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觀念與工作之研究
作者:蔡蕙如
作者(外文):Hui-Ju Tsai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陳昌明
胡萬川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民間文學采錄工作傳說歌謠民族文化觀念左翼思想legendideafolksongfolkloreleft wing ideasnational culturethe collection of folklo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4)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9
民間文學自是存在人民生活中,一點一滴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日治時期,有一些新文學工作者開始關切這塊領域,因為在他族、異文化(日本文化、世界思潮)的衝擊下,他們的自覺反省,促使自己急切地尋找我族的定位,於是重新審視這塊與自己生活文化最貼切的領域。相對地,也開啟知識分子對台灣民間文學新的認知與定位。
本論文主要以民間文學為研究主體。以新文學工作者為主,傳統文人和日本學者為輔,探究他們對台灣民間文學的認知,以尋找出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觀念與工作的發展脈絡。
首先,探討民間文學采錄工作的發展脈絡,主要從采錄者、采錄對象及采錄目的三者的交錯互論,大體可以將日治時期的民間文學工作分為三時期:(一)1895-1926年的第一時期(二)1927-1940年的第二時期(三)1941-1945年的第三時期。第一時期,主要是由日本官吏及學者為主導,可說是台灣民間文學運動的前緣;第二時期,是台灣新文學工作者的自覺而投入這項工作,這就是所謂日治時期的民間文學運動。第三時期,因為戰爭時期及皇民化政策的推廣,表面上雖然是被當政者禁止采錄,但實際上是轉為另一種形式呈現,民間文學的工作並未斷絕,所采錄、整理和研究的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多元性的發展。
整體架構以時間為大框架,先總論後分論。從民間文學的相關名義談起,進而探討其價值和方法論。再則,分別針對「歌謠」和「傳說」二文類,分別從「材料的蒐集」、「作品的整理」及「研究的論述」貫串起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觀念與工作的演變。於是,透過資料的梳理,可以觀察到日本學者、傳統文人及新文學工作者不同的采錄、整理方法,以及基於民族文化和左翼立場的論述觀點和從民俗學著手的作品研析。進而可以發現日治時期的台灣民間文學觀念與工作,透過援引資料接受了外國的民間文學觀念,也已經建立起現代民間文學觀念,更展現出台灣在一個特殊時代下的民間文學觀。
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Taiwan folklore during the Japan occupied period. The research is to discuss folklore idea from the Taiwan new-vernacular literature worker, traditional scholar and the Japanese scholar, and to er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xt of the Taiwan folklore.
Firstly , the collection of folklore. Under three conditions: the collector, collected–object and the aim of collection, the history of folklore collectio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y are: (1) First period in 1895-1926; (2) Second period in 1927-1940; (3)Third period in 1941-1945. The first period was led by Japanese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scholars. It was regarded as the foreordained affinity of the folklore movement of Taiwan. The second period, Taiwan new-vernacular literature workers devoted their job to collect, analyze with great self-consciousness. The third period, Owning to the wartime and emperor, the job was shifted to another kind of folk literature research.
Secondly, the frame of the thesis is based on time. I shall discuss the relevant names of the folklore, and its value and methodology. Moreover, ' the col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 the arrangement of the works ' and ' the discourse of research' about ' folksong ' and ' legend ' ,to make a line of change of folklore work and idea. Then, by analyzing the materials, may fi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Japan's scholar, traditional scholar and new-vernacular literature worker's. We may assure the new-vernacular’s idea and practice of folk literature had set up a modern folklore study, part of them derived their ideas from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others from the left wing ideas .They also accepted the worldwide folklore literature views, developed the unique folklore view under the era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徵引暨參考書目

出版年月,統一以西元為主。徵引書目之排列,1.以出版年、月的先後為序。2.原刊年、月為主,後備註再版日期或譯本日期,以標楷體辨識。3.分原住民部分、漢人部分主要是針對研究的對象而言。

一、文獻資料
(一)專書
1.中文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番俗六考》,台灣省文獻叢刊第四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
佐倉孫三,《台風雜記》,台灣文獻叢刊第一零七號,1903(中文書寫)
連橫著,《台灣通史》,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中,1918。 (今:幼獅文化事業印行,台北, 1977.1初版,1994.3九印)
連橫著,《台灣史跡》,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中,1924。 (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中,1992.3)
連橫著,《台灣漫錄》,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中,1924。 (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中,1992.3)
連橫,《雅言》,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中,1932-1933。(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中,1992.3)
李獻璋編著,《台灣民間文學集》,台灣文藝協會,台北,1936。 (今:龍文出版社,台北,1998.3)
伊能嘉矩,《台灣文化誌》(原1928年),(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11)

