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對〈鄂州南市女〉的繼承與改寫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許凱鈞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7
頁次:頁88-112
主題關鍵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鄂州南市女醒世恆言夷堅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
  • 點閱點閱:231
本文探討話本〈鬧樊樓〉於筆記〈南市女〉的繼承與改寫。針對改寫研究,除了討論作者如何塑造周勝仙這麼一個突出的癡情女子典型外。就文學藝術價值而言,話本作者如此在與筆記極為雷同的情節限制下,展開出全然不同的故事涵義,並扭轉本事鋪陳上的瑕疵,也是全文所欲探討方向。最後探討話本寫作以當代筆記作為素材,表現出何種異於筆記的寫作意圖,及其背後的深層文化意義。第一層文本現象分析可知,雖然情節結構雷同,然而〈鬧樊樓〉卻於〈南市女〉基礎上,轉變了故事意義與人物設定。在考慮到合理性、戲劇性、讀者喜好、善惡灌輸的傾向下,將記載奇人異士筆記,改成一段戀愛悲劇。如此,除了增加故事的可看性以外,更有反應社會文化背景的深刻涵意。第二層試以說話人立場談作者改寫意圖,基於說話營利事業本質思考,可以發現小說諸多更動,乃係說話行業競爭下所磨練出來的成熟小說敘述。最末層探討時代背景如何影響小說作者,進而投射小說文本之上。話本作者企圖合於市民大眾小說喜好之同時,往往也將時代社會背景、社會問題納入寫作素材中。本文以「市民生活的寫照」、「婚姻制度、父權制度的省思」兩角度切入,發現文本現象的轉變,其實背後反映了長久以來的婚戀問題與人們真切渴望。
期刊論文
1.胡萬川(19801200)。從馮夢龍編輯舊作的態度談所謂宋代話本。古典文學,2,359-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桃坊(1988)。中國白話小說的發展與市民文學的關係。明清小說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萇(1995)。千古痴情女情奇事亦奇--周勝仙形象簡論。呼蘭師專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紀德君(1995)。春濃花豔佳人膽--論宋代話本小說的女性形象。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莫山洪(1995)。宋代愛情話本小說與市民的反思。柳州師專學報,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佩芹(2005)。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的人物探析。有鳳初鳴年刊,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文裕(2006)。馮夢龍「三言」故事源流察考(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定中(2002)。宋代小說中的困境情節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美玲(2003)。夷堅志之民間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燁(1958)。醉翁談錄。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夢龍、廖吉郎(2007)。醒世恆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夢龍、顧學頡(1991)。醒世恆言。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列禦寇(196508)。列子。臺北:廣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正璧(19810300)。三言兩拍資料。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廷珪(1983)。海錄碎事。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玄、孔穎達、龔抗雲、李學勤(2001)。禮記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毅中(1999)。宋元小說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ampbell, Joseph、朱侃如(1997)。千面英雄。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義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程毅中(2000)。宋元小說家話本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士瑩(1980)。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昉(1987)。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于吉、王明(1960)。太平經合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振鐸(1971)。中國文學研究新編。明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金明求(20040000)。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洪邁、何卓(2006)。夷堅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戴望(1962)。管子校正。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祖謙(1968)。宋文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登山(1999)。老子釋義。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明娳(1989)。貪嗔痴愛--從古典小說看中國女性。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歐陽代發、周積明(1995)。世態人情說話本--悲歡離合。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徐連達(2002)。中國歷代官制大詞典。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