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卓吾詩歌研究
作者:楊秀華
作者(外文):Yang Hsiu Hwa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莊雅州 先生
柯金虎 先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李卓吾詩歌真情童心說Li Zhuowu,poetrytheory about childlike innocencetrue feeling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3
摘 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李卓吾詩歌,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緒論〉 含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文獻檢討,並提出研究方法。
第二章〈李卓吾之家世生平及其時代背景〉,首先探究卓吾家世及生平,繼而概述有明一代在詩歌的沿革,明初臺閣體至中葉前、後七子模擬文風大盛,李卓吾的「童心說」正是公安派「反模擬,貴獨創」的先驅。
第三章 〈李卓吾文學概述〉 分別就李卓吾文學的內容(散文、詩歌、《四書評》)及李卓吾文學思想的淵源(老莊、禪學、王學)、李卓吾文學理論內涵(童心說、發憤說、化工與畫工、自然論),略述其要。
第四章〈李卓吾的詩歌的內容〉 李卓吾的詩歌雖為數不多,然真情體現,熱情洋溢,個性鮮明,頗具時代特色。卓吾一生為求道而求友,是以三百多首詩中有四分之一是贈友懷人之作。又有慟悼妻侄、故交、小僧的至情至性詩篇,有表現其性格卓犖不群,傲岸不羈的抒情言志之作。卓吾抵掛劍臺、歌風臺等地,懷想荆軻、魯仲連等節烈之士,為季札掛劍、劉邦〈大風歌〉,留下詠史懷人的佳篇。卓吾醉心禪佛,弘一大師稱其「由儒入釋,悟徹禪機。」得其「禪佛理趣」的詩歌,見其自然超脫的性格。另有卓吾對有情世界的花草萬物都能自得佳趣。
第五章〈李卓吾詩歌的寫作技巧〉 發現卓吾詩歌中善用比喻、用典、對偶、頂針等修辭技巧,又從節奏、類疊探究其音響之美。卓 吾識見卓越,不同於凡俗,又不見容於當道,倍感孤獨,因自月意象、風意象、雨等意象,分析其詩歌的寫作技巧。
第六章〈李卓吾詩歌的風格〉,論析李卓吾詩歌具有率真、沈鬱、清新、奇趣、陽剛美之風格。
第七章〈李卓吾詩歌的文學價值〉 就李卓吾詩歌的價值作一論述。
第八章〈結論〉 撮述各章重點作一總結。
關鍵詞:李卓吾、詩歌、童心說、真情。
A Study of Li Zhuowu’s Poetry
This study deals mainly with Li Zhuowu’s poetry. There are eight chapters in i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stating the motivation for the study, the scope of the study, literature review, and suggested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2 Li Zhuowu’s biography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First Zhuowu’s family background and his biography are explored, and the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poetry is outlined. Taige literary style, characterized by praising the emperor, prevailed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During the mid-Ming Dynasty appeared the former seven and the latter seven scholars, whose mimic styles were very prevalent then. Therefore, Li Zhuowu’s theory about tongxin (childlike innocence) became exactly the pioneer of the Gongan school, which was against simulation and valueed originality.
Chapter 3 An overview of Li Zhuowu’s literary works: briefly describing Li Zhuowu’s literature in terms of his prose, poetry, comments on Criticism on Four Books, the origins of his literary thought, namely, Laozi, Zhuangzi, Zen, and Wang Yangming, as well as the connotations of his literary theories: tongxinshuo(childlike innocence theory), fafenshuo(ideas of anger triggering literary works), the operations of nature and artificial carving, natural thesis, etc.
Chapter 4 The content of Li Zhuowu’s poetry: Though Li Zhuowu did not write lots of poems, they are quit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s, embodying his true feelings, passion, and distinctiveness. He made friends for the sake of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life all his life; therefore, a quarter of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poems of his were dedicated to or in memory of his friends. Some were written with his true heart to mourn the loss of his wife, nephew, old friends, and young monks. Others were lyrical poems expressing his extraordinary and unique personalities. He arrived at places such as Guajiantai and Gefengtai to bring back memories of martyrs like Jing Ke, and Lu Zhonglian. Still others were excellent poems to praise Ji Zha for his hanging sword in the tree and keeping his promise in his mind, and to convey his opinions on Liu Bang’s Wind Song. He was obsessed with Zen Buddhism; Master Hongyi referred to him as “the one journeying from Confucianism to Buddhism and finally understanding Zen." Naturally, Zen Buddhist wit and humor are reflected in some of his poems, revealing his natural detached personality. He also channeled his interest in the emotional world of flowers and everything in Nature into part of his poems.
Chapter 5 The writing skills of Li Zhuowu’s poetry: It is found that Zhuowu is good at such rhetorical skills as metaphors, allusions, parallel structures, and word chains. He explored the beauty of sound through rhythm and duplication in poems. Zhuowu had unique insight into everything,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so he was excluded from the authorities and felt quite lonely. Thus, his writing skills are analyzed by way of images of the moon, wind, rain, and so on.
Chapter 6 The style of Li Zhuowu’s poetry: Li Zhuowu’s poetry tends to be straightforward, melancholy, neat, freshly amusing, and masculine.
Chapter 7 The literary value of Li Zhuowu’s poetry: Summarizing the value of Li Zhuowu’s poetry
Chapter 8 Conclusion: Recaping briefly on the main idea of each chapter
Key words: Li Zhuowu, poetry, theory about childlike innocence, true feelings
參考文獻舉要


