房玄齡(唐)等撰,《晉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八
版。
和 凝(後周)撰,《疑獄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七二九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范 曄(劉宋)、司馬彪(西晉)等撰,《後漢書》,新校標點本,臺
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八版。
姚 鉉(宋)編,《唐文粹》,臺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八年五月三
版。
高彥休(唐)撰,《唐闕史》,三卷,臺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
集成‧知不足齋叢書》本。
孫詒讓(清)撰,《周禮正義》,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八○年
十二月。
班 固(漢)撰,《漢書》,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
五年十一月八版。
馬國翰(清)輯,《法家佚書輯本七種》,臺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
七年三月臺二版。
馬端臨(元)撰,《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十一月一版一刷。
桂萬榮(宋)撰,《棠陰比事》,一卷,上海:涵芬樓據元刊本縮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重印《四部叢刊續編‧集部》。
徐 松(清)撰《登科記考》,三十卷,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
八二年五月再版。
唐耕耦、陸宏基主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蹟釋錄‧第一輯》,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徽複製中心,一九九○年一版一刷。
唐耕耦、陸宏基主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蹟釋錄‧第二輯》,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徽複製中心,一九九○年一版一刷。
唐耕耦、陸宏基主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蹟釋錄‧第三輯》,北京
:一九九○年一版一刷。
唐耕耦、陸宏基主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蹟釋錄‧第四輯》,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徽複製中心,一九九○年一版一刷。
唐耕耦、陸宏基主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蹟釋錄‧第五輯》,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徽複製中心,一九九○年一版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一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八一年一月一版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二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八一年十月一版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三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四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八三年四月一版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五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八三年四月一版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六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八五年三月一版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七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八六年二月一版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八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八七年二月一版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九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九○年四月一版一刷。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十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
九一年十月一版一刷。
張 鷟(唐)撰,《朝野僉載》,六卷,收入《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月二版第二刷。
陸 贄(唐)撰,《陸宣公奏議》,臺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十九
年十月臺三版。
陳鴻墀(清)撰,《全唐文紀事》,臺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七
月三版。
陳夢雷(清)編,《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刊典》,臺北:鼎文
書局,民國六十六年四月五日初版。
陳 壽(晉)撰,《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六年五月九
版。
脫 脫(元)等撰,《宋史》,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
十三年七月八版。
脫 脫(元)等撰,《金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三年七月八
版。
脫 脫(元)等撰,《遼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三年七月八
版。
溫大雅(唐)撰,《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臺北:藝文印書館,《
百部叢書集成‧學津討原》第九函。
董 誥(清)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七月一
版三刷。
趙 鉞、勞格(清)合撰,《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北京:中華
書局,一九九二年四月一版一刷。
趙 鉞、勞格(清)合撰,《唐御史臺精舍題名考》,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六月一版一刷。
裴庭裕(唐)撰,《東觀奏記》,收入《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
