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潛在課程」研究之評析
作者:陳伯璋
作者(外文):CHEN, BO-ZHA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清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4
主題關鍵詞:潛在課程課程教育教學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6
傳統以來,課程的研究由於受到教育學「實用性」、「實證性」和「移植性」的影響
,因此它比較偏向「實務改進」的「技術模式」。然而由於六十年代之後對於教育危
機的察覺和反省,也促使課程研究的重點有所更張。其中最值得重視的就是「潛在課
程」研究的發展。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分析「潛在課程」研究的緣起與發展,進而批判
其理論體系的特性和限制,以做為促進我國未來課程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主要係從事理論分析。首先以歷史研究法進行理論分析,探討「潛在課程」的
緣起、發展及其理論基礎。其次則以研究「潛在課程」的代表人物為對象,應用「文
獻分析法」,先蒐集與分析這些學者的論著,然後以「後設分析」來整埋、分析和批
判其思想對「潛在課程」研究的涵義。至於理論的評析,是從社會哲學的角度,以「
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為重點,分別就「結構-功能論」
、「現象-詮釋學」及「社會批判理論」對「潛在課程」研究的特性和限制予以評析

在研究步驟方面,首先分析「潛在課程」的歷史發展包括產生的時代背景、學術淵源
及發展階段。其次就上述三派的觀點,分別評析其理論建構對「潛在課程」研究的貢
獻和限制,並由此說明對我國課程研究的啟示。最後根據評析結果,做一綜合結論並
提出改進的建議。茲就建議部分,摘拮如下:
(一)課程研究方面
1.加強「潛在課程」的研究和介紹。
2.鼓勵課程思想史的研究。
3.重視課程理論與實踐的關聯。
4.課程研究方法論的改進。
(二)課程實施方面
1.課程發展「過程模式」的採行。
2.學校組織的改進與自主性的加強。
3.教師專業知能的提升。
總之,「潛在課程」的研究,對我國課程研究或課程實施方面,都極富挑戰性和啟示
性。如果我們能有系統地評介潛在課程研究的成果,以及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對我國
課程改革與教育革新工作的推進,將有莫大的助益。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