一.李贄專著

明‧李贄撰 張建業主編 《焚書.續焚書》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5月
明‧李贄撰 張建業主編 《藏書》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5月
明‧李贄撰 張建業主編 《續藏書》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5月
明‧李贄撰 張建業主編 《初潭集》《四書評》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5月
明‧李贄撰 張建業主編 《史綱評要》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5月
明‧李贄撰 張建業主編 《老子解》《莊子解》《九正易因》《因果錄》《永慶答問》《柞林紀譚》《道古錄》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5月
明‧李贄撰 張建業主編 《孫子參同》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5月
明‧李贄撰 《李溫陵集》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60年8月
明‧李贄撰 張建業主編 《李贄全集注》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5月
明‧李卓吾評閱 《忠義水滸傳全書》 臺北:中央研究院傳斯年圖書館藏袁無涯刻本


二、古籍(依撰者所屬朝代排列)

先秦.莊周 郭慶藩《莊子集釋》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63年10月
漢‧司馬遷 瀧川龜太郎注 《史記會注考證》 臺北:宏業書局 63年9月
漢‧毛亨傳 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90年12月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90年12月
南朝宋‧范曄 《後漢書》 臺北:鼎文書局 83年3月
南朝梁‧劉勰 周振甫注 《文心雕龍注釋》 臺北:里仁書局 73年5月
唐‧李白 清‧王琦注 《李太白全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77年9月
唐‧杜 甫 清.仇兆鰲注 《杜詩詳註》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65年 7月
唐‧白居易 《白居易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79年 10月
唐‧元 稹 《元稹集》 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 72年 10月
唐‧柳宗元 《柳河東集》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63年12月
南唐‧釋靜 釋筠編撰 《祖堂集》 長沙:岳麓書社 1996年6月
宋‧普 濟 《五燈會元》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8年10月
宋‧歐陽脩 《歐陽脩全集》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64年3月
宋‧王安石 《王安石全集》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63年10月
宋‧蘇 軾 《蘇軾文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3月
宋‧魏慶之 《詩人玉屑》 臺北:世界書局 2005年5月
宋‧朱熹注‧趙順孫撰 《四書纂疏》 高雄:啟聖圖書公司 62年9月
明‧劉基 《誠意伯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11月
明‧高啟 《高青邱集》 臺北:商務印書館 57年
明‧沈德符 《萬曆野獲編》 臺北:中華書局 1959年2月
明‧王守仁 《王陽明全集》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67年5月
明‧朱國楨 《湧幢小品》 臺北:新興書局 49年6月
明‧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 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2月
明‧何景明 《何大復集》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9年7月
明‧唐順之 《荆川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6月
明‧袁宗道 《白蘇齋類集》 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65年9月
明‧袁宏道 《袁中郎全集》 臺北:世界書局 53年2月
明‧袁中道 《珂雪齋集》 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65年9月
明‧袁中道 《游居柿錄》 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6年12月
明‧湯顯祖 《湯顯祖詩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1982年2月
明‧傅山著 《霜紅龕集》 臺北:漢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0年8月
明‧駱問禮 《萬一樓集》 臺北:中央研究院傳斯年圖書館藏(紙燒本)
明‧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 臺北:廣文書局 57年6月
明‧劉侗、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 臺北:廣文書局 58年1月
清‧錢謙益 《列朝詩集小傳》 閏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清‧錢謙益 《初學集》 上海: 新華書店 1989年4月
清‧袁枚 《小倉山房詩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1月
清‧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8月
清‧張廷玉纂修 《明史》 長沙:岳麓書社 1996年2月
清‧龔自珍 《龔定盦全集》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64年3月


三、現代專書(依姓氏筆畫寡繁次序排列)

