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高雄硫酸錏公司文化性資產探討高硫步上成長之路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黃俊夫
作者(外文):Huang, Jun-fu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6:4
頁次:頁19-48
主題關鍵詞:高雄硫酸錏公司文化性資產黃朝輝博士Kaohsiung Ammonium Sulfate CorporationKASCCultural heritagesDr. Frey Hua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
  • 點閱點閱:2
高雄硫酸錏公司(簡稱「高硫」)是生產硫酸錏(學名為「硫酸銨」)的化學肥料工廠,於民國 39年成立一直至民國 92年公司清算走入歷史,共 52年。本研究從高硫公司所遺留下來眾多的文化性資產中,耙梳出該公司存在的 52年歲月中的發展歷程。該公司在民國 39年,適逢戰後百廢待興艱困的年代中開始創立,歷經三次的擴建增產,讓硫酸錏產能達到全國最高。高硫除了生產硫酸錏肥料外,並將營業範圍伸展到不同領域,包括成立花蓮氮肥廠、擎天神炸藥廠,使得該公司在民國 57~62年年間,其產量、營收及獲利達到公司的頂峰。能讓高硫在這麼艱困的年代締造佳績,掌舵者黃朝輝博士(1899~1964年,民國 53年 11月病逝美國)功不可沒,在所有的訪談中可以看到所有的受訪者皆對黃總經理的感激與不捨,分析黃博士帶領高硫步上成長之路的脈絡,有以下特質(一)製程彈性。(二)利用人脈、爭取經費、廣結人緣。(三)投資眼光精準。(四)重視人員培育。(五)政策配合。高硫就是在黃朝輝博士具特質的領導風格及當時政策因素配合下,一步步邁向成長之路。
Kaohsiung Ammonium Sulfate Corporation, LTD (KASC) was a chemical fertilizer factory that made Ammonium Sulfate fertilizer. KASC was established in 1940 and closed in 2003. The cultural heritages of the KASC can help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KASC from 1968 to 1973. Dr. Frey Huang, th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KASC, led the colleagues (from 1950 to 1964) to go through the hardship and bring the KASC to its to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 Frey Huang’s leadership were: 1. the flexibility of manufacture process; 2.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raise funds; 3. accurate investment; 4. emphasis on personnel training; 5. coordination of governmental policies.
期刊論文
1.蕭全政(19931200)。戰後美援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影響。政治學報,21,121-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60200)。美援技術援助計劃。自由中國之工業,5(2),21-24+左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家振(19750600)。臺灣化學肥料工業之發展。臺灣銀行季刊,26(2),100-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家振(19830600)。臺灣化學肥料工業之嬗變與近期營運情勢。臺灣銀行季刊,34(2),63-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鐘雄(19700300)。臺灣經濟建設計劃與美援。臺灣銀行季刊,21(1),111-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湯元吉(1956)。台灣之肥料工業。台灣銀行季刊,18(2),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佩瑜(1984)。我尊敬又佩服的姑父。婦女雜誌,195,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永鍇(19910700)。追憶「硫酸錏之母」黃朝輝博士。傳記文學,59(1)=350,9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聰敏(19880200)。美援與臺灣的經濟發展。臺灣社會研究,1(1),145-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臺(2006)。臺肥的希望與榮耀--深耕一甲子、風華60年。臺北:臺肥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炳炎(2004)。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台北: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國鼎、劉素芬(2005)。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玉豐(2004)。高雄硫酸錏公司產業文化資產清查計劃成果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灣省政府建設廳(1954)。台灣建設槪況。南投:台灣省政府建設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澄泉(1996)。台肥五十年。台北: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工博物館籌備處(2007)。高雄硫酸錏公司勞工現況之田野調查。高雄: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工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雄硫酸錏股份有限公司(1985)。高雄硫酸錏公司發展史。高雄:高雄硫酸錏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湯元吉(1950)。中國肥料工業建設芻議。台北:台灣肥料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詹德湖、朱力行(1985)。高雄硫酸錏公司發展史。高雄:高雄硫酸錏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連春(1955)。肥料手冊。台北:臺灣省糧食局肥料運銷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Hughes, T. H.、楊佳羚、林宗德(2004)。美國的電氣化過程:系統建構者。科技渴望社會。臺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夫(2009)。硫金歲月--高雄硫酸錏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產業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專題選輯印記。台北:檔案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仲伯(1968)。臺灣之肥料工業。臺灣研究叢刊第97種--台灣工業論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雷秉章(1968)。台灣農家耕地面積問題之研究。臺灣研究叢刊第99種--台灣之農家經營問題。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