2.日文
原住民部分
鳥居龍藏,〈鳥居龍藏氏ソ近信〉,《德島日日新聞》,1896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台北,1998.6)
伊能嘉矩,《台灣蕃政志》,1904,(今:溫吉編譯,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北,1999.6)
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台灣蕃人情事》,1900
伊能嘉矩,《台灣志》,文學社,1902.11
森丑之助,《台灣蕃族志》,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17.3
大西吉壽、佐山融吉,《生蕃傳說集》,1923.11,(南天書局,台北,1996.6。)
藤崎濟之助,《台灣ソ蕃族》,1930初版,(南天書局複刻版,台北,1988)
鈴木作太郎,《台灣ソ蕃族研究》,1932.9,(南天書局複刻版,台北,1988.6)
日本合同通信社,《台灣大觀》,1932.12,(成文出版社,台北,1985.3台一版。(圖))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原語ズプペ台灣高砂族傳說集》,1935.2初版,(南天書局,台北,1996.1台北二刷發行;陳千武譯述為《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台原出版,1991.1,台北。)。

漢人部分
小林里平,《台灣歲時記》,政教所,東京,1910
片岡巖編,《日台俗諺詳解》,台灣語研究會,台南,1913
平澤丁東,《台灣俚諺集覽》,台灣總督府學務部編,台北, 1914.5
山根永藏,《台灣罵話稿本》,1914。(今:中譯本,《台灣民俗風物雜記》,武陵、台北,1989)
宇井英,《台灣昔新》,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北, 1915.5
川合真永,《對譯台灣笑話集》,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北,1915.8
平澤丁東,《台灣ソ 歌謠シ名著物語》,晃文館,台北,1917。 (今:《六十年前台灣俗文學《Taiwanese folk literature 1917》,平澤丁東搜錄,1976)
吉田岩四郎,《台灣俚謠粹吟》,台灣圖書刊行會,台北,1919.8
片岡巖,《台灣風俗誌》,台灣日日新報,台北,1921.2。 (今:中譯本,陳金田譯,眾文,台北,1990.9)
伊能嘉矩,《台灣文化志》,刀江書院,東京,1928。 (今:中譯本,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台北,1991.6)
鈴木清一郎,,《台灣舊慣冠婚葬祭シ年中記事》,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北,1934。
西川滿,《華麗島顯風錄》,分散於《台灣日日新報》,1936.1-4.6.7.10.12。
(今:中譯本,致良日語工作室編譯,致良出版社,台北,1999.1)
東方孝義,《台灣習俗》,原連載《台灣時報》(1934.3-1938.2),於1942.10成書出版,(今:南天書局,台北1997.12)

(二)報刊雜誌
《台灣慣習記事》,台灣慣習研究會,台北,1902。(今:中譯本,台灣文獻委員會譯,台灣文獻委員會,台北,1984.6)
《台灣日日新報》,五南圖書複印本1912-1944
《台灣時報》,台灣總督府內台灣時報發行所編,1919-1943
《台灣青年》,台灣青年雜誌社,1920.7-1922.2,(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台灣》,台灣雜誌社,1922.4-1924.5,(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台灣民報》,台灣雜誌社、台灣民報社,1923.4-1930.3,(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台灣新民報》週刊部分,台灣民報社,1930.3-1932.4,(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台灣新民報》日刊部分,台灣民報社,1933.5-11,缺8月,(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台灣藝苑》,鄭坤五編著,現存2卷23期,1927.4-1930.2
《三六九小報》,三六九小報社,台南,1930.9-1935.9,(成文複印本)
《反普特刊》,赤崁勞動青年會,台南,1930.9
《南音》1:1-11,南音社,1932.1-9,(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福爾摩沙》,東京台灣藝術研究會,1933.7-1934.6,(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先發部隊》,台灣文藝協會,1934.7,(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第一線》,台灣文藝協會,1935.1,(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台灣文藝》1:1-3:7、8,台灣文藝聯盟,1934.11-1936.8,(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台灣新文學》,楊逵主編,1:1-2:5,台灣新文學社,1935.12-1937.6,(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台灣文學》,張文環主編,台北:啟文社,1941-1943,(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風月》,風月俱樂部,台北,1935.5-1936.2.,(南天書局,台北,2001.6)
《風月報》,風月報俱樂部,台北,1937.7-1941.6,(南天書局,台北,2001.6)
《南方》,南方雜誌社,台北,1941.7-1944.1,(南天書局,台北,2001.6)
《南方土俗》,南方土俗社,台北,1931-1938,(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南方民族》,南方民族會,台北,1941-1943,(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革新》,李獻璋編,大溪革新會,台北, 1934.10
《民俗台灣》,金關丈夫編,東都書籍台北支店,台北,1941.7-1945.1。 (中文版,林川夫編,武陵,1990.7)

