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
作者:洪淑苓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出版項:臺北:里仁
集叢:性別/民俗叢書
ISBN:9867908333
主題關鍵詞:中國民間文學女性主義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3) 專書(4)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44
期刊論文
1.王順隆。歌仔冊書目補遺。臺灣文獻,4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玢玲(1987)。東西方“早期維納斯”比較研究--牛河梁“女神廟”考古發現的重大意義。民間文學論壇,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恩顯(1998)。中國古代和親理論初探。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銘遠(1991)。橋--種生殖崇拜的巫術象徵。民間文學論壇,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生璽(19970100)。漢代的匈漢關係與昭君「和親」。歷史月刊,108,6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閔澤平(2002)。悲劇意識的消解--略論昭君詩詞的情感變遷。樂山師範學院學報,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南揚(1970)。祝英台故事集敘論。廣州中山大學民俗週刊,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永平(1965)。七夕閩俗雜談。臺灣風物,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祖美(1992)。宋四家七夕詞新論。文史哲,4,191-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亦園(19820900)。傳統民間信仰與現代生活。民俗曲藝,19,15-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君(1993)。七夕探源。湖北大學學報,4,6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容若(19501115)。關於王昭君之歷史與文學。大陸雜誌,1(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豐楙(19930800)。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中外文學,22(3)=255,116-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順隆(19940900)。閩臺「歌仔冊」書目.曲目。臺灣文獻,45(3),171-2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淑苓(20010500)。織女信仰與女性民俗文化--兼及七夕詩文的性別批評。臺大文史哲學報,54,227-229+231-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洪淑苓(20031100)。女性節日文化初探:以近代方志中的「元宵走橋」等習俗為例。臺大文史哲學報,59,297-299+301-3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洪淑苓(20031200)。交換女人--昭君故事的敘事、修辭與性別政治。國文學報,34,177-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彭美玲(20010500)。傳統習俗中的嫁女歸寧。臺大中文學報,14,173-177+179-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宋兆鱗(1995)。中國遠古的女神。尋根,4,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景江(1987)。試論女神及其產生的心理結構。民間文藝季刊,3,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續恩(1985)。牛郎織女神話故事三題。民間文學論壇,1985(4),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嚴明(1993)。乞巧與守拙--中國女性藝術的艱難抉擇。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45-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洪淑苓(2003)。每逢佳節女思親-從「回娘家」習俗看女性與節日習俗的關係。婦研縱橫,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董乃斌(1993)。唐人七夕詩文論略。文學評論,3,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豐楙(1993)。廟宇、廟會與休閒習俗--兼及道教廟、道士的信仰習俗。台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繼凱(1995)。女性文化與藝術女神。中外女性文學國際研討會。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振良(1985)。孟姜女故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珮瑱(1997)。戲曲中西施形象的嬗變(碩士論文)。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千惠(2001)。「倩女離魂」型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慧琪(2002)。先秦至唐狐狸精怪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殷肇霙(2002)。《鏡花緣》中女性生命的主體性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秦美珊(2002)。羿和嫦娥的神話與儀式之結構分析(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淑苓(1987)。牛郎織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慧如(1990)。月宮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仲容(1991)。西施故事源流考述(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鄔錫芬(1981)。王昭君故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蓓苓(2000)。台灣諺語反映的婚姻文化(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芷瑩(2002)。試/戲妻戲曲的演出發展及其意涵研究──以京劇盛行年代為主要析論範圍(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江江明(2003)。從性別政治論《海上花列傳》中的娼妓生存(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靜茹(1997)。敘事文學中的清代臺灣婦女行為類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游佩娟(2001)。嫦娥奔月神話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盧佑俞(1993)。臺灣閩南歌謠與民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桂雲(1986)。楊貴妃故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文鈺(1996)。嫦娥神話的形成演進及其意象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嘉惠(2002)。《聊齋誌異》女妖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江玉玫(2003)。紅樓夢中賈府女性人物論(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祝青(2001)。明末清初小說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美清(1982)。梁祝故事及其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子良(1990)。臺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臺歌仔敘錄與存目(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柯瑛娥(2003)。元明戲曲負心婚變題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康熙、張玉書、王鴻緒、汪霖、查慎行(1970)。佩文齋詠物詩選。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之驌(19791200)。我國婚俗研究。台北:經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韋莊、李誼(1986)。韋莊集校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國藩(199509)。中國民間文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世瑜(199812)。中國古代婦女生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琳(2000)。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家駱(1968)。全元雜劇初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仝(1979)。玉川子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加藤秀俊、彭德中(1989)。餘暇社會學:探討大眾休閒生活的衍變與趨向。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endel, Elisabeth M.、刁承俊(1995)。女性主義神學景觀。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善(1977)。增補六臣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杜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左傳。臺北: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玄(1978)。