中華書局,一九九四年九月一版一刷。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撰,顥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睡虎地秦墓竹簡》,丙辰年戊什年合刊本,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
十年十一月十二日初版。
歐陽修、宋祁(宋)撰,《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三年
十月八版。
歐陽修(宋)撰,《新五代史》,新校標點本,臺北:鼎文書局,民國
八十三年六月六版。
劉 昫(後晉)等撰,《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三年十
月八版。
劉 肅(唐)撰,《大唐新語》,收入《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
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版三刷。
劉 餗(唐)撰,《隋唐嘉話》,收入《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
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二月一版二刷。
鄭處誨(唐)撰,《明皇雜錄》,收入《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
中華書局,一九九四年九月一版一刷。
鄭 克(宋)編撰,《折獄龜鑑》,劉俊文譯註,臺北:漢京文化事業
公司,一九九二年十二月臺版一刷。
鄭 樵(宋)撰,《通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
月一版一刷。
謝深甫(宋)編,《慶元條法事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六
十五年四月初版。
薛居正(宋)等撰,《舊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五年四
月八版。
魏 收(北齊)撰,《魏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八版。
魏 徵、長孫無忌(唐)等撰,《隋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八十
五年十一月八版。
竇 儀(宋)等編撰,《宋刑統》,臺北:仁愛書局,民國七十四年十
月出版。
二、一般論著
王吉林撰,《唐代宰相與政治》,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六月
一版一刷。
王立民撰,《唐律新探》,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六月一版一刷。
王立民撰,《古代東方法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六月
一版一刷。
王永興撰,《唐勾檢制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
月一版一刷。
王夫之(清)撰,《讀通鑑論》,臺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二月
臺初版。
王仲犖撰,《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一版
三刷。
王仲犖撰,《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六月一
版八刷。
王仲犖撰,《敦煌石寶地志殘卷考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
九三年九月一版一刷。
王重民撰,《敦煌古籍敘錄》,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三月再
版。
王亞南撰,《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
九七年四月一版六刷。
王清雲撰,《漢唐文官法律責任制度》,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一版一刷。
王曉波撰,《先秦法家思想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
十年七月初版。
王震亞、趙熒撰,《敦煌殘卷爭訟文牒集釋》,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七月一版一刷。
王健文撰,《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初版。
王壽南撰,《唐代宦官權勢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年十
二月臺初版。
王壽南撰,《唐代政治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
年四月二版。
王壽南撰,《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臺北:大化書局,民國六
十七年九月重印初版。
王壽南撰,《隋唐史》,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五年二月初版;民
國八十三年二月再版。
孔慶明撰,《秦漢法律史》,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
一版一刷。
孔慶明等撰,《中國民法史》,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
版一刷。
中國法律史學會主編,《法律史論叢》編輯委員會主編《法律史論叢
〈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一版一
刷。
中國法律史學會主編,《法律史論叢》編輯委員會主編《法律史論叢
(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三月一版一
刷。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所主編,《中華法史叢談》,北京:中國政法
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五月一版一刷。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碩士文庫編輯委員會編,《法學卷》,杭州:浙江
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中國法制史學會出版委員會編,《中國法制史論文集》,臺北:成文出
版社,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初版。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編,《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文集》,上海:漢語大
詞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四月一版二刷。
牛致功撰,《唐代的史學與《通鑑》》,西安: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
八九年五月一版一刷。
牛志平、姚兆女撰,《唐人稱謂》,收入《隋唐歷史文化叢書》,西安
:三秦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七月一版一刷。
