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民主社會中的媒體角色--以國家機關評鑑媒體為例
書刊名: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
作者:張世澤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87-105
主題關鍵詞:媒體角色第四權新聞自由媒體監督民主社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9
  • 點閱點閱:41
本文以為,有關於媒體「監督」與「自律」問題的探究,應置放在如何於民主社會中「定位」媒體角色及功能有系絡來進行討論。基此。本文以新聞局評鑑媒體事件作為評介的主軸。並自憲法層次重新詮釋媒體「第四權」的角色定位。以說明國家權力在基中所「應」扮演的角色。面對現今社會議題的論辯,本研究並不希望涉入任何政治爭議的氛圍,而只是單純地期望能從不同的分析層面,提供可能的反省觀點,並企圖從具體的社會事件中,重新辨析媒體在民主社會中的定位問題。以台灣邁向民主轉型的當口。本文認為,「對抗媒體」,可以說是台灣當前真正落實民主原理,並建構成熟公民政治文化的重要課題,值得有識者加以深思。
期刊論文
1.法治斌(19930900)。新聞報導與誹謗罪:一個憲法觀點。政大法學評論,48,183-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鴻禧(19850225)。言論出版自由之民主憲政意義:兼論其與誹謗之關係。中國論壇,19(10)=226,37-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殷允芃(19960300)。第四權的挑戰。傳播研究簡訊,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管中祥(20030100)。媒體自律之外--媒體工作者的自律公約誰來訂?。廣告雜誌,14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兆徽(2003)。台灣的媒體誹謗與新聞自由之研究--以解嚴後的媒體誹謗判決為探討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銘松(1997)。共和價值作為廣電媒體管制基礎的功能及其侷限--以「第四權理論」的檢討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秀芬(1998)。論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條款與新聞自由--以美國最高法院有關平面媒體猥褻(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明華(1998)。論我國新聞自由的界限-以美國對新聞自由之規範為借鏡(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福益(2002)。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衝突(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怡凱(1995)。基本權之衝突:以德國法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永明(2001)。新聞傳播之自由與界線。臺北市: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子儀(1997)。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errill, J. C.(1990)。The Imperative of Freedom: A Philosophy of Journalistic Autonomy。New York:Freedom House。  new window
4.尤英夫(1990)。新聞與法律。台北:世紀法商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作錦(1993)。第四勢力。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寛成(1993)。美國大眾傳播法:民主傳播與憲法。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安東尼.路易士、蘇希亞(1999)。不得立法侵犯:蘇利文案與言論自由。台北:商業周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董素蘭(1999)。傳播與社會:傳播新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台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默(1994)。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言論與民主政治。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蘇育德(1994)。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頻道已滿。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obbes, Thomas(1985)。Leviathan。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12.尤英夫(199710)。新聞法論。世紀法商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Ranney, A.(1982)。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window
14.許宗力(1992)。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鴻禧(1999)。憲法與人權。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湯德宗(20001200)。權力分立新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新民(2001)。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陳新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Easton, David、Hess, R.(1965)。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New York, NY: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window
19.Dahl, Robert A.(1971)。Polyarchy: Participation & Opposition。New Haven, CT。  new window
20.哈伯瑪斯、陳學明(1994)。合法性危機。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建良(19990000)。憲法理論與實踐。臺北:學林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Bodenheimer, Edgar、范建得、吳博文(1997)。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學方法。台北:漢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方念萱(2003)。媒體真的不需要監督?,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south/707.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翠珍(2003)。監督媒體建立公評機制,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south/708.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元輝(2003)。慢出的心聲,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south/706.shtml。  new window
4.(20030417)。葉國興為政治當局量身裁製的第五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30415)。調查平面媒體產業新聞局又出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30417)。新害會:沒錢照評鑑新評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30415)。游揆澄清:誤會啦!依法評鑑電子媒體未委託評鑑報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30417)。調查報紙發行量政院喊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030417)。總統不悅政策急轉新聞局『媒體調查』喊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030416)。葉國興:盼民間第五權趕快上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錫蕃(2002)。『第四權』一詞誤用久矣,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1/NS-B-091-009.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eenberg, A.(1995)。Subversive Rationalization: Technology, Power, and Democracy。Techn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Knowledge,。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