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看、我畫、我說、我演、我想、我是誰呀﹖--卷宗評量之概念、理論、與應用
書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作者:吳毓瑩
出版日期:1998
卷期:20
頁次:頁13-17
主題關鍵詞:卷宗評量概念理論應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2)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
  • 點閱點閱:39
期刊論文
1.詹志禹(19950100)。德育評量:觀念與方法的突破。教育資料與研究,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aulson, F. L.、Paulson, P. R.、Meyer, C. A.(1991)。What makes a portfolio a portfolio?。Educational Leadership,48(5),60-63。  new window
3.廖鳳瑞(19950800)。重歷程的評量在臺灣幼稚園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設幼稚園之例。家政教育,13(2),5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eisels, Samuel J.、黃光雄、廖鳳瑞(19950800)。工作取樣系統。家政教育,13(2),2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毓瑩(19961100)。評量的蛻變與突破--從哲學思潮與效度理論思考起。教育資料與研究,13,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淑雯、吳毓瑩(1997)。融入正式課程的兩性角色教學與卷宗評量。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靜(1996)。數學教室文化的新貌。84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324-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辛慶偉(1998)。國小自然科卷宗評量建構效度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淑雯(1996)。溶解刻板印象:兩性角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婉菁(1997)。自然科實作性卷宗評量之效度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秀宜(1998)。國小啟智班學生自我概念成長之歷程分析--透過卷宗評量的方式(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Greeno, J. G.、Collins, A. M.、Resnick, L. B.(1996)。Cognition and learning。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new window
2.吳毓瑩(1995)。開放教室中開放的評量:從學習單與檢核表的省思談卷宗評量。開放社會中的教學。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明貞(1995)。一個新的評量取向--變通性評量在國小開放教室之實施。開放社會中的教學。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麗華(1997)。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現代教育論壇。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