(三)單篇期刊論文
1.中文
〈新港社別婦歌〉,《台灣時報》,1900.10
鄭坤五,〈台灣國風〉,《台灣藝苑》二卷2號,1927.6
黃石輝,〈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原刊《伍人報》9號-11號,1930.8
懺紅輯,〈黛山樵唱〉,《三六九小報》4號,1930.9
林琴郎,《三六九小報》28號,1930.12
醒民(黃周),〈整理歌謠的一個建議〉,《新民報》345號,1931.1
賴和,〈整理歌謠的一個建議〉,《新民報》345號,1931.1
畸雲,(趙雲石),〈史遺˙藍鹿洲公〉,《三六九小報》56號、57號,1931.6
社說,〈台灣文學的整理和開拓〉,《台灣新民報》375號,1931.8
郭秋生,〈建設「台灣話文」一提案〉,《台灣新民報》379號、380號,1931.8;1931.9
蕭永東,〈消夏歪詩話〉,《三六九小報》120號,1931.8
鄭坤五,〈就鄉土文學說幾句話〉,《南音》一卷2號,1932.1
郭秋生,〈說幾條台灣話文的基礎工作給大家做參考-台灣話的文字化〉,《南音》創刊號,1932.1
明塘,〈民歌(山歌)由來的概論〉,刊於《南音》一卷2號,1932.1
陳逢源,〈對於台灣舊詩壇投下一巨大炸彈(下)〉,《南音》一卷3號,1932.1
廖漢臣,〈祝「南音」發刊並將來〉,《南音》一卷2號,1932.1
李獻璋,〈新字問題(台灣話文討論欄)〉,《南音》一卷5號,1932.3
李獻璋,〈新字問題(台灣話文討論欄)〉,《南音》一卷6號,1932.4
負人(莊遂性),〈台灣話文雜駁〉,《南音》一卷4號,1932.2
無署名,〈鄭板橋的故事〉九則,《南音》一卷9.10號,1932.2
蕭永東,〈想著就錄〉,《三六九小報》151號,1932.2
奇(葉榮鐘),〈卷頭言:第三文學提唱〉,《南音》一卷8號,1932.6
奇(葉榮鐘),〈卷頭言:再論「第三文學」〉,《南音》一卷9.10號,1932.7
郭秋生,〈還在絕對的主張建設「台灣話文」〉,《台灣新民報》,1933.11連載12回
郭秋生,〈還在絕對的主張建設「台灣話文」〉,《台灣新民報》,1933.12
李獻璋,〈台灣謎語纂錄〉,《台灣新民報》924號,1933.9.15
廖漢臣,〈編後語〉,《第一線》,1934.1
陳君玉,〈台灣歌謠的展望〉,《先發部隊》,1934.7
毓文,〈新歌的創作要明白時代的課題〉,《先發部隊》,1934.7
殺盜非殺人,〈迷信雜講〉,《革新》, 1934.10
懶雲,〈善訟人的故事〉,《台灣文藝》二卷1號,1934.12
黃得時,〈卷頭語:民間文學的認識〉,《第一線》,1935.1
林克夫,〈傳說的取材及其描寫諸問題〉,《第一線》,1935.1
李獻璋,〈方言談屑〉,《台灣文藝》二卷2號,1935.2
蔡德音,〈台灣文藝北部同好者座談會〉,《台灣文藝》二卷2期,1935.2
夜郎,〈讀「第一線」小感〉,《台灣文藝》二卷2號,1935.2
不老(林清月),〈流行歌與詞比較(四)〉,《風月》,1935.5
鄭明,〈呂祖廟燒金〉,《台灣新文學》一卷4號,1936.5
徐玉書,〈台灣新文學社創設及「新文學」第一、二、三期作品的批評〉,《台灣新文學》一卷4號,1936.5
朱鋒,〈林道乾〉,《台灣新文學》一卷6號,1936.7.7
徐阿壬,〈石子蝦殺弟案〉,《台灣新文學》一卷7號,1936.8
無署名,〈虎姑婆〉,《風月》55期,1938.1

