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品花寶鑑》時空形式之經營
書刊名: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
作者:戴冠民
作者(外文):Dai, Guan-mi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
頁次:頁127-164
主題關鍵詞:品花寶鑑時空形式Pin Hua Bao JangSpace and tim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92
  • 點閱點閱:16
本論文所提出的時空形式主要是以巴赫汀的「時空型」理念為依歸,巴赫汀的理念乃著重在敘事作品中「故事」和「情節」的內在聯繫性,亦即時間與空間的連綴綰合。人自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即存在於時空的舞台,和天地萬物相連相接,以至終老。所以文學作品自然會反映這種現象,自然就以時空為其構成要素。藉著分析《品花寶鑑》文本,一窺晚清背景下梨園醞釀的情愛是否有其特殊之處,從時空形式著手探究內容的深度和拓展文本的價值。本論文在時間方面以世俗時間、他界時間、命定時間作為探討重心;在空間方面以情(雅)之空間、淫之空間、夢境空間為重點,嘗試藉由時空形式來一窺《品花寶鑑》的深層意蘊。
The dissertation is broached the subject of space and time about “Pin Hua Bao Jang”. The apercu includes the time of convenances , the other world , fate and the space of love , dirt , dream. To find out the meaning of “Pin Hua Bao Jang” .
期刊論文
1.詹頌(2000)。中國古典小說中的鏡意象。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4),2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靜(2002)。中西方文化中的烏鴉意象探析。齊魯學刊,5,9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金琳(200606)。日落歸飛急霜台夕影寒--試論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烏鴉意象。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1(3),5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志維(1997)。穿越「鏡像誤識」:閱讀《品花寶鑑》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中外文學,26(3)=303,68-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玉琳(2002)。目連救母故事中的孝道思想--以《佛說盂蘭盆經》為探討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瓊分(2000)。乾嘉士人鬼神觀試探--以紀昀、袁枚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佩琴(2004)。說園--從《金瓶梅》到《紅樓夢》(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淑敏(1990)。《太平廣記》中神異故事之時間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潘綏銘(1998)。性的社會史。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勛(1970)。問禮俗。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充(1997)。論衡。台北:台灣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孔安國、孔穎達、國立編譯館(2001)。尚書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月氏三藏竺法護(2003)。佛說盂蘭盆經。台中:瑞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均(1968)。續齊諧記。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臺卿(1968)。玉燭寶典。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祿。清嘉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紀昀(1977)。閱微草堂筆記。台北:大中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清筠(2000)。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台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允鉌(1984)。華夏意匠。香港:廣角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植、張公弛(1983)。中國歷代名園記選注。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Jung, Carl G.、楊儒賓(1993)。東洋冥想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台北:商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針之古鍾吉、鄒洪燦(1991)。西方造園變遷史--從伊甸園到天然公園。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董小英(199705)。敘事藝術邏輯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Frazer, J. G.、汪培基(1991)。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台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宗懍、王毓榮(199206)。荊楚歲時記校注。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弼、韓康伯、孔穎達、國立編譯館(2001)。周易正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義(200402)。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丁福保(1966)。說文解字詁林。台北:台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郭玉雯(198507)。聊齋誌異的幻夢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康(2005)。對話的喧聲:巴赫汀的文化理論述評。臺北:麥田出版社:城邦分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溢嘉(2001)。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Hopcke, Robert H.、蔣韜(1997)。導讀榮格。新北:立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虞世南(1978)。北堂書鈔。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關永中(1997)。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魯迅(1997)。中國小說史略。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玉波(1998)。中國古代的家。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亦園(1980)。文化人類學選讀。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葉慶炳(1996)。晚鳴軒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國芳、郭本禹(1997)。拉岡。台北:生智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Soja, Edward W.、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2004)。第三空間:航向洛杉磯以及其他真實與想像地方的旅程。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在舟(2001)。曖昧的歷程:中國古代同性戀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楊義(1998)。中國敘事學。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熊月之(1999)。上海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孝廉(1987)。神話與小說。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卡爾.榮格、龔卓軍(1999)。人及其象徵。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Stein, Murray、朱侃如(1999)。榮格心靈地圖。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Eliade, Mircea、楊素娥、胡國楨(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金明求(20040000)。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Lévy-Brühl, Lucien、丁由(1981)。原始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應貴(19990000)。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戴聖(1989)。禮記〈月令〉。禮記正義。台北:大化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麗娟(2001)。緒論‧「詩讖」溯源與釋意。詩論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khtin, Mikhail(1998)。小說的時間形式和時空體形式:歷史詩學概述。巴赫金全集第三卷:小說理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美璍(2003)。湯馬斯.摩爾的世界觀與視界譯序。烏托邦。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