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日治中期裝飾藝術風格的設計表現
作者:孫祖玉
作者(外文):Chu-yu Su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廷宜
林品章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裝飾藝術女性設計史臺灣日治時期Art Decofemaledesign historyTaiwanese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3
本論文主要探討1920-30年代流行於歐美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 Style),在日治中期臺灣殖民社會的設計發展與表現形式。首先探討西方裝飾藝術設計運動之歷史源由,歸納其形成的主要風格特徵,其次,探討日本明治維新以降現代設計的形成,與裝飾藝術在日本的發展狀況,最後,再進一步從日治時期臺灣建築與平面設計作品、社會文獻資料進行調查,探討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流行於歐美的裝飾藝術風格,透過殖民傳播的途徑,輾轉輸入至臺灣,在臺灣殖民社會的發展背景與流行效應,以及日治中期臺灣裝飾藝術設計的風格特色。本研究發現,臺灣裝飾藝術設計作品兼具有西方裝飾藝術風格的呈現、日本文化元素的應用、臺灣本土語彙的融合等多元性之視覺文化。結論就日治中期臺灣裝飾藝術設計文本特徵與設計思潮因素提出三項結果:(1).裝飾藝術建築與平面設計文本經過東、西方異同比較後發現,除能找到一致性的風格形式與主題之外,相異處為臺灣民間漢、閩、客之私家宅院保留傳統閩南建築文化的居室生活慣性,僅在屋身局部添加裝飾藝術元素,形成了臺灣特有的裝飾藝術建築表情。臺灣裝飾藝術平面作品主題圖像則獨立發展出亞熱帶地域性的主題群,以及殖民主權的主題群。(2).透過歷史研究文本背景之研究,得到裝飾藝術折衷性質的反證,以及裝飾藝術時期的女性文本與女權運動具有密切之關聯性。(3).日本的西方文明學習經驗帶入殖民地臺灣,建立了臺灣裝飾藝術流行的接觸途徑,透過對臺殖民方針與國家現代化政策主導下,促使了臺灣裝飾藝術的快速發展。本文透過歷史研究,在相同時間軸下之東、西方,進行裝飾藝術設計風格的關連性探討與流行文化脈絡的連結,希望對於臺灣設計史的建構有所幫助。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explore how Art Deco design, a style popular in 1920’s Europe and America, developed and was expressed in Taiwanese design during the middl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is study first looks at the history and origin of Art Deco design and summarizes its major stylistic attributes. Hereafter, it delves into modern Art Deco since the time of Japan’s Meiji Restor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in Japan during this period. Finally, this dissertation examines how Art Deco, popular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World War II, was disseminated to Taiwan via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and graphic designs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as well as documentation from Taiwanese society at this time. The effects of Taiwanese coloni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r culture are also included in this examination, as well as account of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Art Deco design style during the middle colonial period. This research discovers Taiwan’s Art Deco designs amalgamate western Art Deco style, elements adopted from Japanese culture, Taiwan’s indigenous artistic vocabulary, and other elements, to form a diverse visual culture of its own.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affirms that Art Deco design in the middl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has three main conceptual threads: (1) how Japan’s colonial policies toward Taiwan and its national modernization policie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rt Deco; (2) the visual style which materialized after Taiwanese designers incorporated indigenous artistic vocabulary and local styles with the western Art Deco they had learned; (3) the element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which Japan studied and later brought to the colony of Taiwan, thus creating an avenue of access via which Art Deco could become popular in Taiwan. This study wishes to ass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ese design history through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ccomplishing this goal, this dissertation undertakes a relational examination concerning Art Deco as it developed in the west and east contemporaneously, and Art Deco’s the connection to the temporal flow of popular culture.
英文
Arwas, V., 1992, Art Deco, London: Academy Edition.
Bayer, P., 1988, Art Deco Source Book: a visual reference to a decorative style 1920-40, New Jersey: Wellfleet Press.
Bayer, P., 1998, Art Deco Interiors: decoration and design classics of the 1920s and 1930s,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Bayer, P., 1992, Art Deco Architecture: design, decoration and detail from the twenties and thirties, New York: A Times Mirror Company.
Benton, C., Benton, T. & Wood, G., 2003, Art Deco: 1910-1939, Boston: Bulfinch Press.
Berenholtz, R., 2005, New York Deco, New York: Welcome Books.
