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站在流行線上的留日文藝青年--論《福爾摩沙》的流行感及巫永福的「新感覺」書寫
書刊名:臺灣文學評論
作者:劉思坊
作者(外文):Liu, Ssu-fa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9:1
頁次:頁281-298
主題關鍵詞:福爾摩沙旅日文學留日文學巫永福新感覺派橫光利一首與體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6
  • 點閱點閱:59
期刊論文
1.施學習(19540820)。台灣藝術研究會成立與福爾摩沙(FORMOSA)創刊。台北文物,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文薰(20060200)。1930年代臺灣文藝界發言權的爭奪--《福爾摩沙》再定位。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105-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叡人(20060600)。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新史學,17(2),12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惠玟(199906)。巫永福生平及其新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文薰(2005)。殖民地普羅列塔利亞青年的文藝再生--以張文環為中心之《福爾摩沙》世代的臺灣文學(博士論文)。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文文(1992)。橫光利一之新感覺派時期(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柳書琴(2001)。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77)。フォルモサ。臺北:東方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2)。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橫光利一、黃玉燕(2000)。春天坐著馬車來。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伊藤整(1968)。日本現代文學全集67新感覺派文學集附新感覺派評論集。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恆豪(1997)。豚。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渭渠(200303)。日本文學思潮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白淵、陳才崑(1995)。王白淵.荊棘的道路。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詩琅、張炎憲、翁佳音、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88)。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文環、陳萬益、陳千武(2002)。張文環全集。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甘文芳、黃英哲、王惠珍、涂翠花、三澤真美惠(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巫永福(1995)。巫永福全集。臺北:傳神福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芳明(1998)。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施學習。臺灣藝術研究會成立與福爾摩沙Formosa創刊。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