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贄思想探微
作者:陳清輝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蔡崇名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李贄童心說禪學美學異端樸素唯物思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3
論文名稱:李贄思想探微 頁數:542 頁
學校系所及組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國文學系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八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博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陳清輝 指導教授:蔡崇名 先生
論文提要內容:
李贄,字卓吾,明泉州晉江人。個性倔強,天生大膽,見識精到,終生為「真」理奮鬥犧牲,至死無悔,為中國歷史上特異的進步思想家。其學博洽深遂,影響廣遠,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只可惜在「異端」、「叛徒」的陰影下,李贄思想遭受誤解,未獲宏揚。近來研究者雖不乏其人,也各有貢獻,但又大多偏重成學過程,及文學理論之探討,對李贄思想形成的深層意蘊:如禪學思想、唯物思想、美學思想等往往忽略而難窺究竟。本文乃試從李贄唯物思想與唯心思想之滲透、融通、和諧與創發,觀其先進思想之精義,期能藉由深入探討李贄求真務實,道器合一,融性命與治世共一爐的先進思想,以明其思想之真相,俾為破世情偽,端正風俗,美化社會,心靈改革,奠下良好的思想丕基。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導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現況與預期成果,研究範圍、方法及思想架構。
第二章〈社會背景與學術淵源〉:從宏觀、微觀、達觀的角度,探究當時的社會現況,掌握學術思想之脈動,俾為研究之張本,並注意其與李贄思想之綰合。
第三章〈家世及思想歷程〉:闡述李贄家世背景及成學的歷程,希望藉由知人論世,觀水觀瀾,以明其家族特性及思想蛻變的六個歷程。尤其注意其生平遭遇,與思想孕育的關係。
第四章〈童心說探微〉:闡發李贄美學思想與哲學、文學思想之聯結點,也是李贄思想之核心──童心說之淵源,與道理聞見之關係,思想原理,並論其體用及影響,庶能一點突破,全盤貫通。
第五章〈禪學的內涵與實踐〉:本章探討李贄禪學之四大內涵,及禪學思想之四大實踐,並注意其異端性格,與特異思想及禪學之關聯性。
第六章〈樸素唯物思想發微〉:闡論李贄樸素唯物思想之屬性、內涵,及其具有樸素唯物之思的鬼神觀,並觀其與張載之契合。其次談其唯物主義者自然的大愛及機制性,最後說明研究本文的深刻意義。
第七章〈美學思想析論〉:探討李贄美學思想之內涵,及其真、識、趣、淡、新、醜的進步美學觀,並進一步觀察他對美學思想之實踐及影響。
第八章〈成就與影響〉:首先辨明李贄之沉冤,論其卓識,肯定其突破傳統的先進思想,次論其德慧雙美,永不寂寞,最後說明其思想影響,行遠有耀。
主要參考書目
壹、 專著類
︽李氏焚書︾ 李贄撰,明萬曆間刊本(中央圖書館藏)。
︽陽明先生道學鈔附年譜︾ 李贄撰,萬曆己酉(三十七)武林繼錦堂刊本(中央圖書館藏)。
︽老子解︾ 李贄撰,︽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第九十冊,藝文印書館。
︽莊子解︾ 李贄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十八冊,藝文印書館。
︽續焚書︾ 李贄撰,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李溫陵集︾ 李贄撰,文史哲出版社,六十年八月。
︽卓吾二書︾ (初潭集、史綱評要) 李贄撰,河洛圖書出版社印行,六十五年三月。
︽初潭集︾ 李贄撰,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七十一年十二月。
︽明燈道古錄︾ 李贄撰,廣文書局,七十二年十二月。
︽焚書、續焚書︾ 李贄撰,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七十三年五月。
︽續藏書︾ 李贄撰,台灣學生書局,七十五年二月。
︽藏書︾ 李贄撰,台灣學生書局,七十五年六月。
︽孫子參同︾ 李贄撰,︽中國兵書集成︾第十二冊 遼寧書社,一九九0年十二月。
︽九正易因︾ 李贄撰,︽續四庫全書︾第九冊,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儒教叛徒李卓吾︾ 吳澤著,仲言出版社,一九四九年三月。
︽李贄之文論︾ 陳錦釗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出版,六十三年年十一月。
︽李贄研究參考資料︾ (一、二、三輯),廈門大學歷史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六月。
︽李溫陵外紀︾ 潘曾紘編,偉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六十六年九月。
︽李卓吾思想評介︾ 福建省晉江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編,一九七五年五月。
︽李贄評傳︾ 張建業撰,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
︽李贄研究︾ 張建業、許在全主編,泉州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編,一九八九年五月。
︽李贄散文選註︾ 張凡編注,北京師範學院出版,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李贄傳—中國第一思想犯︾ 鄢烈山、朱建國著,中國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八月。
︽李卓吾的佛學與世學︾ 林其賢撰,文津出版社,八十一年十月。