丁利榮 《金聖嘆美學思想研究》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年6月
王 力 《漢語詩律學》 香港:中華書局 1976年5月
王常新 《文學評論發凡》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85年1月
王國維 《人間詞話》 臺北:河洛出版社 64年10月
王運熙‧顧易生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
王煜 《明清思想家論集》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73年9月
史仲文 胡曉林主編 《中國明代文學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
牟世金 《中國古代文論家評傳》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8年8 月
左東嶺 《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3月
成復旺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年8月
任冠文 《李贄史學思想研究》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6月
杜松柏 《詩與詩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87年
李曰剛 《中國詩歌流變史》 臺北:文津出版社 76年2月
李澤厚 《美的歷程》 臺北:元山書局 75年8月
李元洛 《詩美學》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79年2月new window
李元洛 《歌鼓湘靈 -楚詩詞藝術欣賞》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79年8月
李淼 《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3年10月
李振綱主編 《影響中國文化的20大奇才怪杰》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3年10月
何淑貞 《嘯傲東軒》 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93年4月
沈 謙 《修辭方法析論》 臺北:宏翰文化公司 81年3月
沈 謙 《修辭學》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84年元月
季羨林主編 《明代文學研究》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1年12月
林海權 《李贄年譜考略》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年11月
林其賢 《李卓吾事蹟繫年》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8年
林其賢 《李卓吾的佛學與世學》 臺北:文津出版社 81年10月new window
林保淳 《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 80年12月new window
孟潁集註 《先天解六祖壇經》 臺北:靝巨書局 75年11月
吳 澤 《儒教叛徒李卓吾》 北京:華夏書店 1949年
吳志達 《明清文學史》 明代卷 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1年12月
吳文治 《明詩話全編》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12月
周中明 《中國小說藝術》 臺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 79年1月
周裕鍇 《中國禪宗與詩歌》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4年7月
馬美信 《晚明文學新探》 臺北:聖環圖書有限公司 83年6月
袁行霈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78年5月
徐朔方 孫秋克 《明代文學史》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 2006年6月
徐朔方 《晚明曲家年譜》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年
孫官生 《姚安知府李贄思想研究》 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1年7月
孫琴安 《中國評點文學史》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9年6月
許蘇民 《李贄的真與奇》 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8年1月
許建平 《李贄思想演變史》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2月
陳本益 《漢語詩歌的節奏》 臺北:文津出版社 83年8月
陳清輝 《李卓吾生平及其思想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 81年10月
陳 垣 《明季滇黔佛教考》 北京:中華書局 1989年4月
陳錦釗 《李贄之文論》 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出版 63年11月
陳萬益 《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 臺北:大安出版社 77年5月
陳鼓應 辛冠潔 葛榮晉主編 《明清實學簡史》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4年9月
陳滿銘主編 顏瑞芳 溫光華著 《風格縱橫談》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92年2月
廈門大學歷史系編 《李贄研究參考資料》 (一、二、三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76年6月
敏澤 《李贄》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78年9月
敏澤 《中國美學思想史》 濟南:齊魯出版社 1989年8月
張世君 《明清小說評點敘事概念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年8月
張伯偉 《禪與詩學》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
張伯偉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5月
張松如主編 周偉民著 《明清詩歌史論》 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年12月
張建業 《李贄評傳》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
張建業、許在全主編 《李贄研究》 泉州:泉州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編 1989年5月
張建業主編 《李贄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年10月
張建業主編 《李贄論叢》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年10月
張德明 《語言風格學》 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 1995年10月new window
曹淑娟 《晚明性靈小品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 77年7月new window
夏咸淳 《晚明士風與文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年7月
郭英德、過常寳 《明人奇情》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年9月
嵇文甫 《左派王學》 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79年4月
黃永武 《中國詩學》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65年6 月
黃慶萱 《修辭學》 臺北:三民書局印行 64年10月
黃仁宇 《萬曆十五年》 臺北:食貨出版社 79年元月
黃卓越 《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年10月
葛兆光 《禪宗與中國文化》 臺北:天宇出版社 77年9月
傅庚生 《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年1月
葉 朗 《中國小說美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12月
趙景雲 何賢鋒 《中國明代文學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
鄢烈山 、朱建國 《李贄傳 - 中國第一思想犯》 北京:時事出版 社 2000年3月
劉良明 《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1月
劉煥陽 《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研究》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12月
潘知常 《美的衝突》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85年11月
潘曾紘編 《李溫陵外紀》 臺北:偉文圖書有限公司 66年9月
鄭明娳 《古典小說藝術新探》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76年12月
蔡仲德 《中國音樂美學史》 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2年2月
蔡鍾翔等 《中國文學理論史》 明代時期 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1994年5月
錢鍾書 《舊文四篇》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錢鍾書 《管錐編》 香港:太平圖書公司 1980年2月
錢鍾書 《談藝錄》 香港:中華書局 1986年5月
錢穆等 《中國哲學思想論 宋明篇》 臺北:水牛出版社 80年6月
謝雲飛 《文學與音律》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67年11月
譚帆 《中國小說評點研究》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2001年
羅盤 《小說創作論》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69年2月
釋聖嚴 《明末佛教研究》 臺北:東初出版社 81年2月new window
龍協濤 《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8月
龔顯宗 《明洪建二朝文學理論研究》 臺北:華正書局 76年6月
兒島獻吉郎著 孫俍工譯 《中國文學通論》 上海:商務印書館 24
年6月
鈴木大拙著 孟祥森譯 《禪學隨筆》 臺北:志文出版社 1972年1月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 滕守堯.朱疆源譯 《藝術與視知
覺》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3月
牟復禮(Frederick Mote)﹝英﹞崔瑞德(Denis Twitchett)編張言、思煒譯﹝美﹞ 《劍橋中國明代史》 第7卷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美.喬納森、斯彭斯(Jonathan Spence)著 王改華譯 《利瑪竇傳》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8月

