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古代玦的演變與發展
書刊名:故宮學術季刊
作者:楊美莉
出版日期:1993
卷期:11:1
頁次:頁1-57
主題關鍵詞:中國古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7
  • 點閱點閱:103
     本文是「C」字形玦的發展作為論述的主幹,而旁及獸形玦;據目前的考古出土資料顯示,玦的發展甚早且普遍,新石器時代早期末葉,南方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北方遼西的興隆窪、查海文化,均已有玦的製作和使用;繼河姆渡之後的馬家�N、崧澤以及北陰陽營文化繼續發展此形器,作為耳部之物;北方在興隆窪、查海之後的紅山文化則製作一種「獸形玦」,作為護身之物;獸形玦的傳統後為殷代的「卷龍玦」所繼承;西周在用C形玦上有定型的趨勢,而大量製作的煤精玦,也成為其特色之一;玦的發展至春秋時代以後,偏重花紋的琢飾,具有濃厚的裝飾性,而同時,此時代玦的用途轉向多元化功能,其原本具有的宗教意義或單一性功能漸漸淡化;戰國時代之後,玦已殊少再製作和為人使用了,此中原因頗值研究,也正是本文即將探討的課題之一。 
期刊論文
1.牟永抗、魏正瑾(1978)。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太湖流域原始文化的分期問題。文物,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淑蘋(19880900)。考古出土新石器時代玉石琮研究。故宮學術季刊,6(1),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永城(1986)。從大溪出土石雕人面談幾個問題。文物,19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云輝(199008)。仰韶文化「魚紋」「人面魚紋」內含二十說述評--兼論「人面魚紋」為巫師面具形象說。文博,1990(4)=37,6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甘肅省博物館(1978)。武威皇娘娘台遺址第四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8(4),421-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漢市文化局(1989)。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發掘簡報。文物,1989(5),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安志敏(1988)。關於良渚文化的若干問題--為紀念良渚文化發現五十周年而作。考古,1988(3),236-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明華、王惠菊(1990)。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陶文。考古,1990(10),903-9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陜西文管會秦墓發掘組(1975)。陜西戶縣宋村春秋秦墓發掘簡報。文物,1975(10),55-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聞廣(1990)。中國古玉的研究。建材地質,1990(2),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淑蘋(19770300)。圭璧考。故宮季刊,11(3),49-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建芳(1987)。大溪文化玉器淵源探索。南方民族考古,1987(1),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鳩霞(1990)。安徽舒城縣河口春秋墓。文物,1990(6),58-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1979)。廣西田東發現戰國墓葬。考古,1979(6),492-4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佟柱臣(1986)。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多中心發展論和發展不平衡論--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的規律和中國文明的起源。文物,1986(2),1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雲翔(1986)。我國發現的環刃石器及相關問題。考古,1986(6),535-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89)。山西侯馬上馬墓地發掘簡報(1963-1986年)。文物,1989(6),1-2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山東省濟寧市文物管理局(1991)。薛國故城勘查和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1(4),449-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四川省博物館(1981)。巫山大溪遺址第三次發掘。考古學報,1981(4),461-4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洛陽博物館(1978)。孟津小潘溝遺址試掘簡報。考古,1978(4),244-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湖南省博物館(1972)。湖南省工農兵群眾熱愛祖國文化遺產。文物,1972(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萊蕪市圖書館、泰安市文物考古研究室(1989)。山東萊蕪市戴魚池戰國墓。文物,1989(2),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趙承澤、盧連城(1978)。關於西周的一批煤玉雕刻。文物,1978(5),6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1978)。平樂銀山嶺戰國墓。考古學報,1978(2),211-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培新(1985)。吉林延邊出土的環狀石器及其用途。文物,1985(4),6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新淦縣博物館(1991)。江西新淦大洋洲商墓發掘簡報。文物,1991(1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南京博物院(1983)。江蘇海安青墩遺址。考古學報,1983(2),147-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緒球(1987)。漢江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初論。考古與文物,1987(4),56-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學勤(1977)。論「婦好」墓的年代及有關問題。文物,1977(11),3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河南地區文管會、光山縣文管會(1984)。春秋早期黃君孟夫婦墓發掘報告。考古,1984(4),302-348+385-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周原扶風文物管理委員會(1987)。陜西扶風強家一號西周墓。文博,1987(4),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廣東省博物館、曲江縣文化局石峽發掘小組(1978)。廣東曲江石峽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78(7),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建芳(19850000)。商代玉雕分期研究:中國古玉斷代研究之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6,179-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宇信、張永山、楊升南(1977)。試論殷墟五號墓的「婦好」。考古學報,1977(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8)。餘杭瑤山良渚文化祭壇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1),3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孫守道、郭大順(1984)。論遼河流域的原始文明與龍的起源。文物,1984(6),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明達(1989)。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初論。文物,198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沈融(1990)。中國古代的殳。文物,1990(2),7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學勤(1987)。論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號。文物,198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若愚(1980)。紡輪與紡專。文物,1980(3),75-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永憲、霍巍(1990)。我國史前時期的人體裝飾品。考古,1990(3),255-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吉林大學考古教研室(1989)。農安左家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1989(2),189-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楊美莉(19930500)。談中國古代的帶缺環形玉器--玦。故宮文物月刊,11(2)=122,44-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楊建芳(1989)。商周越式玉器及其相關問題--中國古玉分域研究。南方民族考古,1989(2),161-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巍(1989)。商文化玉器淵源探索。考古,1898(9),827-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方殿春(1991)。阜新査海遺址的發掘與初步分析。遼海文物學刊,199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9)。1986年安陽大司空材南地的兩座殷墓。考古,1989(7),5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長江工作隊(1989)。湖北均縣朱家台遺址。考古學報,1989(1),2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工作隊琉璃河考古隊(1984)。