2.日文
原住民部份
佐藤文一,〈大社庄ソ蕃歌〉,《南方土俗》第三卷第一號,1931.4
移川子之藏,〈頭社熟蕃ソ歌謠〉,《南方土俗》第一卷第二號,1934.4
佐藤文一,〈дユ③⑦族ソ歌謠ズ就ゆサ〉〈關於排灣族之歌謠〉,《南方土俗》,1936.8
竹中重雄,〈蕃歌メ尋ゼサ台灣ソ奧地デ〉,《台灣時報》,(1937.1-1937.12)。

漢人部份
蘇維熊,〈台灣歌謠ズ對エペ一試論〉,《иルюхД》創刊號,1933.7。(今:中譯本:涂翠花譯,三澤真美惠校訂,〈試論台灣歌謠〉,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冊,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台南,2006.10)
吳坤煌著,〈台灣ソ鄉土文學メ論ォ〉 ,《иルюхД》第2號,1933.12,(今:中譯本:涂翠花譯,〈台灣鄉土文論〉,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冊,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台南,2006.10)
茉莉,〈民謠ズ就ゆサソ管見〉,《第一線》,1935.1
劉捷,〈民間文學ソ整理ヂガソ方法論〉,《台灣文藝》二卷7號,1935.7.1。(今:中譯本:林曙光譯註,〈民間文學的整理及其方法論〉,《台灣文化展望》,春暉,高雄,1994.1;林曙光譯,〈民間文學的整理及其方法論〉,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冊,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台南,2006.10)
劉捷,〈台灣文學史的考察(一)(二)〉,《台灣時報》 1936.5.1;199.1936.6.1。(今:中譯本:涂翠花譯,〈台灣文學史的考察(一)(二)〉,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二冊,國家台灣文學籌備處,2006.10)
蘇維熊,〈俚諺ズ現ズ台灣ソ男女〉,《民俗台灣》二卷下,192.1942.12
曾景來,〈台灣習俗ズ現ゾホギペ虎〉,《台灣時報》,1938.1
曾景來,〈台灣ソ怪談ズ就サ〉,《台灣時報》,1938.7
曾景來,〈兔ズ關エペ台灣ソ傳說〉,《台灣時報》,1939.1
曾景來,〈龍ズ關エペ台灣ソ傳說〉,《台灣時報》,1940.1
陳紹馨,〈俚諺ズ關エペ覺書〉,《民俗台灣》二卷8期,1942.8
蘇維熊,〈性シ台灣俚諺ズ就ゆサ〉,《民俗台灣》五卷,1945.1-2

二、相關參考資料
(一)專書
原住民部份
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1986.10初版,聯經;1993.5第三刷
《台灣土著特別祭儀》,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民族篇,1963
陳奇祿,《台灣土著文化研究》,聯經,台北,1992.10
宋文薰編,《跨越世紀的影像-鳥居龍藏眼中的台灣原住民》,順益原住民博物館,台北,1994。
李亦園,《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聯經,1995.3new window
鳥居龍藏著,楊南郡譯,《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遠流出版社,台北,1997.1一版三刷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台灣踏查日記(上)》,遠流出版公司,台北,1996.11。
中菌英助著,楊南郡譯,《鳥居龍藏》,星晨出版,台北,1998.4。
日本順益原住民研究會,《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原名《伊能嘉矩所收藏台灣原住民寫真集》),順益原住民博物館,台北,1999.3
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台灣原住民研究概覽》,風響社,東京,2002.7