︽李卓吾生平及其思想研究︾ 陳清輝著,文津出版社,八十一年十月
︽李贄年譜考略︾ 林海權著,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周易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藝文印書館,未註出版年月。
︽禮記︾ 十三經注疏本,藝文印書館,未註出版年月。
︽四書纂疏︾ 趙順孫撰,啟聖圖書公司,六十二年九月。
︽老子章義︾ 姚鼐撰,廣文書局,六十四年四月。
︽老子本義︾ 鄭環撰,廣文書局,六十四年四月。
︽莊子集釋︾ 莊周撰 , 郭慶藩輯,河洛圖書出版社,六十三年十月。
︽荀子柬釋︾ 梁啟雄撰,河洛圖書出版社,六十三年十二月。
︽二程集︾ 程顥、程頤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七十二年九月。
︽陸象山全集︾ 陸九淵著,中國書店出版,一九九二年三月。
︽張載集︾ 張載撰,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七十二年九月。
︽朱子語類︾ 黎靖德編,中華書局,一九九四年三月。
︽近思錄︾ 朱熹編,張伯行集解,台灣商務印書館,八十年十一月。
︽薛瑄全集︾ 薛瑄著,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O年八月。
︽陳獻章集︾ 陳獻章著,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七月。
︽困知記︾ 羅欽順撰,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二0,台灣商務印書館,未註出版年月。
︽王陽明全集︾ 王守仁著,河洛圖書出版社,六十七年五月。
︽涇野子︾ 呂柟著,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王龍溪全集︾ 王畿著,中文出版社,未註出版年月。
︽王龍溪語錄︾ 王龍溪著,廣文書局,七十五年元月。
︽呻吟語︾ 呂坤著,河洛圖書出版社,六十三年五月。
︽王心齋全集︾ 王畿撰,廣文書局,七十六年三月。
︽盱壇直詮︾ 羅近谿著,廣文書局,八十五年三月。
︽羅近溪先生明道錄︾ 羅近谿著,廣文書局,七十六年十月。
︽顏鈞集︾顏鈞撰,黃宣民點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
︽文史通義︾ 章實齋著,鼎文書局,六十六年三月。
︽何心隱集︾何心隱著,弘文館出版社,七十五年十一月。
︽明儒學案︾ 黃宗羲著,河洛圖書出版社,六十七年十二月。
︽左派王學︾ 嵇文甫著,國文天地雜誌社,七十九年四月。
︽蕺山學派哲學思想︾ 衷爾鉅著,山東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容肇祖集︾ 容肇祖著,齊魯書社,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中國哲學原性論原性篇︾ 唐君毅著,新亞研究所,五十七年二月。
︽明心篇︾熊十力著,台灣學生書局,七十九年三月。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 牟宗三著,台灣學生書局,八十二年三月。
︽中國哲學十九講︾ 牟宗三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三年十月。
︽晚學齋文集︾ 黃錦鋐著,東大圖書公司,八十三年六月。
︽明學探微︾ 林繼平著,台灣商務印書館,七十三年十二月。
︽天理與人欲︾ 王育濟著,齊魯書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學問的生命‧生命的學問︾ 傅偉勳著,正中書局,八十二年五月。
︽中國的自由傳統︾ 狄百瑞著,李弘祺譯,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七十二年五月。
︽中國學術思想論叢︾ 錢穆著,東大圖書公司,六十九年三月。
︽中國哲學思想論宋明篇︾ 錢穆等著,水牛出版社,八十年六月。
︽中國哲學大綱篇︾ 張岱年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四月。
︽玄儒評林︾ 張岱年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八月。
︽明清思想家論集︾ 王煜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七十三年九月。
︽宋明思想評述︾ 甲凱著,台灣商務印書館,七十年十一月。
︽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 林保淳,文津出版社,八十年十二月。new window
︽明末清初儒學的發展︾ 何冠彪著,台灣學生書局,八十年二月。
︽晚明思想史論︾ 嵇文甫著,東方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
︽晚明思潮︾ 龔鵬程著,里仁書局,八十三年十一月。new window
︽理心之間—朱熹和陸九淵的理學︾ 高全喜著,三聯書店出版,一九九二年六月。
︽陸王心學研究︾ 劉宗賢著,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
︽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 楊國榮著,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0年十二月。
︽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 朱文葦著,駱駝出版社,七十六年八月。
︽道佛儒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 張景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三月。
︽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 荒木見悟著,駱駝出版社,七十六年八月。
︽明代思想與中國文化︾ 宗志罡 主編,安徽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月。