一九八一-九八三年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發掘簡報。考古,1984(5),405-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中國文物報(1991)。興隆窪聚落遺址發掘獲碩果。中國文物報,199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石璋如(19570500)。殷代頭飾擧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8(下),611-647+649-6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安徽省蕭縣博物館(1989)。蕭縣金寨村發現一批新石器時代玉器。文物,1989(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牟永抗(1989)。良渚玉器三題。文物,1989(5),64-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曲石(1991)。兩周玉器。考古學集刊,7,147-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步青、王錫平(1988)。膠東半島新石器文化初論。考古,1988(1),66-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學勤(1991)。新贛大洋洲商墓的若干問題。文物,1991(10),3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吳玉賢(1982)。河姆渡的原始藝術。文物,1982(7),6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沈仲常(1987)。三星堆二號祭祀坑青銅立人像初記。文物,1987(10),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周南泉(1988)。中國古玉料定義和產地考。文博,1988(1),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林巳奈夫(1992)。中國古代の鼻形,耳形の象徵的圖形。泉屋博古館紀要,8,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巳奈夫(1991)。中國古代における日の暈と神話的圖像。史林,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林巳奈夫(1990)。殷周の『天』神。古史春秋,6,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高美璇、李恭篤(1986)。遼寧凌源縣三官甸子城子山紅山文化遺存分期探索。考古,1986(6),531-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高鳴謙(1980)。帚好の疾病に關す--卜辭の試釋。甲骨學,12,5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孫守道(1984)。三星他拉紅山文化玉龍考。文物,1984(6),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孫廣清(1989)。從考古發現談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問題。中原文物,1989(1),7-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孫廣清(1988)。從出土文物看古代的龍。中原文物,1988(1),7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耿鐵華(1990)。中國文明起源的考古學研究。中原文物,1990(2),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郭大順(1993)。文明發端玉龍故鄉。中國文物報,1993(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張光直(1988)。濮陽三蹻與中國古代美術上的人獸母題。文物,1988(11),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張長壽(1987)。記澧西新發現的獸面玉飾。考古,1987(5),470-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許順湛(1990)。論良渚文化中原始宗教的規範化。東南文化,1990(4),245-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彭適凡、劉林、詹開遜(1991)。關於新贛大洋洲商墓年代問題的探討。文物,1991(10),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楊伯達(1986)。中國古玉研究芻議五題。文物,1986(9),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楊建芳(19860000)。西周玉器分期初探:中國古玉斷代研究之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7,5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鄒衡(1987)。中國文明的誕生。文物,1987(12),6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戴應新(1988)。神木石卯龍山文化玉器。考古與文物,1988(5/6),239-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羅西章(1992)。扶風齊家村西周石器作坊調察記。文博,1992(5),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嚴文明(1987)。中國史前文化的統一性與多様性。文物,1987(3),38-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Andersson, J. G.(1943)。Researches into the prehistory of the Chinese。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15/16。  new window
81.Cheng, Te-Kun(1954)。The Carving of jade in the Shang period。Transaction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29。  new window
82.南京博物院(1958)。南京市北陰陽營第一、二次的發掘。考古學報,1958(1),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廣漢縣文化局(1987)。廣漢三星堆遺址一號祭祀坑發掘簡報。文物,1987(1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隊(1988)。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8(1),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洪洞縣文化館(1987)。山西洪洞永凝堡西周墓葬。文物,1987(2),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北京大學考古學系(1987)。甘肅甘谷毛家坪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7(3),359-396+407-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河南省信陽地區文管會、河南省羅山縣文化館(1986)。羅山天湖商周墓地。考古學報,1986(2),153-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南寧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武鳴縣文物管理所(1988)。廣西武鳴馬頭元龍坡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88(12),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黃士強(19750600)。玦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7/38,44-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鄧淑蘋(19910600)。故宮博物院所藏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之四:裝飾品類。故宮學術季刊,8(4),1-54+54_1-54_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安陽市博物館(1986)。安陽鐵西劉家莊南殷代墓葬發掘簡報。中原文物,1986(3),1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掘隊(1988)。一九八四年長安普渡村西周墓葬發掘簡報。考古,1988(9),769-777+7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安志敏(1981)。中國的新石器時代。考古,1981(3),252-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李恭篤、高美璇(1987)。紅山文化玉雕藝術初析。史前研究,19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王克林(1986)。龍圖騰與夏族的起源。文物,1986(6),5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朱非素(1981)。石峽文化墓葬所反映的若干問題。中國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北京:文物出版社。9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照美(1992)。卑南遺址出土「玦」耳飾之研究。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5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鄧淑蘋(1992)。試論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文化。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英、賈瑩(1985)。試論環狀石器及其用途。中國考古學會第五次年會。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文薰(1989)。論台灣及環中國南海史前時代的玦形耳飾。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117-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永抗(1979)。試論河姆渡文化。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97-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0)。