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玉器的交換體系研究--製造與資源控制
作者:劉益昌
書刊名:臺灣史前史專論;劉益昌 (主編)
頁次:83-112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
主題關鍵詞:玉器玉器製造交換體系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劉茂源(1954)。花蓮縣「平林」遺跡調查初步報告。臺灣文獻專刊,5(1/2),4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曉純(20050600)。Neolithic Interaction between Taiwan and Northern Luzon: The Pottery and Jade Evidences from the Cagayan Valley。南島研究學報,1(1),109-133。new window  new window
3.連照美、譚立平、余炳盛(19961200)。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aw Materials for the Jade Artifacts Excavated from the Peinan Site, Taiwan。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質學系研究報告,32,121-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ellwood, Peter、Dizon, Eusebio Z.(20050600)。The Batanes Archaeological Project and the "Out of Taiwan" Hypothesis for Austronesian Dispersal。南島研究學報,1(1),1-33。new window  new window
5.黃士強(19711000)。臺灣的石玦。中國民族學通訊,1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ien, Chao-mei(1991)。The Neolithic archaeology of Taiwan and the Peinan excavations。Bulletin of the Indo-Pacific Assocation,11,339-352。  new window
7.連照美(2000)。臺灣卑南玉器研究。故宮博物院刊,2000(1),18-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文薰、連照美(19841000)。臺灣史前時代人獸形玉玦耳飾。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4,148-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Tan, L. P.、Wang Lee, C. M.、Chen, C. C.、Tien, P. L.、Tsui, P. C.、Yui, T. F.(1978)。A Mineralogical Study of the Fengtien Nephrite Deposits of Hualien。Taiwan. Nat. Sci. Council Spec. Publ.,1。  new window
10.宮原敦(1931)。墾丁寮に於ける發掘。南方土俗,1(3),10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國分直一(1940)。南部臺灣に於ける橄穩石玄武岩を用ひたる石器の分布に就いて。臺灣地學記事,11(3/4),11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Liou, Ying-San(2003)。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aic Jade Artifacts from Eastern Taiwan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Raw Materials Source Provenance。Western Pacific Earth Sciences,3(2),119-142。  new window
13.甲野勇(1929)。圓山貝塚發見の牙製曲玉。史前學雜誌,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文薰(1987)。臺灣出土の玦形耳飾り。東南アジア考古學會會報,7,1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士強(1967)。玦形石環之研究。中國民族學通訊,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燈貴(20010300)。關於臺灣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之玉質石器之幾個問題。臺灣鑛業,53(1),37-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臧振華(1987)。宋文薫:論臺灣與環中國南海史前時代的玦形耳飾。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春江(19660400)。Nephrite and Blue Chalcedony From Taiwan。中國地質學會會刊,9,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羅清華、俞震甫(19960100)。40Ar/39Ar Dating of High-Pressure Rocks in the Tananao Basement Complex, Taiwan。中國地質學會會刊,39(1),13-30。  new window
20.Tan, L. P.、Chuay, H. Y.(1979)。Serpentinites of Fengtien-Wanyung area, Hualien。Taiwan: Acta Geologica Taiwanica,20,52-68。  new window
21.WangLee, C. M.、Yui, T. F.(1982)。Serpentinites From Laonaoshan, Eastern Slope Of The Central Range, Taiwan。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23,76-91。  new window
22.Yoshiyuki, I.、Hung, H. C.(2005)。Archaeomineralogy of Taiwan: Sourcing study of nephritic artifacts from the Philippines。Journal of Austronesian Studies,1(1),35-82。  new window
23.Yui, T. F.、Wang Lee, C. M.(1980)。Metasomatism Of Ultramafic Rocks From Laonaoshan, Eastern Slope Of The Central Range, Taiwan。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23,92-104。  new window
24.Yui, T. F.、Wang Lee, C. M.(1982)。Isotopic Studies Of Carbonate Minerals Associated With Ultramafic Rocks, Fengtien, Hualien, Taiwan。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25,13-21。  new window
