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張洽《春秋》學初探--以與朱子《春秋》學比較為起點
書刊名:經學研究集刊
作者:劉德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De-m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5
頁次:頁17-37
主題關鍵詞:程伊川胡安國以例解經理學春秋集傳Cheng YiHu Anguo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ventionsNeo-ConfucianismChun-Qiu ji-zhu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7
  • 點閱點閱:163
期刊論文
1.丁亞傑(20070600)。方法論下的春秋觀:朱子的春秋學。鵝湖學誌,38,47-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哲夫(1976)。春秋集傳存十九卷。故宮季刊,11(1),6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姜龍翔(20070600)。試探朱熹對《春秋》的態度及其解經方法。雲漢學刊,14,14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伯雄(2003)。朱熹《春秋》學考述。孔子研究,2003(1),6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智群(2001)。張洽《春秋集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棣娟(1999)。張洽《春秋》學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鴻裕(2008)。明代科舉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敞(1974)。春秋劉氏傳。臺北: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洽(2003)。春秋集註。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洽(2006)。春秋集註。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洽(1979)。春秋集註。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洽(1983)。張氏春秋集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洽(1988)。春秋集傳。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車若水(1986)。腳氣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端學(1979)。程氏春秋或問。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介之(1983)。春秋四傳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虞稷、周在浚(1988)。徵刻唐宋祕本書目。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清能(1994)。張洽春秋集註述要。花蓮:真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孟軻、沈文倬、焦循(1988)。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垣(1997)。史諱舉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公羊壽、何休、徐彥、浦衛忠、楊向奎(1999)。春秋公羊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熹(200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戴君仁(1978)。春秋辨例。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友林(2010)。《春秋》三傳書法義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程顥、程頤、王孝魚、吳廷棟(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高評(20020000)。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顏元、王星賢、張芥塵、郭征(1987)。顏元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左丘明、楊伯峻(1981)。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胡安國、錢偉彊(2010)。春秋胡氏傳。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廷玉(1974)。明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脫脫(1977)。李處耘附李繼和傳。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