Bryer, R., 2000, The History of Hair: Fashion and Fantasy down the Ag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Butler, J., 1992, Feminism in Any Other Name, Differences, 62-3, pp.30-45.
Cabarga, L., 1994, Progressive German Graphics: 1900-1937,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Gross, A., 2004, Japanese Beauties, New York: Taschen.
Crowe, Michael F., 1995, Deco by the Bay: Art Deco Architecture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New York: Viking Studio Books.
Curtis, William, 1987, 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1900, Oxford: Phaidon Press.
Deke Erh, 2008, Art Deco in Shanghai and in Miami Beach, Hong Kong: Old China Hand Press.
Duncan, A., 1988, Art Deco,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Duncan, A., 1992, Art Deco Furniture: the French designer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Fidler, J. & Feierabend, P., 1999, Bauhaus, Mohndruck: Köneman Verlagsgesllschaft mbH.
Fisher, C., 2008, Art Deco - The Modern Style, New York: Balance House.
Heller, S. & Fili, L., 1994, Dutch Moderne: Graphic Design from deStijl to Deco,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Heller, S. & Fili, L., 1995, Streamline: American Art Deco Graphic Design,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Heller, S. & Fili, L., 1996, French Modern: Art Deco Graphic Design,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Heller, S. & Fili, L., 1997, Deco España: Graphic Design of the Twenties and Thirtie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Heller, S., Fraser, J. & Chwast, S., 1996, Japanese Modern: graphic design between the war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Heller, S. & Fili, L., 2005, Euro Deco: Graphic Design between the War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Heller, S. & Fili, L., 1997, Deco Type: stylish alphabets of the ‘20s & ’30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Heller, S. & Fili, L., 1998, British Modern: Graphic Design Between the War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Heller, S. & Fili, L., 1998, German Modern: Graphic Design from Wilhelm to Weimar,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Jankowski, J., 1992, Shelf Life: Modern Package Design 1920-1945,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Kery, P. F., 1986, Art Deco Graphics, New York: Balance House.
Klein, Dan., McClelland, Nancy A., Haslam, Malcolm, 1987, In The Deco Styl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imited.
Lavin, M., 1993, Montage and Modern Life: 1919-1942, Ohio: Karen Wickliff Books.
Leigh, M. & Bonin, T., 1997, The Pioneering Role of Madame Alice Milliat and the FSI in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Track and Field Competition for Women, Journal of Sport History, 4(1, pp. 75-81.
Loeb, M., 1972, Art Deco Designs and Motifs, New York: Dover Pictorial Archive Series.
Mcknight, K. E., 1994, The Art of the Post, London: Cecil Palmer.
Meggs, P. B., 1983, 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d.
Mendenhall, J., 1997, Early Modernism: Swiss & Austrian Trademarks 1920-1950,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Mourn, H., 1985, A. M. Cassandre, New York: Rizzoli.
Munsterberg, M., 2009, Writing about Art, New York: 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
Owen, W., 1991, Modern Magazine Design, New York: Rizzoli.
Pedersen, S., 2005, Shoes: What Every Woman Should Know, New York: F & W Press.
Raizman, D., 2004,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UK: Laurance King Publishing Ltd.
Richardson, J. T., 1991, A Life of Picasso: The Triumphant Years 1917-1932,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Rose, P., 1991, Jazz Cleopatra: Josephine Baker in Her Time, New York: Vintage Books.
Sparke, P., 1987, Design in Context: The History,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sign,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Sparke, P., 1998, Century of Design: A Design Pioneers of the 20th Century, New York: 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Striner, R., 1994, Art Deco, New York: Abbeville Press.
Thornton, R. S., 1991, The Graphic Spirit of Japa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Weber, E., 1994, Art Deco, London: Kimbolton House.
William L. Bird, Harry R. Rubenstein, 1998, Design for Victory: World War II Poster on the American Home Front,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William, O., 1991, Modern Magazine Design, New York: Rizzoli.
Wolf, M., 1988,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extual Analysis: Prospects and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Converg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 135.
Wong, W. S., 2001, Detachment and Unification: A Chinese Graphic Design History in Greater China Since 1979, Design Issues, 17(4), pp. 51-71, MIT Press, Chicago, Ill., USA.
Worsley, H., 2008, Decades of Fashion, New York: Langenscheidt Pub Inc.
