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戰後政經環境變遷與國土發展之研究-台灣經驗分析(1949-2000)
作者:梁又文
作者(外文):Liang Yu-wen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廖立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政經變遷國土發展台灣經驗永續發展環境共生策略規劃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Taiwan Experie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 SymbioticStrategic Plann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7
卡謬閱讀卡夫卡,發現真理已經被講完一半;
羅丹閱讀人體,發現哥倫布沒有發現的美麗海岸線;
佛洛依德閱讀夢,發現一條直達潛意識的秘密通道;
海明威閱讀海,發現生命是要花一輩子才會釣上的魚;
那,台灣戰後半個世紀以來之國土發展,您我閱讀出什麼呢?
論文摘要
在走過廿世紀,進入廿一世紀之際,回顧過去百年來的風風雨雨、興亡成敗,二十世紀人類的生活固然日愈富裕而多元,而科技的長足進步,更加速縮短了國與國、人與人間的距離。尤其是台灣光復以來,歷經五十餘年蓽路藍縷,全國上下克勤克儉的奮鬥﹑努力打拼,我們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並經由寧靜革命,進入全新的民主政治常軌,舉世矚目的卓越成就,使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然而在經濟成就倣視全球的『台灣經驗』背後,「福爾摩沙」的美名不再遠播,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瘡痍的國土環境以及令人詬病的居住空間。尤以,世紀末大地震震破家園、震毀房屋、震亡人命、震碎心靈,也震出我們引以為傲『台灣經驗』背後的種種問題,省思大地為什麼會反撲?實非一日之寒,冰山一角也,在痛定思痛之餘,如何從台灣與大陸分治以來之政經變遷,探討其對國土發展所帶來之正、負面影響,是為本研究主要檢視之原動力。
誠如Richard Jensen所說:「歷史是過去的政治,政治是現在的歷史」(History is past politics and politics is present history),及古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在追求「全球化、永續化、知識化、民主化與本土化」之今日,筆者基於「鑑往知來」之趨動力,首先試圖從國家治理之國家中心途徑(state-centered approach);及以市場機能為主之權力中心途徑,歸納出國家發展相關理論與台灣政經發展之關係;並從宏觀的歷史脈絡觀點(History approach),應用文獻回顧法、歷史分析法、歸納與演繹法,觀察台灣政經發展過程中,國家與社會內外部環境之互動關係;再從微觀的政經變化角度,透過時間序列之檢視,探討戰後台灣政治與經濟環境之變遷對國土發展之影響及國土發展歷程中背後所隱藏之政經意義。再者,運用策略規劃方法之SWOT矩陣分析,探討光復初期、解嚴前後、精省前後及政黨輪替後,國土發展之內外部環境分析。最後,試從國家永續發展與國土環境共生之觀點,提出國土永續發展之新思維,並探討國土內部與外部環境在台灣政經結構變遷下所扮演之角色及未來發展之行動策略,俾供政府在國土環境改造上之參考。茲將本論文研究之成果整理如后表,並歸納臚列說明如次:
1、從國家發展觀點詮釋台灣政經發展經驗。
(1)國家發展相關理論之整合與詮釋。
(2)國家發展研究途徑剖析政經發展特色。
2、國家角色之轉變:國防優先經濟奇蹟政治民主重視環境。
3、政府施政之轉變:以農立國以工強國以商富國以科技治國。
4、台灣經驗之詮釋。
(1)台灣經驗形成之政策意涵。
(2)台灣經驗與國家發展的關係。
5、政經變遷下國土發展體系之歷史分期。
(1)1949-1963威權統治下沿用日據時代之計畫體制。
(2)1964-1973經濟發展主導掛帥下之本土化都市計畫體制。
(3)1974-1986政治經濟轉型動盪期之區域計畫體制。
(4)1987-2000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之國土計畫體制。
6、歷史是過去的政治、政治是現在的歷史。
(1)政治環境變遷:包括政治發展進程、憲政發展演變、及派系政治之生態演變。
(2)經濟環境變遷:包括經濟發展歷程、產業發展歷程、農業發展歷程、及房地產發展歷程。
7、政經變遷下之國土計畫體系與用地管制。
(1)1895-1945殖民地日本體制:日本頒佈「台灣都市計畫令」之計畫體制-建築警察權管制。
(2)1945-1964沿襲日本體制:戰後初期的個別市鎮消極管制。
(3)1964-1973本土化都市計畫體制:都市計畫包括區域計畫時期-都市計畫管制。
(4)1973-1976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單獨立法:建築管理體系建立時期-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管制。
(5)1976-1987區域計畫體系:都市土地與非都市土地兩套管制體系-分區管制與山坡地開發許可制度。
(6)1987-1997國土計畫體系:綜合開發計畫、區域計畫、縣市綜合發展計畫及都市計畫四個層級體系-區段徵收整體開發制度。
(7)1997-2000國土計畫體系面臨轉型時期-發展許可與成長管理制度。
8、政經變遷下之國土發展特色。
(1)1949-1960蔣中正時代-威權體制下之台灣重建。
(2)1961-1977蔣中正後期時代-經濟發展主導下之台灣經驗。
(3)1978-1987蔣經國時代-政經快速變遷下之城鄉發展。
(4)1988-2000李登輝時代-政商關係下之城鄉風貌。
9、政府各時期經建計畫之概述。
10、政府施政與國土發展之關係。
(1)歷任行政院長之施政對國土發展之政經意義:包括從內閣施政目標檢視國土發展之變遷、及內閣之經建計畫與國土發展之關係。
(2)各時期總統、內閣與省主席(長)之施政。
(3)政府重大政策對國土發展之影響。
11、國土發展相關法制之剖析。
(1)政經變遷下國土發展各階段之相關法令演變。
(2)歷次選舉、經濟發展與國土相關法令之關係。
12、國土發展脈絡之指標分析。
13、各階段國土發展之內外部環境政經分析。
14、各階段國土發展之策略矩陣政經分析。
15、國土永續發展目標與願景之芻議。
16、國土永續發展之內外部環境分析及行動策略。
17、國土環境共生與永續發展之新思維(五行相生到五環共生之國土發展另類思維)。
Abstract
As the 21st century is being ushered in, in retrospection of past century, human has raised ,his living standard tremendously also at the same time ,diversity his living path. The advance in Technology also shorten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ations as well as between the individuals, In Taiwan, since its restitution more than five decades ago, the people have strived against all odds to create what the global community coined “economic miracle”, and through peaceful revolution, bring the nation into a democracy.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 has earned Taiwan its place in the global arena Nonetheless, the awesome economic achievement of “Taiwan Experience” is attained at the equally awful sacrifice of the very-core to the metonymy ‘Formosa”; the once pristine, beautiful island is now supplanted by ravaged ecology and deplorabl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island’s devastating earthquake at the century’s close has not only destroyed houses, shattered lives, broken hearts, it also sounded a clarion call to the many problems that lie behind the Taiwan experience we are so proud of, demanding reflection on why mother nature is retaliating. Surely the catastrophe cannot be ascribed to merely an act of God; it however is just the tip of an iceberg of myriad wrongs. While we lament the loss and seek to rectify our transgression, it is exigent to examin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n our land brought by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territorial demarcat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Party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which motivates this study.