︽宋明思想和中國文明︾ 祝開瑞主編,學林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月。
︽中國文化再檢討︾ 谷風出版社編,谷風出版社,七十六年九月。
︽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 林聰舜著,台灣學生書局,七十 九年十月。new window
︽從古典走向現代—論歷史轉型的中國近代文學︾ 關愛和,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八月
︽儒學命運與中國文化︾ 趙吉惠著,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六月。
︽宋明理學與文學︾ 馬積高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
︽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 于化民著,文津出版社,八十二年二月。
︽中國古代元氣說︾ 程宜山著,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一月。
︽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 李存山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0年十二月。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蕭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編,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六月。
︽實踐唯物主義研究︾ 蕭前、李淮春;楊耕主編,中國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七月。
︽留青日記︾ 田藝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九月。
︽日知錄集釋︾ 顧炎武撰,台灣中華書局,一九九四年五月。
︽天下郡國利病書︾ 顧炎武撰,四部叢刊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未註出版年月。
︽四友齋叢書︾ 何良俊著,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客座贅語︾ 顧起元撰,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五雜俎︾ 謝肇淛撰,偉文圖書出版社,六十六年四月。
︽萬曆野獲編︾ 沈德符撰,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雲間據目抄︾范濂撰 ︽筆記小說大觀︾本,二十二編,第五冊,新興書局,未註出版年月。
︽中國小說美學︾ 葉朗著,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美的歷程︾ 李澤厚著,元山書局,七十五年八月。
︽中國美學史︾ 劉綱紀著、李澤厚主編,谷風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美學主潮︾ 周來祥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六月。
︽中國美學思想史︾ 敏澤著,齊魯書社,一九八九年八月。
︽中國散文與美學史︾ 吳小林著,里仁書局,八十四年七月。
︽中國美學史的發端︾ 葉朗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七月。
︽中國美學史的開展︾ 葉朗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七月。
︽中國美學論稿︾ 王興華編著,南開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
︽華夏美學︾ 李澤厚著,三聯書店,一九八八年十月。
︽中國古代美學範疇︾ 木鐸出版社編著 , 木鐸出版社,七十六年七月。
︽藝術美學︾ 劉綱紀著,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
︽中國藝術美學︾ 劉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九月。
︽明清文人畫新潮︾ 林木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八 月。
︽中國佛學與美學︾ 曾祖蔭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月。
︽心學與美學︾ 趙士林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六月。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李澤厚著,風雲時代出版社,八十年七月。
︽美學︾ 黑格爾著,里仁書局,七十二年三月。
︽席勒的人本主義學︾ 毛崇杰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八月。
︽尼采美學思想︾ 楊恒達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八月。
︽神與物游|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 成復旺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五月。
︽方法、批評及文學史︾︿美﹀昂利、拜爾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二月。
︽審美人文精神論︾ 潘之勇,浙江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審美要論︾ 黃正治著,湖南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四月。
︽美學新論︾ 蔣孔陽著,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九月。