Yuko Kikuchi ed., 2007, Refracted Modernity: Visual Culture and Identity in Colonial Taiwan, 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和文
サカツコーポレーション,2006,明治・大正・昭和 お酒の広告グラフィティ―サカツ・コレクションの世界,東京:国書刊行会。
サントリーミュージアム,1995,20世紀の青春時代―僕たちの生活のルーツが知りたい,東京:クレオ。
はやし ひろき,2004,広告絵はがき-明治‧大正‧昭和の流行をみる,東京:里文。
ブックデザイン,2004,大正‧昭和のマッチラベル-Matchbox Lable Collection 1920s-40s,東京:PIE books。
千々岩助太郎,1934,建築学会大会の印象と臺湾建築会に対する希望,台湾建築会誌,第6輯,第4號,pp.204-208。
千々岩助太郎,1934,飾窓装飾競技会に於ける考察,台湾建築会誌,第6輯,第6號,pp. 328-333。
千々岩助太郎、中井晴八郎,1935,昭和10年4月21日臺湾中部地震に於ける建築物の被害に就て,台湾建築会誌,第7輯,第3號,pp. 135-156。
入江克己,1988,日本近代體育の思想構造,東京:明石書店。
三好 一,1997,日本のラベル,京都書院アーツコレクション。
三好 一,1999,日本の広告マッチラベル―大正末‐昭和20年代,京都書院アーツコレクション。
中井幸一,1991,日本廣告表現技術史,東京:玄光社。
井手薰,1919,台湾に於ける建築の今昔-躍進臺灣大觀續篇,東京:中外毎日新聞社。
井手薰,1929,臺灣の都市計劃に就て, 台湾建築会誌,第1輯,第5號,pp. 1-3。
井出季和太,1988,台灣治績志,東京:青史社。
中村圭子,2005,昭和モダンキモノ-抒情画に学ぶ着こなし術,東京:河出書房。
內海庄五郎編,1931,高雄港勢展覽會誌,高雄:高雄南報印刷所。
中部臺灣共進會,1926,中部臺灣共進會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中部臺灣共進會協贊會編,1926,中部臺灣共進會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市川泰助,1932,封面裝幀,臺灣時報,1月號。
石川欽一郎,1932,臺灣の山水,臺灣時報,6月號,pp. 28-35。
生田誠,2006,日本の美術絵はがき1900-1935-明治生まれのレトロモダン,東京:淡交社。
北原義雄編,1930,現代商業美術全集,第1卷,東京:株式會社アルス。
北原義雄編,1930,現代商業美術全集店頭店內設備集,第9卷,東京:株式會社アルス。
末續堯,2006,日本のアールデコ―Japanese Art Deco,東京:里文出版。
吉田光邦編,1985,圖說萬國博覽會史1851-1942,京都:思文閣。
吉田光邦編,1986,萬國博覽會の研究,京都:思文閣。
吉見俊哉,2000,博覽会の政治学:まなざしの近代,東京:中央公論新社。
吉崎勝雄,1936,時局を射る,基隆:新高新報社。
寺下コレクション,2005,日本の博覽會,東京:株式會社平凡社。
竹原あき子著 梨山明子編修,2003,日本デザィン史,東京:美術出版社。
西澤泰彦,2008,日本植民地建築論ニホンショクミンチケンチクロン,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折口透,1992,スピードのかたち-時代の流れと夢の追求,東京:グランプリ出版。
林宏樹,2004,明治‧大正‧昭和の流行をみゐ廣告繪はがき,東京:里文出版社。
若林正丈,1993,近代日本と植民地,東京:岩波書店。
林品章, 2000,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臺湾視覺傳達デザイン史研究(4),デザイン学研究,第47期,第4號,pp. 79-88。
林品章,2001,日本統治時期視覺傳達デザインに関する大型行事,臺湾視覺傳達デザイン史研究(5),デザイン学研究,第48期,第1號,pp. 93-102。
青井哲人,2005,植民地神社と帝国日本,吉川弘文館。
青井哲人,2007,彰化一九〇六年―市区改正が都市を動かす,編集出版組織体アセテート。
青幻舎,2006,日本の商業デザイン―大正・昭和のエポック,青幻舎。
海老原耕水編,1932,商業美術展覽會紀念帖,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海野弘,2005,アール・デコの時代,中央公論新社。
姬路市立美術館‧印刷博物館編,2007,大正レトロ・昭和モダン 広告ポスターの世界―印刷技術と広告表現の精華,東京:圖書刊行会。
商工時報,1935年,2月號,p. 43。
菅浩二,2004,日本統治下の海外神社―朝鮮神宮・台湾神社と祭神,弘文堂。
國島水馬,1930,演藝とキネマ,第二卷,第一期。
野島寿三郎コレクション,2004,日本の紙Retro “Scrap Paper”Collection:クズ―大正・昭和の庶民派レトログラフィックス,東京:PIE books。
粟山俊一,1929,歐米各國近世の建築に就て,台湾建築会誌,第1輯,第1號,pp. 9-14。
緒方康二,1999,明治のパイオニアたち,デザィソ學研究,第6期,第2號,p.24。
樋口孝之、宮崎清,2007,明治初期から中期の美術工藝振興活動にあらわれめた「意匠」概念,デザィソ學研究,第54期,pp. 88-95。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同窗會學友會,1933,臺北第三高等女学校創立三十五周年記念誌,臺北。
臺灣公論社編,1939,臺灣公論,第4卷,第10號,封底。
臺灣公論社編,1939,臺灣公論,第4卷,第6號,封底。
臺灣社會事業協會,1932,社會事業時報,第1卷,第3號,封底。
臺灣建築會,1932,臺灣建築會誌,第4輯,第3號。
臺灣教育會編,1932,臺灣教育,第357期,65。
臺灣慣習研究會,1987,臺灣慣習記事第貳卷下,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遞信協會編,1925,臺灣遞信協會雜誌,臺北:臺灣遞信協會。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1937,專賣事業,第165期,43。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1934,臺灣帽子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1942,ハノィ國際見本市博覽會參展報告,臺北。