As Richard Jensen said “History is past politics and politics is present history,” a Chinese ancient proved “History prognosticates tidings of events”, in an age that pursues “globalization , sustainability, intellectualization, democraticization and Taiwanization”, the writer predicates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on “foreseeing the future by reviewing the past”. Under which, attempts are made to establis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ate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Taiwan political, economical development” “employment of the state-centered approach and market-centered approach”, and by prescient history-aligned approach, literature review, history analysis, categorization and inference are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Followed by microscopic scrutiny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chronologically in examining the impact Taiwan’s post-wa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has exerted on land development and its meaning behind the course of land development. Thereafter SWOT matrix analysis is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at early restitution, pre- and post-marshal law, pre- and post provincial government streamlining as well as pre- and post-party rotation. Last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sustainable state development and the land, the proposal of new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is presented, and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which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play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aiwan’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long with the strateg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is conducted for use are a reference for of future land development refor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below :
I. Interpretation of 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history via state-development approach
1. Compi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tate-development relevant theories
2. Dissect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eatures via state-development approach
II.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ate’s role:priority of national defense  economical miracle  political democracy  emphasis of environment ecology
III. Transformation of state administration:founding on agriculture  strength via industrialization  wealth via commerce 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via technology
IV. Interpretation of Taiwan experience
1. Policy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ituting of Taiwan experience
2.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experience and state development
V. Period of demarcation based on local development dur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1. 1949-1963:Continuation of the Master plan developed during colonial Japanese occupation while under a authoritarian regime;
2. 1964-1973:Taiwanization of urban planning system steered by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3. 1974-1986:regional planning system during the unstable transition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4. 1987-2000:land planning system under a democracy governing and free economy
Ⅵ “History is past politics and politics is present history”
1.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including the course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political party system;
2. Economic transformation:Including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real-estate development
Ⅶ Land planning system & control und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1. 1895-1945, colonial Japanese system:the planning system under a colonial Japan decree of “Taiwan Urban Plan”, A master plan under police jurisdiction;
2. 1945-1964, Constitution of the colonial Japanese system:passive control of individual township during early post-war period;
3. 1964-1973, Taiwanization of urban planning system:urban planning including regional planning period — urban planning control;
4. 1973-1976, independent legislation for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control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5. 1976-1987, regional planning system:two separate control systems for urban land and non-urban land — segmented control and hill development permit control;
6. 1987-1997, land development system:A four-tier system, regional, county and city complex and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 government acquisition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ystem;
7. 1997-2000, transitional period:permit and expansion management system.
Ⅷ L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und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transformation
1. 1949-1960, Chiang Kai-shek era:Taiwan rebuilding under authoritarian rule;
2. 1961-1977, post Chiang Kai-shek era:Taiwan experience steered by economical development;
3. 1978-1987, Chiang Ching-kuo era: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nder rapid political, economical transformation;
4. 1988-2000, Lee Deng-huei era:urban and rural scenario under influence of a political-and-business environment.