︽美學概論︾ 王朝貴著,谷風出版社,七十八年十月。
︽美學論集︾ 李澤厚著,駱駝出版社,七十六年八月。
︽中國文學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八十七年十一月。
︽道之美|中國的美感世界︾ 張清治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十九年五月。
︽藝術與詩中的創造直覺︾ 雅克馬利坦著,劉有元、羅選民等譯,三聯書店,一九九一年十月。
︽原始思維︾ 蘇啟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
︽文藝美學原理︾ 杜書瀛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月。
︽美的找尋︾ 汝信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文學美探源︾ 王臻中著,巴蜀書社,一九九四年八月。
︽禪宗的美學︾ 皮朝綱著,麗文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九月。
︽李澤厚美學思想研究︾ 王生平著,駱駝出版社,七十六年八月。
︽宗白華美學思想研究︾ 林同華著,駱駝出版社,七十六年八月。
︽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 張法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歷史的悲劇意識︾ 許蘇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一月。
︽大學美學教程︾ 蘇奧夫襄尼克主編,湯俠聲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
︽反美學︾ 潘知常著,學林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宋代詞學審美理想︾ 張惠民著,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 童慶炳著,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三月。
︽生活的藝術︾ 林語堂著,復華出版社,六十八年十一月。
︽中國書法全集‧董其昌︾ 劉正成主編,榮寶齋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二月。
︽包慎伯之書學思想及書法研究︾ 蔡崇名著,華正書局,八十年三月。
︽明史︾ 張廷玉纂修,岳麓書社,一九九六年二月。
︽明代史︾ 孟森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四十六年二月。
︽明太祖實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未注出版年月。
︽明太祖寶訓︾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五十六年三月。
︽二十二史劄記︾ 趙翼著,中華書局,五十五年三月。
︽中國思想史︾ 侯外廬著,中國史學社印行,一九六0年四月。
︽中國思想史︾  錢穆著,學生書局,八十一年二月。
︽中國哲學史︾  任繼愈著,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年十月。
︽新編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著,三民書局,七十五年十二月。
︽中國哲學史新編︾  馮友蘭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五月。
︽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 馮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
︽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 方天立著,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中國辯証法思想史︾ 方克著,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一月。
︽中國認識論思想史稿︾ 夏甄陶著,中國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人月。
︽中國實學思想史︾ 葛榮晉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一九九四年九月。
︽中國倫理學史︾ 沈善洪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中國倫理學史︾ 陳少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
︽中國政治思想史︾ 劉澤華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中國戲劇史稿︾ 葉長海著,駱駝出版社,七十六年八月。
︽中國音樂美學史︾ 蔡仲德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二年二月。
︽明代民族史︾ 楊紹猷.莫俊卿著,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八月。
︽中國回教史︾ 傅統先著,臺灣商務印書館,六十一年十二月。
︽伊斯蘭教概論︾ 馬鄰翼著,臺灣商務印書館,六十九年一月。
︽中國回族︾ 胡振華著,寧夏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
︽中國歷史文獻學︾ 張大可著,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二月。
︽明代思想史︾ 臺灣開明書店編著,臺灣開明書店,六十七年十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著,華正書局,六十三年十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著,臺灣商務印書館,六十九年一月。