臺灣總督府編,1936,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博覽會協贊會編,1939,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協贊會誌,臺北:臺灣博覽會協贊會。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編,1934,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橋爪紳也 監修,2005,日本の博覧会 寺下勍コレクション,東京:別冊太陽日本のこころ。
濱田捻、小野薰,1936,臺灣の建築に於ける鐵筋コンクリートに就て,台湾建築会誌,第9輯,第5號,臺北:臺灣建築會。
藤澤国太郎,1929,セメント混凝材としての砂の性狀に就て,台湾建築会誌,第1輯,第4號,pp. 13-23。

中文
王士朝,1997,臺灣設計百年大事紀─自1895到1997年-臺灣有關視覺設計重要資料初稿整理,設計界,第21期。
井出季和太,1937,郭輝編譯 1977,日據下之台政,臺中:臺灣省文獻會。
王行恭,1988,新藝術運動後的臺灣早期美術設計,藝術家,第157期。
王行恭,1993,日本人辦的臺灣博覽會─談57年前一次周詳的文宣計畫,印刷與設計雜誌,第89期。
王行恭,1997,由歷史看近百年中國海報發展,美育,第90期。
王御風,2010,圖解台灣史,臺中:好讀出版。
矢內原忠雄,1977,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編,1997,立石鐵臣─台灣畫冊,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辻原康夫,2003,余秋菊譯 2006,服飾的世界地圖,臺北:玉山社。
臺灣總督府編,1994,台灣日誌,臺北:南天書局。
竹中信子,2007,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大正篇 1912-1925》,臺北:時報文化。
竹中信子,2009,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昭和篇 1926-1945上》,臺北:時報文化。
江辛美,2008,日治時期臺灣醬油產業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竹村豐俊編,1933,創立十周年紀念誌紀念臺灣體育史,臺北:臺灣體育協會。
伊能嘉矩著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2011,台灣文化志,臺北:臺灣書房。
朱惠足,2009,「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臺北:麥田出版社。
沈文台,2002,臺灣老街圖鑑,臺北:城邦文化事業。
何涵君,2011,日治時期臺灣田徑運動之研究─以全島性賽會為中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
何義麟,2011,矢內原忠雄及其帝國主義下之台灣,臺北:臺灣書房。
吳文星,1986,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吳南葳,2002,台灣日治時期建築外牆面磚之研究-以公共建築為主要探討對象,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宋南萱,2000,台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理洲,1997,明治維新,臺北:遠流出版社。
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new window
李乾朗,1993,台閩地區近代歷史建築調查 第一輯臺中縣以北,臺北:行政院內政部。
李乾朗,1994,台閩地區近代歷史建築調查 第二輯彰化縣以南、花東及離島地區,臺北:行政院內政部。
李乾朗,1995,臺灣百年建築,臺北:室內雜誌。
李乾朗,1999,台灣建築百年,美兆。
李乾朗,1989,Art Deco在臺灣,室內,第5期。
李清志,1998,機械建築-機械美學與建築形式,臺北:創新出版社new window
李進發,1992,日據時期台東洋畫發展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林育菁,1998,裝飾藝術樣式在台灣日據時期建築之運用,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品章,2003,臺灣近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變遷,臺北:全華科技圖書。
林品章,1995,美術設計的起源及其名稱與內容的發展,台灣美術,第7卷,第4期。new window
林品章,1996,臺灣光復前後的海報:兼談海報的定義與功能,美育,第76期。
林品章,2000,日治時期的「商業美術展覽會」,設計,第95期。
林品章,2001,日治時期大型展覽會活動報導:中部臺灣共進會,藝術家,第311期。
林品章,2001,日治時期大型展覽會活動報導:高雄港勢展覽會,藝術家,第313期。
林品章,2003,台灣近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變遷,臺北:全華圖書。
林品章,2007,日治時期大型活動:臺灣勸業共進會、始政三十年展覽會、始政四十年博覽會,臺灣設計,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林品章,2009,台灣學系列講座專輯二,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林品章、蘇文清,1997,昭和六年1931高雄港勢展覽會及其視覺傳達設計相關研究,設計學報,第2卷,第2期。new window
林品章、蘇文清,1999,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研究:展出背景、規模與宣傳,設計學報,第4卷,第2期。new window
林品章、蘇文清,2000,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研究:展覽會場與設施,設計學報,第5卷,第1期。new window
林品章、蘇文清 2000,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研究:視覺傳達設計,設計學報,第5卷,第2期。new window