漢人部份
明•馮夢龍,清.王廷紹、華廣生編述《明清民歌時調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7.9
郭紹虞,《諺語的研究》,商務印書管,上海,1925.1
志農等,《福建傳說、謎語》,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1956
婁子匡,《笑話集》(一∼二集),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1970
黃武忠,《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作家小傳》,時報文化,台北,1970.8
謝雲聲,《福建故事》(上下集),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1973
李南衡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文獻資料選集》明集5,明潭出版社,台北,1979.3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台灣人物誌-台灣人物(上)》,德馨室出版社,高雄,1979.6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台灣人物論-台灣人物(上)》,德馨室出版社,高雄,1979.10
黃武忠,《台灣作家印象記》,眾文圖書,台北,1984.5
照史(林曙光),《高雄人物評述》第二輯,春暉出版社,高雄,1985.5
林美容,《人類學與台灣》,稻香,台北,1989.8(圖)
劉登翰等人所編,《台灣文學史》,海峽文藝出版社,福州,1991.6
中島利郎,《日據時期台灣文學雜誌總目.人名索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12在日初版,1995.1改訂在台同時發行
楊民康,《中國民歌與鄉土社會》,吉林教育出版社,吉林,1992.1
朱自清,《中國歌謠》,世界書局,台北,1993.10八版
黃得時,《北台灣文學評論集》,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台北,1993.6
劉捷原著,林曙光譯註,《台灣文化的展望》,春暉出版社,台北,1994.1
林衡哲、張恆豪編著,《復活的群像-台灣卅年代作家列傳》,前衛出版社,台北,1994.6
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下),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彰化,1994.6
余英時等著,《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聯經出版,台北,1994.10
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上)(下),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彰化縣,1996.7
胡萬川,《民間文學工作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6.11
鍾敬文著,涂石編,《鍾敬文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3
鍾敬文著,季羨林主編,《鍾敬文自選集-民間文藝學及其歷史》,山東教育出版社,濟南,1998.10
劉魁立著,涂石編,《劉魁立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10
顧頡剛著,錢小柏編,《顧頡剛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10
江紹原著,王文寶,江小蕙編,《江紹原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10
許俊雅、楊洽人編,《楊守愚日記》,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彰化,1998.12
吳平、邱明一編,《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1
鍾敬文主編,《中國民俗學1999年刊》,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4
趙世瑜著,《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國現代民俗學思想史論(1918-1937)》,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1999.10
黃石著,高洪興編,《黃石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11
高丙中,《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2000.1
烏丙安,《民俗學原理》遼寧教育出社出版,遼寧省,2001.1
劉守華、巫瑞書,《民間文學導論》,長江文藝出版社,武漢,2001.7
蕭兵,《神話學引論》,文津出版社台北,2001.10
中島利郎編,《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編》,春暉出版社,台北2003.3
鍾敬文學術總監、苑利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經典、民俗理論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3
楊麗祝著,《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采及及其時代意義》,稻鄉,台北,2003.4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台灣文學重建的問題》,海峽學術出版社,台北,2003.5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清華大學出版,新竹,2004.1new window
葉春生主編,《典藏民俗學叢書》(上中下),黑龍江人們出版社,黑龍江省,2004.2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台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播種者文化,台北,2004.4
朱自清,《中國歌謠》,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2004.8
高有鵬,《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史論》河南大學出版社,河南,2004.10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麥田出版,台北,2004.12new window
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插圖版)》,原名《中國神話研究ABC》,1928。 (今: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5.7)
陳泳超著,《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現代軌轍》,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8
吳密察監修,遠流台灣館編著,《台灣歷史年表》,遠流,台北,2005.8二版三刷
陳勤建,《民俗視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衝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2005.10
周星主編,《民俗學的歷史、理論與方法》(上、下),商務印書館,北京,2006.3
張玉安、陳崗籠,《東方民間文學概論》,崑崙出版社,北京,2006.10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共三冊,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台南,2006.10
游佩芸,《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玉山社,台北,2007.1

譯介(理論)
【日】國分直一,林懷卿譯,《台灣民俗學》,莊家出版社,1980.10(圖)
【俄】普列漢諾夫,譯者不詳,《藝術與社會生活通信》,弘文館,台北,1986
【日】柳田國男,《傳說論》,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北京,1987.3
葉舒憲編選,《結構主義神話學》,陝西師範大學,1988.10
【日】大林太良著,林相泰、賈福水譯,《神話學入門》,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北京,1989.1
朱雯等編選,《文學中的自然主義》,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2.6
【美】洪長泰著、董曉萍譯,《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份子與民間文學運動》,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3.7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編,《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文藝》,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7.7
【美】阿蘭•鄧迪斯編,陳建憲、彭海斌譯,《世界民俗學》,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
【美】約翰˙邁爾斯˙弗里著,朝戈金譯,《口頭詩學-帕里洛德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8
【俄】葉琳娜∙米哈伊洛芙娜∙斯科瓦爾佐娃著,王亞民等譯,《文化理論與俄羅斯文化史》,敦煌文藝出版社,甘肅,2003.12
【日】河原功著,莫素微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全華科技圖書,台北,2004.3
【美】阿爾伯特˙貝次˙洛德著,尹虎彬譯,《故事歌手》,中華書局,北京,2004.5
【日】子安宣邦著,趙京華編譯,《東亞論日本現代思想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長春市,2004.9
【英】愛德華˙泰勒(Edward Taylor)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神話、哲學、宗教、語言、藝術和習俗的發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桂林,2005.1
【英】露絲˙韋津利著,嚴韻譯,《髒話文化史》,麥田出版,台北,2006.3
【美】阿蘭˙鄧迪斯編,朝戈金等譯,劉魁立主編,《西方神話學讀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桂林,2006.6
【日】藤森成吉著,張資平譯,《文藝新論》,原為彰化賴和紀念館藏書影本。

