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失焦的世代--以紀元畫會為例探釋臺灣美術發展的世代差異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林明賢
作者(外文):Lin, Ming-hsie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94
頁次:頁4-27
主題關鍵詞:紀元畫會東方畫會五月畫會臺灣美術世代風格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2
  • 點閱點閱:76
隨著1945年後政治的更迭、文化的更替及時代思潮的激盪,在多元因素的衝擊下,台灣美術的發展在1950年代掀起了空前的變革,「現代」、「前衛」的主張成為新世代的主流,而有關五○年代台灣美術的論述也多以「現代繪畫」相關議題如「新藝術運動」、「現代繪畫運動」、「正統國畫爭論」、「畫會的分析」等為探討主軸,其中有關畫會方面的探討又多以「東方」、「五月」畫會的發展為主,其實在這一波繪畫變革中,另有一些早於日治時期即赴日本研習繪畫的藝術家們也在此時期的美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所成立的「紀元畫會」,即是此時期中最早組織、且有異於其它具有保守色彩體制而顯得特別的一個繪畫團體,卻甚少被提及,本文為對五○年代台灣美術發展中的不同世代有完整的探討,即以「紀元畫會」為主要樣本,以客觀形式比較的方式分析五○年代不同世代間的差異,試圖探釋戰前與戰後世代間的各種轉變與差異性所影響之下的個人美術風格的呈現和其於台灣美術發展中的世代及時代意義。
期刊論文
1.林明賢(200407)。從五〇年代台灣美術的發展看「紀元美術會」之成立。臺灣美術,5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9307)。長流--五〇年代台灣美術發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娟英(19951030)。觀音山畔的畫家--廖德政的油彩風景。廖德政。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乃銘(1992)。流年暗換成影景•再覓畫裡少年心。紀元美術創始會員紀念展。台北:誠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瓊瑞(20061231)。漂浪靈魂的典麗映現--張萬傳的生命與藝術。台灣美術全集25 張萬傳。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偉光(199507)。陳德旺畫談。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里法(1978)。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臺北:藝術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瓊瑞(19910000)。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臺灣之發展(1945-1970)。臺北:東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柏亭(1997)。日據時期台灣的畫會活動。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白雪蘭。台灣早期西洋畫會的形成,http://sql.tmoa.gov.tw/art/html/2-2/105.htm, 2013/0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白雪蘭(199109)。本質與永恆的追求者--試論廖德政的生平、畫風及創作之源。廖德政回顧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秀雄(1993)。台灣第一代西畫家的保守與權威主義暨其對戰後台灣西畫的影響。台灣美術發展史論。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才郎(200307)。細水長流--五〇年代台灣美術發展中的民間畫會。長流--五〇年代台灣美術發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惺嶽(1997)。台灣美術圑體及其發展。渡越驚濤駭浪的台灣美術。台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