25.黃士強(19750600)。玦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7/38,44-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譚立平、連照美、余炳盛(19970900)。臺灣卑南遺址出土玉器材料來源之初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2,211-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連照美(1992)。卑南遺址出土「玦」耳飾之研究。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5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瑩三、劉益昌(2002)。台灣東部地區考古遺址出土玉器:玉料材質來源之初步研究。2002台灣的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2年12月9-10日)。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2003)。臺灣玉器流行年代及其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文薰(1989)。論臺灣及環中國南海史前時代的玦形耳飾。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117-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執明、連照美、宋文薰、俞震甫、陳正宏(1996)。臺灣卑南遺址出土玉器之考古學及礦物學研究。「古玉之礦物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臺北:臺灣大學地質系。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2001)。台灣北部新辨認的訊塘埔文化。珠江三角洲與台灣地區考古--近年來的新發現和新評估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東南亞考古研究室(主辦) (會議日期: 2001年6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瑩三、羅清華、劉益昌(2004)。臺灣北部地區史前遺址玉器材料來源初探。中國地質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地球科學聯合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4.5.17-20)。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屈慧麗、何傳坤(2002)。台中市惠來里遺址第一次發掘報告。2002年「台灣的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2年10月9-10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益昌(2007)。台灣出土的早期玉器及相關問題。第四屆南中國及鄰近地區古文化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7年10月22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瑩三、劉益昌、羅清華、余樹楨(2002)。臺灣東部地區考古遺址出土玉器/玉料來源之初步研究。臺灣之第四紀第九次研討會,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研究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2年11月22-23日)。南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Yui, T. F.、Hung, H. C.、Lin, S. F.、Wang Lee, C.(2001)。A preliminary stable isotope study of prehistorical tremolite Jade from Taiwan。Conference on Archaic Jad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537-542。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劉益昌、顏廷伃(2000)。臺東縣史前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海岸山脈東側與綠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素秋、戴瑞春、吳美珍、陳得仁(2008)。彰化縣遺址普查計畫第一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臧振華(2004)。臺南科學工業園區道爺遺址--未劃入保存區部分搶救考古計劃期末報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益昌、鍾亦興、顏廷伃、周子揚、林怡玲、林康偉、徐佳瑜、熊仲卿(2008)。東西向快速公路八里新店線八里五股段工程影響訊塘埔遺址緊急考古發掘與資料整理分析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郭素秋、戴瑞春、簡史朗、邱水金(1999)。水蛙窟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1997)。台北縣北海岸地區考古遺址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傳坤、劉克竑、陳浩維(2001)。國立埔里高級中學校舍重建工程暨大馬璘文化遺址發掘保存計畫第一期工作期末報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連照美(2007)。臺灣新石器時代墾丁寮遺址墓葬研究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益昌、陳仲玉、郭素秋、吳美珍、張彥祥、林三吉、鄭安晞、簡史朗(2004)。台閩地區考古遺址:南投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益昌、陳俊男、鍾國風、宋文增、鄭德端(2004)。台閩地區考古遺址:花蓮縣、宜蘭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瑩三(2005)。臺灣與鄰近地區閃玉礦及古玉器之地球化學特徵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坤修(2005)。台東縣舊香蘭遺址搶救發掘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傳坤、屈慧麗(2004)。台中市古根漢美術館、新市政中心預定地及惠來里遺址試掘期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傳坤、劉克竑(2004)。大馬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士強、周述蓉(2001)。老番社遺址及部分出土玉器材質與工藝技術特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益昌(2000)。宜蘭縣九山遺址搶救發掘資料整理計畫第一階段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益昌、林美智(1999)。斗六梅林遺址內涵範圍研究計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益昌、林美智、顏廷伃、曾宏民(2008)。臺中縣和平鄉Babao遺址搶救發掘計畫第二階段發掘出土標本整理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益昌、溫振華、王淑津、林美智(2006)。臺中縣縣定古蹟牛罵頭遺址調查研究計畫案結案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益昌(2000)。