(二)學位論文
臧汀生,《台灣閩南語歌謠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5
臧汀生,《台灣閩南語歌謠新探》,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5
廖祺正,《30年代台灣鄉土話文運動》,成大歷史語言所碩士論文,1990.6
張志相,《張深切及其著作研究》,成大歷史語言所碩士論文,1992.6
黃琪椿,《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潮之關係出探(1927-1937)》,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4.6
戴文鋒,《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台灣民俗學-以《民俗台灣》為分析場域》,中正歷史所博士論文,1999.6
陳淑容,《1930年代鄉土文學˙台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所碩士論文,2001.6
賴松輝,《日據時期台灣小說思想與書寫模式之研究(1920-1937)》,成大中文所博士論文,2002.7new window
柯喬文,《《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6
丁鳳珍,《「歌冊仔」中的台灣歷史詮釋-以張丙、戴潮春起義事件敘事歌為研究對象》,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4.7new window
黃文車,《日治時期台灣福佬歌謠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5..6
許倍榕,《30年代啟蒙「左翼」論述-以劉捷為觀察對象》,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7
林培雅,《台灣民間文學積極傳承人調查研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7new window
王美惠,《1930年代台灣新文學作家的民間文學理念與實踐-以《台灣民間文學集》為考察對象》,成功大學歷史所博士班,2008.1new window

(三)單篇論文
原住民部分
劉斌雄,〈日本學人之高山研究〉,今收入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聯經,台北,1986.10初版;1993.5第三刷。new window
陳國鈞,〈南勢阿美族娛樂活動〉收入《台灣土著特別祭儀》,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民族篇,1963new window
陳奇祿〈「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與台灣土著研究〉原刊載《台灣風物》,今收入陳奇祿,《台灣土著文化研究》,聯經,,台北1992.10
宋文薰編,〈鳥居龍藏有關台灣著作目錄〉,收入《跨越世紀的影像-鳥居龍藏眼中的台灣原住民》,順益原住民博物館,1994
陳國鈞,〈南勢阿美族娛樂活動〉,《台灣土著特別祭儀》,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民族篇,1963new window