Ⅸ Outline of the government’s economy building plan for the various periods
Ⅹ Correlations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land development
1.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significance derived from past Premiers’ administration over land development : including examining transformation of land development via cabinet administrative goal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abinet’s economic building policy and land development;
2.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various presidents, cabinets and provincial governors;
3. Government major policies’ impact on land development.
Ⅹ Analysis of land development relevant laws
1. Evolution of laws relevant to the various stages of land development under politic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2. Correlation between past elec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 related laws.
Ⅹ Analysis of indices to National land-development trend
Ⅹ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external environment at various stages
Ⅹ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of strategic matrix to the internal, external environment at various stages
Ⅹ Preliminary discourse on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Ⅹ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strategy of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land development
Ⅹ New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coexistence of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and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stituting the inter-generation of the five primary elements to attain coexistence of the five fundamentals).
Keyword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Taiwan Experie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ymbiotic, Strategic Planning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部分
(一)中文書籍
丁仁方,1999,「威權統合主義:理論、發展與轉型」,台北:時英出版社。new window
干宗先、李誠,1997,「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台灣經濟發展之評價」,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
尹仲容,1962,「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全集」,台北:美援運用委員會編印。
中國時報,1995,「臺灣:戰後50年」,台北:中國時報出版。
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2000,「都市計畫前輩人物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王佳煌,1998,「國家發展」,台北:台灣書店印行。
王鴻楷,1993,「國土綜合開發組織、機構之調整提要」,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王鼎臣,1977,「平均地權之理論與實踐」,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new window
王漢國,1996,「台灣經驗對中國大陸之啟示」,經國先生與中華民國復興基地,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塗發,1999,「跨世紀國土規劃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內政部
1954,「台灣省市政建設考察小組報告書」,台北:內政部。
1984,「實施區域計畫」,台北:內政部。
2000,「城鄉計畫法草案」,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1,「台灣房地產景氣動向季報」,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編印。
內政部營建署
1996,「營建政策白皮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2002,「國土計畫法草案」,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2000,「業務功能調整與人才培訓研究」,台北:營建署。
立法院,1978-2000,「行政院院長施政報告(含口頭報告)」,立法院會期會議。
田弘茂,1989,「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台灣空間發展挑戰組,1993,「國土規劃的挑戰」,臺北:業強圖書公司。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95,「台灣光復五十年專輯」,索引篇,南投:中興新村。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96,「台灣省議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專輯」,南投:中興新村。
行政院新聞局,1975,「蔣院長施政報告」,行政院新聞局編印。
行政院經建會
1979,「十項重要建設評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81,「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86a,「十四項重要建設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86b,「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89a,「中華民國七十八年經濟年報─促進區域均衡發展」,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
1989b,「臺灣地區各生活圈實質環境之調查報告」,行政院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編印。
1990a,「中外土地法制之比較研究」,台北:經建會編印。。
1990b,「國家建設六年計畫:民國八十年實施計畫」,台北:經建會編印。
1990c,「國家建設六年計畫:民國八十年實施計畫」,第三冊,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台北。
1990d,「台灣統計資料1990」,台北:經建會編印。
1990e,「中共經濟發展策略之評估」,台北:經建會經濟研究處編印。
1991a,「國家建設六年計畫,第三冊,促進區域均衡發展」,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91b,「國建建設六年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91c,「中外土地法制之比較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91d,「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93,「中華民國83年國家建設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94a,「中華民國八十三年經濟年報─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
1994b,「國土綜合開發研討會會議實錄」,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
1995a,「中華民國八十四年經濟年報─經濟結構轉變與調整」,行政院經建會編製。
1995b,「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國土規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
1996a,「國土綜合開發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
1996b,「現階段促進產業東移行動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