滿城漢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梅原末治(1971)。日本古玉器雜考。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其昌(1971)。殷虛書契解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出土文物展覽工作組(1972)。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新(1989)。龍:神話與真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故宮古玉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東京國立博物館(1992)。特別展:曾侯乙墓。東京:東京國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沫若(1971)。殷契粹編。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于省吾(1971)。殷契駢枝。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湖北省博物館(1989)。湖北省博物館。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雲南省博物館(1959)。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振玉(1969)。殷墟書契考釋。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島邦男(1975)。殷墟卜辭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1989)。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顧棟高(1975)。春秋大事表。臺北:廣學社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振玉(1970)。三代吉金文存。文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盧連成、胡智生、寶雞市博物館(1988)。寶雞(弓魚)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1989)。良渚文化玉器。香港:兩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鄧淑蘋(1985)。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台北: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鄧淑蘋(1992)。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新石器時代玉器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梅原末治(1955)。支那古玉圖錄。京都:桑名文星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郭寶鈞、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9)。山彪鎮與琉璃閣。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方玉潤(1986)。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池田末利(1989)。中国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と思想。東京:東海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9)。洛陽中州路。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唐蘭(1981)。殷墟文字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力民(1986)。中國古代瓦當藝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大澂(1889)。古玉圖考。上海:同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飯島武次(1991)。中國新石器文化研究。東京:山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山東省文物管理處、濟南市博物館(1974)。大口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上海博物館(1983)。上海博物館。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88)。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白川靜(1979)。甲骨文の世界。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白川靜(1975)。甲骨金文學論集。京都:朋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四川省博物館(1988)。四川省博物館。講談社: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牟永抗、雲希正(1991)。中國玉器全集1--原始社會。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濟(1956)。小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那志良(1978)。古玉圖籍彙刊。台北:漢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岐阜市歷史博物館(1988)。中國陝西省寶難市周原文物展。岐阜市歷史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巳奈夫(1993)。龍の話。東京: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巳奈夫(1991)。中國古代玉器の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南京博物院(1982)。南京博物院。講談社: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大年。陳大年所藏古玉石器琉璃器出品說明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馬承源、西村康彥、中野徹(1992)。中國.美の名寶。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翟中溶(1832)。奕載堂古玉圖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1991)。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緖形暢夫(1987)。春秋時代各地における思想的傾向。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嚴一萍(1975)。鐵雲藏龜新編。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Childs-Johnson, Elizabeth(1988)。Ritual and Power: Jades of Ancient China。New York: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new window
49.Huang, Xuanpei(1988)。Ritual and Power: Jades of Ancient China。New York: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new window
50.Jerome-Antoinne, Rony、吉田禎吾(1957)。咒術。東京:白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Keverne, Roger(1991)。Jade。London:Anness Publishing。  new window
52.Loehr, Max(1975)。Ancient Chinese Jades Fogg Art Museum。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53.Sayce, R. U.、坪井良平(1942)。未開民族の文化(物質文化哲學論)。東京:葦牙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91)。西漢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0)。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孝定(1965)。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省博物館、濟寧地區文物組、曲阜縣文管會(1982)。曲阜魯國故城。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庫區考古發掘隊、淅川縣博物館(1991)。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9)。上村嶺虢國墓地。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Frazer, James George、汪培基(1991)。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王國維(1968)。王觀堂先生全集。文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6)。輝縣發掘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魏運亨,卜昭文(19900208)。阜新査海出土七八千年前的玉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河南省博物館新鄭工作站、新鄭縣文化館(1980)。河南新鄭鄭韓故城的鑽探和試掘。文物資料叢刊。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光直(1986)。談琮及其在中國古代史上的意義。文物與考古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秉琦(1984)。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問題。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美莉(1993)。中國古代環形玉器的發展。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野徹(1985)。中國の文樣--その由來と流れ。展開寫眞による中國の文樣。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寧生(1989)。試釋幾種石器的用途。民族考古學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思永、高去尋(1976)。河南安陽侯家莊殷代墓地。侯家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志逹(1986)。殷墟玉器的工藝考察。中國考古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