毛漢光撰,《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
十七年二月初版。
毛漢光撰,《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
十九年一月初版。
尤韶華撰,《明代司法初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
一月一版一刷。
仁井田陞(日)原著,栗勁等編譯,《唐令拾遺》,長春:長春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一版一刷。
布迪(Derk Bodde)、莫里斯(Clarence Morris)(美)撰,《中華帝國
的法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一版一刷。
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一
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五月一版一刷。
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二
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三
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二月一版一刷。
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四
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六月一版一刷。
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五
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年五月一版一刷。
田池溫撰,《中國古代籍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初
版。
向淑雲撰,《唐代婚姻法與婚姻實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八十年十一月初版第一刷。
吳在慶撰,《唐五代文史叢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十月一版一刷。
吳玉貴撰,《資治通鑑疑年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
四年四月一版一刷。
宋昌斌撰,《中國古代戶籍制度史稿》,西安:三秦出版社,一九九一
年一版一刷。
宋家鈺撰,《唐朝戶籍法與均田制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一
九八八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沈宗靈撰,《法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原版,一九九六年一版
一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三年初一刷。
沈家本撰,《歷代刑法考》,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一版
一刷。
余華青撰,《中國宦官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三月一版一刷。
沙知主編,《敦煌契約文書輯校》,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
年十月一版一刷。
汪潛編注,《唐代司法制度──唐六典選譯》,北京:法律出版社,一
九八五年八月第一版第一刷。
汪世榮撰,《中國古代判詞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一九
九七年一版二刷。
李甲孚撰,《中國法制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
十月初版。
李治安撰,《唐宋元明清中央與地方關係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
社,一九九六年七月一版二刷。
李光燦主編李光燦、么丕祥著,《中國刑法通史‧第一分冊》,瀋陽:
遼寧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一版一刷。
李宗侗撰,《中國古代社會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七
十六年六月四版。
李 勉註譯,《管子今註今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部,民國七十七
年七月初版。
李福登撰,《唐代監察制度》,台南:私立台南家政專科學校,民國六
十六年六月。
李鐘聲撰,《中華法系》,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民國七十四年七
月出版。
李錦秀撰,《唐代財政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七
月一版一刷。
李樹桐撰,《唐史考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五月臺
四版。
李樹桐撰,《隋唐史別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五年六月
初版一刷。
李樹桐撰,《唐史新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十一年四月臺
初版。
李樹桐撰,《唐史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十八年六月臺
初版。
李樹桐撰,《唐史索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臺初版。
呂思勉撰,《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一版
一刷。
肖永清撰,《中國法制史教程》,河北:法律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
月一版,一九九六年二月十刷。
易君博撰,《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年十
二月。
林山田撰,《刑法通論》,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初版,七十四年三月修訂
再版二刷。
林天蔚撰,《隋唐史新論》,臺北:東華書局,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初版

林茂松編譯,《中國法制史新論》,臺北:環宇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
元月出版。
林尹註譯,《周禮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七年六
月初版七刷。
林永榮撰,《中國法制史》,臺北:著者自印,民國四十九年六月初版,
民國七十八年六月修訂九版。
林永榮撰,《唐明律的比較研究》,臺北:著者自印,民國五十一年十
月自〈法學叢刊〉第二十八期抽印。
林永榮撰,《唐清律的比較及其發展》,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
一年八月初版。
林劍鳴撰,《法與中國社會》,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一
版一刷。
武樹臣等撰,《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
六年九月一版二刷。
