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書刊名:思想
作者:葛兆光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9
頁次:頁1-56
主題關鍵詞:政治領域政治思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
  • 點閱點閱:313
期刊論文
1.郭沂(2013)。天下主義:世界秩序重建的儒家方案。人民日報•學術前沿,2013(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其永(2010)。天下主義的困境及其近代遭遇。學術月刊,2010(1),4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建新(2007)。天下體系與世界制度--評〈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國際政治科學,2007(2)=10,113-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永康、張佳瑋(2014)。論永樂「郡縣安南」對「鄭和下西洋」之影響。文史哲,2014(5),106-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汀陽(2003)。天下體系:帝國與世界制度。世界哲學,20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慎之(1994)。全球化與中國文化。太平洋學報,1994(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西元(2007)。從天下主義到和諧世界: 中國外交哲學選擇及其實踐意義。外交評論,2007(8)=9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歐樹軍(2013)。重回世界權力中心的中國。文化縱橫,2013(6),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盛洪(2012)。儒家的外交原則及其當代意義。文化縱橫,2012(4),37-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姚中秋(2013)。世界歷史的中國時刻。文化縱橫,2013(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曹錦清、瑪雅(2013)。百年復興:關於中國共產黨的「天命」的對話。紅旗文摘,2013(13),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紀霖(2010)。走向國家祭台之路--從摩羅的轉向看當代中國的虛無主義。讀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崗(2012)。征服與綏靖--文明擴展的觀察與比較。北京大學學報,2012(5),68-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德布雷、趙汀陽(2014)。兩面之詞--關於革命問題的通信。文化縱橫,2014(1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白永瑞(2014)。中華帝國論在東亞的意義:探索批判性的中國研究。開放時代,2014(1),8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紀霖(2013)。《世界歷史的中國時刻》討論記錄。開放時代,2013(2),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聖明(2015)。現實與思想:再論春秋「華夷之辨」。學術月刊,47(5),159-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秋風(2014)。儒家作為現代中國之構建者。文化縱橫,2014(2),6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盛洪、蔣慶(2004)。在儒學中發現永久和平之道。讀書,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汪暉(1994)。誰的思想史。讀書,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盛洪(1996)。從民族主義到天下主義。戰略與管理,1996(1),1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白永瑞(200610)。東亞地域秩序:超越帝國,走向東亞共同體。思想,3,129-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煜、李金銓(20030600)。90年代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的媒體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0,49-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馮曉庭(2009)。莊存與的春秋學述論。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issinger, Henry、胡利平(2012)。論中國。北京: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丁.雅克、張莉、劉曲(2010)。當中國統治世界:西方世界的終結與世界新秩序的誕生。北京: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盛洪(2010)。為萬世開太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中秋(2012)。華夏秩序治理史。海口: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揚帆(2012)。湧動的天下:中國世界觀變遷史論(1500-1911)。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盛洪(2004)。舊邦新命:兩位讀書人漫談中國與世界。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摩羅語(2010)。中國站起來。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存與。春秋正辭〈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逄祿。谷梁廢疾申何「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逢祿。春秋公羊經釋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平。何氏公羊春秋十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平。續十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廖平。再續十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皮錫瑞。師伏堂春秋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艾爾曼、趙剛(1998)。經學、政治與宗族:中華帝國晚起常州今文學派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盛洪、蔣慶(2004)。以善致善。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樹勇(2012)。中國軟實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曼海姆•卡爾、黎鳴(2000)。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馬立誠(2012)。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宋曉軍、王小東、黃紀蘇、宋強、劉仰(2009)。中國不高興:大時代、大目標及我們的內憂外患。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小東(2008)。天命所歸是大國:要做英雄國家和世界領導者。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蔡長林(2000)。從文士到經生--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臺北:中研院文哲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一山(2006)。清代通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柱(1929)。公羊家哲學。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干春松(2012)。重回王道--儒家與世界秩序。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蔣慶(1995)。公羊學引論。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馮友蘭(1984)。中國哲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喬良、王湘穗(1999)。超限戰:兩個空軍大校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葉自成(2003)。中國大戰略: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主要問題及戰略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錢穆(198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錢穆(1994)。中國文化史導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蕭公權、汪榮祖(1997)。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吳晗(198003)。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康有為(1992)。康南海自編年譜。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班固、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譚嗣同、蔡尚思、方行(1998)。譚嗣同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渡邊信一郎、徐沖(2008)。中國古代的王權與天下秩序:從日中比較史的視角出發。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趙汀陽(2005)。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葛兆光(2014)。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邢義田(2012)。天下一家--中國人的天下觀。中國文化的源與流。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志田(1998)。先秦的五服制與古代的天下中國觀。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78)。秦三。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葛兆光(2004)。中國傳統「族群觀」與先秦文獻「族」字使用淺析。世界文化的東亞視角。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8)。周語上。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先謙。荀子集解。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吐蕃下。舊唐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昀(1989)。突厥上。舊唐書。台北: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東夷。舊唐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62)。永樂元年十月辛亥。明太宗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74)。西域傳四•於闐。明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和(1980)。天妃之神靈應記。鄭和下西洋資料彙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賡武(2013)。永樂年間(1402-1424)中國的海上世界。華人與中國:王賡武自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盛洪(2010)。從民族主義到天下主義。為萬世開太平。中國發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西川長夫(1998)。国民国家論から見た「戦後」。国民国家論の射程。東京:柏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班固。董仲舒傳。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其泰(2009)。莊存與:清代公羊學的開山。晚清常州地區的經學。台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逢祿(1501)。春秋論。劉禮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龔自珍(1991)。資政大夫禮部侍郎武進莊公神道碑銘。龔定盒全集類編。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魏源(1976)。兩漢經師今古文家法考敘。魏源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維錚。康有為先生小傳。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康有為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康有為。教學通議。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康有為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康有為。春秋董氏學。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康有為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康有為。孔子改制考。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康有為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汪琿(2003)。帝國與國家。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太炎文錄初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梁啟超(2012)。梁啟超致康有為(1902年5月)。康有為往來書信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少軍(2005)。中國的戰略文化傳統。國際戰略報告:理論體系、現實挑戰與中國的選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江西元(2011)。中國外交文化本原。大國關係與文化本原。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康德、何兆武(1997)。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歷史理性批判。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葛兆光(1999)。天下、中國與四夷--古代中國世界地圖中的思想史。學術集林。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梁啟超、朱維錚(1985)。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梁啟超、朱維錚(1985)。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趙汀陽(2005)。天下體系:帝國與世界制度。沒有世界的世界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