︽明清啟蒙思想學術流變︾ 蕭箑父、許蘇民著,遼寧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月。
︽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 溝口雄三著,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著,明倫出版社,六十四年五月。
︽中國文學理論史︾ 成復旺、蔡鍾翔、黃保真著,北京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九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 敏澤著,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
︽中國散文通史︾ 漆緒邦著,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中國散文學通論︾ 朱世英等著,安徽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 張少康、劉三富著,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 王運熙、顧易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 劉良明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一月。
︽明代文學︾ 錢基博著,臺灣商務印書館,六十二年十一月。
︽中國明代文學史︾ 趙景雲、何賢鋒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
︽明清文學史‧明代卷︾ 吳志達著,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明代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 袁震宇、劉明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明清文學批評史︾ 張健著,國家出版社,七十二年元月。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簡錦松著,臺灣中華書局,七十八年二月。
︽荀子評傳︾ 孔繁著,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張載評傳︾ 龔杰著,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
︽洪武皇帝大傳︾ 陳梧桐著,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六月。
︽明成祖傳︾ 晁中辰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九月。
︽嚴嵩傳︾ 張顯清著,黃山書社,一九五二年七月。
︽王守仁評傳︾ 張祥浩著,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二月。
︽朱載堉—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巨星︾ 戴念祖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六月。
︽萬曆傳︾ 樊樹志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張居正傳︾ 朱東潤著,海南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七月。
︽海瑞評傳︾ 李錦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
︽利瑪竇中國札記︾ 何高濟、王遵、李紳譯,何兆武校,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三月。
︽利瑪竇傳︾ 美喬納森.斯彭斯著、王改華譯,陜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八月。
︽利瑪竇全集︾ 羅漁譯,輔仁、光啟聯合出版,七十五年九月。
︽明朝十六帝︾ 許大齡、王天有著,紫禁城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三月。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著,食貨出版社,七十九年元月。
︽中國史學家評傳︾ 張清泉、蘇雙碧、李桂海編,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三月。
︽中國古代史學人物︾ 何茲全、趙儷生等著,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六月,國文天地雜誌,七十八年十二月。
︽明代平倭史實︾ 王儀著,臺灣中華書局,七十三年三月。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發微︾ 張岱年著,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
︽明代教育管理制度研究︾ 張建仁著,文津出版社,八十二年五月。
︽中國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 陳學恂、周德昌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關文發、顏廣文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五月。
︽宋明宗族制度史論︾ 徐揚杰著,中華書局,一九九五年十一月。
︽明史管見︾ 黃冕堂著,齊魯書社,一九八五年三月。
︽明朝史話︾ 木鐸出版社編著,木鐸出版社,七十六年七月。
︽明史散論︾ 李焯然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十六年十月。
︽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 編輯部,谷風出版社,七十六年九月。