儀禮鄭注句讀。臺北:學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馮夢龍(1983)。東周列國誌。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雪樵主人(1980)。繡像雙鳳奇緣。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鳳丹(1989)。青冢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丁世良、趙放(1987)。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北京:書目文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秋桂、蘇友貞(1985)。中國文學論。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秋桂(1995)。中國節日叢書。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夢鷗(1987)。禮記今注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田哲益(1995)。細說中秋。臺北:百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田哲益(1995)。細說端午。臺北:百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超(1996)。中國民歌。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蓉章(1987)。民間文學理論基礎。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呂訴上(1970)。臺灣電影戲劇。臺北:東方文化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樹田(1992)。東北歲時節俗研究。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獻璋(1975)。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尙秉和(1985)。歷代社會事物風俗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鋒雄(2001)。老歌仔的腳步手路。宜蘭:宜蘭縣立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鋒雄、鄭英珠(1997)。歌仔戲四大齣之--山伯英台。宜蘭:宜蘭縣立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柳飛燕(1968)。婦女與兒童。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周青樺(1968)。梁祝故事研究。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姜龍昭(2002)。楊貴妃考證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婁子匡(1970)。臺灣民俗源流。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婁子匡(1970)。巧女與獃娘故事。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婁子匡(1968)。婚俗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婁子匡(1970)。中山大學民俗週刊。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華龍(1986)。古代四大美人傳說。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許牧野(1972)。中國民謠選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炫文(19980731)。歌仔調之美。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福清(1996)。女誡--女性的伽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楊家駱(1964)。敦煌變文。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楊蔭深(1985)。中國俗文學概論。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董作賓(1987)。看見她。臺北:中國民俗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董曉萍(1990)。三國演義的傳說。南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路工(1981)。梁祝故事說唱集。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劉復、李家瑞(1993)。中國俗曲總目稿。臺北:中研院史語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廖瓊枝(1996)。歌仔戲劇本〈二〉山伯英台。臺北:復興劇藝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劉經菴(1971)。歌謠與婦女。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蔡添登、涂順從(1996)。蔡添登彈唱七字歌仔紀念專輯。臺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鍾敬文(1971)。呆女婿的故事。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蘇同炳(1969)。臺灣古今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顧頡剛(1970)。孟姜女故事研究。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編輯部(2001)。七世夫妻。中和:玉樹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編輯部(1970)。歲時習俗資料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迪迪耶•葉希邦、廖仁義(1994)。咫尺天涯李維史陀對話錄。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艾德蒙.李區、黃道琳(1986)。結構主義之父--李維史陀。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Sedgwick, Eve Kosofsky(1985)。Between Men。New York:Columbia UP.。  new window
59.Clough, Patricia Ticineto、夏傳位(1997)。女性主義思想--權力、欲望及學術論述。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西蒙•波娃、歐陽子(1994)。第二性。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詠聰(1995)。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新觀念。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鍾敬文(1985)。民間文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姚漢秋(1991)。臺灣婚俗古今談。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呂訴上(1970)。臺灣電影戲劇。臺北:東方文化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段寶林(198102)。中國民間文學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施翠峰(19850510)。台灣民譚探源。臺北市: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譚達先(1993)。中國四大傳說新論。臺北市: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賀學君(1989)。中國四大傳說。台北縣: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朱自清(1985)。中國歌謠。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范成大(1981)。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林衡道、楊鴻博(1996)。鯤島探源:臺灣各鄉鎮區的歷史與民俗。稻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益源(19990930)。台灣民間文學採錄。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刑莉(1995)。中國女性民俗文化。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Turner, Victor Witter、方永德(1993)。慶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李豐楙、朱榮貴(1997)。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譚達先(1982)。中國民間文學概論。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韋恩.布斯、華明、胡蘇曉、周憲(1987)。小說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朱介凡(1984)。中國歌謠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楊麗祝(2000)。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臺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鮑曉蘭(1995)。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李岩齢、韓廣澤(199507)。中國古代詩歌與節日習俗。台北:百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鄭永福、呂美頤(1993)。近代中國婦女生活。河南: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張亮采(1986)。中國風俗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鹿憶鹿(1999)。中國民間文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陳夢雷、蔣廷錫(1964)。古今圖書集成。