1996c,「日本第五期全國綜合開發計畫譯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
1996d,「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97,「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民國86 年至89 年四年計畫暨民國86 年至95年十年展望)」,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
1998a,「中華民國88年國家建設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98b,「全國國土及水資源會議實錄」,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998c,「落實國土空間發展策略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研究。
1999,「國土永續發展論壇-國土永續發展策略綱領(草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2000,「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2001,「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主計處
2001a,「國民所得統計」,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2001b,「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朱雲漢、包宗和,2000,「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90年代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北:桂冠圖書公司。new window
司徒達賢,1998,「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辛晚教等四人,1987,「台灣地區土地利用之基本方針及構想」,內政部營建署。
余玉賢,1991,「農復會、土地改革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
宋光宇,1994,「台灣經驗(一)、(二)」,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宋鎮照,1995,「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李國鼎、陳木在,1987,「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下)」,台北:聯經出版社。
李松林,1999,「蔣經國的台灣時代」,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李永展
1997a,「永續性策略之研擬」,第一屆海峽兩岸永續發展技術交流研討會。
1997b,「生態足跡-邁向永續性的規劃工具」,台灣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
1999,「建構足勘永續的國土規劃政策」,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研究工作會編印。
2000,「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承嘉,1998,「台灣戰後(1949-1997)土地政策分析-平均地權下的土地改革與土地稅制變遷」,正揚出版社。
李欽漢,1999,「非都市土地容許使用項目管制方式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李國鼎
1987,「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下兩冊)」,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1,「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
1999,「台灣的經濟計畫及其實施」,台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
林六合,2000,「重新建構台灣國土計畫體系」,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建元、辛晚教,1994,「國土開發與管理制度之建立」,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
林碧雲,1982,「論國際經濟橫逆中民生主義經濟策略之運用-兼述民國六十年代民生主義在台灣之實踐」,台北:正中書局。
林鐘雄,1987,「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自立晚報。
林紀東,1981,「福利國家與基本人權」,憲政思潮選集(六),台北:國民大會憲法逐條釋義(四)。
林佳龍、邱澤奇,1999,「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台北:月旦出版社。
周育仁,1993,「政治與經濟之關係-台灣經驗及其理論意涵」,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胡 佛,1998,「憲政結構與政府體制」,台北:三民書局。
施建生,1999,「1980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
吳力行,2000,「選戰」,台北: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
吳文程,1996,「臺灣的民主轉型:從威權型的黨國體系到競爭性的政黨體系」,台北:時英出版社。new window
吳榮義,1992,「均富的涵義與實踐」,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侯錦雄,1998,「國土規劃管理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若林正丈,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
唐飛,2000,「立法院第四屆第四會期施政口頭報告」,台北:行政院。
徐揚,1986,「陳誠評傳」,台北:群倫出版社。
高希均,李誠
1991,「台灣經驗四十年(1949-1989)」,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1995,「台灣經驗再定位」,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殷之浩,1992,「1992國土規劃研討會-新思維、新方向」,台北: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
粟國成,1995,「三民主義與中國現代化」,台北:國立編譯館。
彭懷恩
1992,「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2000,「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孫宅巍,1994,「蔣介石的寵將陳誠」,台北:旭昇圖書公司。
夏鑄九
1990,「光復後台灣空間規劃論述之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1995,「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台灣社會研究叢刊-03。
夏鑄九、張景森,1993,「台灣國土規劃的回顧與檢討」,國土規劃的挑戰,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國父全集第二冊,1973,「孫中山演講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方法」,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
國父全書,1960,台北:國防研究院,台初版。
國建國建會特輯4,1990,「國家行政體制組織,重建行政體制」,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梁國樹,1998,「經濟發展政策建言」,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台中:建都文化事業。
華昌宜、葉維銓,1998,「國土及水資源組織再造」,全國國土及水資源會議引言報告,行政院經建會。
馮正民,2000,「國土發展願景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黃 誠,1991,「中華民國國家發展體系研究-五○年代至八○年代」,台北:嵩山出版社。
黃俊傑
1991,「農復會與台灣經驗(1949-1979) 」,台北:三民書局。
1995,「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臺北:正中書局。
黃世孟,1987,「台灣都市計畫講習錄」,台北: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都市研究室。
黃書禮,1996,「台北市都市發展永續指標與策略研擬之研究」,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黃南淵
1998a,「邁向跨世紀之國土利用與城鄉建設-國土再造行動計畫之營建政策」,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專題報告。
1998b,「開展城鄉景觀風貌改造運動立足跨世紀世界舞台」,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黃德福,1994,「現代化、選舉競爭與地方派系:1992立委選舉分析」,台北:選舉研究。
康綠島,1993,「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臺灣經驗」,台北:卓越出版社。
郭正亮,2001,「政治突圍」,台北:時報出版社。