漢人部分
周作人,〈兒歌之研究〉,原載於《紹興縣教育會月刊》,第4號,1914.1。(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民眾的詩歌〉,原載於《報晨副刊》,1920.11。(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歌謠》周刊發刊詞〉,原載於《歌謠》周刊第一號,1922.12。(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中國民歌的價值〉,原載於《歌謠》周刊第6號,1923.1。(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歌謠〉,原載於《自己的園地》,1923.9。(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謎語〉,原載於《自己的園地》,北京晨報社,1923.9。(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歌謠與方言調查〉,原載於《歌謠》周刊第31號,1923.11。(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猥褻的歌謠〉,原載於《歌謠》周刊紀念增刊,1923.12。(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歌謠與妓女〉,原載於《燕大周刊》第82期,1925.10。(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董作賓,〈為《民間文藝》敬告讀者〉原載《民間文藝》第1期,1927.11.1
周作人,〈童話研究〉,原載於《教育部編處月刊》,第一卷第7期,1931.8。(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童話略論〉,原載於《紹興縣教育會月刊》,第2號,1931.11。(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江紹原,〈關於Folklore, Volkskund和民學的討論〉,原載於《現代英吉利謠俗及謠俗學》,1932.6。 (今收入《江紹原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10)
周作人,〈論笑話〉,原載於《青年界》,第四卷第2號,1933.9。(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鍾敬文,〈民間文藝學的建設〉,東京,1935.11。(今收入《鍾敬文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1)
周作人,〈說鬼〉,原載於《青年界》,第九卷第1期,1936.1。(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周作人,〈讀《鬼神論》〉,原載於《苦口甘口》,上海太平書局,1944.11。(今收入《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1)
黃得時,〈台灣歌謠的蒐集〉,《台灣文化》六卷三、四期合刊,1950
朱鋒(莊松林),〈不堪回首話當年〉,《台北文物》三卷3期,1954.1
鍾敬文,〈略談民間故事〉,1955。(今收入《鍾敬文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1)
蘇維熊,〈台灣的生殖崇拜〉,《台灣風物》十七卷1期,1967
王詩琅,〈從文學到民俗〉,《台灣風物》二十五卷2期,台北,1975.6
王詩琅,〈台灣民俗學家群像〉,張良澤編,《王詩琅全集-台灣人物表論》,德馨寶出版社,台北,1979.10。
鍾敬文,〈民間學與民間文學〉,1980.1。(今收入《鍾敬文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1)
劉魁立,〈文學與民間文學〉,原載於《文學評論》第2期,1985.6。(今收入《劉魁立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10)
劉魁立,〈關於民族文學研究之一〉,原載於《民族文學研究》第1期,1986。(今收入《劉魁立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10)
劉魁立,〈關於民族文學研究之二〉,原載於《民族文學研究》第1期,1988。(今收入《劉魁立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10)
鄭志明,〈「台灣歌仔」的研討盛會〉,《民俗曲藝》54期,1988.7。
曾子良,〈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的內容及其反映之思想〉,《民俗曲藝》54期,1988.7。new window
鍾敬文,〈中國民間文藝學的形成與發展〉,1989。(今收入《鍾敬文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1)
鍾敬文,〈五四時期民俗文化學的興起〉,1989.3。(今收入《鍾敬文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1)
鍾敬文,〈關於民俗學結構體系的設想〉,1990.12。(今收入《鍾敬文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9.1)
陳益源,〈明清時期的台灣民間文學〉,《明清時期的台灣傳統文學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台中,1990.4new window
胡萬川,〈台灣民間文學的過去與現在-以故事類為主〉,《台灣史料研究》,1993.2(今收入《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清華大學,新竹,2004.1)new window
劉斌雄,〈日本學人之高山研究〉,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1986.10初版,聯經,台北,1993.5第三刷new window
黃得時,〈談談台灣的鄉土文學〉,收入《評論集》,台北縣市立文化中心,1993.6
王順隆,〈談台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台灣風物》四十三卷三期,1993.9new window
呂興忠,〈從賴和到洪醒夫-談台灣新文學的原鄉〉,《賴和研究資料彙編》,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彰化,1994.6
林瑞明,〈民間的兒女〈相思〉引言〉,《賴和研究資料彙編》賴和紀念館,彰化縣立文中心,1994.6
胡萬川,〈賴和先生及李獻章先生等民間文學觀念及工作之探討〉,《賴和與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議》,1994.11(今收入《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清華大學,新竹,2004.1)new window
劉魁立,〈關於民族文學研究之三〉, 1995.1。(今收入《劉魁立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10)
施懿琳,〈從傳統到創新-周定山新文學初探〉,《新生代台灣文學研究的面向論文集》,林亨泰主編,磺溪文化協會編印,彰化,1995.6
胡萬川,〈工作與認知-關於台灣的民間文學〉,《台灣文學與社會-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5(今收入《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清華大學,新竹,2004.1)new window
劉魁立,〈歷史比較研究法和歷史類型學研究〉,1996.9。(今收入《劉魁立民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8.10)
胡萬川,〈從歌謠到流行歌曲-一個文化定位的正名〉,《首屆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6(今收入《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清華大學,新竹,2004.1)new window
卡爾•馬克斯,〈《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引自北京大學中文系主編《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文藝》,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7.7