三、論文

(一)期刊論文及研討會論文(依姓氏筆畫寡繁次序排列)

于浴賢 〈偉大的孤獨者-李贄〉《泉州師範學院學報》 第24卷第3期 2006年5月
于浴賢 〈李贄經濟思想管窺〉《泉州師範學院學報》 第27卷第3期 2009年5月
〈李贄的家世、故居及其妻墓碑-介紹新發現的有關李贄文物〉, 《文物》第一期 1975年
王 玫 〈混世不妨狂作態 絕絃肯與俗為名- 李贄詩歌當論〉《李贄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首都師範大學李贄研究中心編 1994年10月
王建平 〈李贄詩歌簡論〉《河南大學學報》 第42卷第3期 2002年5月
王 永 〈節奏與詩-兼論節奏的起源〉《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5卷第3期 2007年5月
朱志先,張霞 〈由李贄的性格特徵探悉其「英雄」情懷〉《學術論壇
理論月刊》第2期 2007年
朱萬曙 〈「李卓吾批評」本考〉 《文獻季刊》 2002年7月第3 期
李彥艷 〈俚語俱趣 拙語俱巧 - 論吳聲西曲中的「趣」〉《遼寧行政
學院學報》第2期 2008年
余淑英 〈李贄其人及其文學思想〉《嘉義農專學報》 86年6月
邱美瓊、張福榮 〈明代詩學視野中的詩趣論〉《貴州社會科學》 第2期 2005年3月
居荃培〈古詩詞中的雨意象簡析〉《景德鎮高專學報》 第21卷第3期  2006年9月
孟祥榮 〈公安三袁與李贄〉《孔孟月刊》 89年8月new window
孟修祥 〈論李白詩歌的節奏〉《湖北大學學報》 第37卷第3期  2010年5月
胡欣育 〈許渾詩歌詩法藝術探微〉《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 第23卷第6期 2005年11月
侯外廬、邱漢生 〈李贄的進步思想〉《歷史研究》第七期 1959年
孫雨辰〈曹寅詩詞中梅意象特徵探微〉《龍岩學院學報》 第28卷第6期  2010年12月
敏澤 〈簡論李贄的思想及其杰出的歷史性貢獻〉《暨南學報》:哲社版(廣州) 1993年3月
張尹炫(韓國) 〈論蘇軾的尚趣〉《東越論叢》 第22卷第5期   2001年9月
張再林 〈作為「情聖」的李贄〉《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第29卷第2期 2009年3月
張再林 〈佛門弟子還是儒家信徒- 李贄學說學派性質的再認識〉 《社會科學論壇》 2009年7月(上)
張建業 〈李贄的價值-紀念李贄逝世400周年誕辰475周年〉《首
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六期 2002年
張建業 〈李贄詩指要五題〉《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 2004年
張建業 〈李贄詩指要四題〉《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第25卷第1期 2009年3月
張敏 張榮菊 〈論詩歌鑒賞中的意象和意境〉《平原大學學報》 第22卷第5期 2005年10月
張岳倫 〈試論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美〉《湖南工業大學學報》 (社科版)第13卷第1期 2008年2月
張蓓蕾〈探賞唐宋詞中的愁情意象〉《文學史與文學理論》2008年10月
陳新雄 〈聲韻與文情的關係-以東坡詩為例〉《漢學研究集刊》 第八期 2009年6月new window
許智銀 〈唐代送別詩的自然意象〉《貴州科學》 總232期第4期 2009年4月
許建平 〈佛經與李贄思想的啟蒙〉《河北學刊》 第27卷第4期  2007年7月
莊雅州 〈論漢字與中國美感的關係〉《第二十一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文字學會主辦 2010年4月
莊雅州〈聲韻學與散文鑒賞〉 《聲韻論叢》第三輯 臺北:學生書局 80年5月。
莊雅州〈論漢字之特質與文學體裁的關係〉 《紀念瑞安林尹教授百歲誕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文史哲出版 2009年11月
黃聿寧 〈《水滸傳》中的女豪傑形象論析〉《白沙人文社會學報》 2004年10月
黃卓越 〈李贄之死-重估思想史上的一段公案〉《中國文化研究》 1997年夏之卷
路衛華 〈試論李贄詩歌創作的藝術特色〉《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第4卷第4期 2005年10月
彭忠德 李林 〈李贄的史論及其影響〉《中國文化月刊》 第261期 2001年12月
鄔志偉〈宋初晚唐體詩歌梅鶴意象解讀〉《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第9卷第10期 2010年10月
董文波 〈情與理的抗衡—以李贄、金聖嘆評點《水滸傳》析其婦女觀〉《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1年
董林 〈《水滸傳》中女性形象與明清書評家的點評〉《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第15卷第3期 2005年5月
劉春芳 〈析李贄的「童心說」和「化工說」〉《語文學刊》 第9期 2009年
劉永杰 〈李贄的詩歌理論〉《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時代文學) 2008年07期
趙志軍 苗田 〈論李贄自然論與俗文學的關係〉《明清小說研究》 2002年第2期
黎啟全 〈簡析李贄的文學創作論〉《貴州大學學報》 1988年第2期
蔡鍾翔 〈論李贄的「以自然之為美」〉《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94年2月
蕭美玲 〈李贄「童心說」的再詮釋及其在美學史上的意義〉《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89年7月
鄭幸雅 〈臺灣近二十年(1900-2009)明代文學研究述論 -以小說、戲曲為觀察對象 〉「多元視域下的對話與比較:兩岸三地文學現象國際高峰會議」 上海:復旦大學 2010年10月
謝金美 〈李卓吾之文學理論研究〉《臺南師院學報》 81年2月new window
謝明陽 〈李贄與王國維文學觀念之比較 -文學上的童心與赤子之心〉《中國文化月刊》 85年3月
戴文和 〈人人皆可以為聖人(佛、詩人)之探析-以王守仁、李贄、袁宏道三人為例〉《僑光學報》 90年10月new window