臺北:文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Moi, Toril、陳潔詩(1995)。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板橋: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洪淑苓(1988)。牛郎織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陳東原(1978)。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河洛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黃叔璥(1983)。台海使槎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陳翠英(1996)。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林芳玫、顧燕翎(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王文寶(1987)。中國民俗學發展史。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吳同瑞、王文寶、段寶林(1994)。中國俗文學七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鄭振鐸(1982)。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陶立璠(198708)。民俗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呂宗力、欒保群(1991)。中國民間諸神。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聖祖、彭定求(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郭立誠(1983)。中國婦女生活史話。臺北:漢光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裴普賢(1982)。詩經評註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吳瀛濤(1965)。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鍾敬文(1980)。民間文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米洛格、龔人(2008)。政治的歷史與邊界。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孫康宜、謝樹寬(1998)。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陳久金、盧蓮蓉(1989)。中國節慶及其起源。上海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維登.克莉絲、白曉紅(1994)。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像。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洪長泰、董曉萍(1993)。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份子與民間文學運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劉詠聰(1998)。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謝明勳(1999)。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逯欽立(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曾永義(1980)。說俗文學。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陳順馨(1995)。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王貴民(1993)。中國禮俗史。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陳益源(1997)。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王逢振(1995)。女性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性別/文學研究會(1997)。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孟悅、戴錦華(1993)。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鍾慧玲(1997)。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曾永義(1987)。說民藝。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曾永義(19880000)。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張京媛(1992)。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劉侗、于奕正(1980)。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潘江東(1981)。白蛇故事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胡曉真(20030000)。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華瑋(20030000)。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韋溪、張萇(1994)。中國古代婦女禁忌禮俗。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郭茂倩(1980)。樂府詩集。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Eliade, Mircea、楊素娥、胡國楨(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陳鵬翔(1983)。主題學研究論文集。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Greene, Gayle、Kahn, Coppelia、陳引馳(1995)。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曾永義(20030000)。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禹燕(1988)。女性人類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張江裁(1973)。北平歲時志。臺北:東方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鈴木清一郎、馮作民(1984)。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李家瑞(1969)。北平風俗類徵。臺北:進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蔡利民(2000)。蘇州民俗。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陳元靚(2002)。歲時廣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張紫晨(1979)。民間文學基本知識。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宏一(1983)。「漢武」和「明妃曲」--談宋詩主議論的特色。主題學研究論文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鶴宜(2000)。從劇種的歷史進程看日劇時期歌仔戲唱片的價値。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淑麗(1997)。逆讀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從《玉嬌梨》談起。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樂成(1980)。天寶雜事。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美英(1999)。宗教與性別文化--臺灣女神信仰初探。儀式、廟會與社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綮琇(1983)。王昭君故事的演變。主題學研究論文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詠聰(1998)。先秦時期之「女禍」觀。德•才•色•權。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詠聰(1998)。漢代「婦人言色亡國」論之發展--「女禍」觀念形成的一個層面。德•才•色•權。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鮑家麟(1989)。女禍還是嫁禍。婦女問題隨想錄。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喬納森•卡勒、黃學軍(1992)。作爲女性的閱讀。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茱麗葉•米切爾、張京媛(1992)。父權制、親屬關係與作爲交換物品的婦女。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惠芳(199409)。傳統歲時節日的形成及特點。中國民俗學研究。北京: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東原(1991)。中國的女子教育--過去的歷史與現在的缺點。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詠聰(1995)。「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義涵。女性與歷史 :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淑苓(1997)。美人計的敘事模式與性別政治─從西施故事談起。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毓瑜(1997)。神女論述與性別演義:以屈原、宋玉賦為主的討論。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梅家玲(1997)。漢晉詩歌中「思婦文本」的形成及其相關問題。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孝廉(1983)。牽牛織女傳說的研究。從比較神話到文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