︽明清佛山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 羅一星著,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 牛建強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八月。
︽景德傳燈錄︾ 宋.釋道元撰,彙文堂出版社,七十六年六月。
︽金剛經集註︾ 明.朱棣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三月。
︽楞嚴經︾ 唐.般刺密帝譯、元.惟則會解,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三月。
︽楞伽大義今釋︾ 南懷瑾述著,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六年二月。
︽六祖壇經︾ 孟潁集註, 巨書局,七十五年十一月。
︽圓覺經︾ 宗南聯合佛教基金會印行,未註出版年月。
︽傳心法要︾ 唐.黃蘗禪師,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八十三年十二月。
︽祖堂集︾ 南唐釋靜、釋筠編撰,岳麓書社,一九九六年六月。
︽古尊宿語錄︾ 宋藏主賾公編注,新文豐出版公司,七十八年十月。
︽五燈會元︾ 宋.普濟撰,新文豐出版公司,七十八年十月。
︽簡明中國佛教史︾ 鎌田茂雄著、鄭彭年譯,谷風出版社,七十六年七月。
︽中國禪學思想研究︾ 何國銓著,文津出版社,七十六年四月。
︽中國佛教哲學簡史︾ 嚴北溟著,木鐸出版社,七十七年九月。
︽中國禪宗通史︾ 杜繼文、魏道儒著,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八月。
︽中國禪思想史︾ 柳田聖山著、吳汝鈞譯,臺灣商務印書館,八十一年九月。
︽中國禪學思想史︾ 忽滑谷快天著,朱謙之譯,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五月。
︽中國禪學思想史︾ 洪修平著,文津出版社,八十年四月。
︽中國禪宗史︾ 印順著,正聞出版社,八十三年七月。
︽禪學的黃金時代︾ 吳經熊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五年六月。
︽中國佛學思想概論︾ 呂澂著,天華出版社,八十五年十月。
︽明清民國佛教思想史論︾ 江燦騰著,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居士傳︾ 知歸子著,新文化印書館,未註出版年月。
︽明季滇黔佛教考︾ 陳垣撰,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四月。
︽明末佛教研究︾ 釋聖嚴著,東初出版社,八十一年二月。
︽東初全集︾ 釋東初著,東初出版社,七十四年九月。
︽空之探究︾ 印順著,正聞出版社,七十四年七月。
︽佛性與般若︾ 牟宗三著,臺灣學生書局,八十二年二月。
︽禪門修證指要︾ 聖嚴法師著,東初出版社,八十四年三月。
︽從創造詮釋學到大乘佛學︾ 傅偉勳編著,東大圖書公司,七十九年七月。
︽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 傅偉勳著,三聯書店,一九九六年三月。
︽禪學與玄學︾ 洪修平、吳永和著,揚智文化公司,一九九四年七月。
︽禪與中國︾ 柳田聖山著、毛丹青譯,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二年五月。
︽禪風禪骨︾ 鈴木大拙著,大鴻圖書公司,一九九二年五月。
︽禪悟之道︾ 邢東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九月。
︽禪意與化境︾ 金丹元著,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四月。
︽禪學隨筆︾ 鈴木大拙著、孟祥森譯,志文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五月。
︽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著、劉大悲譯,一九九五年四月。
︽禪宗與道家︾ 南懷瑾著,復旦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三月。
︽禪宗與中國文化︾ 葛兆光著,天宇出版社,七十七年九月。
︽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 李淼著,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十月。
︽中國禪宗與詩歌︾ 周裕鍇著,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七月。
︽詩與禪︾ 孫昌武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三年八月。
︽禪與詩學︾ 張伯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九月。
︽禪學與藝術︾ 張育英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九月。
︽禪與老莊︾ 徐小躍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禪與玄學︾ 洪修平、吳永和著,一九九三年十月。
︽禪與中國園林︾ 任曉紅著,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五年三月。
︽禪東方文化︾ 季羨林、吳亨根著,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六年二月。
︽畫禪室隨筆︾ 董其昌著,廣文書局,八十三年四月。
︽禪學研究︾ 第一輯,江蘇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八月。
︽禪是一盞燈︾ 杜松柏著,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七十六年一月。
︽知止齋禪學論文集︾ 杜松柏著,文史哲出版社,八十三年十一月。