周一良撰,《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
年六月一版一刷。
周 密撰,《中國刑法史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
月一版一刷。
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
一年九月初版,七十六年十月四版。
屈萬里撰,《尚書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八十四年
七月二版二刷。
胡滄澤,《唐代御史制度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五
月初版。
俞榮根撰,《儒家法思想通論》,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五月一版一刷。
施茂林、劉清景主編,《最新實用六法全書》,臺南:大偉書局,民國
八十八年四月修訂版。
陶百川、陳少廷合撰,《中外監察制度之比較》,臺北:中央文物供應
社,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
高明士撰,《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臺北:明文書局,民國七十五
年六月增訂三版。
高明士主編,《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
國八十八年一月初版。
高 恆撰,《秦漢法制論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八
月一版一。
高 敏主編,《魏晉南北朝經濟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
六年一版一刷。
高 潮、馬建石主編,《中國歷代刑法志注釋》,長春:吉林人民出版
社,一九九四年十月一版一刷。
唐長孺主編,《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
八三年十月一版一刷。
唐長孺撰,《山居存稿》,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七月一版一刷。
唐長孺註編,《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第二編》,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年二月一版一刷。
翁俊雄撰,《唐代人口與區域經濟》,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八
十四年九月臺一版。
耿雲卿撰,《先秦法律思想與自然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六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栗 勁撰,《秦律通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五月一
版一刷。
袁 剛撰,《隋唐中樞體制的發展演變》,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
十三年六月初版。
馬建石、楊育棠注釋,《舊唐書刑法志注釋》,山西:群眾出版社,一
九八四年九月一版一刷。
馬小紅撰,《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律觀》,北京:大象出版社,一九九七
年四月一版一刷。
馬作武撰,《中國法律思想史綱》,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
年四月一版一刷。
馬正林撰,《中國城市歷史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
年十月一版一刷。
展恆舉撰,《中國近代法制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
年七月初版。
孫文良撰,《中國官制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初
版一刷。
孫國棟撰,《唐宋史論叢》,香港:龍門書店,一九八○年一月初版。
孫繼民撰,《唐代行軍制度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
四月初版。
倪正茂撰,《隋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一版一刷。
倪正茂、俞榮根、鄭秦、曹培等撰,《中華法苑四千年》,北京:群眾
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六月一版一刷。
徐道鄰撰,《中國法制史論略》,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九年十二
月臺初版七刷。
徐道鄰撰,《唐律通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五年三月臺
二版。
徐道鄰撰,《中國法制史論集》,臺北: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八
月初版。
徐朝陽撰,《中國親屬法溯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
年八月臺一版。
徐朝陽撰,《中國訴訟法溯源》,臺北:臺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年
七月臺一版。
徐富昌撰,《睡虎地秦簡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五月初版。
章太炎撰,《章氏叢書》,五十五卷,臺北:世界書局《四部刊要》,
據民國六至八年浙江圖書館校刊本、癸未(民國三十三年)秋成
都薛氏崇禮堂覆刻本影印,民國四十七年出版。
黃立德撰,《中國監察制度》,著者自印,台中市,民國五十五年。
郭 建撰,《古代法官面面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十二月一版一刷。
梁治平編,《法律的文化解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九四年十月一版一刷。
梁方仲撰,《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八月一版,一九九三年三月四版。
曹漫之主編,《唐律疏議譯注》,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九月一版一刷。
張友漁主編,《中國法學四十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
年八月一版一刷。
張金鑑撰,《中國法制史概要》,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臺初版二刷。
張金鑑撰,《中國吏治制度史概要》,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四月初版。
張晉藩撰,《中國法律史論》,北京:法律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第
一版第一刷。
張晉藩撰,《中國法制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九月初版一刷。
張晉藩撰,《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一九
九二年十一月一版一刷。
張晉藩撰主編,《中國法制史研究綜述(1949∼1989)》,北京:中國
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一版一刷。
