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僧肇對六家七宗的批判
書刊名:正修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丁孝明
出版日期:2009
卷期:6
頁次:頁35-60
主題關鍵詞:僧肇肇論三論六家七宗般若中觀有無之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6
  • 點閱點閱:41
東晉僧肇將佛教般若學有系統地以中國著書的形式完整表達,代表華人解悟闡述佛教般若學的一個新的里程,本文特就僧肇的般若中觀思想,針對當時盛行的「六家七宗」中,最主要的「三宗」般若思想的批判作為首要目標,論述僧肇思想所特有的時代價值。
圖書
1.塚本善隆(1954)。肇論研究。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璉璋(200203)。玄理、玄智與文化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湯鍚予(1982)。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劉勰著、王更生導讀(1997)。:《文心雕龍》。臺北:金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元珪、國立編譯館(1997)。老子思想體系探索。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慧皎(1983)。高僧傳。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鼓應、王雲五(1998)。老子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穆(1991)。莊老通辨。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義慶、楊勇(197304)。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樂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敘倫(1930)。莊子義證。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湯用彤(1983)。湯用彤學術論文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先謙(1981)。莊子集解。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夫之、王孝魚(1995)。莊子通.莊子解。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義慶、余嘉錫、劉孝標(1984)。世說新語箋疏。臺北:仁愛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大藏經刊行會(1983)。大正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鼓應(1999)。老莊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崔大華(1992)。莊學研究:中國哲學一個觀念淵源的歷史考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周、郭慶藩(1997)。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83)。卍續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立文(1996)。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莊子、王叔岷(1999)。莊子校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牟宗三(2002)。才性與玄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淮(1990)。老子探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柏園(19920000)。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釋僧祐、蘇晉仁、蕭鍊子(1995)。出三藏記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呂澄(1979)。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嚴靈峰(1966)。老莊研究。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弼、樓宇烈(1980)。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34)。《四部叢刊本‧晉書‧卷43》。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象(1968)。莊子注。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晉】僧肇(1983)。:〈物不遷論〉。《大正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晉】僧肇(1983)。:〈不真空論〉。《大正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晉】僧肇(1983)。:〈般若無知論〉。《大正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梁】蕭衍(1983)。《神明成佛義記》。《大正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隋】吉藏(1983)。:《中論疏》。《大正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宋】宗炳(1983)。:《明佛論》。《大正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宋】安澄(1983)。:《中論疏記》。《大正藏》卷65。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明】釋德清(1983)。:《肇論略注》。《卍續藏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石峻(1981)。:《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石峻(1999)。:〈讀慧達《肇論疏》所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三論典籍研究》。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呂澂(1979)。:《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印順法師(1976)。:《中觀論頌講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鼓應(1985)。:《莊子今註今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塗豔秋(1995)。:《僧肇思想初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藍吉富(1999)。:〈漢譯本《中論》初探〉。《現代佛教學術叢刊》。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