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餐桌上的戰爭--日治末期臺灣的食物配給、黑市與殖民地社會
書刊名:新史學
作者:曾品滄
作者(外文):Tseng, Pin-tsa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8:4
頁次:頁1-48
主題關鍵詞:戰時總動員體制食物配給統制黑市皇民化運動在地化Wartime mobilization schemeFood rationing schemeBlack marketKominka movementLocal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
  • 點閱點閱:75
期刊論文
1.中村哲(1941)。文化政策としての皇民化問題。臺灣時報,23(1),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力庸(20090600)。日本帝國殖民地的戰時糧食統制體制:臺灣與朝鮮的比較研究 (1937-1945)。臺灣史研究,16(2),63-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品滄、李虹微(20131200)。懷念我的大稻埕生活--洪陳勤女士訪談錄。國史研究通訊,5,137-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品滄(20130400)。鄉土食和山水亭:戰爭期間「臺灣料理」的發展(1937-1945)。中國飲食文化,9(1),113-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力庸(20061200)。戰爭與糧食:太平洋戰爭前後臺灣的米穀統制(1939-1945)。兩岸發展史研究,2,103-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42)。地方事情--新竹州豚肉配給實施要領の制定。臺灣畜產會會報,5(7),9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42)。豚肉配給實施に伴ふ養豚增殖の一例。臺灣畜產會會報,5(8),83-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安間節子。食生活の創意--配給物資を完全に活用せよ。臺新,1(7),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西園政江(1945)。疏開生活。臺灣公論,1945(1),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岡戶榮(1943)。內臺人の配給法--何れが是か非か。新建設,2(2),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松本敬信(1941)。經濟警察資料。臺灣警察時報,189,114-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武政正治(1942)。經濟違反といふもの--殊に闇取引の連鎖性を思ふ。臺灣警察時報,317,16-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武政正治(1940)。闇取引と經濟警察。臺灣警察時報,299,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山喜全(1942)。中等北京語講座:臺灣語の研究--広東語の研究。臺灣警察時報,314,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富士貞吉(1943)。食物。科學の臺灣,10(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綠柳生(1930)。時局新用語解說。臺灣刑務月報,6(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北市役所(1943)。昭和十六年臺北市統計書。臺北:臺北市役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仁姿(2016)。戰時戰後的臺灣農政(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昕(2017)。日治時期台灣媒體中的營養知識-以蛋白質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怡棻(2011)。戰時體制下的警察與臺灣社會(1937-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慧瑜(2010)。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掛、黃玉峰(1996)。看臺灣成長--洪掛回憶錄。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坂莊作(1899)。臺嶋踏查實記。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山口政治(2007)。知られざる東台湾--湾生が綴るもう一つの台湾史。東京:展転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竹中りつ子(1983)。わが青春の台湾。東京:図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諫山春樹、日本文教基金會(2002)。秘話‧臺灣軍與大東亞戰爭。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肇(1945)。臺灣食糧年鑑。臺北:臺灣食糧問題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遠輝、李菁萍(1999)。北郭園的孔雀:劉玉英的故事。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柯旗化(2002)。臺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柯德三(2005)。母国は日本、祖国は台湾--或る日本語族台湾人の告白。東京:桜の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獻堂、許雪姬(2007)。灌園先生日記(十三):一九四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基銓、林忠勝(1996)。楊基銓回憶錄:心中有主常懷恩。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西村信一(1943)。臺灣に於ける物資配給統制機構。臺北:臺北商工會議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江淮、林玉茹、王泰升、曾品滄、吳美慧、吳俊瑩(2008)。代書筆、商人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紀錄。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郁秀、孫芝君(2005)。呂泉生的音樂人生。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近藤正己、林詩庭(2014)。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淑敏、詹素娟、張隆志、吳美慧(2010)。曹永和院士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鍾逸人(1988)。辛酸六十年:二二八事件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回憶錄。臺北市:自由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總督府(1973)。臺灣統治概要。東京:原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逸松、吳君瑩、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太陽旗下風滿臺。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建墻(2008)。福爾摩沙之夜:一位臺灣八十歲老人的回顧。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世慶、許雪姬、劉素芬、莊樹華、丘慧君(2003)。王世慶先生訪問紀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臺南州廳(1941)。昭和十五年臺南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南:臺南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塩澤亮、張良澤(2006)。從臺中雙冬疏散學校到內地復員--一位臺北女子師範學校教授在戰爭末期的記錄。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濁流(1995)。無花果。臺北:草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修齊(2001)。八十回憶:臺灣實業鉅子吳修齊。板橋: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榮發(1997)。張榮發回憶錄:長榮集團總裁與海結緣的一生。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竹中信子、熊凱弟(2009)。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昭和篇1926-1945)。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佳山良正(1995)。台北帝大生--戦中の日々。東京:築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伊藤憐之助(1940)。總動員關係臺灣經濟法令講座。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吳新榮、張良澤(2007)。吳新榮日記全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鳥居民(1912)。昭和二十年。東京:草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臺北商工會議所(1943)。臺灣ニ於ケル物資配給統制機構。臺北:臺北商工會議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臺灣植物同好會(1945)。臺灣野生食用植物圖譜。臺北:臺灣農業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西東秋男(2011)。日本食品產業の步み。東京:山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文榮(2012)。古早味。臺北:二魚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増田弘夫(2008)。台湾の戦中戦後の物語:湾生--台湾生まれの日本人。佐倉:増田弘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天佐(2004)。在真空中成長。臺北:秀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濱谷甚一郎(1995)。台湾島に別れを告げて--北回帰線直下の亜熱帯に生きて。金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謝水森(2010)。竹塹城--日治時期至八十年代憶往。新竹:國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五福、張文義(1996)。回首來時路:陳五福醫師回憶錄。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力庸(2010)。殖民、營養與風尚--日治時期臺灣的大眾畜產飲食文化。雅俗相成--傳統文化質性的變易。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適齊(2014)。可悲傷性,「戰爭之框」與臺籍戰犯。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那須重德(1943)。標凖食糧と國民生活。臺灣戰時食糧問題。臺北:臺灣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松野孝一(1943)。豚も時局下大事な家畜。臺灣戰時食糧問題。臺北市:臺灣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津朋之(2013)。総力戦と社会の変化。総力戦の時代。東京:中央公論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池田敏雄(2003)。戦争と艋舺。池田敏雄台湾民俗著作集。東京:緑蔭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池田敏雄(2003)。萬華の常会。池田敏雄台湾民俗著作集。東京:緑蔭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翠蓮(2008)。戰爭、世代與認同--以林獻堂、吳新榮與葉盛吉為例(1937-1945)。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0~一九五0。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雲萍(2011)。部落日記。楊雲萍全集,第1冊--文學之部。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ynch, Edouard(2012)。Food Stocks, the Black Market, and Town and Country Tensions in France during Two World Wars and Beyond。War, Agriculture, and Food: Rural Europe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50s。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11.Zweiniger-Bargielowska, Ina(2011)。Fair Shares? The Limits of Food Policy in Britai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Food and War in Twentieth Century Europe。Farnham, Surrey, England:Ashgat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