︽西藏生死書︾ 索甲仁波切著、鄭振煌譯,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八十六年二月。
︽陶淵明集︾ 陶潛撰,吳澤順編著,岳麓書社,一九九六年十月。
︽韓昌黎集︾ 韓愈著,河洛圖書出版社,六十四年三月。
︽曲江集︾ 張九齡著,台灣中華書局,五十五年三月。
︽蘇東坡全集︾ 蘇軾著,河洛圖書出版社,六十四年九月。
︽滄溟先生集︾ 李攀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唐荊川集︾ 唐順之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六月。
︽楊忠愍公全集︾ 楊繼盛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未注出版年月。
︽耿天臺先生文集︾ 耿定向撰,文海出版社(明萬曆二十六年刊本),未注出版年月。
︽萬一樓集︾駱問禮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紙燒本)。
︽焦氏澹園集︾ 焦竑著,偉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六十六年九月。
︽白蘇齋類集︾ 袁宗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
︽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著,偉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六十五年九月。
︽袁宏道集箋校︾志疑 李健章著,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
︽珂雪齋集︾ 袁中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月。
︽游居柿錄︾ 袁中道著,上海遠東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歇庵集︾ 陶望齡著,偉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六十五年九月。
︽江盈科集︾ 江盈科著,黃仁生輯校,岳麓書社,一九九七年四月。
︽隱秀軒集︾ 鍾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九月。
︽琅嬛文集︾ 張岱著,淡江書局,四十五年五月。
︽初學集︾ 錢謙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九月。
︽二十七松堂集︾ 廖燕著,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八十四年六月。
︽龔定庵全集類編︾ 龔自珍著,夏田藍編,中國書店,一九九一年六月。
︽湯顯祖論稿︾ 周育德著,文化藝術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六月。
︽葉燮和原詩︾ 蔣凡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八十二年六月。
︽胡適文存︾ 胡適著,洛陽圖書有限公司,未註出版年月。
︽公安與竟陵|晚明兩個新潮文學流派︾ 王愷著,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 陳萬益著,大安出版社,七十七年五月。
︽金瓶梅與屠隆︾ 鄭閏著,學林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五月。
︽晚明文學新探︾ 馬美信著,聖環圖書有限公司,八十三年六月。
︽晚明士風與文學︾ 夏咸淳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七月。
︽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 周明初著,東方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八月。
︽宋明之際的社會心理與小說︾ 傅惠生著,東方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論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二月。
貳‧ 期刊論文
《李卓吾研究初編》 林其賢,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一年五月。
《李卓吾的文學理論及其實踐》 王頌梅,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二年四月。
《李卓吾成學過程研究》 孫叡徹,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七十五年五月。new window
《李卓吾及其文學理論》 余惠經,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七年五月。
《李卓吾的佛學思想與文學理論》 羅美玉,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七年六月。
《李卓吾真我觀之研究》 丁樹琴,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五年十二月。
〈李卓吾事實辨正〉 黃雲眉,《金陵學報》二卷一期,民國廿一年。
〈李贄先世考〉 葉國慶,《歷史研究》第二期,一九五八年。
〈試論李卓吾對《水滸傳》的評點〉 蕭伍,《學術月刊》五期,一九六四年。
〈泰州學派的杰出思想家李贄〉 邱漢生,《歷史研究》第一期,一九六四年。
〈介紹李贄的一部重要著作—明刻本史綱評要〉 泉州文物管理委員會,《文物》九期,一九七四年。
〈李贄的尊法反孔思想〉 慶思,《文物月刊》第五期,一九七四年。
〈李贄的家世故居及其妻墓碑〉—介紹新發現的有關李贄的文物,陳泗東 《文物》第一期,一九七五年。
〈李贄的反封建「叛逆」思想〉福建省晉江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編 〔內部資料〕,一九七五年五月。
〈李贄的反封建「叛逆」思想〉 福建省晉江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編(內部資料),一九七五年五月。