臺東縣史前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海岸山脈東側與綠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瑩三(2002)。台灣地區史前遺址出土玉器材料來源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瑩三(2003)。台灣北部地區史前遺址出土玉器材料來源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瑩三(2004)。台灣中南部地區史前遺址出土玉器材料來源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坤修、葉美珍、黃俊彬(2007)。臺東縣舊香蘭遺址搶救發掘計畫第二期計畫期末報告。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益昌、顏廷伃、許理清(1999)。七家灣遺址受國民賓館影響範圍發掘報告。和平: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武陵農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益昌、顏廷伃、陳俊男(2000)。七家灣遺址受國民賓館影響範圍發掘報告。台中: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武陵農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曉純(2008)。Mi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Southern Coastal China, Taiwan and the Northern Philippines, 3000 BC to AD 100: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opulations(博士論文)。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ew window
圖書
1.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2006)。先民履跡:南科考古發現專輯。臺南縣政府文化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9)。七家灣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和平:行政院退輔會武陵農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美珍(2005)。卑南遺址石板棺研究--以1993-1994年發掘資料為例。台東:台東縣政府: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益昌(2000)。又見大馬璘--1996年大馬璘遺址出土資料整理報告。埔里:展顏文化事業工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連照美(2003)。臺灣新石器時代卑南研究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臧振華、葉美珍(2005)。館藏卑南遺址玉器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Tsang, C. H.(1992)。Archaeology of the Peng-hu。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益昌、劉得京、林俊全(1993)。史前文化。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連照美(1985)。臺灣史前時代的玉器工業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執明,連照美,俞震甫,賴發奎(1992)。台灣卑南遺址出土玉器之礦物組成分析及氧同位素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文薰(1989)。論臺灣及環中國南海史前時代的玦形耳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連照美(1987)。臺灣史前時代的玉器工業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士強(1978)。玦的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美珍(20080815)。港口遺址玉器系列(一):人獸形耳飾,http://beta.nmp.gov.tw/enews/no137/page_0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鹿野忠雄(1946)。東南亞細亞に於ける管狀穿截器文化。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東京:矢島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1)。試論鳳鼻頭文化的性質與卑南文化的年代。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宮本延人(1939)。臺灣先史時代概說。人類學先史學講座。東京:雄山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連照美(2000)。卑南文化的人身裝飾之研究。高宮廣衛先生古稀紀念論集--琉球.東アジアの人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林美智、陳雪卿(2001)。牛罵頭史前遺址內涵範圍研究。臺中縣清水牛罵頭遺址地域蒐集研究。清水:臺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20130000)。大馬璘文化的研究及其相關問題。東亞考古學的再思:張光直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仲玉(1998)。臺灣玉器工業。東亞玉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文薰(1986)。論臺灣及環中國南海史前時代的玦形耳飾。中研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參加人員名錄及論文提要。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鹿野忠雄(1946)。東南亞细亞に於ける有角玦狀石輪。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東京:矢島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飯塚義之、臧振華、李坤修(2005)。Archaeomineralogy on Nephritic Jade Artifacts from Peinan site, eastern Taiwan。館藏卑南遺址玉器圖錄。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益昌(2006)。"台灣玉器製造技術"與研究方法的初步檢討。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益昌、郭素秋、簡史朗(2001)。Lalu遺址與邵族歷史。中央研究院九二一災後重建相關研究計畫執行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益昌、郭素秋、簡史朗(2001)。九二一震災後Lalu遺址發掘及其意義。災難與重建一九二一震災與社會文化重建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連照美(1998)。臺灣卑南玉器研究。東亞玉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佐山融吉(1914)。イワタン社遺跡地。蕃族調査報告書--阿眉族。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