林淑芬,2006,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木製家具形制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碩士論文。
林瑛琪,2010,台灣的音樂與音樂家,臺北:臺灣書房。
林瓊華,2008,臺灣第一位女革命家─謝雪紅,臺北:草根出版。
姚村雄,2004,設計本事─日治時期台灣美術設計案內,臺北:遠足出版社。new window
姚村雄,1996,臺灣日據時期「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之宣傳計劃及視覺設計研究,國立台中商專學報,第28期。
姚村雄,1998,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設計在台灣的發展,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三屆設計學術成果研討會論文集。
姚村雄,2002,日治時期臺灣美術設計發展史料之初步整理研究,商業設計學報,第6期。new window
姚村雄,2003,日治時期的社會環境與美術設計發展,台灣美術,第54期。new window
姚村雄,2005,設計本事-日治時期台灣美術設計案內,臺北:遠足文化公司。new window
姚村雄、陳俊宏、邱上嘉、俞珮君,2008,日治時期「仁丹」藥品報紙廣告設計比較研究─以日本、臺灣、中國三地為例,科技學刊,第17卷,人文社會類第1期。new window
胡家瑜,2004,博覽會與臺灣原住民:殖民時期的展示政治與「他者」意象,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第62期,pp. 3-39。
范情、簡文敏等,2006,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臺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徐元民譯,2001、Guttmann, A. 原著,1992,現代奧運史,臺北:師大書苑。
泰奧菲,2002,La Poudre et Moi粉盒百年珍藏,臺北:瑞昇文化。
陳光大,2008,日本基礎造形教育的發展,設計學研究,第10期,第2號,pp. 102-120。new window
陳君愷,2006,狂飆的年代-1920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其澎,2003,”框架”台灣:日治時期殖民現代性研究,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年會‧靠文化‧By Culture學術研討會論文。
陳怡君,2007,日治時期女性自我主體的實踐─論楊千鶴及其作品,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柔縉,2005,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new window
單波、石義彬,2005,跨文化傳播新論,四川:武漢大學出版社。
程佳惠,2004,台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張國興,1996,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台灣社會的變化1894-1945年,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出版社,pp. 63-64。
張鴻俞,2010,具地域性風格的防盜窗設計系統建構-以台南市日治時期「裝飾藝術」建築為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張繼文,2009,帝國的視覺文化抽屜: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地方色彩」從屬論述,藝術論衡,第2期,pp. 129-166。new window
傅朝卿,1999,日治時期台灣建築1895-1945,臺北:大地地理出版公司
傅朝卿,1995,台南市日治時期歷史性建築,臺灣:臺南市政府。
游鑑明,1986,日據時代臺灣的女子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游鑑明,1994,日據時期臺灣的職業婦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游鑑明,2000,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3卷,p. 32。new window
黄武達,蔡之豪,内藤昌,1997,日治時代臺灣近代建築法制之創設與内涵─以臺北市街為例,建築學報,第23期,pp. 37-65。new window
黃煌雄,2006,兩個太陽的台灣-非武裝抗日史論,臺北:時報文化。new window
楊屏玉,2010,漢語地區「Design」譯語之生成與發展變化,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楊孟哲,1999,日治時代台灣美術教育。臺北:前衛出版社。
楊雅慧,1993,日據末期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婦女1937-1945-以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員為分析中心,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楊翠,1990,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之研究─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翠,1992,為臺灣婦運撐開第一片天空—日據時期的臺灣女性,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23卷,第25期,p. 19。
楊蓮福,2010,台灣百年生活圖錄,臺北:博揚出版公司。
楊壁川,1990,臺灣歷史年表,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葉立誠,2005,臺灣服飾史,臺北:商鼎文化。
葉肅科,1993,日落台北城─日治時代台北都市發展與台人日常生活,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葉榮鐘,2000,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臺中:晨星出版。new window
