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別平等的護理教育--以青少女瘦身減肥風潮為例
書刊名: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作者:吳健綾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1
頁次:頁34-55
主題關鍵詞:美貌迷思減肥身體教育行動研究性別平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3
  • 點閱點閱:40
期刊論文
1.吳正桓、吳昌儒、林宏茂、黃斐功、楊惠娟(19941200)。臺灣大學生的美貌刻板印象:受試者及對象性別和個人傳統性/現代性對其之影響。中華心理學刊,36(2),12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芬蘭(20040200)。可以勇敢,也可以溫柔--我在高中/高職實施性別教育的實踐與反思。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6,58-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端容、黃文鴻(20010800)。社會關係、身體意象與婦女自服美容或減肥藥品之相關性。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0(4),311-3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敏玲(19961200)。教育質性研究者請在本文中現身:兩項重要思慮。國民教育,37(2),2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儒修、高玉芳(19941200)。我美故我在:論美體工程、女性身體、與女性主義。傳播文化,3,193+195-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成虹飛(1998)。我為何要作行動研究--一種研究關係的抉擇。「行動研究與偏遠地區教育問題診斷」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淑蓉(1999)。性別、身體與慾望-從痩身美容談當代台灣女性形象的轉換。「健與美的歷史」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舉辦)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皎(2004)。高中女學生月經成長小團體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麗瓊(2001)。國中生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裴瑤(1992)。從行為影響因素探討臺北市某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節制飲食的意向及行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文英(2000)。身體的包袱--一位國小老師主體探究與身體教育實踐的故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芬蘭(2004)。心與欣交融的行動列車--我在性別教育實踐的閃亮日子(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靜如(2000)。國小六年級學童之身體意象--以一個班級為例之質性研究(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德容(2003)。健身房中年輕女性身體概念的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育雯(2004)。在觀看與被觀看之間:高中女學生身體意象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孟娟(1999)。女性服用瘦身或美容產品之影響因素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惠丹(2004)。某技術學院女生身體意象與社會文化因素對體重控制行為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莊文芳(1998)。影響臺北市青少年對身體意象認知相關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婉萍(2000)。某專科女學生減重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淑珍(1987)。某大學女生體型意識、肥胖度、健康與飲食生活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佩怡(2000)。我把羅曼史變教材了--中學生的性別平權教學素材(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玉真(1992)。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幸玲(2004)。高雄市高職學生自尊身體意象及性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邱麗珍(2001)。女性雜誌中美容美體論述的解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偉平(1997)。減重者之身體意像滿意度與減重動機之研究--以女性大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唐妍蕙(2004)。社會壓力對身體意象與飲食障礙問題影響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碧芬(1998)。大學生節食行為與父母飲食教養行為及其它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賈文玲(2001)。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洪嘉謙(2001)。大專女生性別角色與身體形象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尤嫣嫣(2002)。大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原大學新生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伍連女(1999)。台北市高職學生身高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宜親(1998)。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鍾霓(2004)。大學生身體意象與瘦身消費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雅婷(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維揚(2003)。北區某醫學校院學生身體意象對減重意圖之影響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恭上(2000)。裸之美。臺北:藝術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olf, Naomi、何修(1992)。美貌的神話。自立晚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cNiff, I.、Lomax, P.、Whitehead, J.、吳美枝、何禮恩(2002)。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禱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y, T.、Manent, D.、Robert, H.、宗明(2003)。燕瘦環肥--完美身材的歷史。臺北:先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padola, M.、林瑞霖、劉娟君(2000)。胸部。臺北:輕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芳玫(20050000)。權力與美麗。臺北:九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Paquet, D.、楊啓嵐(1999)。鏡子--美的歷史。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新新聞編輯小組(1995)。打破曲線神話。臺北:新新聞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達臨(2004)。性史圖鑑。臺北:八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達臨(2001)。性的歷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宗芹(2002)。非常愛跳舞:創造性舞蹈的心體驗。臺北:心靈工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Grogan, S.、黎士鳴(2001)。身體意象。臺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Altrichter, Herbert、Posch, Peter、Somekh, Bridget、夏林清、蕭幸玲、林益民、黃宜敏、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作研究。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Yalom, Marilyn、何穎怡(2000)。乳房的歷史。台北:先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何春蕤(19940000)。豪爽女人:女性主義與性解放。臺北:皇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冠宇,台北市立療養院(2001)。北市至少近千名高中職生患暴食症都與減肥有關,http://www.epoohtimes.eom/b5/l/3/4/n53994.htm, 2005/1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懷民(2003)。開啓身體的小宇宙。動一動真快樂--雲門親子律動四十招。臺北:台視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林清(2002)。身體動作與舞蹈在心理學上的應用。非常愛跳舞。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陶蕃瀛(2004)。行動研究:一種增強權能的助人工作法。行動研究:大家做、大家談。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芊玲(2002)。全台走透透。性別教育大補帖(上)--教師基礎觀念大挑戰。臺北:女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