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黃凡〈賴索〉中的書寫意識與敘事策略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鍾明全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6
頁次:頁29-48
主題關鍵詞:政治小說書寫意識敘事策略詮釋意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
  • 點閱點閱:5
黃凡作品裡不僅深刻刻劃現實社會的種種象徵,更以銳利的筆觸勾勒生活存在意義與價值的反思。然而,黃凡最先觀察的對象就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政治」,其第一篇短篇政治小說作品就是〈賴索〉。筆者閱讀〈賴索〉之後,產生三個面向的問題意識:其一,如何理解黃凡在小說中的書寫意識;其二,如何從敘事策略的詮釋觀察黃凡的書寫技巧;其三,如何從意象的揭示表現黃凡對於政治本質的看法。透過本論文的討論可集中剖析〈賴索〉由外到內的書寫層次,將黃凡書寫〈賴索〉的真相挖掘出來。筆者期以本論文的研究與討論能提供不同以往的研究視野,有益於往後研究黃凡政治小說相關討論的參考
期刊論文
1.林依潔(19811000)。揉和傷感與嘲諷的熱情--黃凡筆下的知識份子(賴索)。明道文藝,67,115-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耀仁(2007)。我最好的作品尚未出手!--側寫黃凡。聯合文學,23(11)=275,8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佳嫻(20040100)。時差讀「賴索」。聯合文學,20(3)=231,8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郝譽翔(19980500)。我是誰?!:論八○年代臺灣小說中的政治迷惘。中外文學,26(12)=312,150-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國安(2009)。台灣後現代小說的發展--從黃凡、平路、張大春與林燿德做文本觀察(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政榕(2015)。曖昧的戰鬥─黃凡小說的討論與實踐(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雅雯(2011)。黃凡的政治小說(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淑菁(2009)。黃凡短篇小說的後現代書寫(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璦婷(2007)。概念隱喻理論(CMT)在小說的運用--以陳映真、宋澤萊、黃凡的政治小說為中心(博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藍建春(1998)。黃凡小說研究:社會變遷與文學史的視角(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orster, Edward Morgan、李文彬(1994)。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亞敏(2008)。敘事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國安(2012)。台灣後現代小說的發展--以黃凡、平路、張大春與林耀德的創作為觀察文本。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Eagleton, Terry、李尚遠(2005)。理論之後:文化理論的當下與未來。台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雅各布.盧特、徐強(2011)。小說與電影中的敘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Žižek, Slavoj、季廣茂(2014)。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arrett, William、彭鏡禧(2013)。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新北市: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芳明(2015)。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Foucault, Michel、汪民安(2015)。自我技術:傅科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邱貴芬(2006)。臺灣政治小說選。臺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凡(2006)。賴索。台北市: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明娳(1994)。當代臺灣政治文學論。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季季(19791200)。冷水潑殘生--評黃凡〈賴索〉(每月短篇小說評介之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邱貴芬(2007)。翻譯驅動力下的台灣文學生產--1960-1980現代派與鄉土文學的辯證。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先勇(2006)。導讀:邊際人--賴索。賴索。台北市: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琇禎(2006)。黃凡〈賴索〉導讀。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小說卷(戰後時期.第二部)。台北市: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