郭瓊瑩,2000,「國土規劃體系與執行組織架構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陳繼鳴,1997,「英國的土地使用規劃與開發之研究」,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
陳維曾,2000,「法律與經濟奇蹟的締造-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與經貿法律體系互動之考察」,台北:元照出版社。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忠信,1990,「國家政策與政策批判的公共論述」,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出版。new window
陳博雅
2000,「城鄉計畫體系與現行計畫體系轉換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2002,「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施行細則草案」,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陳麗紅
1995,「台灣都市計畫法修正時中央專責規劃管制機關建立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
1999,「從法系觀點論地方政府之規劃裁量空間」,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張景森,1993,「台灣的都市計畫(1895-1988)」,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張俊雄,2000,「張院長施政方針口頭報告」,台北:行政院。
張效通,2000,「國土與城鄉計畫法計畫功能體系與內容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張慧英,2000,「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廖正宏,1986,「光復後台灣農業政策的演變」,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葉俊榮,1999,「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楊艾俐,1993,「孫運璿傳」,台北:天下文化事業出版社。
楊力宇,2000,「打造新台灣開創新紀元」,台北:流傳文化出版社。
趙永茂
1978,「台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關係之研究」,高雄:淑馨出版社。
1997,「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出版社。
葛永光
1989a,「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1989b,「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幼獅文化出版社。
賴宗裕,1998,「國土開發與成長管理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賴明豪,1988,「國父遺教與台灣土地改革」,台北:正中書局。
劉真主編,1995,「中山思想與台灣經驗(上冊)」,台北:台灣書局。
劉進慶,199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
劉道義,1999,「台灣新地理:我國行政區域之規劃與設計」,台北:前衛出版社。
齊光裕,1996,「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民國三十八年以來的變遷」,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龐建國,1994,「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蔡明惠,1998,「台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漆高儒,2001,「廣角鏡下之蔣經國」,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蕭全政
1994,「政治與經濟的整合」,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5,「台灣新思維:國民主義」,台北:時英出版社。
蕭新煌、徐正光,1995,「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出版社。
蕭錚,1989,「平均地權之理論體系」,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new window
魏萼,2000,「中國國富論-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新國富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薜化元主編,1992,「台灣歷史年表(Ⅰ-Ⅴ冊)」,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授權出版。
薜心鎔,1996,「變局中的躍進-俞國華的政院五年」,台北:正中書局。
(二)中文期刊與研討會文章
毛育剛,1991,「台灣農業發展政策對工業成長之貢獻」,台灣工業發展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頁667-726。
王春源,1995,「台灣產業結構變動與回顧、省思與展望」,台灣經濟,第226期,頁65-101。
王雪玉,1996,「我國空間計畫體系與管理制度之檢討」,研考雙月刊,20卷,5期(195期),頁27-34。
王建安、林秋瑾、張金鶚,1997,「房地產景氣與總體經濟景氣於時間上領先、同時、落後關係之探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Part C),7卷,頁35-56。
王銘正、王銘煜,2002,「台灣地區實施都市計畫之回顧(1945-2001)與展望,台南:成功大學第六屆國土規劃實務論壇研討會。
古宜靈、吳慶烜,1997,「台灣區域空間結構之變遷及展望」,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4卷第2期,頁101-116。
行政院經建會,1991,「民國七十九年台灣經濟建設計畫執行檢討─總體經濟計畫」,自由中國之工業,1991年7月,頁1-22。
行政院經建會,1993,「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執行檢討」,自由中國之工業,82年10月,頁7-18。
江偉平,1995,「國土綜合開發計畫之探討」,政策月刊,第6期,頁18-19。
江丙坤,1999,「台灣災後重建的方向」,災變與重建國際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災變研究中心主辦。
朱慶倫,1996,「我國國土及區域計畫制度改進芻議」,臺灣地政,第125期,頁5-16。
辛晚教
1993,「地域計畫體系之調整」,空間雜誌,第49期。
1999,「當前國土規劃問題」,政策月刊,第53期,頁2-8。
李建中,2000,「公共建設計畫之執行現況課題及未來展望」,內政部營建署國土計畫人才培訓講習會。
李永展
1994,「生態國家之國土規劃觀念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9期,頁109-126。
1997a,「永續性策略之研擬」,第一屆海峽兩岸永續發展技術交流研討會。
1997b,「生態足跡-邁向永續性的規劃工具」,台灣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
2000,「全球地方主義:規劃迷思或世紀願景」,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頁309-324。
李酉潭
1997a,「邁向鞏固的民主:台灣案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5卷第2期,頁161-196。
1997b,「從民主化相關概念探討台灣民主轉型的歷程-兼論孫中山建國三程序的意義與作用」,政治學報,第29期,頁141-192。
李承嘉
1996,「德、法、義、英國國土規劃體系簡介」,人與地雜誌,第147期。
1998,「笑看平均地權下的台灣土地政策」,人與地雜誌,第179-180期。
林水波,2000,「政黨輪替的憲政影響」,立法院院聞,第二十八卷,第九期,頁35-49。
林建元,1998,「重大開發計畫對城鄉發展及區域均衡之研究─子計畫四:重大交通建設對城鄉發展均衡影響之研究:工業部門」,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書,頁1-32。
林傅峻、陳錦賜,1998,第一屆青年環境共生論壇論文發表研討會論文集,頁7-3。
吳聰敏,1988,「美援與台灣經濟發展」,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一期。
吳美瑢,1993,「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制度面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6第11期,頁10-15。new window
吳清輝
1995a,「國土規劃與亞太營運中心建設」,台灣經濟,第219期,頁1-20。
1995b,「國土經營管理與國土綜合開發計畫之規劃」,台灣地政,第109期。
1997,「國土綜合開發計畫之主要內容」,人與地,第158-159期,頁22-26。
1998,「國土經營管理與國土綜合開發計畫之規劃」,文化市政系刊。
周志龍
1996,「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空間規劃與都市政策─英國為例」,歐美研究,第26卷第4期,頁21-69。
1997a,「資本主義全球化過程中的臺灣都市及區域發展之結構變遷」,法商學報,頁1-45。
1997b,「全球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開發體制變遷─台灣與英國為例」,思與言,第35卷第3期,頁139-189。
1998,「全球化發展與臺灣科技產業政策:制度與空間觀點的檢視」,都市與計劃,第25卷第2期,頁155-180。