張榮芳撰,《唐代京兆尹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六年
十月初版。
張國剛撰,《唐代藩鎮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一
版一刷。
張國剛撰,《唐代官制》,西安:三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六月一版一
刷。
張國華、饒鑫賢撰,《中國法律思想史綱》,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張國華撰,《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一九
九四年七月初版。
張鵬一編著、徐清廉校補,《晉令輯存》,西安:三秦出版社,一九八
九年元月一版一刷。
張建國撰,《兩漢魏晉法制簡略》,河南:大象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四
月一版一刷。
陳寅恪撰,《陳寅恪先生論文集》,臺北:三人行出版社,民國六十三
年五月出版。
陳茂同撰,《歷代職官沿革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
七年九月一版二刷。
陳顧遠撰,《中國法制史》,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三年。
陳顧遠撰,《中國法制史概要》,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三年二月
初版,民國六十六年八月五版。
陳新會撰,《史諱舉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二月三
版。
崔維澤(Denis Twitchett)主編,張榮芳主譯,高明士總校訂,《劍橋中
國史‧隋唐篇(上)》,臺北:南天書局,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初
版。
崔瑞德(英)主編,《劍橋中國隋唐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版四刷。
莊為斯編著,《唐律疏議引得》,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四年出版。
勞政武撰,《論唐明律對官人之優遇》,臺北:萬年青書店,民國六十
五年九月出版。
曾 振註譯,《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六年十月修訂版三刷。
葉孝信主編,《中國民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七
月一版一刷。
賀凌虛註譯,《商君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
六年三月初版,七十七年八月二版。
傅樂成撰,《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四年
六月初版七刷。
程樹德撰,《九朝律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年八月
臺一版。
程千帆撰,《史通箋記》,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四月一版二刷。
喬 偉撰,《唐律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一
版一刷。
楊一凡、劉篤才撰,《中國的法律與道德》,哈爾濱:黑龍江人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十月一版一刷。
楊廷福撰,《唐律初探》,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版一
刷。
楊鶴皋主編,《中國法律思想史》,臺北:漢興書局,一九九三年十月
初版一刷。
楊鴻烈撰,《中國法律發達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
年臺一版,七十七年三月臺二版。
楊鴻烈撰,《中國法律思想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三
年十一月臺一版,八十二年三月臺一版第八次印刷。
楊鴻烈撰,《中國法律在東亞諸國之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六年四月臺一版。
楊樹藩撰,《唐代政制史》,臺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六年三月臺一
版;民國七十七年十月臺初版四刷。
雷家驥撰,《隋唐代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初版。
群眾出版社編輯部主編,《歷代刑法誌》,北京:群眾出版社,一九八
八年八月出版。
寧 欣撰,《唐代選官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九月
初版。
趙 翼(清)撰,《廿二史劄記》,臺北:世界書局,一九九七年四月
初版十二刷。
趙文潤撰,《隋唐文化史》,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九月一版一刷。
趙雨樂撰,《唐宋變革之軍政制度》,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
三年四月初版。
鄭 秦撰,《中國法制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初
版一刷。
潘維和撰,《唐律家族主義論》,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出版
,民國五十七年九初版。
劉伯驥撰,《唐代政教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四十三年八月
臺一版。
劉俊文撰,《敦煌吐魯番唐代法制文書考釋》,北京:中華書局,一九
八九年三月一版一刷。
劉俊文撰,《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六月一版
一刷。
劉俊文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八卷‧法律制度》,北京
: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七月一版一刷。
盧向前撰,《敦煌吐魯番文書論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
二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薛梅卿、葉峰撰,《中國法制史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
○年五月一版一刷。
蔡墩銘撰,《唐律與近世刑事立法之比較研究》,臺北:中國學術著作
獎助委員會,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初版,六十一年十月再版。
謝元魯撰,《唐代中央政權決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
一年三月初版。
謝冠生、查良鑑主編,《中國法制史論集》,臺北:中華法學協會,民
國五十七年八月初版。
謝 暉撰,《法律信仰的理念與基礎》,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
九七年八月一版一刷。
錢大群譯注,《唐律譯注》,楊州: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
一版一刷。
錢大群、錢元凱撰,《唐律論析》,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
