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調查研究之有效空間抽樣分析--以2010、2012 TEDS資料為例
書刊名:東吳政治學報
作者:徐永明 引用關係吳怡慧
作者(外文):Hsu, Yung-mingWu, I-hu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35:1
頁次:頁143-177
主題關鍵詞:空間抽樣選舉研究總統選舉直轄市長選舉支持率投票率Spatial samplingElectoral studyPresidential electionMayoral electionVoting behaviorTED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8
  • 點閱點閱:31
選舉研究常使用電訪或面訪等調查方法蒐集資料,並且考量樣本須具有足夠的代表性,抽樣過程運用「抽取率與抽出單位大小成比例」(probabilities proportional to size,簡稱PPS)的原則抽出受訪者,這些受訪者所在的位置,受到抽樣成本與便利性的限制,在空間中分布並不均質;但是選舉研究中常探測的參數,像是投票行為、政黨認同、派系等,卻具有地域性的差異,因此受訪者所在的位置,對於後續研究進行空間效果分析時,是重要且有影響的。本文為了解決空間特性對於選舉行為的影響,引用並發展新的抽樣方法:1. 在已完成的調查資料中(本文使用TEDS2012總統與TEDS2010 直轄市長的選舉資料),加入空間結構(人口數)考量,重新加權計算資料的數值; 2. 考慮選舉研究變項的空間自相關性(spatial autocorrelation)與空間異質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提出新的空間抽樣概念,同樣在既有的抽樣調查資料上,進行樣本數縮小與樣本分布特性的修正。本文以「投票率」、「支持率」來進行相關方法的分析比較。結果發現,方法一以人口數的空間結構差異來加權,重新統計調查資料的投票率與支持率, 雖然校正結果較原本TEDS的結果更接近真實資料,但是方法二以空間特性為考量,依照空間物理性的距離為再抽樣的依據,其樣本的推估值與真實選舉資訊更為接近,顯然,驗證變項行為與實際政治行為之間的相關性,二維的抽樣設計方式更能有效的推估選舉行為所探測的參數。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several spatial sampling methods to check with TEDS data. This spatial technique is considered valuable for further research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 it is a way of optimal design for existing samples. Second, it avoid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to produce a better measurement. This study applies voting data from the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2010 mayoral election of TEDS to test validity. As expected, the two-dimension spatial sampling method is a more accurate estimation for election studies.
期刊論文
1.Wang, J. F.、Stein, A.、Gao, B. B.、Yong, G.(2012)。A review of spatial sampling。Spatial Statistics,2,1-14。  new window
2.Wang, J. F.、Jiang, C. S.、Hu, M. G.、Gao, Z. D.、Guo, Y. S.、Li, L. F.、Meng, B.、Liu, T. J.(2013)。Design-based spatial sampling: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40,280-288。  new window
3.盛杏湲(19941100)。Selection Bias in Vote Choice Models。選舉研究,1(2),221-250。new window  new window
4.Liu, F. C. S.、Su, Y. S.(2015)。Adjusting Survey Response Sistributions Using Multiple Imputation: A Simulation with External Validation。Research Article,34,8-32。  new window
5.林昌平、吳怡慧、徐永明(20150300)。空間推論與政治行為:最大熵方法於調查研究資料的應用,TEDS2012。地理學報,76,69-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成晟、王勁峰、曹志冬(2009)。地理空間抽樣理論研究綜述。地理學報,64(3),368-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盛治仁(20001100)。總統選舉預測探討--以情感溫度計預測未表態選民的應用。選舉研究,7(2),75-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盛杏湲(19980500)。選民的投票決定與選舉預測。選舉研究,5(1),37-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賴進貴、葉高華、張智昌(20070500)。投票行為之空間觀點與空間分析--以臺灣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選舉研究,14(1),33-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童振源、周子全、林繼文、林馨怡(20110500)。2009年臺灣縣市長選舉預測分析。選舉研究,18(1),63-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葉高華(200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臺灣總統選舉藍綠變遷的鄰近效應,1996-2004。2006年臺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再訪民主:理論、制度與經驗」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6/11/25-26)。臺北:台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朱雲漢(2012)。2009年至2012年「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畫(3/3):2012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面訪案( TEDS2012) (計畫編號:NSC 100-2420-H-002-030)。台北: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秀端(2010)。2009年至2012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劃(2/3):民國九十九年直轄市市長選舉面談訪案 (計畫編號:NSC99-2420-H-031-002)。台北: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紀(2012)。2009年至2012年「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畫(3/3):2012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電訪案(TEDS2012-T) (計畫編號:NSC 100-2420-H-002-030)。台北: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佳芳(2002)。利用EM演算法分析公元2000年總統大選民調資料(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bbie, Earl Robert(1998)。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Wadsworth。  new window
其他
1.中央選舉委員會(2010)。2010-99年直轄市長選舉,http://db.cec.gov.tw/histQuery.jsp?voteCode=20101101C1B1&qryType=ctk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央選舉委員會(2012)。2012第十三任總統與副總統選舉,http://db.cec.gov.tw/histMain.jsp?voteSel=20120101A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