(二)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寡繁次序排列)

1、博士論文
王祥穎 《明代傳奇評點文學初探》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94年6月
孫叡徹 《李卓吾成學過程研究》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75年5月new window
張曼娟 《明清評點小說研究》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79年5月
陳清輝 《李贄思想探微》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88年6月new window
康 珮 《忠義水滸傳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符號的角度分析》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8年5月
鄭菡 《李卓吾小說戲曲評點研究》 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2005年

2、碩士論文
丁樹琴 《李卓吾真我觀之研究》 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85年12月
王頌梅 《李卓吾的文學理論及其實踐》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72年4月
余惠經 《李卓吾及其文學理論》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77年5 月
李秋田 《李贄真情體道思想及其美育意義》 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0年7月
宋振宏 《容與堂水滸傳評點研究》 青島大學碩士論文 2005年
林其賢 《李卓吾研究初編》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71年5月
林若染 《論李贄思想的崇儒實質及其文學觀》 華僑大學碩士論文 2009 年
周慧惠 《李贄文學思想研究》 北京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007年
張敏 《李贄忠義水滸傳人物評點研究》 寧夏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
張玉華 《李贄小說評點的理論價值-以容與堂水滸傳為例》 廣西民族大學碩士論文 2009年
張彩雲 《水滸傳女性形象分析》 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9年
陳孟君 《李卓吾 《四書評》 與晚明新四書學》 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93年6月
陳欣雨 《李贄經學批判及反理學思想研究》 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0年
黃文樹 《李贄教育思想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2年6月
趙 青 《論李贄「自然之為美」文藝思想》 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9年
謝旻琪 《明代評點詞集研究》 東吳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93年6月
謝艷花 《李贄小說美學思想研究》 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魏妙如 《李贄的思想和史學》 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80年6月
羅美玉 《李卓吾的佛學思想與文學理論》 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77年6月

電子資料
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全唐詩》、《先秦諸子》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大正藏1-55冊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