1999,「全球化發展與台灣都市網路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2000,「全球化發展與臺灣行政區劃的再結構」,收錄於《行政區域劃分研討會論文集》,頁1-24。
周天城、吳惠林,1990,「台灣產業結構轉變與產業空洞化」,自由中國之工業,第74卷第4期,頁11-25。new window
孟森,1965,「台灣人口都市化與都會區域計畫」,倪世槐譯,土木工程,第7卷第3期,頁71-75。
袁世芬,2001,「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之修正重點與說明」,現代地政,第239期,頁49-52。
徐火炎,1993,「選舉競爭與政治分歧結構的變遷:國民黨與民進黨勢力的消長」,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6卷第1期,頁37-74。new window
徐振國,1988,「我國威權政體的發展及經濟體制的演變」,台北:政治學報,第12期。
施鴻志,1999,「二十一世紀臺灣地區國土規劃的展望」,政策月刊,第53期,頁26-35。
陳麗紅、李雅萍,1995,「台灣地區中央專責國土規劃機關建立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2卷第3期。
陳麗紅、鄭惠今,1999,「精省後台灣地區住宅專責機構建立之研究」,住宅學會第八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1999,頁303。
陳明燦,1998,「論我國落實國土計畫之行政組織」,人與地雜誌第171期。
陳錦賜
1997,「論文明發展與環境開發-以善文明開發環境」,基地環境規劃設計理論論文集(二)」,台北:文化建都所。
1998a,「論環境共生之新時代精神與理念」,第一屆青年環境共生論壇論文發表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化建都所。
1998b,「邁向國家永續發展途徑-以四生環境共生理念進行國土規劃之研究」,第三屆國土規劃實務論壇,台北:文化建都所。
1998c,「論環境規劃之四生環境共生觀」,基地環境規劃設計理論論文集(三),台北:文化建都所。
陳明通、朱雲漢,1992,「區域性聯合獨家占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一項省議員選舉人背景資料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2 卷第1期,頁77-97。
梁又文
1999a,「建立永續國土規劃之行政組織與制度--兼論民生主義土地規劃理念在台灣之實踐」,永續國土發展青年論壇研討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主辦。
1999b,「基礎選舉、派系政治與地方發展三角關係模式之個案觀察研究」,台南:成大第三屆國土規劃實務論壇研討會。
2000a,「跨世紀國土規劃與城鄉永續發展之新思維」,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大都計系主辦。
2000b,「以環境共生理念探討地方都市永續發展之策略」,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二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台北:中國技術學院主辦。
2001a,「從國家發展觀點論台灣地區國土環境之變遷與展望」,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第第十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主辦。
2001b,「地區都市發展架構與策略探討-以台灣楊梅鎮為例」,規劃師雙月刊,第17卷,總第68期,中國廣西省,頁43-45。
2001c,「地方權力結構與都市發展之互動關係-一個概念性架構之初探」,人與地雜誌,第210期,頁50-59。
2001d,「從歷任行政院長之施政計畫論國土發展變遷之政經意義」,文化大學第四屆環境共生論壇研討會,台北: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主辦。
2001e,「從政黨輪替對台灣經驗發展之啟示談新政府在國土環境改造之契機與挑戰」,國立政治大學第二屆地政論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主辦。
2001f,「台灣地區都市永續發展架構與策略之探討」,海峽城市期刊,總第23期,中國福建省,頁8-12。
2001g,「從世紀末大地震對台灣經驗之啟示探討台灣地區城鄉永續發展之策略」,2001海峽兩岸都市公共工程及防震減災學術研討會,中國天津:天津市建設管理委員會暨中國地震局第一地形變監測主辦,頁177-192。
2001h,「台灣地區國土發展之政經分析」,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9卷,第2期,頁161-200。
2002,「台灣地區城鄉發展歷程之歷史論述」,現代地政,第247至第249期。
許時珍,2000,「憲政發展與民主化-以台灣經驗為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8卷,第2期,頁63-94。
夏鑄九,1995,「全球經濟中的台灣城市與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0期,頁57-99。new window
夏鑄九、張景森,1993,「台灣國土規劃歷史的回顧與檢討」,收錄於國土規劃的挑戰,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郭年雄,1998,「政府再造-國土規劃、開發與管制一元化」,人與地雜誌,第171期。
黃德福,1990,「選舉、地方派系與政治轉型:七十八年底三項公職人員選舉之省思」,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五卷第1期,頁84-96。
黃德福、張佑宗,1996,「邁向三黨競爭體系?民主鞏固與台灣地區政黨政治的變遷」,收於陳文俊編,台灣的民主化:回顧、檢討與展望,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頁251-273。new window
黃振德,2001,「農業發展條例形成過程之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28期,頁195-221。
黃智輝,1989,「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之探討」,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4卷,第1期,頁9-24。
趙永茂
1978,「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一個概念架構之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4卷,第3期。
1986,「派系參與與民主價值取向之相關分析」,政治學報。
1994,「台灣地方自治發展中政治生態的轉變及其特質」,政治科學論叢。
葛永光,1989,「民主化與台灣的政治發展」,收於葛永光等,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台北:幼獅,頁11-34。
蔡勳雄,1995,「台灣地區國土規劃利用之新架構」,人與地雜誌,頁16-23。
顏愛靜,1995,「論臺灣國土規劃與開發之過去、現在與未來」」,台灣經濟,第226期,頁131-161。
孫義崇,1988,「台灣的區域空間政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卷第1、3期,頁33-96。
莊翰華,1996,「都市行銷規劃理念中的SWOT策略分析」,都市計畫學會論文集。
張人傑,1991,「區域均衡與國土規劃」,收錄於《國家建設六年計畫評估研討會(上)》,
頁1-28。
張隆盛,1992,「國家建設六年計畫」,建築師,第18卷第2期(第206期),頁34-36。
張麗堂,1995,「國土規劃體系之探討」,臺灣經濟,第223期,頁1-13。
張景森,2001,「綠色矽島與國土規劃」,全國土地管理與開發學術研討會,台南:長榮管理學院主辦。
馮國豪,1990,「國家角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台灣光復後之發展經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社會科學期刊,頁105-120。
劉玉山,1999,「國土規劃的發展趨勢」,自由中國之工業,88年1月,頁1-16。
劉阿榮,1999,「台灣永續發展:國家與社會觀點」,第四屆當前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
劉念夏,2001,「陳水扁總統就職週年施政滿意度之評估」,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三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劉義鈞,1996,「民主轉型與總統直選:如何超越選舉驅動的民主轉型?」,總統大選後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政治學會主辦。
廖淑容、周志龍
2000,「全球化發展與台灣區域計畫制度功能的再定位」,第三屆國土規劃實務論壇研討會,台南:成大都計系主辦。
2000,「全球化與台灣地方再發展的競爭策略」,都市與計劃,第27卷第2期,頁191-209。
賴宗裕,2000,「跨世紀國土規劃願景芻議-以成長管理及永續發展之觀點論述」,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頁257-285。
蕭全政,1992,「臺灣威權轉型:國民政經體制與政經改革」,中國論壇,第32卷第6期,頁4-15。
蕭家興,1986,「台灣實施區域計畫之檢討」,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論文集,頁243-288。
蘇成田,1975,「西德之區域發展問題與對策」,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盧誌銘,1998,「二十一世紀議程介紹」編入李公哲主編:「永續發展導論」第三章,台北:教育部環保小組編印。
(三)研究論文
