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山河變色 人事已非--從悼亡詩看明清鼎革之際的悼亡現象
書刊名:史匯
作者:林祐伊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2
頁次:頁81-93
主題關鍵詞:明清鼎革悼亡詩集體記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劉振華(2000)。論錢謙益的「文化遺民」心態。東南文化,2000(11),7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燕、周加勝(200703)。沉重枷鎖下的心靈自贖--論吳偉業詩歌中的「貳臣」意識。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4(1),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功誼(2006)。雙重自我:錢謙益創作中的人格設計。求索,3,161-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汎森(19980100)。近代中國私人領域的政治化。當代,7=125,110-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利民(1998)。憶念與報償--王士禎悼亡詩及挽詩論析。南京師大學報,3,112-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利民、徐同林(1997)。論王士禎的贈答送別詩與社會角色意識。青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65-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曉輝(2004)。吳梅村的自辯情懷。廈門教育學院學報,6(2),3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群紅(1996)。論錢謙益人格特徵的游移性。常熟高專學報,2,4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月亮、李新梅(2002)。略論明清之際文人悼亡情緒的文化史內涵。學術界,4,215-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美瓊(2005)。「貳臣」的尷尬--吳偉業的生存處境及其詩歌的意韻。龍巖學院學報,23(4),74-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彬暉(1995)。試論明清悼亡詩詞的藝術特色。中國文學研究,1,5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施賽男(200703)。從吳偉業隱居十年的作品看其仕清政治態度。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2(3),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小魯(2007)。淺談中國詩詞中送別詩和悼亡詩的特點。安徽文學,10,5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崔劍煒(1998)。中國古代悼亡詩初探。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8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小芒、黃衛興(2002)。論中國古代悼亡詩的傷痛主題及價値取向。贛南師範學院學報,5,76-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成勉(20070000)。再論明末士人的抉擇--近二十年的研究與創新。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231-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趙羽(2005)。龔鼎孳交游事跡考略(碩士論文)。南開大學,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尤侗(2001)。絃集悼亡詩。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士禎(1997)。漁洋山人詩集。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善寶(1987)。名媛詩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炎武、王蓮常、吳丕績(1983)。顧亭林詩集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龔鼎孳(1995)。定山堂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宇文所安、鄭學勤(2006)。追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臺北:聯經出版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ann, Susan、楊雅婷(200511)。蘭閨實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akeman, Fred、陳蘇鎮、薄小瑩(2003)。洪業--清朝開國史。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柳如是、周書田、范景中(2002)。柳如是集。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elzer, Harald、季斌、王立君、白錫堃(2007)。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園(1999)。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偉業、李學穎(1990)。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屈大均、趙福壇、伍錫強(1996)。翁山詩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嚴迪昌(2002)。清詩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Connerton, Paul、納日碧力戈(2000)。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冒襄(1997)。同人集。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孫康宜(19980000)。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Ko, Dorothy Yin-Yee、李志生(2005)。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大木康(2005)。清代女詩人與柳如是--介紹日北澄懷堂美術館藏《顧媚畫柳如是書合碧冊》。中國文學研究的新趨勢:自然、審美與比較文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衛總(2004)。國難與士人的性別焦慮--從明亡之後有關貞節烈女的話語說起。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