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錢大群、夏錦文撰,《唐律與中國現行刑法比較論》,南京:江蘇人民
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九月一版一刷。
錢大群、郭成偉撰,《唐律與唐代吏治》,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八月一版一刷。
錢大群、艾永明撰,《唐代行政法律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錢 穆撰,《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大九七七年
六月初版。
薛允升(清)撰,《唐明律合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
六年十二月臺一版。
韓國磐撰,《中國古代法制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七月一版一刷。
戴炎輝撰,《唐律通論》,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五十三年四月臺初
版;民國六十六年五月臺北四版。
戴炎輝撰,《唐律各論》,臺北:民國五十四年著者自印,民國七十七
年成文出版社增訂版。
戴炎輝撰,《中國法制史》,臺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十版。
瞿同祖撰,《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十二月十五日。
嚴耕望撰,《唐僕尚丞郎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
之三十六,民國八十六年六月景印一版。
嚴耕望撰,《唐史研究叢稿》,香港:新亞研究所,民國五十八年十月
初版。
嚴耕望撰,《嚴耕望史學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
十年五月初版。
羅元貞撰,《武則天傳》,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一月
一版一刷。
顧炎武(清)撰、黃汝成釋,《日知錄集釋》,臺北:世界書局,民國
八十年五月八版。
顧學頡、周汝昌選注,《白居易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
九七年六月。
三、期刊論文
王吉林撰,〈唐代初年政治集團的運用及其限制〉,《華岡學報》第八
期,民國六十三年七月出版,頁一二一∼一四八。
王吉林撰,〈唐代馬嵬之變的政治意義及安史亂後宰相制度變化的趨
勢〉,《史學彙刊》第十五期,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出版,頁二七
∼五二。
王吉林撰,〈從唐太宗的用人看貞觀年間宰相制度的變動(上)〉,《
世界華學季刊》,第五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頁一∼十
八。
王吉林撰,〈從唐太宗的用人看貞觀年間宰相制度的變動(下)〉,《
世界華學季刊》,第五卷第二期,民國七十三年六月,頁一五∼
三四。
王吉林撰,〈唐德宗的危機處理〉,收入在《第三屆中國唐代文化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委員會編,民國八十
六年六月,頁三一一∼三二六王 超撰,〈我國古代的行政法典
──《大唐六典》〉,《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四年第一期(
總二十八期),頁一一五∼一四二。
王 侃撰,〈唐律中的類推不是“舉重明輕”而是“比附”──與《中
國法制史》及《中國刑法史》作者商榷〉,《法學研究》,一九
九三年第三期(總八六期),頁七五∼七九。
王 欣撰,〈吐魯番出土文書所涉及的晉唐法制〉,《西域研究》,一
九九二年第三期(總第七期),頁七八∼八六。
王天木、楊永華撰,〈略論隋《開皇律》的地位和教訓〉,收入中國法
律史學會主編《法律史論叢》編輯委員會主編《法律史論叢》,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三月一版一刷,頁九∼
十七。
王立民撰,〈唐律的禮法關係透視〉,收在前《法律史論叢》,頁二六
六∼二七四。
王立民撰,〈論唐律令格式都是刑法〉,《法學研究》,一九八九年第
四期(總論六三期),頁七六∼七七。
王立民撰,〈論唐後唐律的變革〉,《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一
年第六期(總九八期),頁六二∼六七。
王立民撰,〈論唐律與詔敕〉,《歷史教學問題》,一九九三年二期,
頁十一∼五。
王永興撰,〈關於唐朝法律的幾個問題〉,《歷史教學》,一九五七年
四期,頁七∼十二。
王永興撰,〈關於《唐律疏議》中三條律疏的修改──讀唐律札記〉,
《文史》第八輯,一九八○年三月出版,頁二五七∼二六○。
王永興撰,〈論唐代前期行政管理的較高效率與法制的關係〉,《北京
大學學報》,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總一○九期),頁六六∼七四。
王永興撰,〈敦煌寫本唐開元水部式校釋〉,收入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
研究中心主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三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二月一版一刷,頁四一∼六七。
王占通撰,〈論違禮是唐律的刑事責任依據──兼論中華法系的特點〉
,《社會科學戰線》,一九八七年四期(總四十期),頁一一三
∼一二一。
王宏治撰,〈唐律──封建法律的楷模〉,收入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
究所主編,《中華法史叢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一
九八八年五月一版一刷,頁一一四∼一三○。
王宏治撰,〈唐代的司法審判制度〉,收入前引《中華法史叢談》,頁
一三一∼一四八。
王宏治撰,〈唐代司法中的“三司”〉,《北京大學學報》一九八八年
四期(總一二八期),頁七五∼八一。
王德權撰,〈唐律「十惡」規定的研究〉,《史原》第十五期,民國七
十五年四月三十日出版,頁二○三∼二一五。
王壽南撰,〈唐代藩鎮與宦官〉,《思與言雜誌》,第七卷第一期,民
國五十八年五月十五日出版,頁四五∼四九。
王壽南撰,〈唐代御史制度〉,收入《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
中國歷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一月
出版,頁一六三∼二○六。
王壽南撰,〈從藩鎮之選任看安史之亂後唐中央政府對地方之控制〉,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六期,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出版,頁
一∼一八。
王壽南撰,〈唐末變亂之分析〉,收入《第二屆國際漢學合議論文集》
頁七五一∼七八一,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七
十八年六月出版。
毛漢光撰,〈唐代統治階層社會變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
所博士論文,民國五十七年。
李甲孚撰,〈唐律名例律與現行法制的綜合研究(上、下)〉,《政大
法學評論》第十、十二期,民國六十三年六月、六十四年十月出
版,頁四七∼七八、一三七∼一八五。
李明德撰,〈中國法律起源的新探索〉,《法學研究》,一九九三年第
