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普羅文藝批評的文化轉向--論吳坤煌對鄉土文學的批判與繼承
書刊名:臺灣文學學報
作者:賴松輝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i, Song-hu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9
頁次:頁39-77
主題關鍵詞:唯物辯證法文學鬥爭文化遺產民族文化形式虛假的意識文學上的列寧主義Materialist dialectics methodsLiterary struggleCultural heritageEthnic cultural formsFalse consciousnessLeninism on liter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
  • 點閱點閱:43
本文討論三○年代吳坤煌根據文藝上的列寧主義,批判地繼承鄉土文學的特徵,變成無產階級的內容,民族文化形式的新文學。鄉土文學論戰期間,普羅派的廖毓文、賴明弘採取「文學鬥爭」論,批判鄉土文學是資產階級文學;吳坤煌認為台灣是日本帝國主義宰制的殖民地,除了階級鬥爭的問題之外,更存在著民族問題。因此,他引進文藝的列寧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民族文化,豐富無產階級文化。用唯物辯證法,一方面批判鄉土文學的封建、資產階級意識,一方面擷取地方色彩、民族性等特性,將普羅文學的內容,與鄉土文學的形式形成辯證統一。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how Wu Kung-Hung criticized and inherited the traits of folklore literature, became the new genre of proletarian contents with ethnic cultural forms. The Taiwan proletarian literature critics Liou Yu-Win and Lai Ming-Hong took literary-struggle theory to criticize the folklore literature reflecting the bourgeois class consciousness. Wu Kung-Hung took Taiwan as the Japan emperor occupied colony, existed the problems of classes and ethnics oppression. He imported Leninism on literature, to inherit national culture heritage, ethnic cultural forms. He used th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methods, in one way to criticize the class consciousness of feudal and bougeous, in other way to capture the traits of local colors and nationality, made the proletarian literature and folklore literature become dialectic united.
期刊論文
1.于治中(19960700)。論馬克思的「意識形態」。臺灣社會研究,23,183-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克夫(1935)。傳說的取材及其描寫諸問題。第一線,2,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西周(2005)。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中關於民族問題的理論。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5(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志松(2011)。話語權的爭奪與喪失--列寧《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在日本1920-30年代的接受。俄羅斯文藝,2011(2),3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志松(2007)。「藏原理論」與中國左翼文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3),111-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華(1989)。「國際主義」與「族際主義」。民族譯叢,1989(3),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秀慧(2014)。無產階級文學的理論旅行(1925-1937)--以日本、中國大陸與台灣「文藝大眾化」的論述為例。現代中文學刊,23,3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偉民(2002)。試論左翼文學關於創作方法理論的探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4(1),7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三南(2012)。列寧關於民族主義論述的三個層次--基於列寧世界革命思想演變的分析。民族研究,2012(6),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同舫(2010)。列寧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及其當代意義。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12),3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詹真榮(1998)。蘇聯早期民族理論的演變:從列寧到斯大林。山東大學學報,1998(3),4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慶仕(1985)。馬克思恩格斯國際主義思想探究。馬克思主義研究,1985(4),2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石輝(19300817)。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伍人報,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石輝(19300816)。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伍人報,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周(19310101)。整理歌謠的一個建議。台灣新民報,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石輝(19300818)。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伍人報,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文薰(20060200)。1930年代臺灣文藝界發言權的爭奪--《福爾摩沙》再定位。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105-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白春燕(2012)。普羅文學理論轉換期的驍將楊逵--1930年代台、日普羅文學思潮之越境交流(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睿(2013)。列寧辯證法思想研究(碩士論文)。西北師範大學,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蕙如(2008)。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觀念與工作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島利郎(2003)。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雯(1992)。文學中的自然主義。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秀芳(1987)。美學.藝術.社會。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乃信(1989)。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I.文化運動。台北:創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199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1937)(二)文學理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燕和、陳淑容(2013)。吳坤煌詩文集。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艾曉明(1991)。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1997)。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柳田國男、連湘、張紫晨(1987)。傳說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河原功、莫素微(2004)。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台北:全華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柏青(1985)。日本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簡史1921-1934。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Taine, Hippolyte A.、傅雷(1996)。藝術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斯達林(1954)。斯達林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英哲(2006)。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淑容(2004)。一九三〇年代鄉土文學/台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映真(2005)。八.一五:記憶和歷史。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勳達(2015)。「文藝大眾化」的三線糾葛:台灣知識份子的文化思維及其角力(1930-1937)。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榮鐘、葉芸芸、陳昭瑛(20020331)。葉榮鐘早年文集。台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秋華(1983)。「拉普」資料彙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捷(1998)。十月革命前後蘇聯文學流派。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斯達林(1955)。斯大林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潘天強(2005)。新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儀(1985)。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論集。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綱紀(2000)。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翟厚隆(1998)。十月革命前後蘇聯文學流派。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橫路啟子(2009)。文學的流離與回歸--三〇年代鄉土文學論戰。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森正藏、趙南柔(1948)。風雪之碑--日本近代社會運動史。中國建設印務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施淑(1997)。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捷、林曙光(1994)。臺灣文化展望。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Abrams, Meyer Howard、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王寧(1989)。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鄭坤五(19320115)。就鄉土文學說幾句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編輯部(19320625)。卷頭語--知識份子的社會意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坤五(19270601)。台灣國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遂性(19320222)。台灣話文駁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斯大林。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斯大林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列寧(1990)。談談辯證問題。哲學筆記。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