葉榮鐘,2000,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臺中:晨星出版公司。
葉龍彥,1996,台灣海報的由來,世紀容顏回顧─台灣海報特輯,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葉龍彥,1996,臺灣電影海報的發展,美育,第76期。
葉龍彥,1998,臺灣電影海報發展史1896-1995,台北文獻,第123期。
葉龍彥,2004,台灣老戲院,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廖新田,2008,從自然的台灣到文化的台灣─日據時代台灣風景圖像的文化表徵探釋─台灣美術四論,臺北:典藏藝術公司。new window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編,1997,立石鐵臣─台灣畫冊,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臺灣日日新報,教育會舉辦第一回臺灣美術展開幕式,昭和2年(1927)10月27日,漢文版6。
趙祐志,1998,日據時期台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45,臺北:稻鄉出版社。
劉偉民,2004,殖民情境的影像再現─日治時期原住民明信片圖像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融,2003,日治時期台灣參展島外博覽會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樓怡婷,2001,台灣日治時期商業市招及構成元素設計形式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滕守堯,1999,藝術社會學的描述,臺北:生智文化公司。
鄭人豪,2008,日治時期台灣游泳運動史之研究,淡江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鄭建華,1999,台灣日治時期博覽會活動設計及其視覺傳達表現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商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永忠,1992,台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從日據時期到民國81年,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賴秀峰,1973,日據時代台灣雜誌事業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化元,1999,臺灣開發史,臺北:三民。
謝里法,1979,日據時期台灣美術運動史,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顏水龍,1997,台灣第一廣告人顏水龍,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顏娟英,1998,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雄獅美術。
蘇文清,1998,始政四十年台灣博覽會宣傳計劃與設計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商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源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http://www.jacar.go.jp/index.html 2009/11/18。
臺灣女人 Taiwan women http://women.nmth.gov.tw/zh-tw/Content/List.aspx?Class=84 2011/10/26。
神戸大学新聞記事文庫 http://www.lib.kobe-u.ac.jp/sinbun/index.html 2009/10/26。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old photo library 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 2011/10/26。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日治時期圖書期刊資料庫 National Taichung Library, Journal Library of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database http://www.ntl.edu.tw/mp.asp?mp=1 2011/10/12。
國立臺中圖書館臺灣日治時期圖書期刊資料庫 National Taichung Library, Journal Library of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database http:// www.ntl.gov.tw 2011/10/8。

報紙
《良友雜誌》民國23年1月號。
《府報》,臺灣總督府。
《商工時報》,1935年,2月號。
《臺灣民報》昭和元年118號、126號、134號、昭和2年192號、194號、204號、昭和4年303號。
《臺灣婦人界》昭和9年6月號,昭和10年2月號、5月號、8月號,昭和13年8月號。
《臺灣新民報》昭和2年,昭和5年326號、334號、338號,昭和6年356號。
《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4月30日,第5版。
《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8月16日,第6版。
《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9月10日,第6版。
《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2月1日,第5版。
《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4月22日,第1版。
《臺灣協會會報》
《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2年-昭和15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