五期(總八八期),頁二三七九∼二三八四。
李錦鏽撰,〈池田溫教授談唐令與日本令〉,《中國史研究動態》,一
九九三年第八期(總一七六期),頁三○∼三一。
李建渝撰,〈禮刑結合在中國封建歷史中的發展〉,《中華法史叢談》
,一九九○年第五期,頁九七∼一一二。
何美慧撰,〈武則天以刑法治天下對後世女性參政之影響〉,《中國歷
史學會史學集刊》第三十一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頁一∼三六。
何美慧撰,〈從「忠臣」角度評論山東豪傑──「李勣」之為人〉,《
興大歷史學報》第九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頁一∼二十。
林永榮撰,〈唐清兩代司法制度的比較(上、下)〉,《憲政時代》,
第一卷第四期、第二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四、七月出版,頁
七四∼八四、頁七三∼八一。
林永榮撰,〈我與薛允升先生論唐明律〉,《法商學報》第十三期,民
國六十六年十二月出版,頁一∼十八。
林茂松撰,〈唐律之法律哲學──崇禮教〉,《中國一周》第六七四期
,民國五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出版,頁十二。
林茂松撰,〈唐律上之二罪以上從重與更犯〉,臺北:中國文化學院法
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三年五月。
周東平撰,〈論唐代懲治官吏贓罪的特點〉,《廈門大學學報》一九九
四年第一期(總一一七期),頁四一∼四六。
邱添生撰,〈論唐宋間的歷史演變〉,《幼獅月刊》,第四十七卷第五
期,民國六十七年五月一日出版,頁四五∼五十。
邱添生撰,〈論唐宋變革期的歷史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
報》第七期,民國六十八年五月出版,頁一∼二九。
邱啟鐊撰,〈「大唐六典」解題〉,《華學月刊》第六二期,民國六十
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出版,頁十八∼二三。
邱聰智撰,〈法家之法的實證主義傾向〉,《法學叢刊》,第十六卷第
四期(總六四期),民國六十年十月出版,頁二七∼三九。
施啟揚撰,〈唐律上盜罪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一年。
范西望撰,〈淺談《唐律》對瀆職官吏的懲治〉,《人文雜誌》,一九
八六年第三期(總四一期),頁三三∼三八。。
高明士撰,〈論武德到貞觀禮的成立──唐朝立國政策的研究之一〉,
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委員會主編,《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
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六月初版,頁一一
五九∼一二一四。
高明士撰,〈論武德到貞觀律令制度的成立──唐朝立國政策的研究之
二〉,《漢學研究》,第十一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出版
,頁一五九∼二○七。
高明士撰,〈中國律令與日本律令〉,臺北:在中國法制史學會八十四
年度學術研討會宣讀,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三十一日,頁一∼九。
唐長孺撰,〈關於武則天統治末年的浮逃戶〉,《歷史研究》,一九六
一年第六期,頁九十∼九五。
唐長孺撰,〈敦煌所出唐代法律文書兩種跋〉,《中華文史論叢》第五
輯,一九六四年第五期,頁三七七∼三九四。
徐道鄰撰,〈唐律中的中國法律思想和制度〉,《大陸雜誌》第五卷第
一期,民國四十一年七月出版,頁二七∼三一。
徐道鄰撰,〈「自首」制在唐明清律中的演變〉,《東方雜誌復刊》,
第五卷第七期,民六十一年一月一日出版,頁四五∼四六。
徐道鄰撰,〈中國唐宋時代的法律教育〉,《東方雜誌復刊》,第六卷
第四期,民國六十一年十月一日出版,頁二九∼三二。
桂齊遜撰,〈唐代「判」的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
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曹貴乾、蔡東春撰,〈唐律關於竊盜罪的規定及其影響〉,《百科知
識》,一九九一年第十一期(總一四八期),頁十∼十一頁。
張中秋、金眉撰,〈試論唐朝司法審判法律的依據〉,《史林(季
刊)》,一九八七年第四期(總七期),頁一八∼二三。
張 弓撰,〈《唐六典》的編撰刊行和其它〉,《史學月刊》,一九八
三年第三期(總一四三期),頁二七∼三二。
張 笙撰,〈唐律與刑法的比較研究〉,《法律評論》,第三一卷第五
期,民國五十四年五月一日出版,頁三∼九。
張振明撰,〈唐律與日本養老律令之比較──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臺
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一
六二頁。
張溯崇撰,〈唐律上除免當贖法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學院法律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三年六月,三十九頁。
張溯崇撰,〈唐律上法官責任之研究〉,《華岡學報》第七期,民國六
十二年七月出版,頁二五七∼二八二。
張溯崇撰,〈唐代法令之體系〉,《華岡法粹》第十一期,民國六十八
年五月出版,頁二七∼二九。
張碧珠撰,〈唐代御史臺組織與職權之研究〉,《社會科學論叢》第二
三期,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三十日出版,頁三四三∼四○五。
張達聰撰,〈論比部職掌的演變和唐代的比部審計制度〉,《江漢論
壇》,一九九四年第七期,頁六六∼六九。
陳登武撰,〈唐代司法制度研究──以大理寺為中心〉,臺北:中國文
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六月。
陳熙遠撰,〈試論唐律的加刑與減刑〉,《史繹》第十九期,民國七十
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八月一日出版,頁田四∼三四。
陶希聖編,〈唐代戶籍簿叢輯〉,《食貨半月刊》,第四卷第五期,民
國二十五年八月一日出版,頁一∼三八。
陸慶夫撰,〈隋朝法律改革述評〉,《蘭州大學學報》,一九八五年第
二期(總三二期),頁四十∼四七。
覃守元撰,〈論唐“以法治吏”〉,《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四
年第一期(總一○七期),頁七六∼八十。
黃永年撰,〈論安史之亂的平定和河北藩鎮的重建〉,《中國古代論
叢》,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頁九九∼一一二。
黃清連撰,〈兩唐書酷吏傳析論〉,《輔仁大學歷史學報》,第五期,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出版,頁一一九∼一六六。
黃源盛撰,〈漢代春秋折獄之研究〉,臺北:國立中興大學法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五月,二二四頁。
黃源盛撰,〈董仲舒春秋折獄案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第二一
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出版,頁二九∼六三。
黃慶源撰,〈唐律上造畜蠱毒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十四卷第
一期,民國五九年二月出版,頁四一∼五八。
黃穀仙撰,〈唐代人口的流轉〉,《食貨半月刊》,第二卷第七期,民