王文玲,1991,「台灣地區經濟政策之政經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志豪,1995,「對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刑進文,1997,「台灣地區土地使用計畫行政組織再造與計畫體系調整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奉霖,1996,「台灣地區土地發展管制系統建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志,1989,「美援來華(1946-1948)之政治經濟分析─歷史結構的觀點」,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功勤,2001,「蔣介石台灣時代的政治菁英(1950-1975)-以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及內閣成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宗信,1999,「台灣地區都市計畫整體開發之演進歷程及改進方向」,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桂旻,1999,「台灣地區都市區域功能網絡關係之研究---以物流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政道,2000,「台灣不動產景氣與政府政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雅萍,1994,台灣地區中央專責國土規劃機關建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尚瑞國,1998,「政府行為、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以台灣戰後土地改革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林正修,1993,「台灣戰後城鄉關係之政治分析(1945-1992)」,台灣大學城鄉所碩士論文。
林瑞陽,2000,「台灣營建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經營策略分析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斯檀,1993,「論中山先生專家政治-台灣地區內閣菁英之分析(1950-1992)」,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新輝,1992,「有關台灣發展經驗理論適用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祟義,2000,「中華民國憲法形成與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榮裕,2001,「由農業發展條例論農地政策之發展」,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延正,1999,「台灣地區解嚴後之政治發展-政治發展理論之檢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吳振源,1996,「台灣環保問題的政經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瑞奇,1999,「台灣地區區域發展社經差異之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興梅,1995,「中華民國在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民國三十八年至八十二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侯承旭,1998,「以台灣發展經驗檢視發展取向國家機關」,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秀雲,1991,「土地使用策略規劃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國立中興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士勳,1993,「政治發展與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的關係-戰後台灣地區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書彥,2000,「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之歷史檢視與改革之道」,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久惠,2000,「國家政策與台灣戰後的城鄉發展(1945-1999)」,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昇德,1998,「政經現代化與兩岸前途」,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翠霞,2001,「社經結構與經濟發展:台灣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緯,1999,「都市建設與住宅計畫小組(1966-1971)對台灣都市規劃影響之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銘燦,1998,「台灣建築業景氣波動與因應對策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國揚,1996,「發展理論的實踐:台灣政經發展之研究(1950-1996)」,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傳家雄,1997,「台灣多元政治與民主化的經濟基礎-三民主義國家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彭德富,2000,「台灣地方選舉與民主轉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陳正料,1997,「台灣外勞問題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岳,1998,「政治領袖與政治轉型-蔣經國與台灣政治轉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兆仁,1997,「地區性產業發展規劃與策略之研究-以金門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政芳,1995,「台灣經驗與中國大陸現代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如,2000,「戰後日本行政改革之政治經濟分析1945-2000」,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玲玉,2001,「李登輝與台灣民主憲政發展」,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勳,1997,「財經政策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國立中興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海鑫,1998,「國家機關與企業之政經分析-以台灣發展經驗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惠,1998,「從法系觀點論地方政府之規劃裁量空間」,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晃,1997,「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遷與生產力解析」,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曹祥炎,1990,「經國先生主政時期的政治經濟分析(1972-1988)」,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舒衛,2000,「台糖土地釋出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吉,2001,「基隆市公共運輸系統改善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士瑋,2001,「四生環境共生國土評估體系與綜合指標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浚欽,1998,「國家機器、產業與市場之政經分析-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達,2001,「台灣新生政黨的發展與策略-以親民黨為例」,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國榮,1996,「台中市空間發展政治經濟史考察(1945-1995)」,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雲騰,2000,「李登輝主政時期憲政改革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美娟,1998,「成長管理觀點的農地釋出策略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美利,1995,中日國土開發法制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阿榮,2000,「台灣之永續發展-國家與社會的觀點」,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劉炯庭,1995,「以系統思考探討建立國土綜合規劃政策分析系統」,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雅尹,2000,「地方計畫審議機制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鑑霆,2001,「台灣住宅建築開發觀念與居住者使用態度演變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寬信,1996,「從台灣產業結構變遷發展看兩岸產業分工」,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麗玉,2001,「台灣地區的行政區劃與鄉鎮市自治」,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歐陽國和,1993,「經國先生主政期間中華民國政治發展之研究(1972-1988)」,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文吉,1998,「台灣光復初期土地改革在政經發展過程中的定位」,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鍾起岱,1989,「我國政府國土發展長中程計畫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