〈略談李贄對儒家反動歷史觀的批評〉 林其泉,《廈門大學學報》第二期,一九七六年。
〈李贄的「童心說」與龔自珍的文學思想〉 張兵,《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輯,一九八五年月。
〈論李贄對《水滸傳》的批點〉 歐陽代發,《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二輯,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李贄是怎麼評朱熹的〉 林其泉,《國文天地》四卷一期,一九八八年六月。
〈李贄美學的近代傾向〉 程文放,《學術月刊》,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李卓吾之文學理論研究〉 謝金美,《台南師院學報》,八十一年二月。
〈明末文化烈士李卓吾的生死觀〉 洪銘水,《東海學報》,七十八年二月。new window
〈李贄及其「童心說」之文學理論〉 石美玲,《中興大學中文學報》第三期,七十九年元月。
〈試論李贄「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的觀念史的意義〉 池勝昌,《師大歷史學報》十九期,八十年六月。
〈論李卓吾的戲劇批評〉 夏寫時,《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四期,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月。
〈李贄與十六世紀前的中國社會〉 梁希哲、姜建明,《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一九九三年第五期。
〈李贄、與王國維文學觀念之比較—文學上的童心與赤子之心〉 謝陽明,《中華文化月刊雜誌》, 八十二年三月。
〈《異端》的別一層意義—李贄思想在中國學術文化史上的理論方位〉 王育濟,《山東大學學報》,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論李贄的「以自然之為美」〉 蔡鍾翔,《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一九九四年第二期。
〈李卓吾評郭勛本《忠義水滸傳》之發現〉 王利器,《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九四年第三期。
〈陽明後學的異端品格與道家風骨—從李贄「童心說」說起〉 李大華,《廣東社會科學》,一九九四年第五期。
〈簡論李贄的思想及其傑出的歷史產貢獻〉 敏澤,《暨南學報》‧(哲社版)第三期,一九九五年五月。
〈從《紅樓夢》看李贄對曹雪芹的影響〉 張新洲,《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九五年第一期。
〈近代自然人性論美學的晨輝—評李贄的美學思想〉 許金如,《揚州師範學報》‧(社會科學版) ,一九九五年第一期。
〈我要為中國大思想家李贄呼冤—李贄的批孔堪稱天下第一〉 蔡尚思撰,《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九四年五月。
〈禪宗思想與李贄的童心說〉 左東嶺、楊雷,《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九五年五月。
〈李贄審美理想管窺〉 劉支宇,《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版),一九九六年一月。
〈論李贄的「道理不行,聞見不立」〉 周志文,《幼獅學誌》第十九卷第二期。
〈李贄《童心說》與馬斯洛的《第二次天真》說〉 童慶炳,《中外文化與文論》第一期,一九九六年一月。
〈儒釋道的融合與宋明理學的產生〉 賈順先 ,《四川大學學報》,一九八二年四月。
〈明末社會經濟的繁榮與文化藝術的發展〉 謝國禎遺稿,《明史研究》第二期,一九八二年七月。
〈禪境意象與審美意象〉 繆家福,《文藝研究》,一九八六年五月。
〈人心、佛性與解脫〉 洪修平,《南京大學學報》,一九八九年第一期。
〈禪宗非理性思維初探〉 顧寶田,《社會科學戰線》,一九九二年三月。
〈從「童心」到「性靈」—兼論文壇「狂禪」之風的蛻變〉 孫昌武,《中國文學研究》第一期,一九九三年。
〈理學的二重性及其對文學影響的複雜性〉 廖可斌,《文學理論研究》,一九九三年第四期。
〈論明代中后葉的平民儒案〉 陳寒鳴,《河北學刊》,一九九三年五月。
〈陽明心學與文學復古運動〉 馬美信,《復旦學報》,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走出《中世紀》—理學、實學、樸學的嬗變及其啟蒙意義〉 王育濟,《中州學刊》,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王陽明心學與明清之際早期啟蒙思潮〉 劉輝平,《中州學刊》,一九九四年第二期。
〈中國哲學中的心物問題〉 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國學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論悲劇的理性意味〉 佴榮本,《揚州師院學報》,一九九四年三月。
〈論明代徐霞客現象〉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古代小說理論中的《泄憤》說的生成及意義〉 張萇,《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一九九五年三月。
〈論袁宏道《性靈》說的美學特質〉 景延安,《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一九九五年三月。
〈晚明性靈說之佛學淵源〉 黃卓越,《文學評論》,一九九五年第五期。
〈中國悲劇研究困惑與思考〉 張萇,《中國文化大學學報》,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論本體功夫思想的理論淵源〉 屠承先,《杭州大學學報》,一九九七年三月。
〈晚明心學中的本體與工夫之辨〉 楊國榮,《江淮論壇》,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