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史前考古學「文化」
書刊名:人類與文化
作者:尹意智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2
頁次:頁122-139
主題關鍵詞:考古學考古學文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4
  • 點閱點閱:103
期刊論文
1.夏鼐(1959)。關於考古學上文化的定名問題。考古,1959(4),169-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有貝(20051200)。蘭陽平原淇武蘭遺址的問題與研究。田野考古,10(2),3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匡悌(2001)。對臺灣歷史教科書中「史前史」部分的疑義。新史學,12(2),173-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美珍(2000)。花岡山文化之研究。宜蘭文獻雜誌,43,61-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士強(1990)。臺東縣東和地區史前遺址。歷史月刊,27,105-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長庚(2005)。臺灣東部巨石文化的研究過程暨忠勇遺址調查。田野考古,10(1),4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鴻霖(2005)。考古學的墓葬研究--墓葬現象的表徵與文化屬性。田野考古,10(2),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有貝(2002)。花蓮縣芳寮遺址調查與試掘。考古人類學刊,59,152-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有貝(2006)。淇武蘭遺址在蘭陽平原考古研究的意義。宜蘭文獻叢刊,27,1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文薰(1976)。台湾東海岸の巨石文化〉。えとのす,6,14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鳥居龍藏(1926)。台湾の古代石造遺物に就て。民族,1(3),123-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益昌(2003)。臺灣玉器流行年代及其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趙金勇、鐘國風(2009)。花蓮市花岡山遺址發掘概要。2008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90328-20090329)。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瑩三、劉益昌(2010)。臺灣北部訊塘埔文化塗紅陶器的拉曼分析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瑩三、劉益昌、鍾亦興(2007)。訊塘埔文化塗紅陶器之研究。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有貝(2010)。從淇武蘭陶器探討噶瑪蘭族群問題。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長庚(2007)。花蓮縣高寮遺址試掘簡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昌(1996)。伯公瓏遺址發掘及其意義 (稿)。臺北。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士強、張慧端、陳維新、朱正宜、陳有貝(1989)。人文史蹟調查分析.東部海岸陸域資源調查報告及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有貝(2009)。花蓮縣嶺頂、大坑遺址調查研究計畫: 期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跡勘查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正宜(1990)。臺東縣馬武窟溪口新石器時代遺址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有貝(1991)。花蓮縣花蓮溪口至秀姑巒溪口附近海岸遺址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尹意智(2008)。台灣史前玉器工藝:以平林遺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連照美(2003)。台灣新石器時代卑南研究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hilde, V. Gordon.(1951)。Man Makes Himself。London, UK: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of World Literature, Inc。  new window
3.劉益昌、顏廷伃(2000)。臺東縣史前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海岸山脈東側與綠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秉琦(1997)。中國文明起源新探。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2004)。台閩地區考古遺址--宜蘭縣、花蓮縣。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仲玉(1994)。曲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美珍(2001)。花岡山文化之研究。台東市: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益昌(1996)。臺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益昌(2002)。淡水河口的史前文化與族群。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臧振華(19990000)。臺灣考古。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連照美(20080000)。臺灣新石器時代卑南墓葬層位之分析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宏彥(2008)。中國考古學十八講。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欒豐實、方輝、靳桂雲(2002)。考古學: 理論 方法 技術。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坤修、葉美珍(2001)。台東縣史‧史前篇。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德仁(2003)。談臺灣「繩紋紅陶文化」--兼論其符晚期發展與演變趨勢。臺灣史前史與民族學研究的新趨勢--慶祝宋文薰教授八秩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益昌(2002)。臺灣地區使錢文化層序研究的省思。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嚴文明(1997)。關於考古學文化的理論。走向21世紀的中國考古學。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尹意智(2008)。網行文化,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317, 20110201。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