賴建良,1999,「台灣都市計畫建立歷程之研究(1945-1976)」,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汀嵩,1998,「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之研究:社區主義的觀點」,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明智,1997,「台灣都市地區土地住宅問題之研究-高房價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順旭,2002,「從台灣光復後之政治發展探討政府原住民政策之演變」,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孟瑜,1999,「國家機器與勞動力市場-政治、經濟轉型中的勞動政策」,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志文,1999,「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羅天人,1999,「中華民國政治民主化:從社會動員的理論架構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二、英文書目部分
Amsden, A. H.,1985,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Strategies of Analysis in current Research,in P.B.Evans,D.Ruesch emeyer&T.Skocpol(ed),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Carson, R.,1962, Silent Spr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han,R.C.K,1996,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an era of global competition:the case of south China,HABITAT INTL 20(4):pp509-523。
Chadwick,G,1971,A Systems View of planning,Pergamon Press。
Dahl, Robert A,1961,Who Governs? Democracy and Power in an American City.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even。
Dicken,P,1994,Global-Local Tensions:Firms and States in the Global Space-Economy,Economic Geography pp.101-128。
Nairobi,1991,Strategic Planning : Concepts & Strategies for Planned Change,Guide for Managing Change for Urban Managers & Trainers:pp123-143,The United Nations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s。
Galenson W,1979,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Taiwan.,London,Cornell Universitypress。
Gordon D.M,1988,the global economy: new edifice or crumbling foundation?, New left review,No.168,pp.24-64。
Huntington, Samuel P,1976,No Easy Choic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ing,Countr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ll,P,1999,The future of cities,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 23:pp.173-185。
Huang,The-fu,1989,Local Factions and Party Competition:The Impacts of Electoral System on Taiwan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ions and Democratization in East Asia”,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for National Policy Research and the Asia Foundation, Taipei,Taiwan。
Isack, Alan C,1984,Scope and Method of political Science, Homewood,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
Li,K.T,1988,The Evolution of Policy Behind Taiwan Development Success,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Rostow,Walt.W,1960,The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A Non-Communist Manifesto,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itovsky,T,1986,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1965-1981),in Lawrence J.Lau,ed,Models of Development:A Comparative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San Francisco,ICS Press。
Silline,J,1986,A Theory of planning,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Skocpol,Theda,1979,State and Social Revolu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y Russia and China,Cambridge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Blowers ,A,1980,The Limits of Power: The Politics of Local Planning policy ,Oxford: Pergamon Press。
Weihrich,H.,1982,The SWOT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15,No.2: pp.54-66。
三、日文書目部分
石田浩,1999,「台灣經濟的構造與展開」,東京:大月書店。
佐藤幸人,1996,「台灣經濟發展下之政府與民間企業」,東京:田煙書店。
施昭雄、朝元照雄,1999,「台灣經濟論-經濟發展與構造轉換」,東京:勁草書房。
朝元照雄、劉文甫,2001,「台灣的經濟開發政策」,東京:勁草書房。
朝元照雄,2000,「台灣經濟發展與中小企業角色」,收錄於產業經營研究所報,九州:九州產業大學。
國土廳編,1998,「21世紀國土的大設計-促進自立的地域與創造美麗的國土」,日本:東京國土廳。
四、大陸書目部分
甘師俊,1997,「可持續發展-跨世紀的選擇」,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
朱啟貴,1999,「可持續發展評估」,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汪丁丁,2001,「記住未來:經濟學家的知識社會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汪洪濤,1998,「房地產經濟論-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沈清基,1998,「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金鑫,2000,「新世紀中國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茹晴,2001,「未來世界九大趨勢」,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張兵,1998,「城市規劃實效論-城市規劃實踐的分析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彭震偉,1998,「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趙民,1998,「土地使用制改革與城鄉發展」,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鄭楠,1998,「可持續發展:人類關懷未來」,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