薛順雄,〈李獻璋《台灣民間文學集》評介〉,東海學報38卷,台中,1997.7。new window
呂興昌,〈論鄭坤五的「台灣國風」〉,《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中文系,新竹, 1998.3
胡萬川,〈民族、語言、傳統與民間文學運動-從近代的歐洲到日治時期〉,《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1(今收入《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清華大學,新竹,2004.1)new window
施懿琳,〈周定山對民間文學的采錄及素材之運用〉,《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1
陳建忠,〈民間之歌民族之詩-日據時期民間文學採集與新文學運動之關係初探〉,《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1new window
游勝冠,〈日本殖民進步主義與本土主義的文化抗爭-本土主義發展脈絡中的民間文學〉,《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1
彭瑞金,〈日治時代民間文學與新文學之交流及影響〉,《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1
陳芳明,〈現代性與本土性-以《南音》為中心看三0年代台灣作家與民間想像〉,《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1new window
陳萬益,〈啟蒙與傾聽-論賴和小說的人民性〉,《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1
張恆豪,〈賴和、張文環小說中的民間文學素材與作家文學經驗-以〈善訟的人的故事〉、〈夜猿〉為例〉,《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1
林培雅,〈論張深切的《邱罔舍》劇本對民間文學的繼承與改造〉,《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1
胡萬川,〈從集體性到個人風格-民間文學的本質與發展〉,《第二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2(今收入《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清華大學,新竹,2004.1)new window
楊永彬,〈從《風月》到《南方》-論析一份戰爭期的中文文藝雜誌〉刊載於《風月報專論》,南天書局,台北,2001.6
胡紅波,〈稻田尹的《台灣歌謠集》〉,《台灣文學評論》第一卷第二期,2001.10new window
施懿琳,〈民歌采集史上的一頁補白-蕭永東在《三六九小報》的民歌仿作及其價值〉,《第三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2002.7。
胡萬川,〈真假之辨-有關民間文學流傳與研究的一個論辯〉,《文學傳媒與文化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11(今收入《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清華大學,新竹,2004.1)new window
三尾裕子,〈《台灣文獻》特集導言:「在台灣發現日本」〉,《台灣文獻》第五十五卷第3期,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台北,2004.9
三尾裕子,〈以殖民統治下的「灰色地帶」作為異質化之談論的可能性-以《民俗台灣》為例〉,《台灣文獻》,五十五卷3期,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台北,2004.9
林美容,〈殖民者對殖民地的風俗記錄-佐倉孫三所著《臺風雜記》之探討〉,《台灣文獻》,五十五卷三期,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台北,2004.9。new window
胡萬川,〈亡命好漢的生與死-莊芋、曾切、廖添丁傳說之研究〉,《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u唱傳承表演論文集》,清華大學,新竹,2004.12
陳益源,〈賴和〈善訟人的故事〉的故事來源〉,《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u唱傳承表演論文集》,清華大學,新竹,2004.12
蔡蕙如,〈從建構到評述-試論黃得時的歌謠觀〉,《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說唱傳承表演論文集》,國立台灣文學館,台南,2004.12
胡萬川,〈反思與認同-1920-30年代中國與台灣民間文學運動的異同〉,《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文化與台灣文化:延續與斷裂》,政治大學,台北,2005.6
張文薰,〈1930年代台灣文藝界發言權的爭奪-《福爾摩沙》再定位〉,《台灣文學研究集刊》創刊號,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台北,2006.2new window
李進益,〈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資料索考〉,《2006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教育大學,花蓮,2006.5
張隆志,〈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地台灣的文化政治〉,《台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集,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台北,2006.11new window
王順隆,〈論台灣「歌仔戲」的語源與台灣俗曲「歌仔」的關係〉,(原刊文教大學文學部紀要11-2號)此處採用網路版台灣文學工作室(http://ws.twl.ncku.edu.tw/kou-tian/kou-tian.htm)2008.5.1查索
王順隆,〈歌仔戲的合轍押韻—以日治時期的歌仔戲老唱片為例〉,此處採用網路版(台灣文學工作室http://ws.twl.ncku.edu.tw/kou-tian/kou-tian.htm)2008.5.1查索
王順隆,〈百年來台灣閩南語的社會變遷—從台灣教育的閩南語及其教材來看〉,(原刊台灣文獻46卷3期)此處採用網路版(台灣文學工作室http://ws.twl.ncku.edu.tw/kou-tian/kou-tian.htm)2008.5.1查索

(四)外文書目
柳田國男,《民間傳承論》,共立社,東京,1934.8
Bruce A. Rosenberg, Folklore and Literature: Rival Siblings, (USA: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 1991)
Elizabeth C. Fine, The folklore text: from performance to print,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4)
John Storey, Inventing Popular Culture: from folklore to globalization, (Blackwell, 2003)
Richard M. Dorson, Folklore and Folk life: An introduction,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2)
Ruth Finnegan, Oral traditions and the verbal arts: a guide to research practices,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五)網站資料
台灣文學工作室http://ws.twl.ncku.edu.tw/kou-tian/kou-tian.ht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