國二十四年九月一日出版,頁十九∼二一。
黃錕炎撰,〈唐律立法精神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學院法律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九年六月,一一七頁。
黃寶實撰,〈唐代御史臺與大理寺〉,《法律評論》,第二五卷第六期
,民國四十八年六月一日出版,頁二∼三。
黃敏蘭、方兢撰,〈試論中國十代官吏腐敗的原因〉,《西安大學學
報》,一九九○年第四期,頁四十∼四六。
傅安華撰,〈唐玄宗以前的戶口逃亡〉,《食貨半月刊》,第一卷第四
期,民國二十四年一月十六日出版,頁十四∼二六。
喬 偉撰,〈中華法系的基本特點〉,《文史哲》,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總一七三期),頁四四∼五四。
喬 偉撰,〈論我國封建法律制度的三次重大改革及其歷史教訓〉,《
法學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一期(總五四期),頁七八∼八六。
勞政武撰,〈唐明律優遇官人規定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四年六月,三一三頁。
勞政武撰,〈唐律官稱考釋〉,《政大法學論叢》,第十四期,民國六
十五年十月出版,頁一二一∼一三三。
雷海宗撰,〈皇帝制度的成立〉,《清華學報》,第九卷第四期,民國
二十三年十月出版,頁八五三∼八七一。
雷萬來撰,〈唐代刑罰執行之研究〉,《法商學報》,第十六期,民國
七十年六月出版,頁九九∼一二二。
賈憲保撰,〈唐代北司的法機構〉,《人文雜誌》,一九八五年第六期
(總三八期),頁八六∼九十。
鄒 濤撰,〈唐律中的累犯〉,《社會科學》,一九八五年第七期(總
五九),頁三三∼三五。
楊希義撰,〈《唐六典》訂正一則〉,《中國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第
三期(總三一期),一六七頁。
楊廷福撰,〈《唐律》歷史淵源略論稿〉,《中華文史論叢》第八輯,
一九七八年二月出版,頁一四一∼一八一。
楊廷福撰,〈唐律的特色〉,收在中國唐史研究會編,《唐史研究會論
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九月第一版第一刷,
頁三五∼三六九。
楊廷福撰,〈唐朝的法律〉,《文史知識》,一九八三年第五期(總二
三期),頁七一∼七五。
楊廷福撰,〈唐律與我國封建刑事法典的體用關係〉,收入尹達主編,
《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一九九○年一版
一刷,頁三九九∼四一六。
楊廷福、錢元凱,〈「唐律」中關於社會預防犯罪和社會治安的規定〉
,《社會科學戰線》,一九八五年第二期(總二十期),頁九三
∼一○三。
楊 遠撰,顢唐代的人口顙,顥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十卷下冊,一
九七九年出版,頁三八九∼四二三。
楊樹藩撰,〈唐宋監察制度比較論略〉,《思與言》,第四卷第一期,
民國五十五年五月十五日出版,頁三∼五。
楊樹藩撰,〈漢唐監察制度的比較〉,《夏聲》十二月號,民國五十四
年十二月一日出版,頁二三∼二四。
齊 濤撰,〈論唐代流放制度〉,《人文雜誌》,一九九○年第三期(總
六五期),頁九三∼九七。
蒲 堅撰,〈試論顥唐律疏議的制作年代問題〉,收在前引《法律史論
叢(二)》,頁十八∼四一。
趙光宸撰,〈監察法與糾彈制度〉,《法律評論》,第十七卷第三期,
民國四十年八月一日出版(總八○三期),頁三∼七。
潘維和撰,《唐律上家族主義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學院法律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三年五月,八十六頁。
鞏富文撰,〈唐代刑事審判機關及其管轄制度〉,《西北大學學報》,
一九九○年第四期,頁四七∼四九。
劉俊文撰,〈唐律與禮的密切關係例述〉,《北京大學學報》,一九八
四年第五期(總一○五期),頁六八∼七六。
劉俊文撰,〈論唐後期法制的變化〉,《北京大學學報》,一九八六年
第五期(總一一四期),頁八三∼九三。
劉俊文撰,〈唐律淵源辨〉,《歷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六期(總一
七八期),頁十七∼二五。
劉俊文撰,〈新唐書‧刑法志證誤〉,《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六年
第四期(總四十期),頁七五∼一○四。
劉俊文撰,〈唐代獄訟制度考析〉,收在《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
術論文集》頁二四二∼二六八,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
八九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刷。
劉後濱撰,〈唐代司法“三司”考析〉,《北京大學學報》,一九九一
年第二期(總一四四期),頁三七∼四四。
劉後濱撰,〈唐式性質考論〉,《吉林大學社科學報》,一九九二年第
六期(總一一四期),頁二四∼三十。
蕭艿菁撰,〈唐律身份與罪刑關係之研究〉,《法學研究報告選集》,
第一期,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出版,頁二九∼四十。
蔡墩銘撰,〈我國固有法上罪刑法定主義之探索〉,《法學研究報告選
集》第二集,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出版,頁一∼十四。
蔡墩銘撰,〈唐律之近代法特徵〉,《法學叢刊》,第十四卷第一期(
總五三期),民國五十八年一月出版,頁三三∼三八。
蔡墩銘撰,〈論刑法上之責任原則〉,《臺大法學論叢》,第四卷第一
期,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出版,頁五七∼六七。
錢劍夫撰,〈中國封建社會只有律家律學律治而無法家法學法治說〉,
《學術月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總一一七期),頁四四∼四
九。
盧建榮撰,〈法官與政治威權:中古三法司聯合審案制下的實際權力
運作〉,《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二八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出
版,頁五一四∼七五五。
韓長耕撰,〈關於顥大唐六典行用問題〉,《中國史研究》,一九八三
年第一期(總十七期),頁八四∼九二。
韓國磐撰,〈略論隋朝的法律〉,《歷史教學》,一九五六年第十二期
頁十七∼二十。
魏承思撰,〈從顥太平廣記看唐代吏治〉,《河北學刊》,一九八七年
第五期,頁六九∼七十。
魏承思撰,〈試論唐代封建家庭及其財產制度〉,《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七年第五期(總七三期),頁六二∼六七。
戴炎輝撰,〈中國古代法之罪刑法定主義〉,《社會科學論叢》第十五
期,民國五十四年七月三十日出版,頁五九∼六九。
戴炎輝撰,〈唐律上之保辜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三卷第十
一期,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版,頁四九∼五四。
戴炎輝撰,〈唐律十惡之溯源〉,收在中國法制史學會主編《中國法制
史論文集》,臺北:中國法制史學會,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出版,
頁一∼七二。
羅正展撰,〈唐律刑官發覺犯罪事實之方法〉,《文藝復興月刊》第二
九期,民國六十一年五月一日出版,三四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